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文库心得体会内容页

政治听课心得体会

2024-07-04 08:45:01互联网心得体会

政治听课心得体会(精选7篇)

政治听课心得体会 篇1

xx年x月x日,我有幸去中参加“有效课堂提能力,有效训练出成绩”的教学范示“标杆教学”的教学活动,为此,我谈谈自己在这次的学习中的一些体会。

在一中我听了五节课,一节语文课,4节政治课,主要感受有以下几点:每节课灵活采用多媒体展示,把政治课枯燥的讲解、灌输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变得活泼生动。

1、新课改要求要突出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让我们容易走上另一个极端,就是不敢讲,生怕讲多了,就忽略了这一点。事实上,一个有效的课堂,除了要显示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之外,还要求老师发挥好主导作用,而这一作用的发挥离不开讲授。

2、学生能够自行看懂的内容,不宜花过多时间重复,这不仅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且浪费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所以,老师不仅要设法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答案,还要善于帮助学生做好总结。 3、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政治学科现在对学生的识记要求比以前要低,这就要求我们在讲授一些内容时,要降低起点,减轻学生的负担,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

4、师生互动做得很好,至始至终,学生都是课堂教学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5、课堂教学中间穿插练习,可以检测学生当堂的掌握情况。便于及时信息反馈。

6、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设计一些互动的环节,使课堂活动多样化,有效调节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个人素质都很不错。如老师语言组织能力、教学时的亲和力,工整的板书设计、语言的精炼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通过此次的听课,我更加认识到了听课对我们自身教学的作用,它利于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促进教学改革深入有效地进行,有利于我们取长补短、总结和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以促进我们更好的成长。

总之,我们的政治课长期以来一直被学生认为是说空话大话的课,很多学生认为政治课枯燥,对政治课不感兴趣。学生有这样的想法跟我们的政治课的理论性太强有关系,还有就是我们的政治课教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力度不够,上课太严肃,幽默感不强。听了几位老师讲的课,我觉得她们在调动积极性方面是很值得我学习的,她们在讲课时很有激情,语言也很幽默风趣,能和学生融合到一起。作为政治课教师以后一定要加强语言的幽默功底,要对学生做充分的了解,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这一点是现代学生非常看中也是我教学中体会很深的一点。教师的外貌、风格、为人、特长、内涵、能力等等都是学生看中的“人格魅力”。正所谓“亲其人,信其道”,一个学生喜欢你这个人,就会“爱屋及乌”对你那一学科就肯下工夫。所以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就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表扬激励为主,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

为了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善于运用激励艺术。与学生平等相处,千万不要摆老师的架子,只有学生心里认可你是老师,你才是一名真正的老师。多从自己的角度反思,多与学生沟通,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谈心。其实,老师与学生的区别仅是老师站得更高些,使得师生的距离远了,如果我们能站在与学生同样的高度看待问题,你会发现你的视野开阔了,你与学生的心贴近了。并且要加强自身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关注生活,适时运用到知识点讲解上。

政治听课心得体会 篇2

从前作为一名学生,对教师的工作一直十分崇敬,但是对如何才能够不仅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且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是缺乏认识的。通过听讲和自己的认真体会,使我对教师的内容和特点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茫然到豁然,确实感到受益非浅。

这些课程呈现的亮点和优点:

一、能够突出主题。即对于教学目标把握定位准确,能正确认识和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表现为:

(1)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

(2)教师能着力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民主互动关系;

(3)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4)课堂注重实践环节,践行法律和道德。

二、全面贯彻"三贴近"原则,教学设计新,提供的信息新,引入的情节新,贴近时代、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实际。

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实施的依据,是教学的载体。这次参赛课展现了选手们独具匠心的设计。教学环节丰富多样,可操作性强。如:小组讨论、辩论、现场采访、调查报告、你说我说大家说、诚信卡、实话实说、小品表演、漫画、小品AB剧、才艺展示等等。既增加了课堂容量,也增强了趣味性,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学生展示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出众的才华,一个比一个精彩。让听课的老师和评委们都不由自主为他们鼓掌叫好!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需要有一个教学观念的深刻转变,包括从封闭性向开放性的转变,从群体型到个性型的转变,从权威型向民主型的转变。这些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学习。

三、注重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评价和点拨。

有的教师评价自然而贴切,教师及时评价"你能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很难能可贵!"对学生长时间的舞蹈展示评价"你的舞姿很美,因时间关系,我们课下再欣赏吧"。有的教师针对材料充分预设问题之后,又能针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与点拨,让学生由具体事例形成理性的知识,水到渠成。

在教学中,声情并茂的语言能紧扣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恰当的运用语言空白艺术,及时给学生留下自觉思维,自觉内化的机会,则会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把握设置原则。鲜明的针对性。空白设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必须围绕教育教学的目标,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思想和内容。因而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当时的教学实际情景的需要,配合有声语言相机而用。故弄玄虚,有百害而无一益。讲究适度。难度要适中,具备一定的启发性和思考量。过难,学生无从下手,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易,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同一方面的内容,可以多层次、多角度设置空白,知识间的梯度要适当。同时要注意一堂课空白的频度。如果空白过多,则显得过于空虚,学生会感到茫然无获。空白只是教师语言的停顿,并不是思维过程的中断。设置空白就是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材料和动力,以燃起学生探求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求知,获得反馈信息后,纠正学生的思路。因而空白设置必须遵从探索性的原则。好好文库发布 WwW.HaOhaOwenkU.COM

