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精选30篇)
202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的理念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付之于教学实践。我校校本课程活动也积极投入课改,并探索符合学校特色的新路子,在课程内容设置、学习活动方式改变、评价标准多元上自主探究、不断创新。在管理方式上采取由校长室→教科室的管理网络,最大限度发挥人力、物力资源优势,为学校文化的塑造、特色的形成、品牌的打造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学生兴趣的培养、技能特长的锤炼不断努力,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而积极探索。
二、确立目标、制订计划。
1、确立目标
本学期我校校本课程将被分为选修校本课程、必修校本课程两类。必修校本课程直接反映我校课改效果和办学特色,每班每周将开设两节校本课程,课程列入课表;选修校本课程共开设6个小组,被安排在每周三下午的两节课。各活动班组都要结合课改要求,及所带班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扩大视野,动手动脑,提高综合素质;发展兴趣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
2、制定计划
各辅导老师要在认真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效益意识。结合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科特点及班组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计划。在制订计划前要反思上学期活动课存在问题,考虑好改进方法,再从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成果展示几个方面入手,确定活动目标时,要写清质量目标、效能目标,既要有定量的,又要定性的。目标要合理可行,并在活动过程中体现。
活动内容与方式这块要围绕目标,写清开展哪些活动及活动进程,通过什么方式方法、采取哪些措施来达成目标。内容的确定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知识的习得、技能特长的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协调发展而服务。
成果展示形式可以是组织竞赛、汇报演出、作品展览、档案袋展示等,各辅导老师可结合组特点在制订计划时指明。在制订计划过程中要让学生共同参与,让学生明确活动目标,使之成为师生共同的活动计划与奋斗目标。活动计划制订好后上交教科室审核、修订后,作为教师校本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全心服务、打造品牌。
要围绕学校文化塑造和品牌质量提升这个核心,确立服务观念,以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对待工作,以爱心、真心、诚心面对学生。
1、辅导老师要提前5分钟到岗,预先准备好活动器材、工具等,保证学生活动时间,下课铃未响,学生不得提前脱离活动状态。建立点名制度,每次都要确保每位学生参与活动。缺席的学生要把情况反馈给班主任,协商共同配合教育。
2、学生活动期间辅导老师须自始自终担任组织指导工作,活动巡视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坐堂批改作业或干其它有碍于指导工作的事。
3、要确保每次活动课的质量。严格按照计划内容上课,同时要发挥创造性,活动方式要灵活多样,可结合趣味游戏、趣味故事等,激发学生的活动情趣,吸引学生,留得住学生。要能让学生在活动课上形成的兴趣和热情扩展延伸到课外、家庭,使校本课程更富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可把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兴趣特长。
四、规范管理、提高质量。
1、辅导老师要做好活动班组学生活动期间的常规教育和管理工作。去专用教室上课的小组,辅导老师更要加强管理和教育,不得随便动用室内物品,一经损坏、遗失或造成事故,要追究辅导老师责任。活动结束,要做好室内卫生打扫,门窗关锁工作。
2、分层管理,提高质量。由校长、教科室人员组成管理层。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教科室审核各活动班组计划及班组学生名单,然后由教科室对照计划及小组名单监督检查,记录情况。管理人员还要以参与者、研讨者身份深入课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和活动组老师一起解决活动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还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听好部分班组老师的课,做到对组内每位老师平时的活动质量有一个清晰地了解。
五、多元评价、严格考核。
1、校本活动课的评价重视过程评价胜于重视结果评价,对学生评价的主要着眼点应放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态度的变化上。评价方式采取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
2、对教师的评价重视过程与成果呈现两方面。过程评价将从态度、责任心、事业心、常规管理、课堂质量几方面入手;成果显现通过现场展示、实际操作、竞赛评比、物化成果展示、提交相应资料、档案袋检查、学生问卷、座谈等多种方式、方法考核。
六、日常工作安排。
1、学习校本课程计划,结合实际在两周内制订好计划、落实好各小组人员,第二周正常开展活动。
2、加强过程研讨,解决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管理层教师做好检查记录工作。
4、校本课程期末考核工作。
5、学生考核评价工作。
说明:专职老师所辅导内容作为工作内容之一,成果显现作为重要考核依据。所以除学校安排这些训练时间外,自己还需利用时间进行训练,以保证学生特长、技能形成。
七、课程设置
1、必修课程 硬笔书法 经典诵读(普通话)
2、选修课程 舞蹈 软笔书法 绘画 篮球 科技
202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篇2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舞台。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方案,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一、开本课程开发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经验,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时间能力,提供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学习单元分别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表现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具体目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内容和形式,根据本土实践,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力求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课程内容的乡土性。
教材植根于显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研究对象,因为学生生活在进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实际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便于学习操作。
2、教学方法的活动性。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
3、课程本身的开放性。
课程的开发实施富有活力。课程的开发吸收广大教师、学生参与,课程由教师去实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在积极互动中,共同发展、课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修正完善,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调整。
四、校本课程编制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开放性原则;
3、量力而行原则;
4、个性化原则。
五、校本课程的内容
开发校本课程,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与选择,根据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拓展的原则,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在充分根据学校课程资源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1、开发学校教师资源。
2、谭坊镇校外教育资源丰富,根据本镇实际,以家乡地理-家乡历史-家乡经济-家乡人物-家乡旅游-家乡文化-家乡特产为体系,介绍家乡的地貌风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开发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
六、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全校各年级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结合教师个人素质、学生年龄特点等逐步实施,并在实施中完善,总结经验。一般以班或年级为单位安排在兴趣活动课进行,具体教学时间一般是每周一节课,也可以进行集中安排(如春游、秋游、考察等)。学校教导处负责课表安排,由具体课任教师组织教学。大型活动,则由学校统一安排。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兼),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工作。
2、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学业水平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科目学习的学习效果。
4、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将体现: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个体主动化;评价方式质性化;评价行为日常化;评价结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课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根据教师所申报课程,对学生兴趣、特长、需求进行调查,确定开发项目。
4、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5、组织实施,落实实施计划。
6、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组织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奖励。
7、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设施的管理。
8、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期末上交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202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篇3
一、 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全教会精神,落实新的国家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强化学校特色,我校在切实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
(一)目的:
1.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外来事物的刺激,便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的最佳时期。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他们加强艺术素养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于20xx年成立民族打击乐团队伍不断壮大,坚持每周活动。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打击乐为核心的民乐艺术特色。孩子们不仅有了一技之长,而且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制者,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认识课程、探索课程。研究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有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校本课程的研发权给予了一线的教师,那就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时也感到机遇与挑战是并有的。正如我们的老师所想的那样:这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一种责任、一种渴望、一种成功。我们将和它一起成长。
3.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望欣园小学建校以来,一直努力构建“全面+特色”办学模式,作为望京科技创业区 “办一所有特色的学校”,这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殷切期待。近几年来,望京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通过学校的艺术教育来提高子女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民族自豪感,从而丰富内心世界,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我校艺术校本课程,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开设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二)依据:
1、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意见》和《朝阳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意见》的精神。
2、我校的办学理念:创办高质量的、有特色的新型学校。为培养德智双全、身心共健、才艺俱佳、健康快乐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校资源条件:设施完善,专用教室齐备,多媒体设备先进。教师工作热情高,且积极肯干;多数教师有可开发的特长。学生质朴、乐学,兴趣广泛。绝大多数家长综合素质较高,且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工作。社区参与学校办学的愿望较高,且与学校建立了较好的协作关系,学校有一定的号召力。
4、社区资源、学校资源和教师资源以及对学生、家长、社区、教师关于校本课程设置的调查问卷结果。
三、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积累艺术文化深厚的底蕴,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3.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四、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 课程开发小组成员具有较高的开发校本课程的热情和能力,能够较好地完成课程开发工作。
2、 充分利用本校和社区拥有所需要的课程资源。
五、开发原则
1、互补性原则:开发校本课程,做到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和拓展。
2、可行性原则:学校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努力使校本课程实用、可行。
3、主体性原则: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还重视学生的参与,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
4、全面性原则:尽可能利用校内教师的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5、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内容形式上可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六、 设置课程的合理结构
我校本着校本课程及教材建设规划既要考虑校本课程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考虑我校自身发展目标的定位,既要取国家课程为主之长,又要补国家课程不足之短,既要考虑学生的合理负担,又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对校本课程的框架做了如下设置:
a) 根据对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的问卷调查,拟开设民族工艺、民族器乐、民族服饰、民族建筑等课程。
b) 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课程。
c) 每班每学期校本课程课时数为16。
课程领域 课程名称 涉及年级 课时 开发时间 选修必修
民族艺术 民族工艺 三年级 16/学期 20xx.11 必修
民族器乐 四年级 16/学期 20xx.11 必修
民族服饰 五年级 16/学期 20xx.11 必修
民族建筑 六年级 16/学期 20xx.11 必修
七、 课程实施与评价
校本课程的实施
1、加强校本课程与各学科的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3、校本课程编辑组的人员参与听、评课的指导,做好校本课程的监控、测评,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相关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学习兴趣,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建立了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袋”,允许孩子们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张画、一副书法作品、一盒录音带、一个小制作……)放到记录袋中,可以想象几年之后,当孩子们再去看哪些作品时,会发现自己又长大了,或许这作品陪伴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
八、 保障措施——课程管理:
㈠ 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杨绣川(校长), 副组长:纪萍、沈春燕、张素琴
成员:徐英丽、胡立荣、张歧、孙向伟、彭兴杰。
㈡ 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 通过对学生、家长、社区、教师的调查问卷确定校本课程所设置的内容。
3、 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能否满足学生、家长
的意愿。
㈢ 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校本课程学习资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等内容。培训方式:集中学习、交流研讨 。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㈣ 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主讲教师姓名、课程类型、授课对象、授课时间(周课时、总课时)
2、课程简介
3.确定课程目标:(全面、适当、清晰;涉及目标的三大领域)
4、课程的内容:拟定课程的纲和目
5、设计学习方法:体现课程的特点、符合活动主题的要求、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6、提出课程实施的建议:含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
7、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等
㈤ 学校正式开题,编辑教师自主选择。
学校向编辑组成员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教师自主选择进行编辑。
九、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学校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十、课程的开发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二)问卷调查
1、设计三份调查问卷(学生、家长、教师)了解大家的需求。
2、对问卷进行分析,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初步理清开发思路,拟订开发纲要,确定开发项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根据拟定项目、选定组长、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开发方案。
(二)各项目开发小组修改项目开发方案,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开发纲要的编制工作,并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
(三)修改纲要,开始撰写课程计划、文本,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
(五)课程文本、计划和自查表报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学校报区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
(六)区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即开始在校内实施。
第三阶段:拓展阶段
对教材内容的调整
在使用校本课程文本的时候,将根据教材使用的实际情况,从学习内容的选取、诵读内容的数量上不断对文本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02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篇4
一、技术顾问定期来校上课。
二、三至五年级学生听课、学习。
三、专任教师分章节备课,上课。
四、校本课程每周一节课学习。
五、定期组织学生到田间、温棚实地学习。
谭坊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舞台。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方案,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一、开本课程开发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经验,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时间能力,提供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学习单元分别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表现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具体目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内容和形式,根据本土实践,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力求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课程内容的乡土性。
教材植根于显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研究对象,因为学生生活在进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实际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便于学习操作。
2、教学方法的活动性。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
3、课程本身的开放性。
课程的开发实施富有活力。课程的开发吸收广大教师、学生参与,课程由教师去实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在积极互动中,共同发展、课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修正完善,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调整。
四、校本课程编制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开放性原则;
3、量力而行原则;
4、个性化原则。
五、校本课程的内容
开发校本课程,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与选择,根据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拓展的原则,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在充分根据学校课程资源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1、开发学校教师资源。
2、谭坊镇校外教育资源丰富,根据本镇实际,以家乡地理-家乡历史-家乡经济-家乡人物-家乡旅游-家乡文化-家乡特产为体系,介绍家乡的地貌风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开发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
六、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全校各年级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结合教师个人素质、学生年龄特点等逐步实施,并在实施中完善,总结经验。一般以班或年级为单位安排在兴趣活动课进行,具体教学时间一般是每周一节课,也可以进行集中安排(如春游、秋游、考察等)。学校教导处负责课表安排,由具体课任教师组织教学。大型活动,则由学校统一安排。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兼),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工作。
2、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学业水平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科目学习的学习效果。
4、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将体现: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个体主动化;评价方式质性化;评价行为日常化;评价结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课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根据教师所申报课程,对学生兴趣、特长、需求进行调查,确定开发项目。
4、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5、组织实施,落实实施计划。
6、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组织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奖励。
7、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设施的管理。
8、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期末上交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202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篇5
一、 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全教会精神,落实新的国家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强化学校特色,我校在切实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
(一)目的:
1.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外来事物的刺激,便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的最佳时期。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他们加强艺术素养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于20xx年成立民族打击乐团队伍不断壮大,坚持每周活动。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打击乐为核心的民乐艺术特色。孩子们不仅有了一技之长,而且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制者,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认识课程、探索课程。研究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有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校本课程的研发权给予了一线的教师,那就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时也感到机遇与挑战是并有的。正如我们的老师所想的那样:这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一种责任、一种渴望、一种成功。我们将和它一起成长。
