好好文库范文大全内容页

语文初一下学期教案

2024-05-24 20:39:01互联网范文大全

语文初一下学期教案优秀5篇

好好文库小编精心整理语文初一下学期教案,希望这份语文初一下学期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语文初一下学期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语文初一下学期教案篇1

课标要求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相关内容,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

2、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3、赏析精美语言,体味蕴含的情感。

4、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诵读,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2、理清作者思路,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

3、研读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言,感悟作者用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艺术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

4、掌握“比喻”的修辞手法。

学习难点

1、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2、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写法。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营造出自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每一个步骤都注意突出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悟,学会朗读抒情散文,体会春的优美意境。

3、自主探究教学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会的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方法,品味文中传神的语句。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朗读,感受散文的意境美;整体把握课文感情学生自主掌握课文构架。

第二、三课时:深入学习课文的表现手法(情与景关系)、修辞手法(比喻、拟人);重点语句解析(结合课后练习题);课文结构。

课后实践:如果有条件,教师可选择带领学生集体春游,以拍照、写生、唱歌、野炊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回归生活。

学习过程

一、导学

1、情景(问题)导入

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2、目标导学

⑴、掌握生字词,文常

⑵、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感受春的活力。

⑶、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脉络,概括好五幅图。

二、自学

夯实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烘托()披着蓑()

抖擞()()朗润()()鸟巢()

撑()伞嘹()亮赶趟()儿宛()转「 WwW.HaoHaOwEnkU.coM 编辑发布 」

窠()巢应和()黄晕()

2、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原籍浙江绍兴,出生江苏东海。是我国现代的________、_________。他的散文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助学

(一)读春:

春天,是那么的美丽,现在我们共同来读一读作家朱自清笔下的春天,一起来感受一下那美丽的春景)放配乐朗诵,领会作者朱自清的感情基调。(引导朗读课文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

朗读指导:

①读音正确,声音洪亮。②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变化。③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

感知课文:现在我们先听一段朗读录音,然后再跟着音乐一起朗读一遍课文,注意朗读的语调、停顿、感情。

1、教师播放录音,全班一起静听或是跟读录音朗诵。请大家放松心情,发挥想象,春天就在我们身边。

2、听完录音,播放音乐(班得瑞《春野》),创设舒缓的情境,全班齐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教师给予评价)

3、全班朗读完毕之后,再请学生举手分段朗读。(教师给予评价)

4、学生读完教师点评,指出优缺点。

教师提示: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基本语调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越自然、质朴越好、切忌拿腔拿调。要读准字音,口齿清楚,吐字有力,而且是自然流畅地读出。体会感情,把握重音、停顿、速度、抑扬等。朗读时语势多扬少抑,用声多轻少重。开头要读得欣喜,充满生机。中间部分则需要精雕细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段可以读得俏皮、活泼。“风里带来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鸟儿将巢安在繁花绿叶中……”“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几句要调动各种感官来体验春天的味道、春天的声响。结尾的三段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作者讴歌春天、热爱生命的思想在这里得到升华。因此,“娃娃”要读得轻些、高些,略有虚声。“小姑娘”则用高而明亮的声音来表现她的快乐、活泼。最后一段,要加强吐字的力度和气势,声音洪亮、有力。

教师示范重点语句的朗读。师点拨:本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

(二)赏春:

课文整体把握:这一部分主要是学生自主探究开展。把学生分成为6个小组(第一小组负责课文1-3自然段;第二小组第4自然段;第三小组第5自然段;第四小组第6自然段;第五小组第7自然段;第六小组8-10自然段。)

提问:

1、读完课文,大家说一下朱自清都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

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互相探讨总结,并把本小组的成果写在黑板上。

五分钟后。请各小组代表呈现本组答案。

2、作者又是怎样形容他们的呢?(这个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写在黑板搬上的点小组回答并,要小组派一个人到黑板上写出。)

第一组

山:朗润水:涨太阳:脸红

小草:钻嫩嫩的绿绿的(春草图)