四、教学手段新颖。所有参赛教师无一例外地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件新颖活泼,动态精致,实用性强。本次优质课比赛有一个镜头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每当老师讲完课后便有很多人围上前去要这位老师的联系方式并复制课件以做参考。既体现出大家积极学习的劲头,更说明参评老师的课确实有过人之处。课件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又与当前社会热点相连接,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特色。

五、注重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这次讲课,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增多了,在小组内、在班里有了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不是去揣度教师期待的标准答案,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引发争论,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奇谈怪论"。

当然,我也发现其中存在一些不足,略谈几点:

一、没有充分发挥教科书的引领功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有的老师上课时,抛开课本上的经典事例不用,自己费尽周折找寻材料,反而不如教材上的通俗易懂。正如专家所说的一定要走出一个误区,即抛开教材、课本的课才是好课。不要迎合时髦去随意添加内容。有的老师整堂课都侃侃而谈,环节一个接一个,事例、故事让人目不暇接,而课本却几乎没有时间让学生看。再有,事例的选取应多用正面材料,血淋淋的反面材料让学生触目惊心,反而是一种误导。

二、情景设计没有很好的进行优化,生成的东西少,预设的东西多,教学的探究性与开放性不够。

粗略统计,有的老师设计的活动一节课不下六七个,过多过滥,有的视频故事很好,探究却没有充分展开,浅尝辄止。课件制作效果很好,却一闪而过,让人来不及反应。有的环节设置过于简单,却偏要学生讨论交流,白白浪费时间。再就是教师过于强调传统,强调课本知识点,对学生冒出的思维的火花视而不见,面对生成缺少理智点评,不能及时捕捉,没有做到"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舞在思品的舞台上"。

三、没有合理运用评价机制,只是简单的重复。

评价要从态度上、价值方式上,通过评价给学生以激励鼓舞。不少老师让学生发言、活动不少,但学生表现后老师的评价却很让人失望。如有的活动小组讨论后,要学生总结,学生总结的很经典,老师点评的却很失败,引来一片叹息。再就是学生说的不怎么样,老师却给予高度评价,明显有失公平,让人听了很不舒服。还有就是不管学生怎么说,老师总是用"很好"、" 不错"几个字敷衍过去,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再者通过老师评价学生也能很好的看出一名老师素质的高低。课、课件可以提前准备、话可以背过,但对学生的反映却不好提前准备,结果就出现评价不当的问题。老师在充分准备课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师生真正互动,教学才会精彩。

四、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参与活动的参与度与深刻度不够。

尊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才是一堂好课.应该看到,有的课存在偏快、偏难现象。只有几个或少部分学生反映过来,老师便急忙处理,而大部分学生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长此以往,他们肯定会失去信心与兴趣。老师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大部分学生能反映的程度,提问时注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注意尽可能多的面向大多数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信。不要变成精英教育。

五,对问题的设定层次性不够,太笼统或模糊不清。

如:出示材料或视频后,问学生"你感悟到了什么"、"你认识到什么"等等,让学生不知道要回答什么或学习什么。还有的甚至出现了知识性错误。如有的老师"情趣"与兴趣、爱好都搞不清。有的老师把《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上成了普通的环保课,没有紧扣"依法"二字,让法律发挥作用。有的课件非常粗糙,出现掉字、漏字、错别字,这些都是不应该出现的。以上观点只是我的粗浅认识,因水平有限,难免出现不当之处,请谅解!

这次新教师公开课虽然是安排在学期之中,时间紧,任务重,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和次数,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在紧张的教学工作之余来参加培训的。我通过这次活动,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总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确实,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总之,这次难得的机会犹如打开了一扇窗子,让我更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对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是一个很好的指导。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树立不断学习、时时创新的思想。我有信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尽快的能够胜任自己本职的教学工作,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为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政治听课心得体会 篇3

初中思品优质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

听公开课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让我近距离的感受每位教师的教学风采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些课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让我认识到教学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摸索。从前作为一名学生,对教师的工作一直十分崇敬,但是对如何才能够不仅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且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是缺乏认识的。通过听讲和自己的认真体会,使我对教师的内容和特点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茫然到豁然,确实感到受益非浅。

这些课程呈现的亮点和优点:

一、能够突出主题。即对于教学目标把握定位准确,能正确认识和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表现为:

(1)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

(2)教师能着力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民主互动关系;

(3)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4)课堂注重实践环节,践行法律和道德。

二、全面贯彻"三贴近"原则,教学设计新,提供的信息新,引入的情节新,贴近时代、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实际。

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实施的依据,是教学的载体。这次参赛课展现了选手们独具匠心的设计。教学环节丰富多样,可操作性强。如:小组讨论、辩论、现场采访、调查报告、你说我说大家说、诚信卡、实话实说、小品表演、漫画、小品AB剧、才艺展示等等。既增加了课堂容量,也增强了趣味性,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学生展示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出众的才华,一个比一个精彩。让听课的老师和评委们都不由自主为他们鼓掌叫好!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需要有一个教学观念的深刻转变,包括从封闭性向开放性的转变,从群体型到个性型的转变,从权威型向民主型的转变。这些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学习。

三、注重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评价和点拨。

有的教师评价自然而贴切,教师及时评价"你能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很难能可贵!"对学生长时间的舞蹈展示评价"你的舞姿很美,因时间关系,我们课下再欣赏吧"。有的教师针对材料充分预设问题之后,又能针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与点拨,让学生由具体事例形成理性的知识,水到渠成。