3.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望欣园小学建校以来,一直努力构建“全面+特色”办学模式,作为望京科技创业区 “办一所有特色的学校”,这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殷切期待。近几年来,望京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通过学校的艺术教育来提高子女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民族自豪感,从而丰富内心世界,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我校艺术校本课程,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开设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二)依据:
1、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意见》和《朝阳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意见》的精神。
2、我校的办学理念:创办高质量的、有特色的新型学校。为培养德智双全、身心共健、才艺俱佳、健康快乐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校资源条件:设施完善,专用教室齐备,多媒体设备先进。教师工作热情高,且积极肯干;多数教师有可开发的特长。学生质朴、乐学,兴趣广泛。绝大多数家长综合素质较高,且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工作。社区参与学校办学的愿望较高,且与学校建立了较好的协作关系,学校有一定的号召力。
4、社区资源、学校资源和教师资源以及对学生、家长、社区、教师关于校本课程设置的调查问卷结果。
三、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积累艺术文化深厚的底蕴,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3.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四、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 课程开发小组成员具有较高的开发校本课程的热情和能力,能够较好地完成课程开发工作。
2、 充分利用本校和社区拥有所需要的课程资源。
五、开发原则
1、互补性原则:开发校本课程,做到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和拓展。
2、可行性原则:学校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努力使校本课程实用、可行。
3、主体性原则: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还重视学生的参与,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
4、全面性原则:尽可能利用校内教师的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5、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内容形式上可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六、 设置课程的合理结构
我校本着校本课程及教材建设规划既要考虑校本课程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考虑我校自身发展目标的定位,既要取国家课程为主之长,又要补国家课程不足之短,既要考虑学生的合理负担,又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对校本课程的框架做了如下设置:
a) 根据对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的问卷调查,拟开设民族工艺、民族器乐、民族服饰、民族建筑等课程。
b) 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课程。
c) 每班每学期校本课程课时数为16。
课程领域 课程名称 涉及年级 课时 开发时间 选修必修
民族艺术 民族工艺 三年级 16/学期 20xx.11 必修
民族器乐 四年级 16/学期 20xx.11 必修
民族服饰 五年级 16/学期 20xx.11 必修
民族建筑 六年级 16/学期 20xx.11 必修
七、 课程实施与评价
校本课程的实施
1、加强校本课程与各学科的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3、校本课程编辑组的人员参与听、评课的指导,做好校本课程的监控、测评,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相关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学习兴趣,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建立了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袋”,允许孩子们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张画、一副书法作品、一盒录音带、一个小制作……)放到记录袋中,可以想象几年之后,当孩子们再去看哪些作品时,会发现自己又长大了,或许这作品陪伴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
八、 保障措施——课程管理:
㈠ 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杨绣川(校长), 副组长:纪萍、沈春燕、张素琴
成员:徐英丽、胡立荣、张歧、孙向伟、彭兴杰。
㈡ 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 通过对学生、家长、社区、教师的调查问卷确定校本课程所设置的内容。
3、 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能否满足学生、家长
的意愿。
㈢ 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校本课程学习资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等内容。培训方式:集中学习、交流研讨 。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㈣ 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主讲教师姓名、课程类型、授课对象、授课时间(周课时、总课时)
2、课程简介
3.确定课程目标:(全面、适当、清晰;涉及目标的三大领域)
4、课程的内容:拟定课程的纲和目
5、设计学习方法:体现课程的特点、符合活动主题的要求、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6、提出课程实施的建议:含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
7、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等
㈤ 学校正式开题,编辑教师自主选择。
学校向编辑组成员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教师自主选择进行编辑。
九、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学校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十、课程的开发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二)问卷调查
1、设计三份调查问卷(学生、家长、教师)了解大家的需求。
2、对问卷进行分析,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初步理清开发思路,拟订开发纲要,确定开发项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根据拟定项目、选定组长、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开发方案。
(二)各项目开发小组修改项目开发方案,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开发纲要的编制工作,并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
(三)修改纲要,开始撰写课程计划、文本,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
(五)课程文本、计划和自查表报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学校报区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
(六)区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即开始在校内实施。
第三阶段:拓展阶段
对教材内容的调整
在使用校本课程文本的时候,将根据教材使用的实际情况,从学习内容的选取、诵读内容的数量上不断对文本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02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创新体现学校“以人为本,追求师生共同发展”办学理念。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原则整体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立足自我,以“基础性、多样性、综合性”为开发原则,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创造性的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不断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日益鲜明。
二、组织措施
以民主、开放、科学、合作精神原则成立学校课程委员会。课程管理委员会由校长任主任,学校各部门负责人、教师、学生家长、有关教育专家、社区人士等为委员。课程管理委员会下设如下机构:
1、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2、校本课程审核工作领导小组
3、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和各学期校本课程实施计划。直接领导下辖各工作小组,协调与家长委员会、社区等有关部门机构的关系,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审议、实施和评价。
三、课程开发范围与目标
1、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
结合学校课程建设需要,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学科拓展系列;二是综合实践活动系列;三是以“传统老游戏”为主的体育健身系列;四是文学艺术系列。
2、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①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20xx年上半年,学校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摸清家底:包括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资源、环境状况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等);全体任课老师至少完成一个《课程纲要》。用半年的时间基本形成能满足20xx年下半年课程实施需要的一套校本课程体系。通过三年努力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创新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②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一支勤钻研、会合作、能奉献业务精良,一专多能,有较强课程建设能力的教师队伍。
③学生个性发展目标
学会选择;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能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选科指导,自行设计促进自己个性特长得到最佳发展的选科学习计划。能比较恰当的评价自己和同伴。
四、开发策略
1、统一共识,明确职责
全体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明确学校教育共同体(包括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各届同仁等)就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决策共同体。深刻认识校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功能、作用,熟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与策略,确立自身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的地位、作用,提高学校整体课程建设能力。
校长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第一决策者、第一责任人,将按照国家的教育政策,为全校学生的最好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作出课程规划及其他决定;教师将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或其他课程文件,在自己的专业活动范围内,从专业发展的高度,关注教育对象的需要,作出相关课程设计及其他决定,适时拿出《课程纲要》。学校将创造条件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课程事务,如了解课程、评价课程以及为修正课程提出建议;同时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实施,如提供信息、协调资源等。
2、有的放矢,逐步规范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有的放矢。“的”就是学生的兴趣、个性发展的需求、家长的期望、社会和社区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学校在此基础上制订的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因此,学校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摸清家底,加大力度弄清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与限制:例如学校教师的知识、经验与能力、教辅人员的特点状况;学生的知识水平,各种课程材料和设备及其相应资金的实际状况;课程计划的弹性空间、社区潜在资源、学校特色以及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及社区人士的认识水平和可能反应等。
在此基础上,建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分阶段逐步规范校本课程开发,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3、注重实效,多元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要调整课程的内容,使各种有价值的知识都进入课程,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校本课程比例。学校课程建设决策共同体全体成员应突破传统知识论理观,确立新的知识论理观,打破学科本位课程结构,加强人文课程、综合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拓展视野,以“学会选择、着力改编、关注新编”校本教材的策略,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多元化创建校本课程体系。
五、开发流程
1、建立领导机构: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组成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其职能是: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
2、发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分析学生需求,学校办学思想和课程资源,制定校本课程规划,发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3、申报:课程开发人员根据学校规划、需求和资源确定开课科目,填写校本课程申报表、课程简介和课程开发方案。
4、审批:对开发人员提供的课程材料进行综合评估,审批确定开设科目和开设时间。
5、发布《校本课程选课目录和课程简介》:公布初评通过的校本课程课目及教师名单,编制《校本课程选课目录和课程简介》,供学生选择。
6、选课:①将校本课程选课目录和课程简介印发给学生,供学生了解每门校本课程的内容,以便学生选择。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情况,以及结合家长的意见进行选课。
7、确定开设课程:正式确定开课任课教师,组建教学班。
8、课程实施:任课教师撰写课程纲要、授课教案,记录学生出勤和课堂表现,教师和学生均按常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和学习。
9、课程评价与激励
六、实施评价
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在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主持下从师、生两个方面进行:
1、对教师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进行:
①学生选择该课程的人数;②课程实际实施效果;②学生家长的反映;④学校领导、教师有关专家人士的评价;⑤各种类型、多种途径问卷调查的结果。
2、对学生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③学生小组评议和任课教师评价;④学生家长的反映;⑤学习的成果(将采用随课程实施过程进行连续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采用书面测验、判定等级或书写评语等多种评价形式,主要以学生档案袋综合展示)。
202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篇7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学校的优势和风格,进而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特色。 社会在发展,课程在进步校本课程就是在我校课题的指引下,结合我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而开设的。近年来我校的校本课程一直在实践和探索,本学期计划如下:
一、在学习中提高,强化理论修养。
校本课程不是教学层面上的一种教学活动,而是课程层面上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是最能体现学生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面对校本课程的挑战,我们对教师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培训。因为我们感觉,教师真正的成长不在于岗前培训和脱产培训,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培养起来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观念必须也只有在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实验的探索之中才能逐步确立,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最初发生在课堂上,最终形成于研究之中。为了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进行,我们向全校老师征集了学习指导课案例。
二、在实践中感悟,提高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常常是靠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学生从中得不到收获。而学习指导课本身所固有的特性,靠死记硬背、靠灌输学生是根本无法接受的。因此我们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达到形真、情切、理寓其中。尤其更要创设生活化、问题化的课堂情境,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三、在评价中成长,创建校本课程特色 。
我校根据校本课程的特点,明确了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目标程度,更是为了对我们的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分析,以利于改进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追求有教师个性的、有班级及课程特色的、儿童喜闻乐见的评价方式、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的创新。尝试"寄语型评语"、"心理健康建议"等具有人性色彩和时代特色的新型评价方式,以实现新课程评价的最大效益。
总之,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我校虽然在校本课程开发上扎实地开展工作,但与先进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会不断努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讨,不断提升我校校本课程的水平,使校本课程--学习指导课真正能成为童话中的点金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202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篇8
一、 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全教会精神,落实新的国家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强化学校特色,我校在切实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
(一)目的:
1、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外来事物的刺激,便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的最佳时期。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他们加强艺术素养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于20xx年成立民族打击乐团队伍不断壮大,坚持每周活动。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打击乐为核心的民乐艺术特色。孩子们不仅有了一技之长,而且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制者,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认识课程、探索课程。研究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有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校本课程的研发权给予了一线的教师,那就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时也感到机遇与挑战是并有的。正如我们的老师所想的那样:这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一种责任、一种渴望、一种成功。我们将和它一起成长。
3、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望欣园小学建校以来,一直努力构建“全面+特色”办学模式,作为望京科技创业区 “办一所有特色的学校”,这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殷切期待。近几年来,望京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通过学校的艺术教育来提高子女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民族自豪感,从而丰富内心世界,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我校艺术校本课程,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开设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二)依据:
1、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意见》和《朝阳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意见》的精神。
2、我校的办学理念:创办高质量的、有特色的新型学校。为培养德智双全、身心共健、才艺俱佳、健康快乐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校资源条件:设施完善,专用教室齐备,多媒体设备先进。教师工作热情高,且积极肯干;多数教师有可开发的特长。学生质朴、乐学,兴趣广泛。绝大多数家长综合素质较高,且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工作。社区参与学校办学的愿望较高,且与学校建立了较好的协作关系,学校有一定的号召力。
4、社区资源、学校资源和教师资源以及对学生、家长、社区、教师关于校本课程设置的调查问卷结果。
三、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积累艺术文化深厚的底蕴,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3、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四、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 课程开发小组成员具有较高的开发校本课程的热情和能力,能够较好地完成课程开发工作。
2、 充分利用本校和社区拥有所需要的课程资源。
五、开发原则
1、互补性原则:开发校本课程,做到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和拓展。
2、可行性原则:学校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努力使校本课程实用、可行。
3、主体性原则: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还重视学生的参与,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
4、全面性原则:尽可能利用校内教师的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5、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内容形式上可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六、 设置课程的合理结构
我校本着校本课程及教材建设规划既要考虑校本课程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考虑我校自身发展目标的定位,既要取国家课程为主之长,又要补国家课程不足之短,既要考虑学生的合理负担,又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对校本课程的框架做了如下设置:
a) 根据对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的问卷调查,拟开设民族工艺、民族器乐、民族服饰、民族建筑等课程。
b) 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课程。
c) 每班每学期校本课程课时数为16。
课程领域 课程名称 涉及年级 课时 开发时间 选修必修
民族艺术 民族工艺 三年级 16/学期 20xx、11 必修
民族器乐 四年级 16/学期 20xx、11 必修
民族服饰 五年级 16/学期 20xx、11 必修
民族建筑 六年级 16/学期 20xx、11 必修
七、 课程实施与评价
校本课程的实施
1、加强校本课程与各学科的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3、校本课程编辑组的人员参与听、评课的指导,做好校本课程的监控、测评,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相关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学习兴趣,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建立了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袋”,允许孩子们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张画、一副书法作品、一盒录音带、一个小制作……)放到记录袋中,可以想象几年之后,当孩子们再去看哪些作品时,会发现自己又长大了,或许这作品陪伴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
八、 保障措施——课程管理
㈠ 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
成员:、。
㈡ 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 通过对学生、家长、社区、教师的调查问卷确定校本课程所设置的内容。
3、 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能否满足学生、家长的意愿。
㈢ 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校本课程学习资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等内容。培训方式:集中学习、交流研讨 。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㈣ 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主讲教师姓名、课程类型、授课对象、授课时间(周课时、总课时)
2、课程简介
3、确定课程目标:(全面、适当、清晰;涉及目标的三大领域)
4、课程的内容:拟定课程的纲和目
5、设计学习方法:体现课程的特点、符合活动主题的要求、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6、提出课程实施的建议:含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
7、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等
㈤ 学校正式开题,编辑教师自主选择。
学校向编辑组成员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教师自主选择进行编辑。
九、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学校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十、课程的开发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二)问卷调查