第二组(春花图)

桃树、杏树、梨树: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蜜蜂:嗡嗡地闹着蝴蝶:飞来飞去野花: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第三组(春风图)

春风:“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鸟儿:卖弄清脆的喉咙

牧童:短笛成天嘹亮地响着

第四组(春雨图)

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农民:披着蓑房屋:稀稀疏疏静默

第五组(迎春图)

风筝:渐渐多了孩子:也多了家家户户、老老少少:赶趟儿似的

“一年之计在于春”

第六组

娃娃——小姑娘——青年

要求每个小组读出所找词语的句子。

3、请每个小组标出的课文线索。

每个小组把自己的结构图写在黑板上,并解释原因。

合并同类项。

教师要给予指正和肯定。找出线索图,使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为第二节课的深入解析做准备。

线索:盼春——绘春——颂春

第一部分(1)是盼望春的到来。(盼春)

第二部分(2~7)具体描绘春天到来时自然的不同景物。(绘春)

第三部分(8~10)写的是作者赞美春天。(颂春)

教师小结:朱自清先生以急切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细腻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其中:

“盼春”是本文的开端,作者满怀期待与喜悦,采用拟人化手法,描绘春天在“东风”吹拂下姗姗来到人间。

“绘春”主要是作者全面而精细地观察和描绘了春天到来时自然景物的变化,写得生动有趣。

“颂春”是本文的结尾部分,以三个比喻揭示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深化题旨,归结全文。

4、文章的重点是第二部分“绘春”。作者以充满诗意的语言,精心选择了春天特征的几个具体画面,形象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谁来说说共为我们描绘了几幅图画?你能分别为它们取个名字吗?

六幅图画:

第2自然段是春归图。第3自然段是春草图。第4自然段是春花图。第5自然段是春风图。

第6自然段是春雨图。第7自然段是迎春图。

点拨:这几幅图画为我们描绘出了浓郁的春色。每幅图画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描写角度都不同,但都抓住了它们各自的特点,融入另外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5、最后我们再一听一段朗诵录音,播放PPT,让学生边看边听(也可以跟读),把春天的气息带入课堂。要求每一个小组认真听,稍后要每一个小组朗诵自己负责的部分。

全班一起听录音,各小组按次序,有感情地朗诵。配乐(班得瑞《春野》)。

本节课小结:这节课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用范读、配乐、图片展示等创设情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采用分小组的形式,发挥大家分工合作的积极性,通过几个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探讨。

四、用学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⑴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xīnxīnrán()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⑵鸟儿将cháo()安在fánhuānènyè()当中,高兴起来了,hūpéngyǐnbàn()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⑶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ángyǜn()的光,hōngtuō()片安静平的夜。

⑷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ō()着,戴着lì()。他们的房屋,xīxīshūshū()的,在雨里jìngmò()着。

2、下面字词中有几个错别字,你能找出并改正出来吗?

花枝招展拱托一年之际在于春赶趟儿

软棉棉喉咙吹面不含杨柳风舒活筋骨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5)明朗润泽。()

(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7)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4、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5、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飞)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湿润朗润)起来了。

④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安静寂静)而和平的夜。

五、评学

1、填空

①《春》由________春、绘春、________春三部分构成,其中“绘春”又是由________图、________图、________图、________图、________图五幅画面构成。

②《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________之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情怀。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2、在《春》这篇文章中,朱自清给我们展示五幅图画,你分别给这五幅图画配上相应的古诗。

春草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花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风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雨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迎春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布置作业:①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及相关的诗词句。

②各小组在找出自己所负责段落中找出,自己认为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可以从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情感表达、词语特点等多角度分析,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③建议:大家如果感兴趣,课下可以自己家里拍摄的关于春天的DV、照片或是绘画拿过来分享一下。

4、课外延伸:仿照课文结尾句子

春天还像什么呢?