在教学中,声情并茂的语言能紧扣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恰当的运用语言空白艺术,及时给学生留下自觉思维,自觉内化的机会,则会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把握设置原则。鲜明的针对性。空白设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必须围绕教育教学的目标,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思想和内容。因而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当时的教学实际情景的需要,配合有声语言相机而用。故弄玄虚,有百害而无一益。讲究适度。难度要适中,具备一定的启发性和思考量。过难,学生无从下手,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易,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同一方面的内容,可以多层次、多角度设置空白,知识间的梯度要适当。同时要注意一堂课空白的频度。如果空白过多,则显得过于空虚,学生会感到茫然无获。空白只是教师语言的停顿,并不是思维过程的中断。设置空白就是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材料和动力,以燃起学生探求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求知,获得反馈信息后,纠正学生的思路。因而空白设置必须遵从探索性的原则。

四、教学手段新颖。所有参赛教师无一例外地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件新颖活泼,动态精致,实用性强。本次优质课比赛有一个镜头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每当老师讲完课后便有很多人围上前去要这位老师的联系方式并复制课件以做参考。既体现出大家积极学习的劲头,更说明参评老师的课确实有过人之处。课件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又与当前社会热点相连接,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特色。

五、注重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这次讲课,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增多了,在小组内、在班里有了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不是去揣度教师期待的标准答案,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引发争论,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奇谈怪论"。

当然,我也发现其中存在一些不足,略谈几点:

一、没有充分发挥教科书的引领功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有的老师上课时,抛开课本上的经典事例不用,自己费尽周折找寻材料,反而不如教材上的通俗易懂。正如专家所说的一定要走出一个误区,即抛开教材、课本的课才是好课。不要迎合时髦去随意添加内容。有的老师整堂课都侃侃而谈,环节一个接一个,事例、故事让人目不暇接,而课本却几乎没有时间让学生看。再有,事例的选取应多用正面材料,血淋淋的反面材料让学生触目惊心,反而是一种误导。

二、情景设计没有很好的进行优化,生成的东西少,预设的东西多,教学的探究性与开放性不够。

粗略统计,有的老师设计的活动一节课不下六七个,过多过滥,有的视频故事很好,探究却没有充分展开,浅尝辄止。课件制作效果很好,却一闪而过,让人来不及反应。有的环节设置过于简单,却偏要学生讨论交流,白白浪费时间。再就是教师过于强调传统,强调课本知识点,对学生冒出的思维的火花视而不见,面对生成缺少理智点评,不能及时捕捉,没有做到"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舞在思品的舞台上"。

三、没有合理运用评价机制,只是简单的重复。

评价要从态度上、价值方式上,通过评价给学生以激励鼓舞。不少老师让学生发言、活动不少,但学生表现后老师的评价却很让人失望。如有的活动小组讨论后,要学生总结,学生总结的很经典,老师点评的却很失败,引来一片叹息。再就是学生说的不怎么样,老师却给予高度评价,明显有失公平,让人听了很不舒服。还有就是不管学生怎么说,老师总是用"很好"、" 不错"几个字敷衍过去,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再者通过老师评价学生也能很好的看出一名老师素质的高低。课、课件可以提前准备、话可以背过,但对学生的反映却不好提前准备,结果就出现评价不当的问题。老师在充分准备课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师生真正互动,教学才会精彩。

四、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参与活动的参与度与深刻度不够。

尊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才是一堂好课.应该看到,有的课存在偏快、偏难现象。只有几个或少部分学生反映过来,老师便急忙处理,而大部分学生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长此以往,他们肯定会失去信心与兴趣。老师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大部分学生能反映的程度,提问时注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注意尽可能多的面向大多数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信。不要变成精英教育。

五,对问题的设定层次性不够,太笼统或模糊不清。

如:出示材料或视频后,问学生"你感悟到了什么"、"你认识到什么"等等,让学生不知道要回答什么或学习什么。还有的甚至出现了知识性错误。如有的老师"情趣"与兴趣、爱好都搞不清。有的老师把《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上成了普通的环保课,没有紧扣"依法"二字,让法律发挥作用。有的课件非常粗糙,出现掉字、漏字、错别字,这些都是不应该出现的。以上观点只是我的粗浅认识,因水平有限,难免出现不当之处,请谅解!

这次新教师公开课虽然是安排在学期之中,时间紧,任务重,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和次数,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在紧张的教学工作之余来参加培训的。我通过这次活动,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总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确实,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总之,这次难得的机会犹如打开了一扇窗子,让我更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对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是一个很好的指导。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树立不断学习、时时创新的思想。我有信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尽快的能够胜任自己本职的教学工作,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为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政治听课心得体会 篇4

政治课听课感想——解读课堂有效提问的密码

课堂提问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它运用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能启迪学生灵动的思维和智慧,能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获得知识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提升道德情感。但在现实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如目标不明、层次不清、逻辑不顺、无视学情、无思维含量的徒劳提问。下面结合观摩20xx年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比活动12节课的感受谈谈对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点认识。

一、提问应服从教学目标

课堂提问不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互动和气氛的活跃,而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确立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强调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观察、想象、质疑和交流等丰富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与过程有机融合,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有效的课堂提问应防止出现目标虚化的现象。