1、设计三份调查问卷(学生、家长、教师)了解大家的需求。
2、对问卷进行分析,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初步理清开发思路,拟订开发纲要,确定开发项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根据拟定项目、选定组长、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开发方案。
(二)各项目开发小组修改项目开发方案,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开发纲要的编制工作,并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
(三)修改纲要,开始撰写课程计划、文本,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
(五)课程文本、计划和自查表报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学好好文库网校报区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
(六)区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即开始在校内实施。
第三阶段:拓展阶段
对教材内容的调整
在使用校本课程文本的时候,将根据教材使用的实际情况,从学习内容的选取、诵读内容的数量上不断对文本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02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篇9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树德务滋中化民成俗,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认为,即使是到了21世纪,我们仍然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课题研究预期目标:
通过《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展:
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
3、以“语文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及以“对话——探究”为总纲的语文文化课堂教学模式。
4、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1)实施“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吸收经典营养。开展通过“民族文化(经典文化为主)知多少”的问卷调查,就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范围、阅读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
为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我们开展了“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在开发方案中为学生开列了书目,使学生有的放矢,自觉运作。并尝试采用以下对策:①天天三个一: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一首古典诗文;语文课前交流一句自己喜欢的座右铭;回家向父母背诵一首古诗文。②周周三个一:每周写一张以古诗文为内容的硬笔书法习作;读一篇经典文言散文;写一段阅读心得体会。③月月三个一:每月上旬开设一节有关古诗文阅读的课;每月中旬举行一次班级古诗文学习沙龙,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在每月下旬全级段举行一次古诗文竞赛活动(“千古美文”朗读比赛、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诗词短剧表演赛、书写座右铭比赛、古诗文知识比赛等)。④学期三个一:每学期举办一次成果展(优秀古诗文摘录笔记、名联书法荟萃、古诗文研究优秀小论文展、诗词短剧汇报表演等);评比一次班级“读经小先生”;制作一个“亲近经典—— ‘语文与文化’主题手抄报。
4、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1)、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
课文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的鲜活的血液。如何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美、求智慧?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内涵。③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④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2)探索“导引—诵读—探究—拓展”课堂教学新模式
①导引: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②诵读:通读(侧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掌握句读、语气、停顿)与精读(侧重在字斟句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相结合;美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与品读(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美)相结合。让文学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③探究:引导学生探究古汉语的词法、句法现象;探究课文中蕴涵的思想美和情感美;探究课文中的民俗风情和民族情结;探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丑等等。
④拓展: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
我们只要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就能让祖国5020xx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透过一堂堂氤氲着文化精神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校本课程之所以命名为“传统文化”,是因为语文历来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语文的灵魂,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文化。本课程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根本目的,结合我市的历史和人文资料,立足于学生的文学积累、情感熏陶、明理启智,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境界。①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②鼓励搜集相关资料:以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搜集相关资料。学生搜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成语故事”、 “歇后语、谚语”。
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既弘扬了传统民族文化,又培育了爱国爱乡的热情以及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既开阔学生视野,又有利于提高运用语言文学表情达意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02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篇10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如下:
一、开发背景
我校位于镇文化区,镇有丰富的人文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如:“江北第一苹果之乡”之美誉,有悠久的苹果栽培历史,有一定规模的蔬菜大棚种植,有日照巨书摩崖石刻,有全国重点建设工业镇之称。辖区居民文化层次高, 关心和重视教育, 学生家长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浓厚的兴趣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二、指导思想: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内容
1、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2、具体目标
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教育人文化改造,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符合课程改革的宗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我们把它分为: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反思、善于合作。
3、 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校本教材的开发内容,主要有“课程整合、课程新编和课程选择三种。
课程整合:主要包括不同学科间的整合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两方面。
课程新编:《苹果栽培》、《大棚蔬菜种植》、《环境》等。
四、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保证机制
(一)学校成立以主要领导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小组:
组 长:
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
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具体发展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务处负责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
组 员:各教研组组长
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纲要或教材是课程的表现形式,是教与学的载体,在校本课程的构建中,编写教材或纲要,是最艰难、最关键的环节。校本课程研究小组,要组织一批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善于思考问题的、文笔能力比较强的教师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1)理论学习
组织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标准》。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2)专题研究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活动实践
每学期,我们都计划按两个环节进行。
①年段研讨:每学期要以年级或年段为单位,对校本课程进行实践研讨。
②课程展示:每学年结合各教研组开发的校本课程利用教研活动对全校教师进行展示,努力倡导新教材要活用,旧教材要再创造,但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都要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4)校本培训的特点
①、自主探究
②、合作交流
③、发挥网络的作用
(三)建立了两个机制,
1、激励机制: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教师,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及时进行表彰和鼓励。
2、评估机制:要研究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并与学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要恰当的采用行政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
202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篇11
一、技术顾问定期来校上课。
二、三至五年级学生听课、学习。
三、专任教师分章节备课,上课。
四、校本课程每周一节课学习。
五、定期组织学生到田间、温棚实地学习。
谭坊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舞台。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方案,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一、开本课程开发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经验,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时间能力,提供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学习单元分别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表现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具体目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内容和形式,根据本土实践,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力求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课程内容的乡土性。
教材植根于显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研究对象,因为学生生活在进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实际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便于学习操作。
2、教学方法的活动性。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
3、课程本身的开放性。
课程的开发实施富有活力。课程的开发吸收广大教师、学生参与,课程由教师去实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在积极互动中,共同发展、课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修正完善,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调整。
四、校本课程编制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开放性原则;
3、量力而行原则;
4、个性化原则。
五、校本课程的内容
开发校本课程,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与选择,根据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拓展的原则,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在充分根据学校课程资源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1、开发学校教师资源。
2、谭坊镇校外教育资源丰富,根据本镇实际,以家乡地理-家乡历史-家乡经济-家乡人物-家乡旅游-家乡文化-家乡特产为体系,介绍家乡的地貌风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开发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
六、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全校各年级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结合教师个人素质、学生年龄特点等逐步实施,并在实施中完善,总结经验。一般以班或年级为单位安排在兴趣活动课进行,具体教学时间一般是每周一节课,也可以进行集中安排(如春游、秋游、考察等)。学校教导处负责课表安排,由具体课任教师组织教学。大型活动,则由学校统一安排。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兼),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工作。
2、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学业水平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科目学习的学习效果。
4、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将体现: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个体主动化;评价方式质性化;评价行为日常化;评价结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课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根据教师所申报课程,对学生兴趣、特长、需求进行调查,确定开发项目。
4、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5、组织实施,落实实施计划。
6、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组织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奖励。
7、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设施的管理。
8、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期末上交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202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篇12
新课程的理念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付之于教学实践。我校校本课程活动也积极投入课改,并探索符合学校特色的新路子,在课程内容设置、学习活动方式改变、评价标准多元上自主探究、不断创新。在管理方式上采取由校长室→教科室的管理网络,最大限度发挥人力、物力资源优势,为学校文化的塑造、特色的形成、品牌的打造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学生兴趣的培养、技能特长的锤炼不断努力,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而积极探索。
二、确立目标、制订计划。
1、确立目标
本学期我校校本课程将被分为选修校本课程、必修校本课程两类。必修校本课程直接反映我校课改效果和办学特色,每班每周将开设两节校本课程,课程列入课表;选修校本课程共开设6个小组,被安排在每周三下午的两节课。各活动班组都要结合课改要求,及所带班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扩大视野,动手动脑,提高综合素质;发展兴趣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
2、制定计划
各辅导老师要在认真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效益意识。结合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科特点及班组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计划。在制订计划前要反思上学期活动课存在问题,考虑好改进方法,再从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成果展示几个方面入手,确定活动目标时,要写清质量目标、效能目标,既要有定量的,又要定性的。目标要合理可行,并在活动过程中体现。
活动内容与方式这块要围绕目标,写清开展哪些活动及活动进程,通过什么方式方法、采取哪些措施来达成目标。内容的确定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知识的习得、技能特长的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协调发展而服务。
成果展示形式可以是组织竞赛、汇报演出、作品展览、档案袋展示等,各辅导老师可结合组特点在制订计划时指明。在制订计划过程中要让学生共同参与,让学生明确活动目标,使之成为师生共同的活动计划与奋斗目标。活动计划制订好后上交教科室审核、修订后,作为教师校本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全心服务、打造品牌。
要围绕学校文化塑造和品牌质量提升这个核心,确立服务观念,以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对待工作,以爱心、真心、诚心面对学生。
1、辅导老师要提前5分钟到岗,预先准备好活动器材、工具等,保证学生活动时间,下课铃未响,学生不得提前脱离活动状态。建立点名制度,每次都要确保每位学生参与活动。缺席的学生要把情况反馈给班主任,协商共同配合教育。
2、学生活动期间辅导老师须自始自终担任组织指导工作,活动巡视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坐堂批改作业或干其它有碍于指导工作的事。
3、要确保每次活动课的质量。严格按照计划内容上课,同时要发挥创造性,活动方式要灵活多样,可结合趣味游戏、趣味故事等,激发学生的活动情趣,吸引学生,留得住学生。要能让学生在活动课上形成的兴趣和热情扩展延伸到课外、家庭,使校本课程更富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可把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兴趣特长。
四、规范管理、提高质量。
1、辅导老师要做好活动班组学生活动期间的常规教育和管理工作。去专用教室上课的小组,辅导老师更要加强管理和教育,不得随便动用室内物品,一经损坏、遗失或造成事故,要追究辅导老师责任。活动结束,要做好室内卫生打扫,门窗关锁工作。
2、分层管理,提高质量。由校长、教科室人员组成管理层。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教科室审核各活动班组计划及班组学生名单,然后由教科室对照计划及小组名单监督检查,记录情况。管理人员还要以参与者、研讨者身份深入课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和活动组老师一起解决活动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还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听好部分班组老师的课,做到对组内每位老师平时的活动质量有一个清晰地了解。
五、多元评价、严格考核。
1、校本活动课的评价重视过程评价胜于重视结果评价,对学生评价的主要着眼点应放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态度的变化上。评价方式采取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
2、对教师的评价重视过程与成果呈现两方面。过程评价将从态度、责任心、事业心、常规管理、课堂质量几方面入手;成果显现通过现场展示、实际操作、竞赛评比、物化成果展示、提交相应资料、档案袋检查、学生问卷、座谈等多种方式、方法考核。
六、日常工作安排。
1、学习校本课程计划,结合实际在两周内制订好计划、落实好各小组人员,第二周正常开展活动。
2、加强过程研讨,解决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管理层教师做好检查记录工作。
4、校本课程期末考核工作。
5、学生考核评价工作。
说明:专职老师所辅导内容作为工作内容之一,成果显现作为重要考核依据。所以除学校安排这些训练时间外,自己还需利用时间进行训练,以保证学生特长、技能形成。
七、课程设置
1、必修课程 硬笔书法 经典诵读(普通话)
2、选修课程 舞蹈 软笔书法 绘画 篮球 科技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四:应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1231字)
1、体现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原则。
2、校本课程开展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3、与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校本课程的开展服从学校整体工作的原则。
5、不挤占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每班每周只安排一节校本课程。
六、校本课程的有关措施: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学生相应的学习内容:
1、低年级的学习以《三字经》内容的背诵为主,不要求学生深刻理解。
2、中年级学生背诵《三字经》以外,还要求学生对有关的内容进行理解。并能大致说出中国历史的大致过程。此外,对《弟子规》的学习进行理解和背诵。
3、高年级学生除中年级基础以外,要求对《论语》的有关精选内容进行理解,体会其中的思想精华。
(二)、实施细则:
1、一定要有相应的时间保证,各班要有严格的监督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有关校本课程的要求内容。
2、语文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相应的指导与教学,其工作量纳入教师的工作量考核。对于教学老师要有充分的准备,做好备课和计划。在学期结束时学校将对此项内容进行相应的检查。
3、各中队的建设要有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相应记录(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记录),体现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4、成立校本课程研究小组,制定相关的学生评价内容与方式。
5、教学内容的安排以教导处的规定为准。
(三)、主要要求:
1、老师对于校本课程首先自己要理解,学校在一定时间里将对其中的内容设立对教师的掌握程度进行相应的检查和监督。其检查方式包括对校本课程的理解和记忆,利用卷面检查方式。
2、对班级校本课程的要求:
(1)要有具体的计划和准备,结合自身学习和学生学习书写计划。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和学生的进程安排计划。计划要有可操作性。
(2)检查学生的校本课程是否真正开展。主要检查校本课程的备课和抽查。
(3)是否有相应的教学实间安排。根据教导处的安排,切实进行。学校以抽查教学实间的保证为依据。
(4)学生的学习情况监督方式是否切实可行,学习内容是否到位,学生的学习进程是否有相应的记录反应。查学生的学习笔记和有关的记录。低年级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5)各班对校本课程的教育要设立专门的记录,在教室布置中添加校本课程的记录或成果展示。
3、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要求:
学校校本课程组在每年的4月和11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测试检查(包括对学生的抽查)。
(1)低年级以学生对《三字经》的背诵为主,由科任教师对学生的背诵内容进行监督与记录为主,记录要真实。
(2)中年级和高年级以书面测试和学生的知识竞赛为主,其考查内容
A中年级以《三字经》的理解,《弟子规》的理解与记忆。
B高年级除此以外,还包括《论语》有关精选的理解。《朱子家训》等有关名句的记忆。
附:第一学年主要安排
1、校园的整体规划和布置,让教室和校园洋溢着传统文化气息。
2、校本课程的刊出以及课程时间及教学指导老师的安排。
3、教师学习汇总(心得体会的交流)。
4、校本课程公开课与明星教师评选。(20xx年上半年)
5、校本课程大家谈。(家长开放日与相关活动相结合)
6、一学年校本课程教学总结。
202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篇13
一、课程开发背景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创办于1988年,位于常州市火车站东,历经几代人艰苦的努力,学校规模由小变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育质量也逐步提高。
近年来,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探索"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新课程改革实验,校本课程开发的提出,更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学校认识到要发展必须进行创新,必须努力探索符合校情的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和育人途径。我们学校确立的培养目标是以艺术为抓手,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给学生有足够的时空去选择和创新,让学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在学校领导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研究之后,学校一致决定根据"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的原则开发剪纸课程,把它作为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生好动、爱玩,特别喜欢动手。学生喜欢用自己的作品反映童年的生活,用自己的作品反映对客观世界、自身生活的认识,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剪纸正好利用了这一特点满足了学生的需要。2、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学校特色,要能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从1988年起,学校利用美术教师的资源,开设了学生剪、刻纸兴趣小组。学生兴趣浓厚,剪、刻纸水平日渐提高。学生剪、刻纸作品先后在市少年宫、省美术馆、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英国、捷克等地方展出,并且结集出版,具有一定的基础,内部条件十分成熟。社区内有许多民间剪纸爱好者,喜爱用剪纸作品美化家庭和社区环境。开发剪纸课程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3、剪纸历史悠久,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在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世纪,加强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学习,是每一所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融民族性、时代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的剪纸,不受年龄限制,入门容易,学生初学就可在剪纸创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剪纸创作过程的情趣性、实践性、表现内容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能提供学生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剪纸教学所蕴涵的这些积极的教育价值也正是校本课程所追求的。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总目标
