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致良知可以看到自己在一点一点的改变,这个改变没有如何借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改变,建设自己是人生的重大学问。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2019《致良知》心道德事心得_《致良知》反省心得5篇,希望你喜欢。
2019《致良知》心道德事心得篇一
阳明心学也称'良知“学。
了解与接触良知心学已有两年余,之前的学习仅仅是偶尔的阅读与感悟,也知道阳明心学的几个重要的哲学思想:如“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外无物”。但是真正认真不间段的修习这些“心法”,还是始于这120天与温州致良知学习小组的共同学习。近4个月的学习,是我出社会以来接受最系统最有深度的,感慨颇多,需要感谢的人也很多,120天的学习,因为文言文的难懂,因为每日读书写心得点评的费时,有些同修选择了退出,能坚持下来的同修从开始的欣喜、到困惑、到痛苦、再到喜悦,我亲身感受到120天的学习带给一个人内心的变化与能量的提升,让为真切感受到:致良知具有伟大而神奇的能量。
阳明心学是什么?我感受到良知学就是在红尘生活中,在企业经营中,一门“事上磨、心上觉、为善去恶”的内求修心之实学,人生只有一件事,事事皆求达致良知。好好文库发布 WwW.HaOhaOwenkU.COM
掩传而思,我分享感受最深的三点心得。
第一点:立志。阳明先生在37岁贵州龙场悟道后,在28.3《教条示龙场诸生》一文中谈到学习的四个次第:立志、勤学、改过、责善。阳明先生开示学生志不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与志者。故立志而圣则圣,立志而贤则贤。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无所成。学不勤者皆因志不笃。回想走过的半生,不是不曾立志,只因立志不明、不坚、不高,导致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人到中年时,如果不是因为此次学习致良知,终日为利为名所奔波劳累,早以把立志一事忘却,或者说懒得提及此一说。当阳明先生告诫学生,如不立必为圣贤之志,人生终无所成,才领悟到志不立,则无志可夺,也就放弃自己、随波逐流,妄想冥行。立圣贤志者,就是坚定明确人生前进的方向,达致良知,按照圣贤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对照自己,每日三省吾身,去人欲,存天理。致良知的学习之“立志”,如佛学中的“皈依”同理:信受奉行。
第二点:去傲。在107.31《书正宪扇》一文中,阳明先生谈到: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回想走过的人生中,哪一次不是因为谦虚而受益,骄傲而落败,而哪傲满之心可谓如魅随行,潜藏至深、不易觉察。活到老,学到老,为学处世,傲念在心则满,只要心头“傲”字不除,学习断然难进半步。我每每看到越是的人越谦虚、越是无知的人越傲慢。傲满之人要么一事无成,要么就是事业停滞不前走下坡路,海、因其低而纳百川千流成其大。
第三点:至诚。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至诚通灵,至诚即道,一诚抵百术。阳明心学致良知、大学之道明明德、中庸之道致中和、乃至任何一门宗教,"至诚"都是入门修习的唯一钥匙,无诚则不得入。诚生信,信受奉行、才能实现任何一门实学至理的知行合一。
通过这段《致良知》的共同修习,我感觉到一个人可以走快,但一群人可以走远,这是能量场的力量,有圣贤者指引,有同修责善砥砺。内心开始安静下来,变得更有力量,不再轻易受物所奴,开始懂得拒绝与区分不靠谱的人与事。之前120天的学习只是起点,致良知的修习没有终点,终生学习,终生践行。我想修好自我,发挥出达致良知的伟大力量,经营好家庭,进而经营好企业,为公司员工伙伴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幸福,为公司成为最具幸福感互联网企业而付出努力,立志帮助100名员工成为事业合伙人,传播1000名同修学习阳明心学。
2019《致良知》心道德事心得篇二
作为一名一中人,只知道王阳明,但却没有真正了解王阳明的阳明心学,我深感惭愧,后来,在县委的要求下,大家都参与了《致良知》的学习,同时也让我受益匪浅并知道阳明心学的几个重要的哲学思想:如“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外无物”。