例:春天是插花能手,用巧手装扮人生;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用画笔绘出五彩的世界。

语文初一下学期教案篇2

【教材简解】

《陋室铭》是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几篇文章分别表现了人物不同的优秀品质与风范。《陋室铭》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陋室进行描绘,极力表现“陋室不陋”,从而表达了作者高洁的品性及安贫乐道的情怀。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我们通常侧重于文言字词、翻译句子等知识的教授,如何将品德的教育较好地融入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中,这是我们这篇教案所要解决的问题。

【目标预设】

1、朗读课文,了解“铭”文的特点,感受其押韵美。

2、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发挥想象,体会“陋室不陋”。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高洁旷达的高尚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情怀。

【重难点】

1、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设计理念】

人一生之中不免会遭受各种不顺与挫折,语文的学习,不应该仅是知识的学习,我们应该从语文课上学到生活的态度,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有了这个想法,教学安排上就着重让学生多读,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本文的音韵美,感受作者的乐观与旷达,感受作者高洁的品性与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初读陋室,感音美

1、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刘禹锡的《秋词》,知道了他对秋天的独特感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陋室铭》,看看他对居室又有怎样的认识?(教师板书课题作者,学生齐读课题作者)

2、了解“铭”

(课件展示)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齐读)

3、感音美

请同学们速读这篇文章,看看文中哪些字是押韵的?所押的韵是什么?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 青ing,丁ing,琴in, 经ing,形ing,亭ing 押的是ing 和in韵

朗读指导:对于韵脚,我们朗读时应该读得响亮些,读得稍微长点,使韵脚能有别于一般的字词。

要想把这篇文章读得更有韵味,更美,我们还得了解这篇文章的节奏。下面老师来朗读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字音及节奏,在书上做好标注。看看你们划分的对吗?请按照这个节奏,我们男生女生分别来读一遍,看哪队读得好。

二、再读陋室,解“德馨”

作者写的陋室,是他被贬和州做刺史时居住的狭窄简陋的屋子,但他丝毫没有感受到房子的简陋。文章的哪句话体现了这个意思。——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请结合注释说说它的意思。这句话的关键词是德馨。对于关键词,我们朗读的时候会重读,以示强调。请你为大家朗读下这句。文中是如何体现屋子主人德馨的?请画出相关语句。

展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请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体现了主人德馨,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看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来回答。

预设: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这句话的意思是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我仿佛看到作者在绿色铺就的地毯上漫步。

这里有两个表示颜色的词分别是绿、青,走在绿色的天地中,你有怎样的感觉?环境优美啊,秀丽啊,在这样美的环境中,人们往往抛却一切,沉浸在这美景之中,内心也变得宁静。这句该怎么读?一生试读这种喜爱之情。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陋室与作者说笑的都是博学多才的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强调:鸿儒与白丁两个词语的意思。

我仿佛看到作者正与博学多才的朋友畅谈大笑,好不愉快!这里作者写自己交往的朋友都是博学多才的,还有谁博学多才?作者自己。

那么这句应该怎么读,你试试。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在陋室里可以抚琴调弦,阅读佛经。

我仿佛看到作者在陋室里愉快得抚琴调弦,翻阅佛经,沉醉其中,不知还漏出会心的笑容。

这里作者弹的是一种没有加装饰的琴,住在一间简陋的屋子里,可见他生活条件如何?——不富裕,很清贫,很贫穷。但他是否因此悲伤呢?“谈笑有鸿儒”, 作者依旧谈笑风生,与朋友说乐。除此,他还阅读佛经,可以看出他的高雅及悠闲。

这句又该怎么读,你试试。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世俗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

我仿佛看到作者,如居仙境一般,没有世俗纷扰,没有名利羁绊。

扰乱作者的是世俗的音乐,什么样的音乐我们称之为俗乐呢?(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俗的)作者向往的是雅的东西,高尚的,不粗俗的。使作者形体劳累的是官府的公文,代表着权利与名利,作者不喜欢这些东西,可见作者淡泊名利的情怀。