了解中国剪、刻纸的历史和文化,初步掌握剪、刻纸的技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剪、刻纸文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观,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
基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及学校改革的目标,"剪、刻纸"课程总的设计理念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因此,课程目标设置如下:
1、使学生掌握剪、刻纸的相关知识。
2、掌握剪、刻纸的基本技法。
3、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剪、刻纸的悠久的历史,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提升审美能力、观察能力的综合能力。
4、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二)课程内容
根据我们的总目标,剪、刻纸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剪、刻纸的基本技法的训练。
2、围绕剪、刻纸开展一系列活动:
(1)收集有关剪、刻纸历史背景资料,了解剪、刻纸的历史发展以及等剪、刻纸艺术门类的背景资料的收集及研究。
(2)访问民间艺人,了解各地的剪、刻纸特色,搜集相关的民间传说,了解不同地方的剪、刻纸风格及特色艺的术考察。
(3)参观各种展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传统剪、刻纸、现代剪、刻纸及中外民间剪、刻纸艺术欣赏、评价,了解历代艺术大师及代表作的艺术欣赏、评价。
(4)对学生剪、刻纸作品进行展览。
三、课程实施
(一)实施层次
学校在抓好美术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把剪、刻纸教学向课处延伸,为在这方面有爱好和能力的同学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1、学科渗透。每门学科根据剪、刻纸课程的内容,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增加有关剪、刻纸内容,渗透在学科教学中。
2、开设专题讲座。
3、围绕剪、刻纸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综合性学习。
4、开设剪、刻纸课。
5、开展剪、刻纸兴趣小组活动。
(1)面向全体学生。在各年级开展剪、刻纸教学。(每周在兴趣课中开设一了解剪、刻纸的基本知识节剪纸课,邀请专家和民间艺人进行讲座)
(2)班级兴趣小组。选取实验班开展剪、刻纸兴趣小组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参加,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习剪、刻纸。开展班级剪、刻纸交流评比。
(3)校级兴趣小组。选拔优秀苗子,进一步训练提高,利用周六周末艺校进行剪纸创作,研究剪纸艺术。
6、开展"剪、刻纸节"系列活动。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分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剪、刻纸的基本知识,并进行简单的操作实践。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受自己认知水平的限制,做什么事往往只凭单纯的兴趣,因此,我们始终坚持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贯穿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营造浓郁的剪、刻纸环境。学校常规管理要求中十分强调环境育人的功能,良好的环境能起到教育人、鼓舞人、培养人的效果。我们开展剪、刻纸要注重创设环境氛围,在教室走廊墙面设立剪、刻纸宣传橱窗;在学校最中心活动区还要特建剪、刻纸作品展室。环境,让学生展示自已的成功;环境,引导学生追求学习新知识的目标。让学生一来到学校就被这浓郁的剪、刻纸环境所深深吸引。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围绕剪、刻纸,让学生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的剪、刻纸名家、讲讲他们勤学苦练的故事,介绍我国历史上有关剪、刻纸方面的趣闻轶事;观看有关介绍剪、刻纸家的影片,举行学生作品展、和家长一起开展剪、刻纸竞赛,切磋技艺,共同成长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受到感染、明确事理、激发热情。
2、了解剪、刻纸的基本知识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显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这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3、简单的操作实践
剪纸的表现方法很多,这里重点介绍单色剪纸:
(1)阳刻剪纸
通常是采用红纸黑纸或其它颜色的材料剪刻出来的单色剪纸作品。阳刻剪纸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牵一发将动全身。
(2)阴刻剪纸
阴刻剪纸的特点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所以阴刻剪纸的特征是它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而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
(3)阴阳结合
阴阳结合就是根据画稿里的虚实关系的需要采取阴刻和阳刻交叉的办法,能使画面效果更为丰富,主次更加分明。
(4)剪影
它通过物象外轮廓来表现形象,所以它最注意外轮廓的美和造型。我国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曾说,剪影以"剪纸的形式"表现了"一个高级的造型心灵"。英国民间流行的"剪影画"就是用黑纸剪出物象的影子,用黑影构成了画面,这种剪影画后来还发展成为一种电影的形式。前民主德国的剪影片《山神与打谷者》就是其中一例。中国早期的皮影戏与剪纸艺术实际上也是相互借鉴和影响的。所以,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是独具一格的。
第二阶段:陶冶学生性情,教给方法,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
通过开设剪、刻纸欣赏课,带领学生欣赏剪、刻纸作品,引领学生走入艺术殿堂。使学生们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剪、刻纸指导过程中,我们采用"一看二画三剪刻四修改五设计六评"的六步一环教学法,逐步培养学生剪、刻纸的能力:
一看看范作。学生的知觉常表现得较笼统,不易发现的特征和事物间的联系。因此应指导学生比较同类事物的不同表达方法,了解一般的表现手法。
二画画范作。学生在了解了一般表现方法之后,再让学生根据范作进行描绘,这样有利与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剪、刻纸的表现方法。
三剪刻剪刻范作。在画好范作的基础上,尝试对范作进行剪刻。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及时矫正学生的用刀的方法。
四修改修改范作。请学生对范作的剪刻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并请大家讨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在此基础上对范作进行修改。
五设计设计作品。在对范作的掌握的基础上,尝试对范作进行新的设计。
六评评作品。评作品是整个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剪、刻纸指导的延续和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自评、互评、点评,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剪、刻纸的兴趣。
第三阶段:了解各大流派,掌握各种剪刻纸的风格,热爱祖国优秀文化
古今剪、刻纸名家众多,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蔚县剪纸 河北剪纸 扬州剪纸 山西剪纸 江苏剪纸 安徵剪纸 湖南剪纸 山东剪纸 、它们风格各异。在这一阶段,可以引导学生去搜集各种各地剪、刻纸的代表作,让学生进行"三分钟代表作介绍",由学生自已来展示各地代表作品的风貌和品味,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了解各大流派的风格特点,为掌握各种的风格奠定基础。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长时间的临摹、剪刻,能够对某种地方剪、刻纸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印象深刻。增强了他们对祖国民间文化的热爱和对文化的理解。
(二)课程评价
评价分两部分:
其一是作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校外学生作品展览,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鼓励。
其二是建立个人的成长记录袋。内容包括:(见表一)
1、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剪纸学习情况(兴趣、技能、态度等方面)。教师、同学、家长参与评价。
2、作品集:每个阶段学生的优秀作品,获奖作品,荣誉证书等。
3、小评论:针对某一作品进行的同学、老师及自己的评价。
4、期末评语:记录"家长说"、"老师说"、"同学说"、"自己说"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附:
学生剪纸内容的选择原则:
1、民族性:体现民族特色,发扬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2、时代性:体现时代精神,适应发展趋势,利用现代美术资源。
3、趣味性: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循序渐进,寓教于乐。
4、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剪纸系列课程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段,总体要求见下表:
年级段表现手法表现内容
低年级临摹和想像临摹为主
中年级想像和创作校园生活为主
高年级写生和创作民族民间风情为主
202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篇14
一、实施背景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设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标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的开发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动、生动全面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根据实际,把校本课程做为国家课程的一种校本化开发,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让每个学生学有所长。
二、指导思想
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和专家、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博文特色的学校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开发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应充分体现学校特色;体现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要注意充分发掘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和服务资源,服务于课程改革。
5、实效性原则:指学校课程开发中,学校不强调每门课程都必须有绝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对学生有启发性,学有所思,注意结果的有效性、针对性。
四、教材编写要求
1、教师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2、学校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内容组织要强化活动设计和实践应用,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材内容应尽力图文并茂,并通过简要案例、对比分析、逻辑演绎等手段,促进学生理解内容。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3、教材编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关注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材内容的互动性和生成性。教材编制要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区域所具有的教育资源。
五、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一)建立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职责
1、成立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教导处陈秀素主任、教科室杨公军主任、初一级部赵万顺主任、初二级部王金奎主任、初三级部吴冬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
职责:负责统筹规划和领导制定相关条例,加强管理和培训。
2、教导处、教科室职责:
(1)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组织教师申报课程。(开设学校课程的教师,须填写申报书,撰写课程介绍,编写所开设课程的教案。它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
(2)组织学校课程开发学术委员会成员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做出评价意见。
(3)提供课程菜单和课程介绍,组织落实课程表等工作。
(4)负责建立学校课程授课教师档案,负责建立学校课程学生档案。
3、各级部职责:
(1)开展学生选课指导,负责指导学生选择科目。
(2)负责向授课教师提供上课学生名单,协调、管理小组活动。
(3)建立学生选课登记表,记录学生学校课程学习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依据。
4、教研组职责:
(1)组织落实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和实施工作。
(2)指导并选编校本课程。
(3)召集成员定期研讨课程的开发、实施、编辑。
(4)总结本组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
5、授课教师职责:
(1)撰写校本课程教案。
(2)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处随机听课、测评。
(3)教师组织活动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6、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需把好以下几关
(1)各年级段设置的校本课程,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
(2)任课教师要通过选编、自编教学内容等形式形成校本课程教案。
(3)校本课程一经开设,课程实施的老师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学校安排的课程表授课,不许随意删减课时或被其它任何内容、形式所占用。
(二)学校课程的实施
1、实施流程。
(1)选课
教导处、教科室在学期开学前一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及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教科室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
(2)排课
校本课程每周四安排一课时,一学期按18周安排。在公布课表的同时,要公布授课教师、学习地点。
(3)上课
教师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校本课程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要建立临时班级,安排好座次表,选出一名课代表,协助授课教师做好学生考勤、作业完成等工作。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学生上课采取走班制,根据教师的要求,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4)考核
每一专题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向教导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对学生的考核可采用测试、小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成绩纳入学生学期成绩考核之中。
2、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对学生的选课要科学引导。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讲清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意义,要求所有学生参加选修课程,级部主任、班主任协调指导选课,做到“指导不包办,放手不放任”。
(2)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教师要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认真组织教学过程,加强学生管理,加强与班主任老师的联系,及时反思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
(3)学生要认真上课。按时出勤,遵守班级常规,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及考核要求。学生校本课程的评价结果记入学藉档案,成绩优异者优先评优。
(4)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调研和监控。学校课程管理与实施领导小组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调研和监控。通过听课、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学情分析等方面,全面分析该课程的实施质量和学生的认可程度,及时反馈,并为校本课程的后续开设提供决策依据。
六、学校课程的评价
为了保证学校课程的开发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学校课程进行评价:课程教案、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
课程教案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收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等等。
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听课、查阅资料、问卷、座谈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归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座谈的结果,从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取得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用“优秀、良好、一般、差”(ABCD)等形式记录在案;三看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活动等形式展示,成绩记入学分管理相关评价表格。
评价的形式多样,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结合”的形式,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学习活动表现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形式。
七、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和学校课程建设小组。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学校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研究经费的及时划拨,加强校园环境改善,加强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和校园网站建设,为学校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学校课程提供保障。利用网络等各种载体大力宣传学校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202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篇15
一、指导思想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二、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1、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我们把它分为: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反思、善于合作。
2、 校本课程内容
我们根据以下几方面来确立学校本课程。
①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意愿,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②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
③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办学特色目标,师资和设施条件等。
3、具体要求:
(1)任课教师要有具体的教学计划,计划应详细列述学生主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手段、教改措施、成果展现方式。附有教学配当,配当中应列出每周的具体学习内容,教师参照教学配当进行授课,教导处根据教学配当内容予以不定期检测。
(2)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和自主提高,采用适合学会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和参与热情科学合理应用激励评价,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
(3)任课教师应注意做好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变化,注重授后反思,及时调整和弥补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任课教师注意选取恰当合理的展示和呈现方式,期末以成果回报的方式进行验收评定,成绩纳入教师终结性评价体系。
4、时间:每周五下午第二、第三节课
三、评价方法:
1、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重过程,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根据教师积累的各种过程性资料以及成果展示,每学期分别评出优、良等级。
2、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发展。以促进实现自身价值为最终目标。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及活动进程中的表现给予相应的等级。分别是优、良、合格。
202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篇16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的适合我校的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兴趣和需要,适应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二、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在理解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组织并开发实施的课程。学校将开办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使教师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掌握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我校科技制作、历史教育、手工制作、编织等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内容丰富多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师都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三、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因此,我校校本课程教学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合作性: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2、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3、选择性:校本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使个性得到张扬。因此,教学时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内容,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4、开放性:校本课程教学时,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上级领导、参与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5、灵活性:校本课程教学时,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1、校本课程的内容编排:
《心理健康》(1——5年级);《养成教育》(三年级);《开眼看世界》(一、二年级);《综合实践》(3——5年级)
2、校本课程的授课时间:
校本课程安排在每双周校本课进行。
3、校本课程教学常规管理:
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务处负责,主要负责排课、教师的教案检查、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均衡学生选修科目和班级的选择,监督学生上课的情况。对学生上课的管理,由班主任负责,要求教务处的常规管理方法讲究科学,工作要细致入微,确保校本课的正常运作。
校本课程在讲授的内容上执行校本教材,在讲授方法上不同于国家课程,要注重学法指导,强调学生思维的开启,强调知识的拓宽,课堂气氛要轻松愉快,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
202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篇17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
1、家乡农具超市
2、家乡农作物的调查与研究
3、校园园林艺术
4、动物大观园
五、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六、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㈠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林成凤
成员:李朝霞 王林凯 崔凤英 乔卫萍 曲福娟 孙秀玲 许守良 张淑凤 王洪峰 曲峰 祁锦波 仲秀丽 王曙光
㈡前期论证
1. 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 否意愿。
㈢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㈣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㈤教师正式开题,学生自主选择。
开课之初,教师给15分钟时间向全体学生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
㈥校本课程实施。
中心校做好监按、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㈦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教导室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三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八、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室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202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篇18
