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文库心得体会内容页

2019孔繁森殉职25周年学习心得体会感想范文5篇精选

2024-09-12 20:30:01互联网心得体会

  他将一腔热血洒向高原,一生是清贫的,也是富有的;他领养了3名藏族孤儿,3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900毫升;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采集水样,解决饮水问题;他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跑遍98个乡,行程达8万多公里。1994年的今天,孔繁森殉职,时年50岁。致敬!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孔繁森殉职25周年的,方便大家学习。

  2019孔繁森殉职25周年心得

  “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中,孔繁森同志扎根高原、一心为民、坚守公仆本色、不忘初心的精神,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标杆。

  孔繁森这个名字,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在这位党员干部50年的生命历程中,其中有10年都献给了雪域高原。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清正廉洁,他严以律已严于修身,舍小家顾大家。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位于聊城的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平均每天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近2000人。参观者通过学习孔繁森同志的,接受思想洗礼,重温初心使命。

  “这次到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学习,我们要在思想境界上再进一步提升。作为党员干部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义务,学习孔繁森同志‘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归’的奉献精神,重新赢得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和拥护。”济南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处副处长于文博表示。wWw.HaoHaowenkU.CoM

  此外,聊城市也高度重视孔繁森作为领导干部教育标杆的作用,新提拔的干部、新考进的、市委党校的学员,都要先到纪念馆参观学习,对照孔繁森,进行深刻的思想解剖。

  “孔繁森精神在我们新时代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它的价值核心就是忠诚、干净、担当。”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馆长高杉介绍,孔繁森的精神价值与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是一致的。

  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孔繁森忠党许国、爱民如亲的精神,把党的事业放在心中的最高位,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历经三次生死考验,最终倒在了为人民服务的路上,就印证了孔繁森他的忠诚和担当。”高杉说。

  2019孔繁森殉职25周年有感

  孔繁森(1944—1994)男,汉族,山东省聊城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西藏阿里地区地委书记。

  孔繁森自觉以党和人民的需要为己任,两次进藏工作,在雪域高原奋斗十个春秋。1979年,他告别年逾古稀的老母、体弱多病的妻子和尚处幼年的孩子,在海拔4700多米的西藏自治区岗巴县一干就是3年。

  在此期间,他经常深入乡村、牧区与群众一起干农活、修水利。1988年,他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他跑遍全市绝大部分中小学校、敬老院和养老院,为教育事业奔波操劳,给孤寡老人送去温暖。他领养了地震灾区的3个藏族孤儿,并隐姓埋名先后3次为他们献血。

  1992年,他又到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地区任地委书记。1994年,阿里高原发生罕见暴风雪灾,他带领工作组第一时间赶到受灾地区,把救济粮和救济款送到受灾群众手中,每天工作到深夜两点多才休息。在他带领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阿里经济有了较快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7.5%。他受到藏族群众的普遍称赞,被誉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

  1994年11月,他在考察工作途中因车祸殉职,终年50岁。他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

  2019孔繁森殉职25周年体会

  “他献身的雪域高原没有忘记他,没有忘记他!”看到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孔繁森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他曾经的同事、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人大副主任李玉建难掩激动。虽然孔繁森同志离开我们已经24年了,但他的先进事迹至今为西藏人民所念念不忘。长期以来,孔繁森精神不断鼓舞和激励着广大西藏各族干部群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

  孔繁森同志那一件件、一幕幕感人的平凡事迹,无不深深地打动着后人,不断使人思想得到升华,灵魂得到洗礼,心灵得到净化。孔繁森多次对人说:“活着就干,死了就算!”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壮烈誓言。孔繁森精神不仅仅是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的精神遗产、价值遗存,更是我们西藏广大党员干部战胜高寒缺氧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克服困难和问题的法宝,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西藏各族人民心中一座永远的丰碑。在新时代新征程,虽然西藏的思想观念、社会环境、发展的基础和目标任务等都有很大变化,但我党的宗旨没有变、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没有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变,孔繁森精神仍然是雪域高原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孔繁森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