如杭州张老师在“国家财政”教学中请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回答财政的作用并结合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突出了本框的教学重点。衢州杨老师在“价值与价值观”教学中请学生结合教材97-98页的内容谈谈造成翁明冲姐弟的幸运和小悦悦悲剧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既紧扣本课的教学重点“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又注重情感渲染,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和合作探讨,体验知识的自主构建。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提问的重要前提,研读教材则是准确定位目标的关键。没有对教材文本的深刻理解,就难以设计出有价值、有实效的课堂提问。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本次省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因执教者未能充分领悟教材并准确定位目标也出现了一些无效甚至负效的提问。

如在“价值和价值观”教学中,一位老师创设了班级学生去敬老院献爱心的情境并设计了“你想让哪些同学去敬老院献爱心”的课堂提问,隐含着献爱心也要“论资格、视实力”的潜台词,既无助于解决本课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也与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相去甚远。更多的老师在教学“价值与价值观”时, 把焦点放在“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设计了关于“扶不扶老人过马路”、丛飞等献爱心人物的“人生有没有价值”之类的提问,忽视了教材中关于义利观、生死观、幸福观、家庭观和恋爱观的导向作用等更贴合学生生活的文本,片面理解了“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提问应遵循思维规律

遵循规律是教育教学的常识。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讲求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遵循思维规律,启智导思。当学生的注意力疲劳、思维困顿的时候,课堂提问应能如一剂强心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灵动思维,使课堂保持一定的活跃度和节奏感。

根据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认知规律,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尽量创设鲜活、真实的情境,营造出促进学生主动求知的情感氛围和提供可予以分析的信息元素,从而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如温州郑老师在“价值与价值观”教学中创设了7.23动车事件后“温情与救援”的情境,温馨、真实的画面辅之以动人的音乐,让学生心有所动,“在这支救援大军中,哪些身影让你印象深刻”的课堂提问自然能得到良好的回应,“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的知识也易于生成。而一位老师在“国家财政”教学中未设置任何情境,直接请学生思考并回答“国家财政支出的用途有哪些”、“你有没有感受到财政支出带来的好处”,使缺乏一定生活体验又无法从课堂上获取信息的学生无话可说,导致课堂提问失去意义。

高中阶段是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的时期,教师应尽量设计发展学生辩证思考、比较分析、概括综合等能力的课堂提问,即通常所说的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只有在思考并回答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发展,教学才不只是满足当下应试需求,而是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事业。本次省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很多老师都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实践。如在“价值和价值观”教学中,湖州唐老师以明星企业家李某在创业过程中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增加当地财政收入,同时企业排污破坏当地环境的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评价李某的个人价值,在观点冲突中综合分析,使知识构建、能力发展、正确价值观确立浑然一体;台州徐老师以宁波象山旦门岛综合开发的情境为背景,设计了“如果你参加此次决策会,你会如何规划旦门岛的开发”的问题,引导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现实问题予以论证和探究,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提问应关注课堂生成

课堂提问由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目标、思维规律预设,但问题的答案却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成。预设和生成是有效课堂提问的两翼,缺一不可。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因此使课堂充满着动态因素。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以生成为导向,关注提问的针对性、开放性和可变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预设提问时应有针对性,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方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前面提到的丛飞、严意娜等人的人生崇高有价值,但“你愿意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你会选择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等择友观、择业观的话题更能让学生感觉亲切。“国家不断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财政支出与当前房地产市场状况有何联系”有可供探究的空间,但超出了学生的经验和能力,只能让课堂陷入沉闷和尴尬。

课堂生成因其无法预约、充满着即兴的智慧而更加可贵而美丽。关注生成的课堂提问应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和随机性。如“如何用财政把宁波打造成文化名城”、“如何规划旦门岛的开发”、“谈谈你心中最有价值的人”、“读了周赵洁的日志,你对生命是否有了新的认识”等课堂提问看似粗线条却体现着开放、多元和灵活,为新知火花的迸发创造了条件。相反,一位老师在展示两位网友观点后提问“你赞同哪位网友的观点,请阐明理由”则因其封闭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防止“节外生枝”的同时,也失去了“节外生姿”的可能。

课堂提问在课前预设,但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刻板地执行,而应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做出适时、适度的调整和变更。观察、倾听、对话是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重要手段。当问题抛出,学生却报之以疑惑的眼神时,教师可将自主思考的形式调整为合作交流,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同时在学生讨论时及时提示指导。当学生的回答存在表述不当、理解模糊的时候,教师可适当地追问,也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质疑和答疑来解决问题。当同一个提问请到第三位学生回答,其答案仍超出教师的预想时,应将原有提问予以层次分解或转换角度以适应学生。如“国家不断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财政支出与当前房地产市场状况有何联系”的问题抛出后,学生们大都望着课件发愣,课堂上一片沉寂,此时,教师可将此问题分解为“①你了解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动态吗?②你知道我国政府在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上的财政措施吗?③这两者之间有何联系?”以便于学生思考并回答。

政治听课心得体会 篇5

听课感想——怎样上好一节思想政治课?

本月14~15日,江苏省初中思品、高中思想政治优课评比分别在在泰州市二附中、泰州中学举行,笔者听了14节高中课,感想颇多。现正在头脑中梳理,先有选择地谈几点自己的感想。

一、省教研室每两年开展一次初高中优课评比的初衷或指导思想,是为了探索高效思品、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和实现途径,提高新课程的实施水平;发现和培养人才,选拔参加全国比赛的选手;为一线老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一个教学技能、水平、艺术展示、亮相的平台。事实上,我们已经有一批教师通过此类赛课走上了名师之路或领导岗位。这次,参赛选手总的来说是很珍惜这种机会的。因为课题早在四月份就已经告知了各大市,选手们的备课时间应该说是很充分的。但从我这个听课者的感受来讲,有的选手似乎准备不足,所准备的素材或事例、怎样提问等好像没有认真推敲,教学效果一般乃至较差,这就让人很费解。

二、怎样上好一节思想政治课?