一、 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全教会精神,落实新的国家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强化学校特色,我校在切实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
(一)目的:
1.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外来事物的刺激,便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的最佳时期。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他们加强艺术素养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于20xx年成立民族打击乐团队伍不断壮大,坚持每周活动。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打击乐为核心的民乐艺术特色。孩子们不仅有了一技之长,而且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制者,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认识课程、探索课程。研究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有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校本课程的研发权给予了一线的教师,那就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时也感到机遇与挑战是并有的。正如我们的老师所想的那样:这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一种责任、一种渴望、一种成功。我们将和它一起成长。
3.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望欣园小学建校以来,一直努力构建“全面+特色”办学模式,作为望京科技创业区 “办一所有特色的学校”,这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殷切期待。近几年来,望京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通过学校的艺术教育来提高子女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民族自豪感,从而丰富内心世界,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我校艺术校本课程,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开设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二)依据:
1、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意见》和《朝阳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意见》的精神。
2、我校的办学理念:创办高质量的、有特色的新型学校。为培养德智双全、身心共健、才艺俱佳、健康快乐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校资源条件:设施完善,专用教室齐备,多媒体设备先进。教师工作热情高,且积极肯干;多数教师有可开发的特长。学生质朴、乐学,兴趣广泛。绝大多数家长综合素质较高,且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工作。社区参与学校办学的愿望较高,且与学校建立了较好的协作关系,学校有一定的号召力。
4、社区资源、学校资源和教师资源以及对学生、家长、社区、教师关于校本课程设置的调查问卷结果。
三、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积累艺术文化深厚的底蕴,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3.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四、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 课程开发小组成员具有较高的开发校本课程的热情和能力,能够较好地完成课程开发工作。
2、 充分利用本校和社区拥有所需要的课程资源。
五、开发原则
1、互补性原则:开发校本课程,做到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和拓展。
2、可行性原则:学校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努力使校本课程实用、可行。
3、主体性原则: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还重视学生的参与,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
4、全面性原则:尽可能利用校内教师的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5、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内容形式上可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六、 设置课程的合理结构
我校本着校本课程及教材建设规划既要考虑校本课程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考虑我校自身发展目标的定位,既要取国家课程为主之长,又要补国家课程不足之短,既要考虑学生的合理负担,又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对校本课程的框架做了如下设置:
a) 根据对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的问卷调查,拟开设民族工艺、民族器乐、民族服饰、民族建筑等课程。
b) 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课程。
c) 每班每学期校本课程课时数为16。
课程领域 课程名称 涉及年级 课时 开发时间 选修必修
民族艺术 民族工艺 三年级 16/学期 20xx.11 必修
民族器乐 四年级 16/学期 20xx.11 必修
民族服饰 五年级 16/学期 20xx.11 必修
民族建筑 六年级 16/学期 20xx.11 必修
七、 课程实施与评价
校本课程的实施
1、加强校本课程与各学科的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3、校本课程编辑组的人员参与听、评课的指导,做好校本课程的监控、测评,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相关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学习兴趣,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建立了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袋”,允许孩子们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张画、一副书法作品、一盒录音带、一个小制作……)放到记录袋中,可以想象几年之后,当孩子们再去看哪些作品时,会发现自己又长大了,或许这作品陪伴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
八、 保障措施——课程管理:
㈠ 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杨绣川(校长), 副组长:纪萍、沈春燕、张素琴
成员:徐英丽、胡立荣、张歧、孙向伟、彭兴杰。
㈡ 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 通过对学生、家长、社区、教师的调查问卷确定校本课程所设置的内容。
3、 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能否满足学生、家长的意愿。
㈢ 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校本课程学习资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等内容。培训方式:集中学习、交流研讨 。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㈣ 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主讲教师姓名、课程类型、授课对象、授课时间(周课时、总课时)
2、课程简介
3.确定课程目标:(全面、适当、清晰;涉及目标的三大领域)
4、课程的内容:拟定课程的纲和目
5、设计学习方法:体现课程的特点、符合活动主题的要求、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6、提出课程实施的建议:含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
7、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等
㈤ 学校正式开题,编辑教师自主选择。
学校向编辑组成员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教师自主选择进行编辑。
九、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学校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十、课程的开发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二)问卷调查
1、设计三份调查问卷(学生、家长、教师)了解大家的需求。
2、对问卷进行分析,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初步理清开发思路,拟订开发纲要,确定开发项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根据拟定项目、选定组长、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开发方案。
(二)各项目开发小组修改项目开发方案,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开发纲要的编制工作,并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
(三)修改纲要,开始撰写课程计划、文本,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
(五)课程文本、计划和自查表报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学校报区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
(六)区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即开始在校内实施。
第三阶段:拓展阶段
对教材内容的调整
在使用校本课程文本的时候,将根据教材使用的实际情况,从学习内容的选取、诵读内容的数量上不断对文本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02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篇19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依据《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并积极响应国家“”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的号召,为进一步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结合《艾山一中校本课程发展规划》(试行),特将“硬笔书法”这一民族瑰宝定为我校的学校课程加以开发、管理,实施。
二、开发背景
1、素质教育的需要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之一,是世代积淀的民族瑰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它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个性得到了超越国界和超越汉字使用范围的承认。而硬笔书法更是以其便捷的实用性、独特的艺术性和多元的育人功能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硬笔书法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书法教育以其特殊的功能,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更具生命力。
2、学生成长的需要
方块字是我们的国粹,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应该掌握的最起码的基本功。民族文化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是永远也不会被时代所淘汰。从儿时学写字开始,钢笔、圆珠笔等硬笔,几乎伴随着每个人走过一生的路程。有人为自己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感到自豪、自信,也有人为自己无法写出像模像样的字而感到痛苦、自卑。有人因写字的缘故,曾获得某方面的成功;也有人因写字的缘故,曾失去某方面的机遇。当然伴随年龄增长的同时,人们在写字方面会有或多或少的进步,但进步需要自身的努力,坚持不懈的训练,更需要正确的指导。写字非书法,对中国人来说,字写好了,并能从中体现出法度才称之为书法。硬笔书法课程的开设,不但能够对学生的写字进行正确的指导,让学生理解书法的内涵,培养孩子们硬笔书法的能力,也能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尊重他人的品格、做事专一的精神,而且通过练字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浮躁心态,养成认真、细致、专一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书法欣赏、创作,自觉抵御社会不良习俗影响,培养学生高尚优雅的生活情趣,这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及人才成长、培养的规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3、学生写字现状的需要
当前青少年的写字水平有着普遍下降的趋势,其原因有四:(1)学习紧张,生活节奏加快;(2)以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业优劣,选拔继续学习深造的重要标准的现状,致使学校、家庭、学生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放松了对书写的要求;(3)现代技术的应用,电脑文字处理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运用广泛,普及面广,严重冲击着书法这一传统的艺术瑰宝,人们开始或多或少地忽视写字训练;(4)写字“双姿”的不端正,导致部分学生近视、体形改变等一系列问题。
4、师资条件的具备
以前,我校曾长期开展过写字课教学,有一定的师资基础。长期的基本功训练,不但提高了我校教师的写字水平,而且激发了部分教师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杨军波、亓芹、张庆鹏、沙连莲等老师自费到莱芜书画院等地进修学习,提高了自身的书法技能和理论水平,为硬笔书法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师资条件。
三、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
哲学家康德说:“手是脑之分店”。经常锻炼手,能使大脑保持活力、思维敏捷灵活。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是大脑对各种信息刺激的反射活动,在一片比邮票还小的手指皮肤上就有几百万个神经细胞,指纹上有无数的孔和神经末梢,这些神经末梢和大脑皮质都息息相通。因而加强手指运动,能扩大大脑皮层中的兴奋点,促进大脑发育。瑞典学者莫右巴哥也指出:“为了活跃大脑,要把动手运动作为一种爱好。”因此指导同学们进行硬笔书法训练,是一项全面发展人脑的好活动。人们常说的“心灵手巧”,也正是如此。
2、学科依据
(1)硬笔书法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与它赖以萌发、生存、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有密切关联的。鲁迅先生曾赞誉钢笔“方便、省时间”,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可以说,硬笔书法已经紧紧扣住了时代的脉搏,与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时间效率观念相吻合。(2)硬笔书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从传统毛笔书法中吸取了有益的养分,在用笔、结构、章法上兼收毛笔之长,更好地发挥了硬笔的特点,或凌厉挺拨、刚健瘦硬;或纵横挥洒、飘逸刚媚;或凝重浑朴、韵味隽永;或玲珑温雅、秀美自然。硬笔书法各体皆宜,楷书、行楷、仿宋、行书、魏碑、隶书、草书、篆书等书体,无不风格迥然,赏心悦目。3、硬笔书法具很强的群众性。当今硬笔书法之所以来势之猛,发展之快,反响之广,极其重要的因素在于它缔结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良缘”。硬笔书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群众性和实用性。每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都期望能把自己笔下的汉字写得规范、美观。一支硬笔,随身可带,随时可用。因此很多人都在利用这个方便条件努力提高书写水平。
3、课程依据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写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7—9年级学生在使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四、目标与内容
1、校本课程的目标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主目标是:“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练得基本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引导学生了解书法这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掌握最基本的执笔方法与练字方法,努力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引导学生开展与本课程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成长,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2、校本课程的内容
任何一门艺术应尊重传统,重视基础是人们的共识,书法也不例外,书法教育应以传授基础知识和传统理论为起点,使学生逐渐地有思想、有能力地向书法艺术的深层拓展,在不断的追求中探究、创新,步步提高。因此,在整个书法教学中,年级与年级之间的教学内容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系统的过程。
初一年级的书法教程,是书法教学中最基本、最基础的部分。是书法教学中对两姿的理解,书法的初步认识,简单的书法理论知识,基本笔画的笔法技法,运笔的轻重、快慢、提按等,以及衍化出来的以独体字为主的教学内容。其中,在一个个小单元之间,列出一些思考题,作为课程内容的延伸进行探究。通过欣赏,激发兴趣;临摹体验,把握写字技巧;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开发潜能、健康成长。
初二年级的书法教程,是书法教学中如何掌握字的偏旁部首和结构安排的部分。它讲授了书法中点画组合变化的规律性和必要性,让学生如何正确处理点画组合才恰当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正确的用笔方法,从而引发学生进行比较、谈谈自己的看法,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创作作品方面的探究,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书法兴趣,使学生乐学、乐写、乐练。经过看、对临、临、背临的过程,写出最为规范、最有法度的字体——楷书。
初三年级的书法教程,是书法教学中熟悉书法、理解书法部分,是书法教学中继续练习笔法技法及字的结构安排,认识汉字的演化规律,了解宋体、楷书、行书、隶书、草书、篆书等书体各异的形态,迥然的风格,在使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了解“文房四宝”的发展,了解书法的布局章法,赏析书法作品,提高对书法的鉴赏能力,对书法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做到取各家之长,为自己书法的发展蕴伏契机,创作出较高水平的书法作品。
初四年级的书法教程,是书法教学中感受书法、鉴赏书法部分。感受书法的艺术性和结构规律,进一步赏析书法作品,增强对书法鉴赏能力,体验书法情趣,丰富书法体验,提高书法表现能力,了解一些书法家的故事,学习他们做事的原则和做人的道理,结合我校“励志、勤学、遵纪、健美”的学风,以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导向,以学生掌握系统的书法知识为切入口,以学生创作书法作品为形式,力争为艾一的“优秀”上添上一笔。
五、编写原则
“硬笔书法”教材遵循“规律性、系统性、层次性”的教材编写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采用观察――理解――实践――反馈――再实践的练习模式;关注了两个方面:一是认知的系统性。从两姿的理解――书法的初步认识(运笔的轻重、快慢、提按等)――字形的结体特征――作品的章法等。二是操作的系统性。经过看、对临、临、背临、创作几个过程;突出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以培养双姿和对书法的兴趣为主;高级阶段,感受书法的艺术性和结构规律,体验书法的情趣;发展阶段,丰富书法的体验,提高书法的表现能力。
六、组织机构
组长:李学东
副组长:董元明孙崇敬李艳轲
成员:亓芹刘士刚冯莉杨军波付英沙连莲张庆鹏亓秀岚
七、管理与运作
在硬笔书法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边研究边实践,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研究硬笔书法校本课程的管理与运作。学校实行课程、教师、班级三线管理制度。课程管理包括教材、授课时间、练习时间、作业要求、教学评价等;教师管理分为社团活动指导教师和课任教师,分别给出相应的目标要求和考核机制;班级管理主要指教室内外的“硬笔书法作业展栏”和黑板报、校报的管理。
1、行政推动
(1)不断提高书法指导教师的鉴赏与指导水平。我们知道,要想在短时间中提高教师的书法水平是较为困难的。但通过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鉴赏水平与指导水平却相对容易得多。因此,采用以校本培训为主体,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来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
(2)规范课程的授课时间。每周一节书法课外,利用社团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形式,确保硬笔书法的有效指导。
(3)各科齐抓共教。硬笔是学生进行各科学习的主要文具。而各学科的作业便是学生进行硬笔书法练习的平台。因此,我们将硬笔书法的练习融入了各学科平时的作业之中,让学生每时每刻都能进行动笔与结构调整的训练,让各科教师做好作业书写的监控与指导。
2、营造环境
硬笔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必须要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硬书技能,实现硬书的育人功能,因此,要努力营造校园书法环境,打造“翰墨校园”。开辟全方位的硬笔书法宣传阵地。在教室、楼道、宣传橱窗等地方装裱学生的书法作品,构成了极具特色的书法艺术长廊。学生自己的作品来源于实践,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感到可信、可亲,更具有激励性。其次,书法作品本身具有赏心悦目的感染力,对学生起到熏陶的作用。让学生的书法作品与校园人文建设融为一体,是提高学生主动书写的有效策略。这样既建设校园人文环境,又使学生每日置身于硬笔书法的氛围中,耳濡目染,起到引领学生产生主动书写心向的作用。每学期举办一次师生书法比赛,并将获奖作品进行展示,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我校进行硬笔书法教学的主渠道,我们也为此投入了极大的精力。
(1)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在班级授课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硬书水平的能力参差不齐,我们特别关注了因材施教,在集体指导的基础上,特意空出时间进行个别教学。
(2)注意训练的多样化。写字教学要特别注重训练的多样化,以使教学始终富有吸引力,而丰富多变的训练形式往往能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诱发其持久兴趣。如不同结构、不同特点的字的写法,可以编成歌谣、绕口令等,便于掌握。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赛中练,字形相同写法相近的字放在一起配对练,反之可进行对比练等等。
(3)注重课堂的趣味性。要使写字教学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教师还要注意训练的趣味性。如利用电化教学,学生练字时播放舒缓的音乐,使学生在悠美的乐曲中养成心静如水,认真成性的习惯;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讲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等等。
4、榜样引领
(1)名人引领。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在悠久的人文艺术的长河中,各朝各代均出现了许多书体不同、风格迥异、品学兼优的大书法家。无论是他们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还是他们做人的准则,都着实是后人学习的楷模。比如东晋王羲之学书使池水尽墨,隋僧智永学书退笔如冢,唐怀素无纸用芭蕉叶作书,唐虞世南寝被中画腹,唐真卿为官之刚正不阿的高贵品格……这些千古流传的事迹,对培育人的品德、毅力有很强的感染力,是生动的活教材。开展以“我崇拜的书法家”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让全体学生去查资料,写体会,进行心得交流。各班组织讲书法家的故事的主题活动;每期黑板报都要刊登书法家的故事……这一系列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明白学书法的意义,更是用书法家勤学苦练、名垂千古的故事唤醒沉醒在学生心中的对书法情结,激发他们书写的热情和兴趣。
(2)生生引领。如果说书法家的轶事有很强的感染力,那么本校优秀学生勤学的事例就有更强的感召力。本校中的优秀学生,所有同学不但听到,而且亲眼目睹。看着她的作品、欣赏她书写时的快乐。一是作品引领:挑选优秀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且定期地进行更换,使我们的学生在欣赏之余产生书写的冲动。二是表演引领:挑选一些优秀学生,进行现场书法表演,组织学生观摩。从同伴身上感受书法的乐趣,来引发自己的热情。
5、成立书法学社
为了适应学生成长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发挥、主动书写的需要,学校成立学生硬笔书法学社。由硬笔书法优秀生担当正副会长,由学生自己管理,实现双姿达标和硬笔书法全员达标。开展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成长,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八、评价体系
1、学生评价
写字教学的评价最容易简单化――“字好与不好”。用一个界定不清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这种简单化的评价充其量只能甄别和选拔,无法衡量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意志品质的发展。只会丧失学生的写字兴趣,扼杀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逐渐形成这样一个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发展,提出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提出综合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强调质性评价;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强调参与互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等。其次,为每个学生建立了“小小书法家成长卡”。以这张成长卡为记录学生的书法成长过程,不仅使它成为一种监测的手段,也使它成为教师进行有效指导的有利依据。再次,加强对学生书法作品的现场指导与评价,不仅给予学生鼓励与自信,也让他们发现不足之处,促使他们不断提升硬书法水平。此外,通过书法练习作品展览板与书法创作作品展览橱,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舞台。
2、教师评价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将硬笔书法学校课程的实施纳入教学业务常规检查,由学校教导处负责校本课程实施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过程督导、听课评课、教案检查、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师专业和课程价值进行评价,其次学校制定硬笔书法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激励制度,通过听、评、查、访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实行阶段访查,对成绩突出者学校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
另外,学校将依据各方面的评价数据和反馈信息,对硬笔书法学校课程课程开发实施提出改进要求和建议,根据学校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和学校课程的准入退出制度调整下一轮次的结构。
总之,硬笔书法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我校学校课程开发实施的第一步,它的开发实施,将会对我校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积累经验与教训;它的开发实施,将关系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关系到学校办学特色形成与深化,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坚信,我们一定会克服一切困难和阻力实施好硬笔书法这一学校课程,为我校的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走好坚实的第一步!