但是真正认真不间段的修习这些“心法”,还是始于幼儿园的集体学习。这段时间接受的教育,感慨颇多,需要感谢的人也很多,让为真切感受到:致良知具有伟大而神奇的能量。
阳明心学是什么?我感受到良知学就是在红尘生活中,在企业经营中,一门“事上磨、心上觉、为善去恶”的内求修心之实学,人生只有一件事,事事皆求达致良知。
经过几天持续地学习,这几天感受颇深。
首先感受最深的是----立志。阳明先生在37岁贵州龙场悟道后,在28.3《教条示龙场诸生》一文中谈到学习的四个次第:立志、勤学、改过、责善。阳明先生开示学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与志者。故立志而圣则圣,立志而贤则贤。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无所成。学不勤者皆因志不笃。回想走过的半生,不是不曾立志,只因立志不明、不坚、不高,导致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人到中年时,如果不是因为此次学习致良知,终日为利为名所奔波劳累,早以把立志一事忘却,或者说懒得提及此一说。当阳明先生告诫学生,如不立必为圣贤之志,人生终无所成,才领悟到志不立,则无志可夺,也就放弃自己、随波逐流,妄想冥行。立圣贤志者,就是坚定明确人生前进的方向,达致良知,按照圣贤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对照自己,每日三省吾身,去人欲,存天理。
其次,去傲,在107.31《书正宪扇》一文中,阳明先生谈到: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回想走过的人生中,哪一次不是因为谦虚而受益,骄傲而落败,而哪傲满之心可谓如魅随行,潜藏至深、不易觉察。活到老,学到老,为学处世,傲念在心则满,只要心头“傲”字不除,学习断然难进半步。我每每看到越是成功的人越谦虚、越是无知的人越傲慢。傲满之人要么一事无成,要么就是事业停滞不前走下坡路,海、因其低而纳百川千流成其大。
再者,至诚,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至诚通灵,至诚即道,一诚抵百术。阳明心学致良知、大学之道明明德、中庸之道致中和、乃至任何一门宗教,"至诚"都是入门修习的唯一钥匙,无诚则不得入。诚生信,信受奉行、才能实现任何一门实学至理的知行合一。
最后,通过学习,我想修好自我,发挥出达致良知的伟大力量,经营好家庭。我的内心开始安静下来,变得更有力量,不再轻易受物所奴,开始懂得拒绝与区分不靠谱的人与事。通过这段《致良知》的共同修习,我感觉到一个人可以走快,但一群人可以走远,这是能量场的力量,有圣贤者指引,我们会走得更远。
2019《致良知》心道德事心得篇三
经过假期认真学习,我对《致良知》这本书很是喜爱,除了每天的学习与感悟,还要读书,因年龄大了,读文言文甚为费力,但我深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到有所感悟时,才知认真读书的乐趣。
阳明心学的源头活水在佛学,释迦摩尼的一出世就是人类的智慧的巅峰,从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常想:入世以阳明为上师,对我而言,阳明心学如一条山路,佛法如一座山,正是这条山路,引向我走向了佛法的这座山,但也正是站在这座山上,令我清晰的看到一条通往光明与开启正能量的大道。
基于正能量相互吸引的原则,机缘巧合,就在我对阳明心学开始感的时候,我校领导通过各种方式给一中全体教师组织了集体培训,在这里,我要特别感恩刘丽萍校的正确引领,我被阳明心学所折服。在学习心得的过程中,在同修的相互责善、相互砥砺,在导读与指正中,我真切的感受到心真正能静下来,学习能用上真功夫,能落实到生活与工作中。
总结起来必须对“致良知”有一颗至诚之心,事上磨、时时磨、心上学、心上觉。立下必为圣人之志,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精进努力,才可能修出敬天爱人,无我利他之心。
我会加强学习进度,只要有交流的机会,我一定要认真学习互动分享,不明之处我再去请教高人。
其实,这条圣学之路真的是路漫漫,其修远兮,难于上青天,有时我也有想放弃再分享些文章的念头,不是不愿写,只是想等有一天自己学有所成再来谈,怕造口业。通过共同修习,我感觉到一个人可以走快,但一群人可以走远,这是能量场的力量,有圣贤者指引,有同修责善砥砺。内心开始安静下来,变得更有力量,不再轻易受物所奴,开始懂得拒绝与区分不靠谱的人与事。