愉悦开心之情来读。

我们连起来,将体现屋子不陋,主人德高的语句齐读一下,感受作者那种愉悦淡然自适的心情。

(学生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想象中感受作者的德馨,并对学生朗读进行适时指导,引导学生读出作者虽居陋室,但内心依然淡然自得的情怀来。)

三、插读背景,陋室陋

(展示背景)贞元九年(793),刘禹锡中进士以后,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因他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省和州当通判。按照当时地方官府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力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方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门,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一间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一次比一次简陋,全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愤然写下了《陋室铭》,并请人书碑勒(lè)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

四、 三读陋室,悟其道

房子一次比一次小,一次比一次简陋,居住在这样狭窄简陋的屋子里,作者竟不以为陋。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怎样的品德?(二三学生交流)

我们来回忆上学期学过的《论语十二章》里孔子赞美颜回的句子。

(展示)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粗饭,喝的是一瓢冷水,住在简陋的小房子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孔安国称这种品德为:安于贫乐于道。作者居陋室,不以为陋,这是安贫。能够保持高雅情操,坚守自己,这是乐道。

文中作者还写到谁具有这种情怀?——诸葛亮、扬雄,读出相关语句。

谁能说说诸葛亮和杨雄,结合注释

诸葛亮,蜀国丞相,政治家,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诫子书》。

杨雄,西汉哲学家、文学家。

两人都是有才华有抱负的人。我们看看他们曾经的住房。

我们来了解庐和亭(PPT展示)都是比较简陋的。但是他们却能甘于淡泊,坚守自己的志趣。

作者写他们实际上是为了写谁?——写自己,自己也像他们一样具有高雅的志趣与伟大的抱负。这是一种类比的手法。

文中还有没有使用类比这种手法的?借他物来写自己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把自己有品德比作山中有神仙,水中有蛟龙,突出自己的不俗,引出惟吾德馨的主旨。

如神仙一般,似蛟龙一样,居住在陋室中,陋室就变得不陋啦?孔子怎么说的?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课件展示)《论语﹒子罕》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再次论证“陋室”因“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达到“不陋”的完美境界,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及安贫乐道的情怀。

作者这里省略了“君子居之”。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期盼之情,我也会成为像孔子那样的君子,不跟你和州知县这种小人为伍。

五、总结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作者淡泊名利和安贫乐道的情怀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具体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那么这篇文章中所托的“物”和所言的“志”分别是什么?

明确:物: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志: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写出了陋室不陋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和高洁的品质及安贫乐道的情怀。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在写作时可以通过对物的描绘,来表达心志和情怀。

六、品读陋室,学淡泊

我们再来以舒缓的语调,以闲适的心情,体会作者淡泊的心境与安贫乐道的情怀。

语文初一下学期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重点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

2、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语言,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理解作品,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引导学生保持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教学重点:

探究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托物言志的手法,衬托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插图,谈感受

(请同学们将书翻到插图第一页,这是什么?看到这幅图你有何感受?请同学来谈一谈。

那么宋代著名哲学家周敦颐看到了盛开的荷花又会有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敦颐赏荷有感而发写成的绝世佳作《爱莲说》。)

二、文学常识

1、“说”如何理解?(划下注释一,齐读)

2、作者简介(齐读)

3、30秒识记常识。

三、诵读课文

1、欣赏录音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节奏、语速、语气。

2、跟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准确。

3、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和感情。

4、齐读课文。要求:有感情,注意朗读的`语调语气。

四、疏通文意

1、自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

2、不懂的词句可以作上记号,小组讨论交流。

3、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4、自主读译课文,巩固重点文言词。

5、齐读课文(要求:口读心译)

五、研读探究

1、文章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为什么爱莲呢? (用原文回答)

2、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莲具有哪些品质特点值得作者喜爱?