笔者边听课边在想:上好一节思想政治课的确不容易。一堂合格课应该有哪些要求?一堂好课有哪些要求?怎样的课才能算是一堂好课?那么能不能上好呢?相信和我一起在台下听课的同行老师们也在想这些问题。

怎样上好一节思想政治课?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教学设计要坚持“两个结合”。即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相结合,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这实际上是新课程明确提出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的课程模块;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事件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见《课程标准》)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思考、搜索、排查、选取最贴切的实例和鲜活的生活素材,以使学生理解感悟教材观点。这次参赛的14节课,老师们在这方面动了许多脑筋,想了许多办法。例如,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共6位老师选取了这框内容)老师们想到了30年前的深圳、盐城、泰州和30年后的深圳、盐城、泰州,并下载了视频图片,请学生思考这些城市飞速发展的原因、途径、状态。还想到了汽车的发展历程,最初笨拙的汽车、现在人们普遍使用的以消耗汽油为动力的汽车、将来可能大量使用的新能源汽车,等等。这些素材、实例就比较恰当,也容易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情感和思维参与热情,实现学生对教材观点的理解和感悟。例如,什么是发展,什么是新事物?为什么说它是新事物?新事物的发展途径为什么前途光明、道路曲折?用好这些事例就能很清楚地说明教材观点。

但有的选手,所举例子明显地违背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相结合的理念。下面我们就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一课为例。有位选手举了一个体育特长生考上北京大学的例子,试图说明新旧事物的区别、说明前进性与曲折性的道理及关系,费了很大的劲,结果还是很难解释清楚。还有的老师尽管举了深圳、泰州等地30年的巨变,学生的直观感受是事物总是变化发展的,但老师没有在这里点明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学生怎么能理解新事物就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呢?它的成长发展而又不是一帆风顺的呢?把改革开放说成是新事物我认为是不准确的,把特区说成是新事物也是很容易牵强的。应该说特区的经济体制创新了,率先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才有了腾飞,进入了全球城市前100强。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对于我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而言就是新事物,这就很好解释新旧事物的区别、新事物的发展途径。这启示我们,在备课时,我们一定要想清楚事例、素材与教材观点的适切性,防止举例说不清道理。

附带还想说明的是,除了在备课时要准备恰当事例以外,还要思考问题的恰当性或适切性。有位老师在讲这个课题的时候,其他的创意很好,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参与度也很高,互动真实有效。但一开始提出的问题让人很有点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例如:为什么要一村一大学生?你认为大学生村官一上任会遇到哪些困难?讨论:国家大力推动与社会纷纷质疑等,让人觉得问题很随意,学生也茫然,其实稍微想想很简单,你认为“大学生村官”是否是一个新事物?为什么?他当好了村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这需要老师常想想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是否能统一?当然这位老师的教学机智还可以,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请大学生村官谈感想体会,请学生面对面提问题,谈个人的职业理想等,都较好地引导学生动真情说真话。落实了“三维”教学目标。又如,新版本的QQ取代旧版本的QQ的原因是什么?试图说明新事物的概念,似乎也不很贴切。

再来看四位老师上的“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这一课。从教学设计这个环节来看,有的选手也是动了一番脑筋的,很有创意的。例如,有位选手在“白板”上展示了辽沈战役示意图,请学生分析这一战役中包含了哪些矛盾?哪个矛盾是整个战役的主要矛盾,为什么?再说说主次矛盾的关系,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感悟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位老师还请学生选带进课堂的饮料,并讨论你选饮料抓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其他还有哪些次要矛盾?作为生产饮料的企业,其主要矛盾是什么,次要矛盾又有哪些,成功企业又是如何处理的?请学生写和说,这就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理解感悟。

但这4节课给人留下的遗憾比较多。一是举例、提问不适切。例如,猎人如何把狼、羊、菜都安全地带到河对岸?说“羊”或“狼”是主要矛盾,听者就不大明白,羊和什么构成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呢?教者没说,估计学生也不明白。又如,你对孔子、老子了解多少?孔子为什么还被后人尊为孔圣人?给听课者的感觉比较别扭。还有,请用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分析说明一下上海世博会的成就与不足,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矛盾该抓什么?“有脚没鞋”的故事说明了什么?你是如何理解_的“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题词的等,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是什么?你让学生怎么回答?让听课者很费解。有些问题根本没有很好地思考和推敲,连一般干部都回答不了,我们老师的知识储备、社会阅历、政治见解都无法适应,例如,请你对如何搞好沿海大开发献计献策,恕笔者愚昧和浅薄,这类问题我也答不出,或者稍微狂妄一点的话,答不好,因此,千万不要拿这类问题难为我们的学生。二是如何突破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个概念,以及与主次矛盾的关系,笔者没有听到恰当的事例。学生对这两组概念,头脑中多半仍然是一团浆糊。三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到底有哪些要求?难道就三点要求吗,抓主要矛盾,也重视次要矛盾,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笔者以为,首先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要承认矛盾、正确地对待和分析处理矛盾,可惜,教学中没有一个老师有这样的综合思考,这也是选上其他两框内容的老师都存在的共性问题。

