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应急演练领导讲话5篇
记忆的残片并没有离开的枝桠,犹如你从来没有在心头离开过一样,只是,这份忧伤,禁锢了经年的期盼,孑然孤独与人世。下面给大家分享自然灾害应急演练领导讲话,欢迎阅读!
自然灾害应急演练领导讲话篇1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安全牢记心中,5月12防灾减灾日》。
祖国的未来属于我们,我们未来的.生活将是多么美好。然而,生活中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关注,我们需要增强保护自己的能力。据统计,去年有1.6万多名中小学生因食物中毒、溺水和交通事故异常死亡。人类社会也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据统计,台风、洪水、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每年都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大量事实表明,防灾减灾意识不强,缺乏自救互救知识是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尊重和珍惜生命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我们应该对每一个生命负责。通过各种手段,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避灾自救意识,使公众掌握避灾自救的基本常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和避灾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防盗防诈骗、活动安全、用电安全。
我来给大家讲讲小学生的交通安全规则:
1、学习和遵守交通法规,自觉维护交通秩序;
2、了解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内容要求;
3、放学过马路的时候,要带着路队的旗子一组一组走。过马路不要爬护栏,走右侧人行道;
4、12岁以下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和推拉人力车;
5、过车道时,应走不超过两人一排的人行横道;
6、路上不追不玩,车前不玩,车后不玩,车旁不玩,快跑,不追车;
7、坐车谈文明,别把头伸出窗外;
8、带上安全帽的两轮摩托车;
9、发生交通事故时,及时报警或告诉附近的老师、家长或其他人,不要观看事故现场。
同学们,面对危险和困难,我们该怎么办?让我们行动起来,学习和掌握自我照顾和自我帮助的知识,团结起来,互相帮助,从容面对危险和挑战,让我们与自我照顾相伴,平平安安地走下去!
自然灾害应急演练领导讲话篇2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防震减灾、珍惜生命”。
地震发生那一刻,山体崩塌,房屋受损,生命丧失。熟悉而温暖的家被撕成一座座废墟,天真烂漫的笑脸被夺去。
每年的5月12日被定为全国“防震减灾日”。设立“防震减灾日”,不仅是为了纪念地震的'受害者,也提醒我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增强对地震预防和减灾意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
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危险,如台风,暴雨,火灾,地震,闪电,交通事故等等。因此,对于我们所有的老师和学生来说,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灾难是可怕的,但比灾难更可怕的是无知,作为学生,我们要珍惜生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我们要学习知识和防灾救灾技能,那么,我们学生在地震中应该注意什么呢?
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冷静,任何紧急情况下都不要惊慌。如果在课堂上发生地震,靠近门口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和后面的同学应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
靠墙的同学一定要紧靠墙根,双手保护头。远离窗户,以免碎玻璃伤到你,学生在走廊或楼梯上,应找墙角蹲下,保护头部,远离挂在墙上的装饰物,等震动停止后迅速向外撤离。
如出现在户外等,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躲避危险,也不要停留在广告牌、篮球架等危险的地方,尽量将注意力集中到空旷的地方。
用毛巾和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往意保存体力,不要大喊求救,尽量寻找到食物和水,创造生活条件,等待救援。当然,人们在生活中遇到重大灾害的概率是很小的,我们更加要注意小的安全问题,提高防范意识。
同学们,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增强安全意识,珍惜生命,努力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时刻注意防灾减灾,做到有备无患!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自然灾害应急演练领导讲话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下午好!今天,我们相聚在高新新城学校,共同举办和见证“地震逃生”演练活动。在此,首先对莅临本次活动的各级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地震局、教育处领导的精心策划,表示诚挚的谢意!对为本次活动付出艰辛劳动的全体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大家还记得汶川大地震吗?汶川大地震,无情地夺走了68712条生命,受伤人数是374643人,还有17921人失踪。亲爱的同学们,在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有一所紧邻重灾区北川县的乡镇中学——绵阳市桑枣中学,却创造了全校2300名师生没有一人在地震中受伤或者遇难的奇迹。当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桑枣中学绝大部分学生都在教学楼里上课。当他们感觉到大地的剧烈颤抖时,各个教室里的学生们都立刻按照老师的要求原地避震,在第一阵地震波过后,大家又在老师的指挥下快速而有序地紧急疏散。在短短1分36秒左右的时间里,桑枣中学的2200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就全部安全地转移到了学校开阔的操场上。他们创造了奇迹,这个奇迹来自于他们平时的训练有素。灾难是可怕的,它总是突如其来的到来,给人们带来无以弥补的伤害。为了让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为了让孩子在灾害面前有更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今天我们进行了有意义的地震逃生演练,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实际的逃生技能课。