(自己思考写一写,然后小组讨论补充)

3、由此看来,作者写莲,已经赋予了莲花人的品质,作者不仅仅是写莲,实质是写人,做人也应当做一个洁身自好,通达正直,高洁端庄的人啊!作者爱莲,写莲,不正是表达自己这种志向吗?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4、请同学们带着赞美之情诵读这几句。

5、文章写的是莲,文中却多次提到菊花和牡丹,这是为什么?有何用意?(正衬,反衬)

6、作者对爱菊和爱牡丹的人各持什么态度?(惋惜,鄙视)最后三句应该怎样来读?

明确:“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7、请同学们自读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8、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三句。

六、教师小结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他志在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我们也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周敦颐高洁傲岸的人格,学到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更应该学会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诗意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一切,因为只有这样,我们写出的文章才会方香四溢。

语文初一下学期教案篇4

知识与技能:

疏通全文,识记并积累“熬、霎、粼”等字词,感知亲情。

方法与过程:

掌握文中的写作技法--如开门见山、细节描写等,并让学生能理解和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重整体感知、品味。

2、学以致用、课堂迁移。

[教学设想]

力图以此文为例,教给学生学习此类美文的基本方法--感知内容、美点追踪;而且,教学中将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等学习方法;教师只在适当之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教学平台展示]

一、话题谈说,导入新课。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孩子,一只递给老人;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朝露,一只递给晚霞;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历史,一只递给未来;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早春,一只递给金秋;

……

你有过如此“爱的感动”吗?请把你家里最令你心动的爱的镜头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让学生自由谈说,时间在2分钟左右)

当然,如此之镜头,定然不胜枚举--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亲情的浓浆,纵然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要求:

1、注意朗读的字音、停顿、抑扬顿挫,轻重缓意。

2、能就你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从你喜爱的或理解的角度给文章拟个副标题并简述理由吗?

(二)明确

1、字音认读

熬ǎo粼lín霎shà咕gū

2、让学生自由重拟标题,并让学生点评。

如(1)亲情(2)三代(3)温馨的家庭(4)一家人

……

三、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1、点拨:美点寻踪即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形象的给人以强烈美感、给人以有力感染,给人以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内容,以及文章自身语言、结构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可用句式:“文章……美,美在……”说话)

2、示范:文章的开头美,美在“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这个诗意的镜头。

3、学生讨论、美点寻踪

4、学生发言,加以明确

(以下举一些学生发言的例子)

例1:你看,这里其实有一幅令人遐想的“全家福”:一家人散步是多么轻松、多么惬意,甚至可以说是多么浪漫、多么幸福;再有这初春的美景:那有浓有淡的大块小块的新绿,那树上逐渐显密的嫩芽,那咕咕地起了水泡吟唱着春天即将来临的冬水……一切构成了美丽而温馨的图画,可以说就不止是一个家庭的世界了吗?

例2:美在那水波粼粼的鱼塘,你看……

例3:美在那金色的菜花,你看……

例4:美在那无言的细节,你看: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就是爱,这就是家庭。

四、学法实践:感知内容、美点寻踪

要求:速读《三代》一文,试着实践(1)重拟标题;(2)美点寻踪

1、让学生思考、自由讨论。

2、让学生自由发言,在发言中加以评点明确。

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发言:

如:重①交叉路口

拟②家

标③感人的画面

题④责任

⑤迟缓的背影

……

(注:发言时可让学生稍加解释重拟此标题的理由,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又如:美点寻踪

你看,那感人的画面真美--一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拿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让我觉得“家”的伟大的力量。

……

五、小结

同学们,刚才你们自由地谈了家里最令你心动的镜头;又在课文的指引下,感受了两家祖孙三代那温馨的亲情以及对美点进行了寻踪--其实,对于一般的美文,我们一般要这样去学习:先感知内容,再寻踪美点,这也是我们学习美文的一般方法。望同学们今后能按此方法进行美文欣赏学习。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篇有关“亲情”的文章,摘录或记诵其中令你感动或心动的地方。

示例:这里是一位回家探望母亲的大学的一段感人的话:

……我身在城市,心却总是不由自主地飞回属于我和母亲的田地里,飞回母亲育我养我的那两间茅屋里,飞回母亲那瘦弱的身旁……坐火车回来时,天还未亮,不顾路途的疲劳,心急火燎地赶着山路,进入我祖居的村子。母亲不在,茅屋的门锁着,我的泪顿时流出来,那是热辣辣的泪,那是滚烫的心……

希望同学们今后养成搜集、摘录或记诵的好习惯,习惯养成的话,一定对你们的写作会大有益处的。那时的你们,一定“文采飞扬”!