202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篇20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依据《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并积极响应国家“”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的号召,为进一步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结合《艾山一中校本课程发展规划》(试行),特将“硬笔书法”这一民族瑰宝定为我校的学校课程加以开发、管理,实施。
二、开发背景
1、素质教育的需要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之一,是世代积淀的民族瑰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它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个性得到了超越国界和超越汉字使用范围的承认。而硬笔书法更是以其便捷的实用性、独特的艺术性和多元的育人功能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硬笔书法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书法教育以其特殊的功能,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更具生命力。
2、学生成长的需要
方块字是我们的国粹,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应该掌握的最起码的基本功。民族文化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是永远也不会被时代所淘汰。从儿时学写字开始,钢笔、圆珠笔等硬笔,几乎伴随着每个人走过一生的路程。有人为自己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感到自豪、自信,也有人为自己无法写出像模像样的字而感到痛苦、自卑。有人因写字的缘故,曾获得某方面的成功;也有人因写字的缘故,曾失去某方面的机遇。当然伴随年龄增长的同时,人们在写字方面会有或多或少的进步,但进步需要自身的努力,坚持不懈的训练,更需要正确的指导。写字非书法,对中国人来说,字写好了,并能从中体现出法度才称之为书法。硬笔书法课程的开设,不但能够对学生的写字进行正确的指导,让学生理解书法的内涵,培养孩子们硬笔书法的能力,也能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尊重他人的品格、做事专一的精神,而且通过练字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浮躁心态,养成认真、细致、专一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书法欣赏、创作,自觉抵御社会不良习俗影响,培养学生高尚优雅的生活情趣,这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及人才成长、培养的规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3、学生写字现状的需要
当前青少年的写字水平有着普遍下降的趋势,其原因有四:(1)学习紧张,生活节奏加快;(2)以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业优劣,选拔继续学习深造的重要标准的现状,致使学校、家庭、学生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放松了对书写的要求;(3)现代技术的应用,电脑文字处理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运用广泛,普及面广,严重冲击着书法这一传统的艺术瑰宝,人们开始或多或少地忽视写字训练;(4)写字“双姿”的不端正,导致部分学生近视、体形改变等一系列问题。
4、师资条件的具备
以前,我校曾长期开展过写字课教学,有一定的师资基础。长期的基本功训练,不但提高了我校教师的写字水平,而且激发了部分教师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杨军波、亓芹、张庆鹏、沙连莲等老师自费到莱芜书画院等地进修学习,提高了自身的书法技能和理论水平,为硬笔书法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师资条件。
三、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
哲学家康德说:“手是脑之分店”。经常锻炼手,能使大脑保持活力、思维敏捷灵活。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是大脑对各种信息刺激的反射活动,在一片比邮票还小的手指皮肤上就有几百万个神经细胞,指纹上有无数的孔和神经末梢,这些神经末梢和大脑皮质都息息相通。因而加强手指运动,能扩大大脑皮层中的兴奋点,促进大脑发育。瑞典学者莫右巴哥也指出:“为了活跃大脑,要把动手运动作为一种爱好。”因此指导同学们进行硬笔书法训练,是一项全面发展人脑的好活动。人们常说的“心灵手巧”,也正是如此。
2、学科依据
(1)硬笔书法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与它赖以萌发、生存、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有密切关联的。鲁迅先生曾赞誉钢笔“方便、省时间”,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可以说,硬笔书法已经紧紧扣住了时代的脉搏,与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时间效率观念相吻合。
202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篇21
一、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我校“尚德、博学、笃志”的校训,“以德育人,文化立校,科学定位,错位发展”的办学思想,牢牢把握“讲究道德情操,追求文化品位,崇尚科学精神,涵养民主风气”的校园文化建设核心理念,贯穿“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学生学习理念和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1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以我校“文峰文化”课程基地创建为契机,进1步提升学校品牌、创出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最终促使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目标
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丰富学生的生活,涵养学生的性情,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增强学生的学习幸福感。以校本课程建设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实施
1、赣马高级中学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
主任委员:宋继民副主任委员:吴来业李大松张宜民
委员:万发兴王翔董洪斌张怡发
职责: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规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2、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万发兴(兼)副组长:董洪斌
成员:聘请的专家、各科教研组长,部分高级教师
职责:组织实施校长决策,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并根据情况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适时调整,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进行督查。
3、学校校本课程审核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翔副组长:刘洪海
成员:各备课组长部分高级教师
职责: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4、学校校本课程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吴来业副组长:张宜民
成员:各功能室负责人部分高级教师
职责: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负责对各年级校本课程教学实践、研讨活动和成果评比。
5、学校校本课程学生选科指导小组
组长:董洪军副组长:李军
成员:各班主任部分学生会成员
职责:对学生的选科进行指导
四、校本课程开发基本原则
1、人本性原则。校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验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5、灵活开放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内容的宽泛性、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类型及内容指向
(一)校本课程结构类型
概括分类有讲座型,特长型,指导型,兴趣型等。
(二)课程开发大类
1、科技与生活
主要指科技知识普及、科学精神培养、发明创造能力等方面的课程,如科学课堂、学习方法、演讲等。
2、传统与文化
主要指有利于学生关注祖国文化、民俗民情、校园文化、文学艺术欣赏。
3、健康与人生
主要指有利于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增强耐挫折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如:运动与训练、礼仪与形体、心理健康、礼仪与交往等。
4、实践与服务
主要指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与操作能力,提高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如:参观考察、社区服务等。
(三)课程开发细目(建议)
校本选修Ⅰ。该板块课程依托我校“文峰文化”课程基地建设,完全由学校自主开发的、结合并体现赣马高级中学文峰文化特色的课程模块构成,具体包括:“三生”教育模块,赣马高中校史研究模块,文峰名人模块,文峰诗词模块,文峰风物模块,文峰碑记模块,龙山文化模块,赣榆战役模块等。
校本选修Ⅱ为学生自选课程,由各教研组、备课组或教师个人开发模块。每生必须完成两个模块的学习,学校鼓励学生多选多学。校本选修Ⅱ由学校课程委员会确定的8大类学生综合素质课程模块构成,具体包括:学科专题辅导类,学科拓展延伸类,科学素养类,人文素养类,人文素养类,艺术类,身心健康类,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类等。
六、校本课程课时计划
我校的校本课程分为校本选修Ⅰ和校本选修Ⅱ。每门课程共开设9周,每个课程总课时数不超过十八个学时。校本选修Ⅰ每周一个学时,共九个学时;校本选修Ⅱ每周两个学时,共十八个学时。
七、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与要求
根据课程开发内容的来源,我们把课程开发活动分为3种类型:选用、改编、新编。课程选用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制定出课程选择的标准,依据标准从众多可能的现有课程资源中选择比较适合的课程;课程改编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课程新编是指所有的课程成分都是依据学校现有的师资和校本特色资源由教师新开发的,不依赖现有的课程材料,例如可以围绕学校“文峰文化”课程基地建设进行拓展挖掘。
具体要求:
1、应有着明确的课程和发展目标、规划及纲要。
2、在开发过程中,要进行课程要求评估和课程资源分析。
3、课程开发的个体内容应以教案、教材、资料袋等形式确定。
4、教师应不拘泥于某一内容某1类型,应按课程设置方向,综合本人和学生特点,选取适当形式与内容开发并开展实验。
八、校本课程开发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5个阶段:
1、建立领导机构由校长、中层领导、高级骨干教师、课程专家共同组成校本课程开发相关机构,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其职能是: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
2、需要评估。需要评估是整个开发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学校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多种形式,调查和分析学生的发展需要,明晰学校的育人目标以及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并且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要进行阶段性的调查,以不断改进和调整课程设置。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学生的需求和建议。②地区需求和社会需求。③社区和学校教育资源的状况;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④学校的优势。⑤家长对学校开发课程的愿望和建议等方面。
3、确定目标。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领导小组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订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
4、组织与实施。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自主申报课程。学校课程审议领导小组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附课程介绍)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课程结构与门类、实施与评价的建议以及保障措施等);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或过程中,撰写自己承担的《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一般要包括下述内容:
一般项目:包括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和授课对象等内容。
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的陈述(要求写3~5点;必须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突出重点,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以及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5、评价。包括课程的设计评价、实施评价和学生学习的评价,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评价要贯穿在课程开发的各阶段。通过这些评价,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修改学校课程的设计,以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水平。
九、校本课程的评价
(一)学校评价
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确立评价准则,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课程实施定期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定期向教师、学生、家长及相关人员公布,接受社会对校本课程实施的监督。
1、定期评价《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提出改进建议,为制定新学年的课程实施方案服务
2、定期组织教研组评价教学进度计划,并对照实施情况调整与完善教学进度计划,为制定新学年的教学进度计划作好准备。
3、定期检查部分教师的教案,组织教师经常交流自己的教案,并能为教师的后续教学提供建议。
(二)教师评价
学校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尝试建立1种全面评定教师教学业绩的体系。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改变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
1、教师教学必须有计划,有进度设置,有教案,有考勤记录。
2、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核实工作及津贴并纳入月常规、终结性考核,成绩优秀者评先、评优优先。
(三)学生评价
学校要发挥评价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激励功能。评价的内容应侧重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的评价。要在学生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1、侧重于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评价;
2、在学生活动情景中评价学生,学生自我评价;
3、采用学分加记录,每名学生每学期要选学一门校本课程,完成规定内容给2分。
4、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和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5、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评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作为评“优秀干部”“优秀学生”的依据之
6、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并上报推荐参加市级以上各项活动。
十、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与保障
1、组织管理与保障。成立相应的领导组、指导组,加强课程的实施管理与保障。
2、制度保证。制定课程审议制度,教学管理条例,教师培训制度、校内评价制度,校内课程管理职责,激励制度。
3、课程计划管理。学校制订《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并在每学年实施前递交上级主管部门审议。每学年的8月底前为校本课程开发准备工作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学校校本课程进行需求评估调查、制定方案、培训教师等准备性工作,9月份正式实施。
4、课程实施管理。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学习方式的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教学过程的情境性、合作性、建构性;教授方式的灵活性、针对性、创造性。保证各类课程的合理比例,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
5、教师管理上,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联合开发管理。
6、教材管理。校本课程领域可选用教师指导用书,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或活动器材,原则上不允许要求学生购买人手一册的教科书或资料。
7、课程评价管理。要建立和完善课程评价制度,每学年必须审定一次校本课程,以不断改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要纳入学生档案管理。
备注:请各学科教研组在本指南的基础上,根据要开设的校本课程,制定具体的计划和选课指导。
202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篇22
作为美术课的延伸与辅助的校本剪纸课程,是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通过教编、整合、补充、拓展、对原有的教材的消化与加工、较之更能培养个体差异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充分挖掘我校学生在美术特长方面的潜力,为以后的专业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确保学生的终身审美目标的实现。综上所述,剪纸的根本课程主要特点如下:
一、开发背景
我们之所以选择剪纸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内容,是出于以下几点的考虑:
1、剪纸是我国一种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是最具群众性的、大众艺术形式之一,与民族民俗的关系密切。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剪纸是当地乡民的一种风俗。乡民逢年过节或喜庆活动,都要在墙上和窗前贴上纸花,或大红“喜”、“福”等。小学生都十分喜爱剪纸,加上剪纸工具简单,材料易找,为此剪纸成为学生们感兴趣的活动。
2、剪纸是一项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具有单纯、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风格和夸张变形、大胆的构图、简练生动的艺术造型特点。学习剪纸不仅能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
3、学校开展了“剪纸兴趣小组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形成了一定的剪纸氛围,剪纸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家长的认同。
4、学校在初级阶段开展的剪纸兴趣小组活动,发现一些问题。首先,“兴趣小组活动”侧重于学生模仿操作,少创作性作品,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如何进一步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成了我们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其次,兴趣小组活动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教学安排缺乏整体的计划,活动比较随意。学生不能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与技能,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情感熏陶。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剪纸活动进行教学内容的系统编排。再次,兴趣小组活动作为一种课外活动,组织形式上的松散,也难以得到课时上的充分保证。小学剪纸活动课程的开发,纠正了剪纸活动在这方面的不足。
二、设计剪纸课程目标
剪纸是以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与中学美术教育的整合为切入点,拓宽传统剪纸审美文化和表现内容,构建适合学生的剪纸活动体系。通过剪纸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它是指以综合活动课程的方式组织,以活动课程理论指导开展小学剪纸教学。它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强调剪纸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
我们开发剪纸活动课程需要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临摹期:重技能,轻知识;第二阶段为萌芽期:从临摹转向创作,主要分根据剪纸艺术本身的层次性以及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可设立剪纸初级班和高级班。初级班要求能掌握剪纸艺术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法,能够“临作”。高级班则在此基础上,能够“创作”;第三阶段为成长期:既重视剪纸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意识。我们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发展剪纸校本课程。
开设剪纸活动课,把“剪纸”引入课堂。
以往剪纸兴趣小组活动明显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教学安排缺乏整体的计划,活动比较随意。因此,学校领导和课题组成员一起对“剪纸”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做了理性的分析,对剪纸活动教学进行了系统安排。首先,师资配备上:安排有一定剪纸特长的教师担任剪纸教学的实验工作进行开发剪纸活动校本课程。其次,时间安排上:由教导处专门将每周三开设为剪纸活动课,保证剪纸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再次,对象和组织上:打破原有班级制,完成由同年级的学生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选修剪纸活动课,形成固定的剪纸班。剪纸校本课程开发在拓宽课程范围、适应学生的个别需要和发挥教师的创新意识等方面显然有着显著的优点。
三、课程内容
众所周知,只有当教学内容系统的加以传授时,学生才能合乎目的地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情感熏陶,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将传统民间剪纸与中学美术教育进行了整合,在中学美术教育的价值目标下追求民间剪纸艺术的精髓,吸收和借鉴民间剪纸的语言风格、造型手法和表现技法等的基础上融入学校美术教育的方法和价值目标,拓宽剪纸活动内容体系。通过对民间剪纸艺术特点,学生认知接受能力和课程本身严密的体系以及教育的价值等分析,我们对剪纸活动内容进行了系统编排,反复实验研究,在多次筛选与修改,逐步完善,最终设计了剪纸活动课程内容框架体系,即“三维一体”框架体系。“三维”指剪纸的主题性层面、剪纸知识技能层面、学生自身发展层次;“一体”指剪纸活动课程教学的指导纲要。在这个框架体系指导下,我们设计了不同阶段的剪纸活动内容体系,让学生亲近自然、体验生活、认识自我、了解周围世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探索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剪纸教学方法