有四位老师选上的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有一位老师的设计是很高明的:(1)展示“七彩板拼图”;(2)展示某市老城区道路交通改造系统工程;(3)探究如何看待参加学校文艺演出排练与可能影响学习的矛盾。应该说,用好了,把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一定很精彩。遗憾的是这节课教师思维和学生思维成了两张皮。有一位老师请学生思考歌曲《国家》蕴含的哲学道理,一位老师列举了沿海大开发战略是如何体现部分与整体关系的,一位老师播放了爬墙游戏的视频。后面3位老师的设计对学生如何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尚可,但本框教材的难点第一是,整体与部分的两层含义,学生往往只知其一,也不懂整体是一,部分是多;第二是系统优化的概念及要求。听课的结果是我觉得参赛者在突破两个难点上没有成功。有的老师列举了“田忌赛马”这个故事试图说明系统优化的道理,我认为既不贴切,也难以说清楚。有位老师请学生说说泰州医药城的设计是怎样体现系统优化方法的,超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学生能答出来吗?教师又能说清楚吗?笔者边听边想,我们的选手怎么就想不到神舟载人航天飞船的例子呢?通过图片、视频,加上老师的点拨,学生是很容易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关系、系统优化方法的。

第二,教学过程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说具体了,就是要把学生置于观察、思考、议论、表达的境地,这需要靠老师设置的悬念、提出的问题来驱动、来实现。就是要让学生始终处于“我想说”、“我有话说”的境地。我们要努力打造灵动的课堂。这需要严密的预设,更离不开机智巧妙的生成。

思考教学过程的时候,我们的老师要考虑的问题是很多的,例如,视频、音频的清晰度,教学语言的适应性,特别是借班上课、异地上课,你的语言是否具有适应性和亲和力?学生对所提问题的反应,等等。总之,要尽量地优化教学手段、教学语言,确保问题的清晰明白,富于思考性,要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顺畅和灵动。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我们以一位“七彩板老师”的课为例。第一步,是否可以请学生看一看、拼一拼、想一想、说一说。问题分别是:你看这幅拼图是(像)什么?请你用整体与部分的概念解释一下这幅拼图,并说出这个概念有几层意思。试着移动或去掉某快板,(老师表演或请学生边表演边说)说明整体与部分是什么关系?生活中许多事物都包含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请你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分别举一些例子。第二步,请学生看视频:某城市道路交通改造系统工程。请学生想一想,在这个视频 什么是系统?哪些是要素?系统有什么特点。这个工程对我们今后搞好学习、做好工作有哪些启示?第三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还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第四步,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解决某同学怕参加文艺演出排演影响学习的思想问题。那么这节课就相当地完美。

再以“大学生村官”这一课为例,教师应坚定地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大学生村官是个新事物,其发展的趋势为什么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当好一个合格的称职的村官你认为该做好哪些量的积累?再加上请村官现场谈感想,请学生面对面对话,谈怎样立志成才该课就更为生动活泼,直击学生的心灵。

第三,教学行为必须合理有效。

教学行为包括教学语言、老师的提问、走动、板书、布置的探究、作业、小论文等。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作为上课者,可能并没有注意到这节课自己有多少“这个”、“那么”的话搭头,自己提出了多少个问题?有哪几个问题学生是很投入思考的,哪几个问题学生是茫然的,哪几个问题是没有价值的,学生照书回答的,自己走动了多少次,走动的目的效果怎样,自己的板书学生关注了吗?有用吗?自己有几次吆喝学生们鼓掌,什么意思,有必要吗?但作为听课者是明明白白的,有许多都是无效的行为。在这里笔者谈一点个人看法,对老师要求学生给发言学生鼓掌的做法很不以为然,你要相信,学生课堂上的精彩发言,同学们是会自发鼓掌叫好的,犯不着教师吆喝,制造虚假的课堂热烈气氛。又如,用多媒体上课,教材的主干知识都列举全了,还在黑板上再搬一次,明显多余无效。再如,你让学生思考大学生村官下派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一个小孩悄悄地说,对象难找,你的走动没有任何发现,也没让学生大胆表达,就悄然地消失了。有多位老师请学生谈未来的职业理想,笔者也不大理解其必要性,学生也只能说些言不由衷的话。

在这次赛课过程中,笔者还发现有个别老师仍然停留在简单提问,学生照书回答,齐读概念、一分钟读背等死教教材的做法上,和新课程理念南辕北辙。这是必须坚决克服的落后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因为说到底,这样的问、读、背,学生并没有实现理解感悟,更不会运用分析实际问题。这样的设问和教法最多只是在学生的思维系统上轻轻地划了一道痕,或者说学生在思维的水区淌徉,压根儿就没有实现学生的心动和情动。死教教材死记硬背的教法可以休矣。

最后,笔者想特别说明的是,上述感想或看法仅代表个人,手头也没有各位参赛选手的具体教案,评价很可能挂一漏万或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对好课的评价界定也不全面。还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位老师可能会说,你上一节课给大家看看,笔者也真没有把握。但是,我们大家总该努力,克服一些硬伤,如举例的适切性,提问的恰当性,引导的合理性,还是可以做好的。

政治听课心得体会 篇6

课堂提问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它运用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能启迪学生灵动的思维和智慧,能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获得知识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提升道德情感。但在现实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如目标不明、层次不清、逻辑不顺、无视学情、无思维含量的徒劳提问。下面结合观摩20xx年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比活动12节课的感受谈谈对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点认识。