语文初一下学期教案篇5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作者笔下的白鹅的鲜明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重点)

2.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请学生齐背骆宾王的诗《鹅》,问学生:诗中描绘了鹅的什么特征?

2.出示白鹅图片,请学生自由说说鹅还有哪些特征。(提示:从鹅的生活习性、对人的贡献、叫声、走路姿势等方面说)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丰子恺笔下的《白鹅》,看作者是如何抓特征刻画这只白鹅的。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丰子恺(1898-1975),名仁,浙江崇德县(今属桐乡市)石门人,长期居住上海。是中国现代漫画家、翻译家、文学家、音乐教育家。他初学西画、音乐,继而以漫画著称于世。他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

2.字音字形

北碚(bèi) 麒麟(qí lín) 猥鄙(wěi bǐ)

呵斥(hē chì) 叫嚣(xiāo) 净角(jué)

譬如(pì) 窥伺(kuī sì) 盛馔(zhuàn)

岑寂(cén) 分娩(miǎn)

3.词语解释

窥伺:暗中观察,等待机会。

从容不迫:是指非常镇静 、不慌不忙的样子。

局促不安:形容拘谨、不自然、不安定的样子。本文指鸭子的步态急速,很不自然。

三眼一板:比喻有条理,合规矩。眼、板,民族音乐和 戏曲中的节拍 。

丝毫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在课文里指鹅的吃法每天都一个样,一点儿也不马虎。

不胜其烦:受不了其中的厌烦搅扰。胜,能够承受。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中的白鹅最根本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傲慢(高傲、最傲人、架子十足)。

(2)白鹅对我们一家有哪些贡献?

明确:物质上:白鹅蛋成为我们一家人难得的“美食”,为我家创造了不少价值;精神上:白鹅为我们荒凉的居所增添了生气,为我寂寥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在作者看来,精神上的贡献尤为重要。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鹅的傲慢的?结合课文作分析。

明确:作者从头颈、叫声、步态、吃饭四个方面进行了描写:

(1)头颈: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似有一种傲视群雄的气概。

(2)叫声:音调严肃郑重,有 似厉声呵斥。

(3)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显得器宇轩昂。

(4)吃饭:食料并不奢侈,但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

2.作者之所以能对白鹅作如此生动传神的描写,是因为他对白鹅观察得非常仔细。描写鹅吃饭的第4段的文字,最具代表性,试作分析。

明确:作者细致地描写了鹅的食料、进食的程序以及吃饭时的动作神态,特别是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鹅与偷食的狗之间的争斗,令人忍俊不禁。

(二)深层探究

1.“傲慢”一词常被用以形容人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来形容白鹅?作者对白鹅怀着一种怎样 的感情?

明确:首先,用形容人的词语来描绘鹅,把鹅写 得富有灵性。长长的脖子和“轧轧”的叫声是鹅的生理特点,而从容不迫的步态和三眼一板的吃法反映了鹅的生活习性,是动物的本能,这些都与性格无关。但作者却将其说成是“傲慢”性格的表现,显然把鹅当成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个朋友,读来非常富有亲切感。

其次,“傲慢”本为贬义词,但作者在描绘鹅的.种种傲慢姿态和表现时,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却是一种欣赏的态度,反映了作者内心对于这只鹅的喜爱之情。