民间传授剪纸技艺让初学者剪熏样(类似复印),强调由临摹起步,先描后画再剪刻的技法,与我们所提倡的剪纸活动教学不太适宜。中学剪纸活动课程教学力求改变单一的剪纸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活动课程的思路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现活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情感→能力→知识。剪纸教学方法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教师主导型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
1、教师主导型教学方法
主要指由教师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演示法、呈现法等。如讲授法(其结构是讲解----释疑):教师向学生系统地描述剪纸史的发展,分析优秀的剪纸作品,介绍剪纸艺术家的生平,通过教师强有力的情绪作用使学生获得深切感受。教师还可以对一些学生存在的知识问题和现象进行评论和分析,如讲解作业,课堂小结等。
2、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
主要指借助师生对话与活动,共同思考、共同操作、共同解决问题,痛痛快快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但必须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判断分析能力下,或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和相应的操作能力下方可运用,采用写生法、情境法、参观法等互动型教学方法。如情境法(其结构是创设----激发----想象):剪纸教学时,一段录像可将学生带入民俗活动中,一幅剪纸向学生描绘了一段生动的民俗文化故事,都能唤起学生无限的想象。
3、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
剪纸教学可以通过协作法让学生接受教育,如在创作一幅剪纸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运用自身原有的知识与能力创造性自己确定表现主题,根据主题选择素材,将图案剪纸化,学生分工协作,完成作品。让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升学习效率与学习动机,掌握剪纸知识和技能。
四、课程的评价
评价是剪纸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学校验证剪纸活动课程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教育价值;教师掌握剪纸活动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实现情况,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学生在及时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认识自我,促进学习。在这一阶段的评价中,我们对剪纸刻的线条、剪纸纹样的运用、画面构图的合理、学生的创意等根据不同的活动要求进行有侧重的评价,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创造能力,同时兼顾学生剪纸的基本功的实践操作。对学生剪纸作品评价,不仅要求教师重视课堂展评、作业批改而且积极创设条件,加强课外展评和比赛。如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开设一个剪纸长廊,定期在校园橱窗里登出学生的优秀的剪纸作品;在走廊上悬挂学生的剪纸作品,使校园里的一面面的墙壁“说话”。每学年我们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剪纸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剪纸文化宣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剪纸交流、展示的舞台。这么一来,即显示学生的剪纸才能,给学生作品进行肯定的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对剪纸学习产生更浓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体验成果的快乐。
202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篇23
一、开展本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前,由于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脑的使用日益广泛,书面文字书写活动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大大减少。这就使得不少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写字的要求,再加上学生自己也不重视写字练习,导致学生的书写质量整体下降,错别字现象日益严重。在这种令人心忧的表象背后,显露出更加不容忽视的对素质教育深刻内涵的误解。素质教育绝不是简单的、片面的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是更科学的安排好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以及学习强度。作为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在新时期非但不该削弱,而是应当加强。古人云:“人能写字,字能写人”,此言不虚。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写字应作为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它的地位不容忽视。方寸之间的汉字,凝聚着中华祖先几千年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积淀。写字教学的成败关乎着每个学生对书写能力的掌握程度,更关乎着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特殊的树人教育。因此,在我校强化对学生的写字教学是极为必要的。
二、活动的目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我们都知道,写字训练的关键在于激发兴趣、指导方法和培养习惯三个环节。但是在现实教学工作中,由于课时有限,我校教师人均工作量又比较繁重,要在课内开展额外的写字训练,不具备客观条件。因此,我们决定在尽量不过多增加师生负担的前提下,通过开展课外写字活动的办法,调动学生学习写字的兴趣,营造热爱祖国文字的氛围,结合课内的写字教学,让学生的写字练习日常化,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潜移默化的启发学生通过练字感悟做人的道理。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原则上要求由校领导带头,全校师生齐动员,共同参与,让集体的力量影响校园里的每个人。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我校实际,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参与为主、竞赛为辅;激趣为主、教学为辅;鼓励为主、纠正为辅。
三、活动开展的具体安排:
(一)步骤:
1、20xx年3月——7月,为校本课程教材编制时间。在7月末,校本教材(试行本)要编制完成,并印刷、装订完毕。相关的教学参考辅助资料及教学实施建议印发到教师手中。
2、20xx年8月——12月,为教材研讨及试行阶段。各实验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和参考辅助资料,结合实验学生实际,找到实施教材和实验学生实际的结合点,利用好校本课程的课时,认真上课。在此期间,对教材要不断地充实完善。
(二)活动范围:
原则上,要求全体师生齐参加。
(三)活动形式:
1、由写字课教师向任教班级学生布置平时的练字任务:要求每名学生准备一个硬笔书法本(将整本硬笔书法纸装订即可)。学生每天要坚持练字。教师布置临写任务。要求在每天练字的结尾注明练字的日期,并请家长签字。硬笔书法本在每周的写字课上由写字教师检查。
2、学校设立“大家一起来——硬笔书法作品展”专用展板。学生作品展览方案为:每周由指导教师推选出优秀学生作品进行校内展示。教师作品展览方案为:由教务处安排全校教师按一定顺序(如姓氏笔画顺序)每周两人,同时参展一周。
3、展板设计模块化。以保证更新的及时性、方便性。内容以每周各班学生作品及教师作品为主,另外预留10页展位,用于展览上周评出的各班优秀作品,同时适量安排一些相关的小知识、小故事等(如历代书法家的勤勉故事、书法名家的经典作品、有关书写的小常识、书写的技法)。
4、作品的征集与张贴办法。各班班主任负责安排收集参展学生作品。少先队张贴小组负责张贴作品。教师作品的收集和张贴由教务处负责组织安排。
5、激励措施:
(1)班级奖励:
能按时按量完成本周活动要求的班级,学校要予以加分奖励。
(2)学生个人奖励:
每周在各班评选出一名“硬笔书法展览优秀奖”,发给奖品或奖状一份。获奖作品将在下周集中展出五天。
每学期期末前在各班评选出本班“硬笔书法展览优胜奖”和本学期“写字突出进步奖”若干名(根据班级人数,各取排名前10%。)
(3)教师个人奖励:
每学期期末前,专门进行一次全体教师都参加的硬笔书法展,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6、评比方法:
评比按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由教导处和语文组组织评委会,力争评价做到真实、准确、及时。
为了降低本活动相关人员的工作量,平时的教师参展作品不评分,期末的全体教师硬笔书法展由教导处负责组织评委评奖。
写字课教师负责在开学第一周的第一次写字课上向学生做好参加本活动的宣传动员。重点是活动的意义、活动的要求、参加活动的具体方法、评分标准和奖励办法。向学生布置平时的练字任务,并做好每次写字课上的检查和指导。向学生详细说明参展作品的具体格式要求,对即将参展的学生做适当指导。
(四)资金支持:
本活动中,制作展板、收件箱、文件袋、购买奖品等所需资金由学校负担,学生参展所需文具、硬笔书法纸等自备。
本次活动意义重大,得到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要看到,这个活动涉及面广,工作细节繁多,是我校在突出办学特色方面的一次大胆尝试,很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但是,只要我校各部门在校领导的带领下通力合作,全体教师积极配合,这项活动就一定会抓出实效,从而让广大师生在活动中受益,并以此为契机,带动潘庄镇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全面的提高。
202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篇24
1、课程名称:剪纸
2、适用年级:3-5年级
3、课程目标: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形式,主要是运用剪刀、刻刀等工具,对纸材剪、刻、撕等艺术加工,采用镂空、折叠、套色、衬色、分色、填色、染色等剪纸表现技法,使之达到造型目的,成为有装饰情趣的平面造型艺术品。本课程的安排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规律出发,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剪纸的技巧,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激发学习的兴趣。
4、课程背景:剪纸是有原有的课程,通常剪纸教材被赋予工艺性的内涵。现代剪纸是我们设计的新课程,是对剪纸课程的新诠释。现代剪纸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单纯美,蕴含着“刀味和纸趣”的意韵美。现代剪纸课程开发的过程要求师生始终保持对艺术的敏感性,始终对艺术具备发现的意识,始终保持对现代剪纸特点的认识。现代剪纸教学中产生的情况也带有普遍性,在其它类型的美术教学中也存在。因此现代剪纸教也是落实课程改革理念,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美术教学效能的很好的抓手。
5、课程来源:剪纸来自民间,它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作者多为劳动人民,内容题材也常是周围的现实生活。因此,通过作品反映出的感情、理想,审美意识的真挚、纯朴、直率,就构成了剪纸质朴的艺术风格。
材料与制作的特点,构成了剪纸的装饰特征。中国的民间剪纸与外国剪纸的装饰比较,从构图,形象,到色彩及细节表现都更强调装饰效果。
由于剪纸的材料与制作较为简单易行,所以被广泛用于美化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通过讲述和欣赏使学生明确剪纸的艺术特色和社会作用,了解剪纸的特点,尤其要了解中国民间剪纸的风格特点。
通过分析与作业训练,学生学习运用剪纸的创作方法对周围的形象做装饰性的表现,进而体会民间艺术的特点。
6、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弘扬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着眼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是进行剪纸艺术教育的关键。剪纸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它的任务是从人的整体出发,从素质教育入手,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俗话说:“心灵手巧”,手巧又能促进心灵,愿我们的学生用灵巧的小手剪出寄托自己美好愿望的图案,以此培养具有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一代新人
7、课程内容:
(1)、剪纸的一般常识
(2)、简单的剪纸图案,如:窗花、五角星、喜字、小动物等。
(3)、情境图案的配置。
(4)、人物剪纸的方法。
8、学习使用的材料
以剪刀为主,刻刀为辅,自备彩色纸张。
9、学习计划
3年级:每节课讲授剪纸文化常识和基本功技法,再以学习简单图案为主,如对折窗花、小动物等剪法。
4-5年级:在学习剪纸知识和基本功的同时,自己创设情境图案,进行综合性的训练。如:不同的小动物和各种不同姿态的人的造型。
课程评价方式:
1、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评价:在教学的过程中,在作品制作的师生互动中很深入很有效很个性化地进行的。
2、学生作品评价: 学生的学习是否达标,主要应该是看其作品有没有表现出现代剪纸的审美特征,有没有努力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有没有表现出一定的创意以及在活动中的综合表现。而绝对不应该只是作品制作的精细与否。
202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篇25
一、课程开发背景
新课程要求开设三级课程,国家课程是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基本公民素质要求,具有普适性;地方课程是立足于地方经济和文化实际,体现地方的教育特点,具有区域性;校本课程则是立足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体现学校的教育哲学,具有个别性。因此,开发校本课程是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我校教育,是全面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素质的步骤之一。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结合我校的特色,特开设剪纸艺术校本课程。
二、课程目标
1、学习临剪书中喜欢的人物、动物、植物的方法、步骤。
2、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学会剪制简单的剪纸造型。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以及动手动脑能力,学会剪制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事物。
三、课程内容简介
1、欣赏剪纸作品,初步了解剪纸的艺术特色与悠久历史。
2、掌握剪刀的使用方法。
3、学习折叠剪、掏剪、破剪、排剪等剪纸的基本技巧。
4、进行单色剪纸的练习,临剪简单的剪纸造型,学习二方连续信样、团花与喜花的剪制方法。
5、学习剪制生活中自己熟悉的物品,如:学习用品、生物用品、动植物等。
四、课程实施建议
采用讲解与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五、课程评价建议
1、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2、能掌握剪纸的技巧。
3、学生通过剪纸活动,能够明白做事情要专心,努力的重要性。
202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篇26
一、活动背景:
剪纸是中国民间美术中源远流长、普及面最广而又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手工艺术。在小学中开展剪纸教学和创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少年儿童从中体味到剪纸制作的乐趣,而且有助于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拓展他们的审美视野,增强他们的艺术创造力,还能够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种有效工具。
剪纸制作的工具与材料比较简单,只需一把剪刀、几张彩纸即可进行艺术创作,开展剪纸教学适合我校实情。因此,经过思考与研究,我们决定用它来充实与丰富我校的校本课程教学内容。我校剪纸校本课程开展了一年,面对三至六年级选修,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剪纸技巧,能进行简单的临摹剪纸。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剪纸艺术历史,教育学生继承民俗文化,激发对剪纸艺术的追求。
了解剪纸相关知识,认识一定的剪纸语言和表现手法。
2、掌握一定的剪纸或刻纸技巧。
3、培养学生兴趣,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提升审美、观察、动手能力,锻炼学生意志。
4、发展学生个性,更多的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课程内容
1、课程名称:剪纸
2、主讲教师:
3、.教学材料:以剪刀为主,刻刀为辅,自备彩色纸张
4、.课程类型:手工艺术
5、.授课时间: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课
6.、授课对象:六年级
7、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和校本课程的编写,现对剪纸课程进行如下安排:
一、了解剪纸相关知识
二、吉祥文字剪纸
三、团花剪纸
四、植物剪纸
五、动物剪纸
六、人物剪纸
七、剪影
八、剪纸欣赏
四、课程实施建议:
学习内容:
1、每节课讲授剪纸文化常识和基本功技法,以学习简单剪纸图案为主。
2、在学习剪纸文化常识和基本功技法的同时,进行临摹剪纸及简单创作。
教学方法的选择: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演示法、汇报法等。
五、课程评价方式建议
1、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评价:在教学的过程中,在作品制作的师生互动中很深入很有效很个性化地进行的。
2、学生作品评价: 学生的学习是否达标,主要应该是看其作品有没有表现出现代剪纸的审美特征,有没有努力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有没有表现出一定的创意以及在活动中的综合表现。而绝对不应该只是作品制作的精细与否。
202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篇27
课程名称: 乒乓球课
课程类型: 活动类课程
适用学生: 1、2年级学生
时 间: 2课时/周
执 教 者: 王文亮
课程定义:1、课程的性质:属校本课程选修课2、指导思想:以《全面健身计划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二期课改精神为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普及与提高学生的乒乓球的运动水平,为以后申报区乒乓球特色学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乒乓球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
2、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灵敏、速度、力量、协调等体能。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自主学习的能力。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普及和提高、稳固和提升我校乒乓球队在区初中校的优势地位。
二、课程内容
乒乓球运动,是我国的国球,我校的学生非常喜欢这项目,它具有很强的竞技性、趣味性、知识性和观赏性。学生经常参加该项目锻炼,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能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所遇到困难的能力。在二期课改中也把乒乓球列为必学的教学内容。
《乒乓球》校本课程内容共分四章:运动概述;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对抗训练比赛及考核。
三、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
(一)学习方式
1、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顺延到学生之间,以小组合作为单位进行讨论,练习。
2、体验式、发现式学习: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所学内容不直接向学生提供,让学生自行发现,然后加以内化。
(二)教学方式
1、讲授示范法:教师应示范讲解并加。
2、指导点拨法: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启发思维,教给方法,发展能力。
3、竞赛法: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运用比赛形式,比谁学得快,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并及时反馈。
4、任务驱动法: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活用和创新能力。
四、学习评价方式
(一)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
通过学习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为以后申报特色项目打好基础。
(二)学习评价的方式
首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即上课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团结协作等。
第二,根据学生的身体差异进行评价。
第三,平时练习比赛与考查相结合。
第四,教师综合评价,给予“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四档。
技能目标:
低年级段
掌握正确的推拍法和击球的准备姿势,进行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的训练。
单项训练:学习握板、拍球、正手攻球(正手位、侧身位斜、直线)、推挡(中线、斜线、直线)、搓球(慢搓、快搓)、拉球、发球、接发球以及单步、滑步、还原步等步法。
结合技术:学习左推右攻、搓中转拉、正手近台攻结合中台攻等。
基本战术:学习简单的线路变化战术和旋转变化战术,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
中年级段:在巩固、提高已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技、战术的训练。
1、 单项训练:学习(继续学习)正手攻球(掌握突击、扣杀技术,打出左、中、右各条线路)、推挡(快拨)、反手攻球、搓球(搓加转、不转球)、拉球(一板快拉)、弧圈球、发球(发不同旋转、落点的球)以及跨步、交叉步、结合步等步法、双打。
2、 结合技术:学会两个或两个以上位置、线路、技术步法、旋转的结合。
3、 基本战术:学习用相似手法发不同旋转落点的球,进行中等力量或发力抢攻;发急球为主配合发近网球进行抢攻;用反手推挡、搓球控制、搓中转拉、拉中找机会抢攻;拉、搓、吊结合,伺机抢攻等。
高年级段:在巩固、提高已学内容、技、战术的基础上,按类型划分快攻类、快弧类、削球类进行训练。
1、 单项训练:进一步学习正手攻球(发力打弧圈球、放杀高球等)、推挡(推下旋、减力挡、推挤弧圈球)、发球与接发球(从出手速度、旋转强度、落点变化,提高已学的各种发球质量,掌握正、反手一至两套发球方法)、拉球(搓长、摆短、撇侧旋)等。
2、 结合技术:了解快攻类、快弧类、削球类打法各自的基本技术和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基本战术:学习推攻、拉攻、搓攻、接发球等战术,逐步形成各自(至少一种)的打法。
教育目标:
低年级段:
1、通过接触乒乓球,观看乒乓球比赛,了解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取得的成绩,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从而做到爱家乡、爱集体、爱亲人敬长辈。
2、通过学打乒乓球,了解乒乓球运动规则,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进而自觉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中年级段:
1、通过打乒乓球,使学生学会合作,懂得尊重他人,并在生活、学习中形成礼貌、团结、协作、有责任心等优秀品质。
2、通过参加乒乓球比赛,感受竞争,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具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
高年级段:
1、通过观看比赛,开展班队主题活动,了解自信的重要,做到沉着、自信、坚毅、进取。
2、通过学习我国、世界乒乓球的发展史,知道继承、创新是发展、强大的根本。
能力目标:
低年级段:
1、初步认识自我,能在成人的帮助下控制、调整自己,具有良好的生活、学习、劳动习惯。