  孔繁森同志一生对党无限忠诚,具有无比坚强的党性观念。他总是用“咱是党的人”、“咱是公家的人”来约束和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孔繁森精神的本质所在。孔繁森同志之所以被誉为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改革先锋,之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爱戴,根本原因就是他心里装着人民,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事。为了工作,他经常加班加点,通宵达旦。他干一行,爱一行,不论担任何种职务,都竭尽全力,做出突出成绩。他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真心诚意为大家办好事,办实事。为了了解实际情况,他克服严酷的条件和的痛苦折磨,有时从马上掉下来,但他仍然一心扑在为人民造福的事业上。他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为了改变阿里地区的落后面貌,将生死置之度外,在他以身殉职的时候,遗物中只有8.6元钱和振兴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孔繁森精神正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终目的——“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具体体现。

  孔繁森同志一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了他人幸福,自己节衣缩食、挨饿受冻,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党的群众路线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与作风。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的立业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也是孔繁森精神的精髓。1993年4月,孔繁森到阿里工作,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展解放思想大调研大讨论。“当时,阿里连一家菜市场都没有。孔繁森把业余时间都用来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一年多时间,106个乡跑了98个。”李玉建说,在孔繁森的努力下,阿里有了本地的商店、饭店。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1993年增长37.5%。孔繁森同志以他的一言一行对艰苦奋斗做了生动的诠释,这也正是他赢得群众拥护和爱戴的重要原因。他对事业鞠躬尽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大无畏气概,也正是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具备的优良作风。

  放眼未来,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新征程上,我们需要孔繁森精神,孔繁森精神也永远不会过时!

  2019孔繁森殉职25周年感想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是他赴藏时的壮志豪言;“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是他奉献高原的;“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事业重如冈底斯山”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献身的雪域高原没有忘记他,历史没有忘记他!”是他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历史印记。他就是孔繁森。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孔繁森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他自觉以党和人民的需要为己任,两次进藏工作,在雪域高原奋斗十个春秋。他的风骨,化作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不断砥砺阿里儿女在新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1979年,他告别年逾古稀的老母、体弱多病的妻子和尚处幼年的孩子,在海拔4700多米的西藏自治区岗巴县一干就是3年;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强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领养了地震灾区的3个藏族孤儿,并隐姓埋名先后3次为他们献血900毫升;1993年春天,赴任阿里地委书记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1994年11月29日,在带队赴新疆塔城考察时,孔繁森不幸因车祸殉职,时年50岁。在整理遗物时,只有两件:一是他身上仅有的8.6元钱,二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

  孔繁森从部队到地方,从鲁西到阿里,踩出一条闪光的人生轨迹。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把毕生精力都放在了人民的身上。他是温情履职、心系群众的人民公仆;他是忠诚担当的基层守望者;他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实践者。他用平凡而短暂的一生,生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他把鲜血和生命献给雪域高原,献给党和人民,留下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孔繁森精神”。这一精神超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个历史节点上,我们更应当深入挖掘“孔繁森精神”的深刻,从中汲取和力量,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融汇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基因与血脉,凝聚成推动实现中国梦日土篇章的持久动力,在雪域高原上慷慨高歌、不断向前。

  2019孔繁森殉职25周年学习

  赴藏前他请人写下条幅: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进藏后他又留下豪迈誓言: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

  当官没有官架子

  见人很远就问好

  孔繁森的老家在聊城市堂邑镇五里墩村。土垒的院墙,土坯砌的房子,孔繁森的故居显得矮小破旧。孔繁森哥哥孔繁荣的家是一座典型的山东民居,孔繁荣一直在农村生活,在兄弟三个中他排行老二,孔繁森最小,大哥早些年去世。

  “他是我们家族的骄傲,他没有愧对国家。以前他工作忙,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见面。他说忙完西藏那边的事就回来工作,可是……”孔繁荣回忆,孔繁森第二次进藏时,母亲已是87岁高龄,“由于担心母亲挂念,繁森谎称出差,说很快就会回来。临走前他跪在母亲面前,不停地磕头。”