2.谈谈你对文章结尾的两句话的理解。

明确: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条件艰苦,而更难以忍受的是精神上的痛苦。由于战争,作者不得不居住在郊外荒村的简陋小屋里,与外界绝少往来,于是感觉到一种“岑寂”的苦闷。作者在文章中说:“因为我们这屋实在太简陋,环境实在太荒凉,生活实在太岑寂了。”是这只颇有个性的白鹅打破了寂寞,使荒凉的死气沉沉的环境有了生气,使作者苦闷的心灵得到了一丝安慰,所以作者对这样一位能够“慰我寂寥”的朋友怀着一份感激和留恋之 情。

四、板书设计

白 鹅

一、特点:高傲头颈:傲视群雄

叫声:厉声呵斥

步态:从容不迫

吃法:三眼一板

二、贡献物质上:生蛋食用、卖钱;

精神上:增添生气、乐趣。

三、感情:喜爱

五、课外拓展

针对“喜不喜欢白鹅”这个问题,让学生分成两个对立的小组,展开辩论。

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赏析描写白鹅的方法,体会白鹅的特征。

2.品味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难点)

3.学习本文用对比、比较的手法突出白鹅特征的技巧。(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作者在1943年辞了教职,在重庆沙坪坝庙湾这个地方自建了一个极其简陋的小屋,恢复了战前的闲居生活。他对外绝少往来,每日只是读书作画,饮酒闲谈而已。凄风苦雨之日,手酸意倦之时,推窗一望,死气沉沉;唯有这伟大的雪白的鹅,高擎着琥珀色的喙,在雨中昂然独步,好像一个武装的守卫,使得这小屋有了保障,这院子有了主宰,这环境有了生气。白鹅仿佛成了他的知己,给他那颗寂寥的心送去了安慰。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丰子恺的《白鹅》。

二、自主预习

1.第2段中,作者分别用鸭、狗的叫声与白鹅的叫声作比较,其目的各是什么?

明确:鸭与白鹅的比较,突出白鹅的叫声“严 肃郑重”;与狗作比较,突出白鹅叫声的“严厉”。

2.为了突出白鹅傲慢的特点,作者是怎样称呼鹅的?有何作用?

明确:鹅老爷。“老爷”一词原是旧时代对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一种尊称。作者用以称呼白鹅,可见白鹅在他家中拥有特殊“地位”,享受特殊待遇。作者这样写,风趣幽默,突出了对鹅的喜爱之情。

三、合作探究

(一)描写方法

请判断下面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明确: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用“从容”“大模大样”写出鹅的傲慢和自以为是的性格。

2.它分娩毕,就起身,大踏步走进屋里去,大声叫开饭。

明确:鹅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大踏步”“大声叫开饭”,写出鹅仿佛觉得自己是个功臣,大声地炫耀自己的贡献,向主人 邀功请赏。

(二)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生动准确,风趣幽默,请你赏析下面语句。

1.鹅的头在比例上比骆驼更高,与麒麟相似,正是高超的性格的表示。

赏析:这句话在前文介绍骆驼、麒麟等动物头部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推断出鹅的性格,语言准确。如果去掉“在比例上”四字,就不但不符合实际,更显得荒谬可笑了。

2.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赏析:这里兼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鹅的叫声及反映的傲慢之气写得活灵活现,极富情趣。前一句,用“无论……都……”强调其傲慢到了“铁面无私”的地步;后一句用“大爷怒骂小使”作比,生动形象,引发联想,令人忍俊不禁。

3.没有吃完,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 ,蹲着静候。

赏 析:一个义愤填膺,猛烈进攻;一个自知理亏,仓皇逃窜。两相比照,狗的卑琐更衬出了鹅的傲慢。拟人的手法使得描写形神毕肖。使用短句,朴实自然、简洁流畅。

(三)对比手法

为突出鹅的特点,作者分别将鹅与哪些动物作了比较?结合课文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第1段中作者抓住动物头部的形状来概括各种动物的性格,从而证明鹅的头高正是其性格“高超”的表示。第2段中作者将鹅与鸭、与狗比较着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