2、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在老师的帮助下,能通过一些途径获取部分信息,并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
3、遇到问题,能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主动探究,做到不怕难、不胆怯。
中年级段:
有较强的注意力,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有高度的自制力,学会自控、克制。
掌握多种获取信息的方法并具有相应的能力,如查阅资料、访问、上网等。
具有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能力,如小组学习、自主开展班队活动等。
学会发现、分析,善于总结,逐步形成独立探究的能力 。
高年级段:
1、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倾听他人的意见,能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具有民主地参与集体活动的能力。
2、能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会用学习工具探究和说明问题。
3、学会创新,能创造性地学习、活动等。
202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篇28
一、指导思想
乒乓球颠球运动,是一项学生非常喜爱的活动,通过乒乓球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以新颖活泼的体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合作、诚信、果敢、公平等优良品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丰富校园课余生活,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乒乓球技能,特制定此纲要。
二、 课程开发的背景
《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而且是一项老少皆宜的体育运动,场地限制少,容纳学生多,学生喜欢,普及率高,参与广泛。而且在室内举行,风雨无阻,不受天气影响,没有身体对抗,学生不易受伤。更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运动项目。学生经常参加该项目锻炼,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习,丰富生活,适宜终身运动。
三、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1、挖掘乒乓球特色文化,促进校园特色文化的发展。
2、通过乒乓球运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和思维的敏捷性;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动作速度,培养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心理素质。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拼搏向上的高尚情操。
四、课程开发的原则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培养能力,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最大育人功能,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
2、坚持发展学校特色的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充分汲取学校在以往办学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发挥自身优势,挖掘自身潜能,利用自身资源。不效仿,不照搬他校做法,充分体现本校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具有鲜明的、独特的自己学校的特色。
3、坚持以教师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教学框架(主题内容)
序号教学内容课题课时周次
1、握拍法、游戏22
2、练好步法、游戏24
3、自抛自接球、游戏26
4、拍面托球、游戏28
5、颠球(正反颠球)、游戏410
6、打墙球、游戏214
六、教学策略
1、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勇于克服困难。
2、贯彻精讲多练、循序渐进的原则。
3、注意教学组织、练习形式的多样性,让学生明确教学安排和练习内容的目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
4、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集中讲解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据学生的水平和身体条件的不同,可在练习方法和内容上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争取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02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篇29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学校课程开发与建设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凸现办学特色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对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选择与发展需求具有重要价值,体现着对人的高规格培养。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等精神,依据学校实际,对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估分析,特制订本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课程是为学生而生的,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兴趣和需求是校本课程开发最根本的关注点。“一所好的学校不应当规定人的发展道路,而应该是1个能够让学生实现梦想的地方。”学校就其本质而言就是1种让学生在其中不断完善、成长的环境,学校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按照教育规律、人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创造1种最适合学生的生态环境。智能优势的差异性必然要求课程的多样性,“和而不同”反映了对人的尊重,建立和谐的课程体系在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同时,也必然赋予课程以生命力。
(一)需求
无棣一中已有60年的历史,随社会发展和课程改革,以创建师生的幸福人身为学校的理想,学校极为重视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同时又注重立足学生今天的发展设计,使学生明天的发展总是建立在今天的基础上,并且通过实现学生素质的培养,夯实学生发展的根基,真正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每一名学生就是1个丰富多彩的生命个体,其成长背景、发展经历、素质构成,各有所长。现代社会的学生素质全面,竞争意识强,个性突出。这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根本点。面对这样1个群体,我们既要让学生通过课程获得更高的知识和思维能力,更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学会创新;既要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特色素质,更要让学生学会尊重、继承传统、懂得关爱、习得文明。
学科教研组、集备组、教师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群体,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多样的调研形式,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所需,掌握学情,有针对性的开发相关校本课程。
教师和学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课程构成的最为重要的元素。教师是教育的核心,是课程开发与建设的主体,是保障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最根本的力量。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既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育研究的发展需要。教师可以通过课程将自己的兴趣或优势智能付诸于教学实践,拓展研究领域,也可以通过这样1个平台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人生价值。
(二)可能性
1、无棣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名胜古迹荟萃,田园风景秀美。(“8大景”闻名遐迩,禹贡碣石山、大口河旅游风景区、海丰塔、秦台、汉垒、光武城、清代高等小学堂、魏王豹墓及清代金石学家吴式芬故居等景点古韵犹存,新姿甫绽。登碣石山,可直观沧海;漫步黄金海岸,可嬉水冲浪。
历史上流传于无棣的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清末、民国年间,河北省的竹板书、西河大鼓和摔缰调等曲艺形式相继传入无棣县。无棣被称为鲁北“鼓书之乡”。
无棣人文始著于夏商,唐季有声,宋元继起,至明清两代而极盛,掇英撷秀,科甲如林,贤相名卿方伯联第。后唐李愚明宗时为相,以书说韩建传于世;北宋李之仪,文比苏秦,书若黄米,翰苑巨擘,一代宗师;明太宰杨巍,宦绩扬名中外,文章称奇今古,与同为无棣籍的王佐、谷中虚联称同朝三部尚书(户部、吏部、兵部),名载国史;清代以吴式芬为代表的“海丰吴氏”家族,有“进士世家”“尚书门第”之称,清代十朝为宦,荣授“七巡抚八侍郎九封光禄,三翰林五资政十朝邦禁”之美誉,吴氏著述丰实,“家乘万卷”,与潍县陈介祺“家藏万印”并冠齐鲁。中国近代名人大辞典,就录入无棣历史名人十人,诸如北洋大臣吴重熹、两广总督张鸣岐、山东督军张树元、抗日将领冯安邦、锄奸部长徐尚武、模范专员石景芳、三边政委丁洪泽、同盟会员杨虎臣等。历数当代名人还有京昆耆宿李洪春、鼓界泰斗刘田利、武术名流姜绶青、电脑博士王申培、建筑设计大师张镈、著名中国国画家李山等。
丰富的文化遗产,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都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提供了可能性。
2、学校发展
学校在推进课程改革中逐渐形成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发展思路,也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课程开发体系与模式。学校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开设校本课程,从教师专业化发展、教研组团队建设、课时补助、制度管理、评优推荐、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提供更加积极、民主的大环境。
3、借助社会资源拓展课程领域。学生家长、周边资源、地域文化、地方特色、民间艺人、社会名人、社会团体等均可作为课程资源,可以建立“社会资源类课程资源库”。
4、注重课堂生成资源的收集、利用与再开发。最大化的保存教学过程,注意收集、整理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文本、图片、视频等资源均可成为后续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宝贵资源。
5、重视网络资源的获取,发挥教育博客、教育网站等网络媒体技术的资源优势,学校网站、教育系统资源网站均可成为课程开发的资源。
6、目前我校教学区、办公区、艺术楼、操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实验楼、宿舍、食堂等校内区域设施齐全,均可成为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资源保障,当然我们也积极倡导教师创造性的开发或使用相关场地开设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总体目标
20xx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0xx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又提出,“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现阶段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主要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的选修Ⅱ部分。校本课程是与国家、地方课程并列的课程类型,具有独立的价值,并且有着明确的比例配置,任何人不得剥夺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权利。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总体目标
在素质教育的探索中,我们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核心教育价值理念。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撑,根据教育全球化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价值取向,按照基础教育的定位、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及本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身心健康素养、自我认知和生存能力等基础素质。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设想
(一)开发主体:
教师个人(包括后勤工作人员)、备课组、教师全体、校内外合作、学生以及师生合作等。提倡“1+1”模式,即任课教师承担一门学科的教学,有能力的再开发一门校本课程,原则上谁开发随承担实施。
(二)课程主题:
(1)反映学生兴趣、特长、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等个性发展的主题;
(2)反映时代发展需要人的新的素质如理财、表达、合作、宽容、创新等方面的主题;
(3)反映学校特色发展的主题;
(4)反映民族、民俗、社区、环境等地方文化与自然的主题。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
我校校本课程目前主要规划为8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别选择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或者进行课程改编,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智能兴趣跨学科、跨领域开设校本课程。
主要分类如下:
科学激趣类、艺体技能类、人文素养类、语言工具类、技术类、学科拓展类、体验感悟类、文化交流类课程等
(四)开发的课程,必须填写《无棣一中校本课程申请表》,由校本课程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是否纳入实施程序。
学校原有的校本课程,经过加工修改,原创者可以继续申报。
四、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常规管理
每一门校本课程必须包含相关的课程规划、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以及课程资源的分析与利用等课程元素。
(一)校本课程的实施
校本课程在基于课程目标的前提下,采用多样化的实施方式。由课程教学处和年级组组织实施。
1、课程教学处和年级组面向家长和学生要精心组织课程推介会,详细介绍学校课程的特点及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功能。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的地优势智能,帮助确立发展的欲求。
2、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选择课程。
(二)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与学分要求
1、每门校本课程课时安排一般为每周1课时,总课时为18课时。
2、《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每个毕业生的最低学分为144,其中必修学分为116,选修Ⅰ学分至少为22,选修Ⅱ学分至少为6。学校课程(选修学分ii)的设置要采取模块方式,每个模块设计为18学时1学分,或36学时2学分。学校至少应实际开出18学分的学校课程。
3、每个学生每学年至少必须修满两个学分且至少选修两门校本课程,并记入学生档案。
(三)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
1、年级组
(1)各年级组有责任分阶段规划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其校本课程的数量与质量是年级组千分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2)各年级组所开校本课程按规范必须做到“六有”:有课程目标、课程计划、有课前教案、有科学而可行的教学设计、有实施方法及评价办法。
(3)各年级必须开出足以满足本年级学生需求量的学校选修课程。鼓励以合作的形式开设相关课程。
2、教师层面
(1)开设的校本课程要建立在学生问卷调查基础上,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兴趣和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课程,提高教学服务质量。
(2)教师不得自行调课、代课、停课;不得私自更改上课时间、地点。
(3)教师必须自觉遵守核定课时量,不得违规擅自增加或减少课时,以免造成学生课时负担或管理松散。
(4)任课教师向课程教学处提供学生百分制的原始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40%,学生上课缺勤三次以上,本门选修课程将不记学分。
(5)每门选修课要注重课程过程资源的收集、归类、整理,建立齐全的电子档案。开设一段时间后,要形成完善的课程纲要,逐渐向精品化课程发展。
3、学生层面
(1)学生根据学校课程一览表进行选课,填写选课申请。学生一旦确定选修的学校课程,则不得随意更改或退出。学生如想改换选修校本课程,必须向年级组提交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班听课,记入学分。
(2)校本课程原则上需报名不少30人才准予开课;超过75人要分班教学。中途学生流失而造成人数低于底线,则该课程终止。
(3)遵守学校课程课堂常规管理,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注重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4)学生如果在选修校本课程过程中遇到不满意的情况,有权向年级组投诉或通过《选修课反馈单》向年级组反映。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应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有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导处通过听课、查阅教师记录、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校本业务档案。
2、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六、校本课程的保障
(一)组织保障
为加强校本课程的管理与研究,特成立“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对申报校本课程的审批、常规管理、教学考评、特色课程的认定等工作。
“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成员构成:校长、副校长、教学处主任、教科研室主任、年级组长、备课组长、校内外专家、家长代表等组成。
常规管理一般由学校课程教学处负责,各年级组为执行落实部门,教师为开发主体。定期对校本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反馈、评价,及时调整和改进,确保校本课程的开课质量,保证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有序性、科学性。
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对高中三年课程进行总体设计、规划、统筹,对校本课程进行审批。
(二)制度保障
1、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制定并公示《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2、各年级组制定“年级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3、教师根据教研组制定的“年级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确定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在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一星期向“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申报下学期选修课程,进行《校本课程申报表》以及课程纲要的提交,以便审批。
课程纲要一般包括:
(1)一般项目:课程名称、开发者、课程类型、对象、课时、时期等
(2)课程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3)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条件或资源
4、审批
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初审,并提出意见。通过审核后,全校公示。并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课题选择。试行一星期后,学生可以申请继续选修或改修。
5、一旦审批通过并在网上完成学生选修报名,教师必须如期开课,不得无故废止课程或随意更改既定课程内容计划,以免影响学生的课程选择。申报审批时限截止后,不再受理该学期课程申报项目。
6、开发校本课程和开发校本课程并通过课程管理委员会评审的,分别计入教师考核,并评选优秀校本课程,学校颁发证书。执教教师计入工作量。
202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篇30
一、指导思想:
1、 立足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日益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写字教学本身及其外延还潜在着许多优势有待于我们开发,需要也必须要从课程建设的高度来对写字课程进行重新定位,使之成为一门既有着丰富内涵又有着广泛外延的课程,同时也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把“书法”作为校本课程,以“学习写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为指导思想,以教育学生树立公民道德意识为目标,将写字作为对学生进行“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 课程目标:
1、通过书法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爱国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2、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创造力、审美能力,使学生掌握书写的基本方法,会写一手字,培养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
、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书法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三、课程内容:
第一阶段:激发写字兴趣,培养书写习惯,练好基本笔画
第二阶段:陶冶学生性情,教给写字方法,提高写字能力
第三阶段:了解各大流派,形成独特风格,热爱祖国文字
①学习用毛笔临帖,掌握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
②比较熟练地掌握毛笔书写中偏旁的笔画位置和写法,以及在字中的搭配关系,做到结构匀称、纸面干净。
③初步掌握章法技巧(包括:纸张的尺寸、字距与行距、格式安排、落款、印章),能有自己满意的书法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让学生领悟:坐姿端正的平稳美、书写态度的庄重美、进行书写的平心静气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的修养,把每个字写得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富有活力。
四、课程评价:
①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评价,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和课题组评价、专家评价有机结合。
②对学生成长的评价。把书法教学作为一项科研课题来研究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这一载体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精神、创造美的能力。因而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要杜绝以往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功利价值,只需要学生在比赛中获奖便万事大吉的传统观念,而将目光放在了学生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心理品质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