一、提问应服从教学目标

课堂提问不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互动和气氛的活跃,而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确立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强调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观察、想象、质疑和交流等丰富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与过程有机融合,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有效的课堂提问应防止出现目标虚化的现象。

如杭州张老师在“国家财政”教学中请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回答财政的作用并结合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突出了本框的教学重点。衢州杨老师在“价值与价值观”教学中请学生结合教材97-98页的内容谈谈造成翁明冲姐弟的幸运和小悦悦悲剧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既紧扣本课的教学重点“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又注重情感渲染,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和合作探讨,体验知识的自主构建。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提问的重要前提,研读教材则是准确定位目标的关键。没有对教材文本的深刻理解,就难以设计出有价值、有实效的课堂提问。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本次省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因执教者未能充分领悟教材并准确定位目标也出现了一些无效甚至负效的提问。

如在“价值和价值观”教学中,一位老师创设了班级学生去敬老院献爱心的情境并设计了“你想让哪些同学去敬老院献爱心”的课堂提问,隐含着献爱心也要“论资格、视实力”的潜台词,既无助于解决本课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也与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相去甚远。更多的老师在教学“价值与价值观”时, 把焦点放在“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设计了关于“扶不扶老人过马路”、丛飞等献爱心人物的“人生有没有价值”之类的提问,忽视了教材中关于义利观、生死观、幸福观、家庭观和恋爱观的导向作用等更贴合学生生活的文本,片面理解了“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提问应遵循思维规律

遵循规律是教育教学的常识。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讲求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遵循思维规律,启智导思。当学生的注意力疲劳、思维困顿的时候,课堂提问应能如一剂强心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灵动思维,使课堂保持一定的活跃度和节奏感。

根据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认知规律,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尽量创设鲜活、真实的情境,营造出促进学生主动求知的情感氛围和提供可予以分析的信息元素,从而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如温州郑老师在“价值与价值观”教学中创设了7.23动车事件后“温情与救援”的情境,温馨、真实的画面辅之以动人的音乐,让学生心有所动,“在这支救援大军中,哪些身影让你印象深刻”的课堂提问自然能得到良好的回应,“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的知识也易于生成。而一位老师在“国家财政”教学中未设置任何情境,直接请学生思考并回答“国家财政支出的用途有哪些”、“你有没有感受到财政支出带来的好处”,使缺乏一定生活体验又无法从课堂上获取信息的学生无话可说,导致课堂提问失去意义。

高中阶段是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的时期,教师应尽量设计发展学生辩证思考、比较分析、概括综合等能力的课堂提问,即通常所说的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只有在思考并回答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发展,教学才不只是满足当下应试需求,而是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事业。本次省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很多老师都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实践。如在“价值和价值观”教学中,湖州唐老师以明星企业家李某在创业过程中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增加当地财政收入,同时企业排污破坏当地环境的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评价李某的个人价值,在观点冲突中综合分析,使知识构建、能力发展、正确价值观确立浑然一体;台州徐老师以宁波象山旦门岛综合开发的情境为背景,设计了“如果你参加此次决策会,你会如何规划旦门岛的开发”的问题,引导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现实问题予以论证和探究,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提问应关注课堂生成

课堂提问由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目标、思维规律预设,但问题的答案却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成。预设和生成是有效课堂提问的两翼,缺一不可。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因此使课堂充满着动态因素。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以生成为导向,关注提问的针对性、开放性和可变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预设提问时应有针对性,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方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前面提到的丛飞、严意娜等人的人生崇高有价值,但“你愿意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你会选择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等择友观、择业观的话题更能让学生感觉亲切。“国家不断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财政支出与当前房地产市场状况有何联系”有可供探究的空间,但超出了学生的经验和能力,只能让课堂陷入沉闷和尴尬。

课堂生成因其无法预约、充满着即兴的智慧而更加可贵而美丽。关注生成的课堂提问应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和随机性。如“如何用财政把宁波打造成文化名城”、“如何规划旦门岛的开发”、“谈谈你心中最有价值的人”、“读了周赵洁的日志,你对生命是否有了新的认识”等课堂提问看似粗线条却体现着开放、多元和灵活,为新知火花的迸发创造了条件。相反,一位老师在展示两位网友观点后提问“你赞同哪位网友的观点,请阐明理由”则因其封闭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防止“节外生枝”的同时,也失去了“节外生姿”的可能。

课堂提问在课前预设,但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刻板地执行,而应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做出适时、适度的调整和变更。观察、倾听、对话是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重要手段。当问题抛出,学生却报之以疑惑的眼神时,教师可将自主思考的形式调整为合作交流,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同时在学生讨论时及时提示指导。当学生的回答存在表述不当、理解模糊的时候,教师可适当地追问,也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质疑和答疑来解决问题。当同一个提问请到第三位学生回答,其答案仍超出教师的预想时,应将原有提问予以层次分解或转换角度以适应学生。如“国家不断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财政支出与当前房地产市场状况有何联系”的问题抛出后,学生们大都望着课件发愣,课堂上一片沉寂,此时,教师可将此问题分解为“①你了解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动态吗?②你知道我国政府在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上的财政措施吗?③这两者之间有何联系?”以便于学生思考并回答。