  孔祥印老人是孔繁森儿时的伙伴,他比孔繁森小一岁。“我平时叫他帮忙干活,一叫就来。他上学也用功,在班里没少帮助同学。”孔祥印说,村中有一座孔繁森陈列馆,是孔繁森去世后村里人自发捐款筹建的。“老百姓佩服孔繁森是一个孝子,对母亲关怀备至。当官没有官架子,每次回家都让司机把车停在村外,自己步行回家,遇到村里人很远就打招呼问候。”孔祥印老人回忆。

  “还没去西藏时,每年大年三十,不管多晚、多累,他都会去村里的老人,给老人们拜年,第二天一大早再返回工作单位。”孔祥印眼中的孔繁森一直是个朴实的农家子弟。

  因为顾不上家庭

  每次通信都很自责

  陈孝忠是孔繁森的挚交好友,孔繁森去世后的每年11月29日,他都会出现在聊城孔繁森纪念馆,向孔繁森敬献鲜花。为怀念故去的挚交好友,陈孝忠专门为孔繁森整理资料出了一本名为《心碑》的书。

  陈孝忠认识孔繁森是1970年,孔繁森从部队退伍分到聊城粮食局工作,1977年孔繁森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时,到冠县一个公社搞水利建设,下乡一年多,他每天都自带干粮和咸菜。1978年底,中央号召内地干部去西藏工作,孔繁森看到文件后就积极报了名。“那时西藏的条件很恶劣,孔繁森却有抱负和勇气。”陈孝忠说。

  孔繁森关心同事是出了名的,他在聊城工作时,陈孝忠的老母亲去世,伤心和操劳让陈孝忠患了坐骨痛,孔繁森知道后便悉心照顾起陈孝忠。“当时繁森只要有时间就来照顾我,还会找一些给我治病。”陈孝忠回忆说,这种关心是发自内心的,是超越同事之间的一种感情,陈孝忠早已把他当成自己的亲兄弟。“繁森做人做事做官都是实实在在,从来都不装样子,这正是大家真心尊重他的原因。

  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进藏后,孔繁森家里困难很多,“他爱人身体不好,孩子年龄还小,特别是孔玲,看到妈妈在家操劳,父女俩在电话里还会吵架。繁森工作太忙了,他其实非常关心家和孩子们。”陈孝忠说,每次他们通信,孔繁森都会对自己照顾不好家庭而感到自责。

  1994年8月,孔繁森去北京开会途中,抽时间回到老家看望老母亲。孔繁森与陈孝忠在聊城话别,分别时陈孝忠嘱咐注意身体和安全。“分别的时候我劝他,家里困难很多,尽快调回来工作,但当听到他说‘争取吧’,我特别难过,怎么也没想到这竟成了我们的永别。”陈孝忠说。

  考察途中不幸殉职

  仅留下8.6元钱

  茌平县李显明村的李福芹老人对孔繁森有深厚的感情,他得到过孔繁森的帮助。今年11月29日,他把家里的一把旧菜刀捐献给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1975年,繁森同志在村里包村时,帮助过村里很多的人,这把就是他帮我家砍猪草时用的菜刀。”30多年过去了,回想起那段时光,李福芹老人还是记忆犹新。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援藏工作期满,由于工作出色,孔繁森被留在西藏工作,调任阿里地区,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跑遍了阿里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孔繁森在遇难前,包括‘雪地遗书’在内先后有三次遇险,从中能够看出他的担当和品质,他无愧是和平年代的英雄。”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馆长高杉说.。1994年11月29日,意外突然而至。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的途中,孔繁森遭遇车祸,不幸殉职。人们料理他的后事时,看到两件令人心碎的遗物:一是他仅有的钱款:8.6元;二是他的“绝笔”——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

  孔繁森两次进藏,始终做到视藏族老人如自己的父母,待藏族孩子胜自己的儿女。风雪中,他脱下身上的毛衣毛裤,送给挨冻的老阿妈;在乡下,他掏空口袋,把钱给有困难的藏胞,用嘴给藏族老人吸痰,用心窝为藏族老人暖脚,他实现了言与行的完美统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