为了今天的演练,学校精心安排,各班也积极准备。在刚才的演练活动中,全校老师组织到位,保障有力;全体同学积极配合,服从命令,用时很短的时间,全校师生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紧急有序地从教室撤离到操场空旷地带,没有发生任何互相推挤的事情。整个演练过程井然有序,不仅增强了师生们的防震避震的安全意识,还提高了广大师生在地震中的逃生自救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灾难无情,生命无价。同学们,作为未成年人,我们更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平时要加强学习安全知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掌握在危急情况下机智逃生的本领,并积极向家长、朋友和邻居宣传,让更多的人关注安全,珍爱生命。同时,我希望全体师生能以这次防震减灾演练为契机,进一步把我校的安全工作做好做实,把各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使我校成为名副其实的“平安校园”、“书香校园”!最后,预祝本次地震逃生演练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自然灾害应急演练领导讲话篇4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今天我们全体师生聚在一起进行应急避震演练,主要是想让我们学会求生本领,免于自然灾害。
通过地震应急演练做到警钟常鸣,使全校师生了解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师生的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能力。在地震来临时,全校地震应急工作能快速、有序、安全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地震伤害。
今天的演练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应急避震,大约60秒钟;第二部分是在主震结束以后的紧急疏散,刚才经过体育老师的测量,二楼师生疏散用去分秒。一楼用去分秒。每层楼所用去的时间都是符合我们预定要求的,各年级组织的也很好,秩序井然,没有因为演练造成伤害。第三部分是自救互救演练,这部分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演练。
整个演练过程美中不足的是:有个别同学在避震时没有按要求保护好自己的头部或眼睛,在撤离时有的同学没有接到老师的撤离信号就跑出教室了,有的同学在撤离时没有小跑,没有紧迫感,而是在“散步”,以上不足希望同学们以后要改正。
同学们,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我们都应该学会避免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伤害的方法,让我们的生命更加有意义。
最后,祝愿全体老师和全体同学,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谢谢大家!
自然灾害应急演练领导讲话篇5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下午好!
今天,我们组织全体师生进行了安全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目的是为了增强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师生的自救、自护能力。在刚才的演练中,同学们能按照要求认真对待,疏散迅速、有序,老师们组织到位,保障有力,保证了这次演练的成功。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出色的表现提出表扬,向为这次活动付出辛劳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事例: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时,许多学校都造成了严重的伤亡。然而,紧邻地震极重灾区北川的四川安县桑枣中学2200余名师生却无一人伤亡。究其原因,由于平时多次演练,地震来时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仅用1分36秒的时间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上。要知道,该校每个教学楼内的学生都非常多,人员密集,学生数最多的班级有80多名,能做到安全、快速的疏散很不容易。桑枣中学抗震救灾的经验告诉我们,平时重演练,震时无伤亡。
因此,在广大师生中广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师生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对于减少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伤亡和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天疏散演练过程中,全校师生能够按照学校的统一指令和要求,迅速地撤到了指定地点,全校同学从教室撤离到操场(安全区域)只用了分钟,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激烈,又有条不紊,基本上达到了疏散演练的要求,没有发生拥挤等不安全的事故。安全疏散关键要做到两点:就是迅速和有序。其中,迅速是目的,事故发生时,时间就是生命,快一秒钟,就可能挽救一个、甚至更多的生命;有序是保障,只有严格组织,按秩序疏散,才能保证在迅速疏散的过程中不发生拥堵、踩踏事故。在今天的演练中,绝大多数同学认真对待,疏散迅速、有序,也但有部分同学思想上还不够重视,在撤离疏散过程中速度还不够快。部分同学也没按要求跑步进入指定地点,认为是演练,不是实战,因此没有紧迫感和危机感。这些存在的问题都是今后我们要努力改正的。
同学们,老师们,前段时间,全国发生了多起校园伤亡事件,血淋淋的事实再次告诫我们校园安全无小事,生命安全比什么都重要。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关注生命安全,远离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