政治听课心得体会 篇7

政治课听课感想——解读课堂有效提问的密码

课堂提问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它运用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能启迪学生灵动的思维和智慧,能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获得知识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提升道德情感。但在现实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如目标不明、层次不清、逻辑不顺、无视学情、无思维含量的徒劳提问。下面结合观摩20__年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比活动12节课的感受谈谈对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点认识。

一、提问应服从教学目标

课堂提问不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互动和气氛的活跃,而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确立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强调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观察、想象、质疑和交流等丰富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与过程有机融合,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有效的课堂提问应防止出现目标虚化的现象。

如杭州张老师在“国家财政”教学中请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回答财政的作用并结合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突出了本框的教学重点。衢州杨老师在“价值与价值观”教学中请学生结合教材97-98页的内容谈谈造成翁明冲姐弟的幸运和小悦悦悲剧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既紧扣本课的教学重点“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又注重情感渲染,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和合作探讨,体验知识的自主构建。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提问的重要前提,研读教材则是准确定位目标的关键。没有对教材文本的深刻理解,就难以设计出有价值、有实效的课堂提问。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本次省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因执教者未能充分领悟教材并准确定位目标也出现了一些无效甚至负效的提问。

如在“价值和价值观”教学中,一位老师创设了班级学生去敬老院献爱心的情境并设计了“你想让哪些同学去敬老院献爱心”的课堂提问,隐含着献爱心也要“论资格、视实力”的潜台词,既无助于解决本课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也与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相去甚远。更多的老师在教学“价值与价值观”时, 把焦点放在“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设计了关于“扶不扶老人过马路”、丛飞等献爱心人物的“人生有没有价值”之类的提问,忽视了教材中关于义利观、生死观、幸福观、家庭观和恋爱观的导向作用等更贴合学生生活的文本,片面理解了“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提问应遵循思维规律

遵循规律是教育教学的常识。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讲求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遵循思维规律,启智导思。当学生的注意力疲劳、思维困顿的时候,课堂提问应能如一剂强心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灵动思维,使课堂保持一定的活跃度和节奏感。

根据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认知规律,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尽量创设鲜活、真实的情境,营造出促进学生主动求知的情感氛围和提供可予以分析的信息元素,从而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如温州郑老师在“价值与价值观”教学中创设了7.23动车事件后“温情与救援”的情境,温馨、真实的画面辅之以动人的音乐,让学生心有所动,“在这支救援大军中,哪些身影让你印象深刻”的课堂提问自然能得到良好的回应,“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的知识也易于生成。而一位老师在“国家财政”教学中未设置任何情境,直接请学生思考并回答“国家财政支出的用途有哪些”、“你有没有感受到财政支出带来的好处”,使缺乏一定生活体验又无法从课堂上获取信息的学生无话可说,导致课堂提问失去意义。

高中阶段是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的时期,教师应尽量设计发展学生辩证思考、比较分析、概括综合等能力的课堂提问,即通常所说的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只有在思考并回答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发展,教学才不只是满足当下应试需求,而是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事业。本次省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很多老师都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实践。如在“价值和价值观”教学中,湖州唐老师以明星企业家李某在创业过程中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增加当地财政收入,同时企业排污破坏当地环境的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评价李某的个人价值,在观点冲突中综合分析,使知识构建、能力发展、正确价值观确立浑然一体;台州徐老师以宁波象山旦门岛综合开发的情境为背景,设计了“如果你参加此次决策会,你会如何规划旦门岛的开发”的问题,引导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现实问题予以论证和探究,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提问应关注课堂生成

课堂提问由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目标、思维规律预设,但问题的答案却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成。预设和生成是有效课堂提问的两翼,缺一不可。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因此使课堂充满着动态因素。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以生成为导向,关注提问的针对性、开放性和可变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预设提问时应有针对性,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方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前面提到的丛飞、严意娜等人的人生崇高有价值,但“你愿意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你会选择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等择友观、择业观的话题更能让学生感觉亲切。“国家不断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财政支出与当前房地产市场状况有何联系”有可供探究的空间,但超出了学生的经验和能力,只能让课堂陷入沉闷和尴尬。

课堂生成因其无法预约、充满着即兴的智慧而更加可贵而美丽。关注生成的课堂提问应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和随机性。如“如何用财政把宁波打造成文化名城”、“如何规划旦门岛的开发”、“谈谈你心中最有价值的人”、“读了周赵洁的日志,你对生命是否有了新的认识”等课堂提问看似粗线条却体现着开放、多元和灵活,为新知火花的迸发创造了条件。相反,一位老师在展示两位网友观点后提问“你赞同哪位网友的观点,请阐明理由”则因其封闭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防止“节外生枝”的同时,也失去了“节外生姿”的可能。

课堂提问在课前预设,但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刻板地执行,而应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做出适时、适度的调整和变更。观察、倾听、对话是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重要手段。当问题抛出,学生却报之以疑惑的眼神时,教师可将自主思考的形式调整为合作交流,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同时在学生讨论时及时提示指导。当学生的回答存在表述不当、理解模糊的时候,教师可适当地追问,也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质疑和答疑来解决问题。当同一个提问请到第三位学生回答,其答案仍超出教师的预想时,应将原有提问予以层次分解或转换角度以适应学生。如“国家不断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财政支出与当前房地产市场状况有何联系”的问题抛出后,学生们大都望着课件发愣,课堂上一片沉寂,此时,教师可将此问题分解为“①你了解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动态吗?②你知道我国政府在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上的财政措施吗?③这两者之间有何联系?”以便于学生思考并回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