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文库心得体会内容页

忧道即无忧——2024年开学第一课心得

2023-11-27 19:35:11互联网心得体会

  忧道即无忧——2024年开学第一课心得

  先生以《论语》中夫子言“君子忧道不忧贫”为契入点,展开了新学期第一堂课。着实切中时弊,又直击假学修的要害,为真学修指路明道,听来受益匪浅。

  说到“君子忧道不忧贫”,大多数人会在内心不认可,认为忧道是圣贤所为,自己一俗人,还是忧自己的衣食财物,忧这个月的房贷怎么出、孩子的费用又涨了钱够不够用还来得比较靠谱。或者学修之后知道应该忧道,也渴望精神境界站高一线,但是现实很骨感,柴米油盐的捉襟见肘就会迅速打回原形,不得不去忧“贫”。

  “陈蔡绝粮”时,子路愠见孔子,曰“君子亦有穷乎?”——看子路这个“愠”,起了抱怨沉不住气了呗,大概针对的就是夫子的“忧道不忧贫”。夫子回答“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即使在困窘的时候,君子也不会胡作非为,还能固守正道。夫子固守了道,困窘也最终打开。

  道与世间的富贵看起来很难合一,好像忧完贫才能忧道,好像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不是这样呢?

  再来看看两千多年前孔夫子说的这段话“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夫子可不是在说大话,他一生就是这样践行的。虽然他这一生确实没有大富大贵过,可是以孔孟之道为核心建立的儒家学说传承至今,是世代中国人的精神食粮,还有比他更富足的吗?常人看重福禄寿命,夫子在性命攸关的时候固守的道究竟是怎样的宝贝呢?这里,先生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就是财分两种,一种俗财,另一种是圣财。

  俗财就是世间财。包括一切世间的金钱财富、名利富贵等,当能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时,就已经脱贫了。还能让你沉醉其中,误认为过得很好。圣财是出世间的财富,不在外面,出自内心。是成佛作祖的资粮。

  俗财怎么来?有或没有,都从因果福报来。如果没有那就是做人太差,不孝养父母、不爱护妻儿,不仁不义,起码的人天善的资格都不具备。如果有,也是损耗生命和兑现福德资粮而来,用比有更考验人。所以俗财是双刃剑,不长久且不受控制,绝对不会想来就来,很难不让人堕入忧贫的漩涡。

  并且再多的俗财也不可能变为圣财。不然回到“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梁,看看梁武帝与达摩祖师的对话就明白了。梁武帝问:“朕这一生造寺、度僧,有何功德?”达摩曰:“实无功德”。哎,太凉凉了吧!可知,这世间财、人天福报再多,与出世圣财的边都靠不上。

  有圣财是个什么状况呢?看看颜子的贫而乐,一箪食一瓢饮,乐而忘忧。乐什么?“三月不违仁”,无纤毫私欲只有仁德于心;“心斋坐忘”,清虚不染,离形去知,与天地大道合一,哪还有什么可忧?最天然的存在,脱离“我”的羁绊,不为食饮而分神,这才是典型的忧道忧贫,真正的忧道而无忧!

  反观我辈俗人,却常被俗财所困,忧贫必然有贫来困扰,贫都是欲念设置的障碍,哪里能够穷尽?忧亦无尽。有“我”必然会认假为真,为“我”而奋不顾身,甚至舍弃身心性命,“人为财死”就是一个最低级的证明,那样的人生毫不值得,实为忧患。

  圣财,可以用于世间和出世间,用于世间可以更好地养德。《中庸》里有“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不差德行何差世间的一切?那些不过都是副产品,想使用就使用,当然是善用而不是擅用。

  有道,德是道之用。无道,德是道之基。没有德作阶梯,见本见道很难。所以,忧道先要忧德。忧德先从做人最基本的方面做起。五伦关系处理好,在世俗里而不夹杂名利,不玷污初心,这样才能积累足够的德行资粮,累加成圣财。有了圣财可以自由掌控,使用没有期限。

  圣财从哪里来?释迦牟尼佛在《宝积经》等经典中都讲到“七圣财”。谓:“信、戒、闻、惭、愧、舍、慧,如是等法,是谓七圣财”。

  可见,“信”为圣财第一财!“信”为“道源功德母”。没有信根,对祖师大德的话语都是游疑不定的,怎么可能加以实践呢?所以要得圣财,有两种人容易得到,一种如《地藏经》里所说的“或有利根,闻即能信”,有智慧有因缘,听了就能全信,信了即作;或者是如老子所说的“上士”一般,“闻道勤而行之”,有定力有功夫,听闻即行,行即了了。这都是好道器。

  如此,感觉自己的信财太少且不稳定。没有干净的法器,善法都会被恶业所染污,忧道实为堪忧!痛定思痛,这只能反观自己是不是善因不备,福报不够,还是德行欠缺?自己的发心是不是太小、太偏、不真不诚?以至于这个通道是瘀堵的。

  没有信财,学修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建立信根为学修之重。在后面的学修中我一定要端正初心,多读经典,让祖师大德的话语移植到自己的心田,建立一套正思维系统。发大愿,植善根。多行善事,忏悔改错,洁净自心。然后在生活杂务中去实践、体贴,把经典转化成自己的智慧。这样,圣财才有可能积聚起来。

  无德可忧,如此忧道才能无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