2019《致良知》心道德事心得篇四
这篇文章写于1517年,阳明先生在1510年从贵州龙场被任命为庐陵知县,他以心学教化加善政辅佐,在短短几年就使刁民众多的庐陵县的民风焕然一新。1516年,他被提拨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奉命巡抚赣闽湘粤四省交界地。这里盛产土匪,山民经常暴乱,占山为王,攻城掠地,危及政权,成为一方大患。1517年,王阳明到江西赣州剿匪,南赣地区山麓千里,崇山峻岭,洞穴密布,是土匪的安乐窝,官兵来时,土匪轻易化整为零,官兵一走,他们又重新聚合,而且民匪一家,上山做土匪的在山下都有亲人,山下亲人经常给土匪通风报信,所以四省组织过多次围剿都收效甚微。
王阳明推出的十家牌法,就是要求每家要把所有家人的个人信息(性别、籍贯、职业等)都写到一块木牌上,挂在家门口。十家为一牌,由指定的人当牌长,牌长手上有一份关于这十家的详细资料,这份资料甚至填写了是否有残疾人,怎么残疾等资料。牌长每天在固定时间挨家挨户巡查,先用手上的册子对照各家门口的牌子,然后对住户人口进行比对。并不时搜查,一旦发现有没有的牌子上记录过的黑户,就立即报官。倘若这个黑户来历不明,或者就是土匪,那这家和与他编在一起的其他九家都要受处罚。十家牌法的做法,非常有效,南赣地区的土匪再也不能隐藏在百姓那里,他们的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只能龟缩在山林中了,对遏制土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循此而润色修举之,则一邑之治真可以不劳而致。
从十家牌法制定上就可以看出阳明先生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这也和他的心学理论息息相关。他认为人人有良知,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藏匿一个亲人土匪而连累了其他九家几十号人,心里的良知就会非常愧疚,所以久不会收留土匪,甚至还会把土匪送到政府手中。
王阳明先生仅用两年时间就剿除了猖獗数十年的赣闽湘粤著名土匪詹师富、谢志山、蓝天凤、池仲容、陈日能、高快马、龚福全等人,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平定江西宁王朱宸濠叛乱,挽救了江山社稷的危难。他的军事天才,就是把心学转为卓越事工的实践。心学使他内心非常强大,使他迸发出超人的智慧和能量,所以称他是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伟人是实至名归的。
王阳明心学对现代有很多启示,如何员工心性,让员工心中良知迸发,发挥员工潜能,增强员工心力,制定更好的绩效,是每个管理者应该经常思考的问题。对照十家牌法,也许能得到一些启示。
2019《致良知》心道德事心得篇五
傲,说白了就是目中无人,只看到自己的厉害,看不到别人的厉害,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这样的人,即使有不世的才能,也往往会落得众叛亲离,下场十分可悲。
时期的吕布就是一个傲气十足的人,他不仅英勇善战,更有优秀的人才辅佐,手下城池、兵士也不在少数,跟曹操起兵时的势力比起来不知强了多少倍,想必可成一番大事业。但是吕布就是因为不听谋士良策,又不信任麾下大将,致使在各大战役中屡吃败仗,势力逐渐衰颓,最后被曹操所灭。这就是典型的因傲至败的体现。
谦,就是谦虚,虚心,不自满,不自高自大。这样的人,往往能跟周围的人处理好人际关系,人们更愿意帮助这样的人。
清代的张英,位居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老家的官邸旁有条巷子,因邻居要建新房,想要霸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一气之下写加急信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主动让出三尺空地,邻居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也因此流传千古。
傲与谦,人的两种品性,傲字致人败,谦字又可戒人傲。为人处事,要把谦字放心中,切不可傲。人越优秀,越会觉得傲字不可取,不是能力变差了,而是心态和境界变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