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文库范文大全内容页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2024-06-29 09:48:01互联网范文大全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优秀6篇

好好文库小编精心整理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希望这份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优秀6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和夏、商、西周三朝建立的史实及更替的顺序。

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概括其相似之处。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阅读、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

通过小组合作与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习。

在教师的帮助下查阅资料,编演历史剧或制作简单的,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夏朝知识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史实,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奴隶和平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了解夏、商、西周大量的精美文物、历史遗迹,树立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合作、讨论、归纳的方法,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

教学准备

教师活动

1、学情分析。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具备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等。

2、查阅相关书籍、报刊、网站,收集与这一历史时期有关的资料。

学生活动

由科代表组织,划分夏、商、西周三个小组。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选择适合本小组的表现方式,整理有关信息。

教学方法

采用活动法教学,将常规课活动化。

板书设计

时间:公元前2070年

时间:公元前1600年

时间:公元前1046年

建立者:禹

建立者:汤

建立者:周武王

都城:阳城

都城:亳殷

都城:镐京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远古时代的历史,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不少的远古人类,他们的智慧和艰苦创业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请同学们谈谈你对他们的印象。

(学生可根据他们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谈谈对北京人、半坡人、河姆渡人、炎帝、黄帝、尧、舜、禹等的体貌特征、生活劳作的认识)

师:很好!这些传说时代人类的艰辛劳动,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历程。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奴隶社会。在公元前2070年,中国仅次于古代埃及进入奴隶社会,从此我国历史迎来了文明时代,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奴隶社会历时近1600年,经历了夏、商、西周、春秋四个时期。今天,就让我们首先来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

学习新课

师:夏、商、西周距离我们今天实在是太遥远了,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渠道去了解它们呢?在课前,我们全班同学在科代表的带领下,建立了一条时间隧道。现在,就让科代表充当一次导游,让他带着我们穿过时间隧道去夏、商、西周三个朝代参观。有请科代表。

(课代表在上课过程中将代替教师把整节课的内容串连起来,主要是把夏、商、西周三部分内容进行衔接,并引导学生对各组小导游的讲解提出问题)

(各组同学己经做好了准备,他们派出代表先后出场为同学们做介绍)

夏朝

负责夏朝这个小组的同学将派出三名代表,分别以禹、启、夏朝奴隶的身份出现。

“禹”除了介绍他治水的功绩外,重点说明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一一夏朝的建立者。

“启”主要介绍:

(1)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经过。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或鼓励学生提问,理解“家天下”的含义,是帝王把天下当做自己一家的私有财产,进行统治,世代相传。

(2)讲解奴隶制国家机器的构成和作用。

(3)讲解夏朝的疆域。注意运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性。“启”的介绍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夏朝建立的基本史实。

“夏朝奴隶”主要讲解夏朝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充分运用课本上的图片资料,如石铲、石斧、《桀驾人车》图等,力图使学生对夏朝的社会状况有一个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夏朝社会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加深对夏朝的了解。

在学生介绍完之后,教师可以提问的方式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夏朝奴隶制初步形成的表现。

商朝

商朝这一小组的同学可分别以商汤以及平民的身份出现,介绍商朝的基本情况。

“商汤”主要负责介绍商朝建立的经过。教师也可配合他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各组同学讨论“商汤灭夏的原因”。根据学生的讨论,可出示一些历史图片说明夏桀的残暴,通过夏桀与商汤的对比,帮助学生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同时,“商汤”还应简单地介绍商朝前期社会政局的特点,如盘庚迁都、商朝的疆域、商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等等,使学生对商朝的政治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一位“商朝的平民”主要介绍商朝的农业生产情况。他可提供一个考古信息:在一个商王宫殿遗址里,曾一次出土上千把石镰。工具的集中保存说明什么?(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说明农业劳动是集体进行的)出示图片资料(“商朝的石刀、石镰”),说明当时奴隶使用的工具主要是石器。提问:“为什么当时奴隶使用的工具主要还是笨重的石器和木器?”(学生讨论,从中初步认识奴隶的生活状况)在总结商朝农业生产成就的基础上介绍畜牧业发展的情况。

另一位“商朝的平民”介绍手工业发展的情况。通过展示商朝精美的手工业作品,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说明商朝手工业中最突出的是青铜的冶炼技术和青铜器制造业的发展,它是商朝文明的标志。以司母戊鼎为例介绍青铜器的制造过程,司母戊鼎发现和保存的经过,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第三位“平民”介绍甲骨文的形成及特点。(由于这一内容在第九课将详细学习,这里只做简单的介绍)

最后一位“平民”介绍商朝残酷的奴隶制度。通过一系列的图片说明,奴隶的辛勤劳动为奴隶主贵族创造了大批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他们却一贫如洗,甚至连生命都得不到保障。奴隶主不但强迫奴隶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进行各种繁重的劳动,还把他们当作牲畜一样任意屠杀,从而归纳出商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者的残暴。

教师帮助学生在听讲解的基础上认识:

(1)商朝奴隶制在夏朝的基础上有了迸一步的发展和巩固;

(2)商朝文明在古代世界地位突出,占有重要的地位。

西周

西周这一小组的同学以周武王的身份首先讲述“姜太公钓鱼”的故事,说明周武王能火商的一个原因是他能求贤若渴,拢络民心。其次介绍牧野之战,讲清西周建立的时间、开国君主和都城。最后从政治、经济两方面说明奴隶制的强盛。在政治方面强调统治者实行了分封制,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经济上可出示图片资料从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说明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学生表演小品《烽火戏诸侯》,科代表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从中找到西周灭亡的原因。

提问:“从刚才表演的小品中同学们能找到西周灭亡的原因吗?”(学生活动)

教师简单介绍东周建立的情况。

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夏、商、西周的灭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学生活动)

提问:“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教训?”(学生活动)

总结

师:在同学们的带领下,我们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旅行生活。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夏代的同学讲述得很有条理,商代的同学解说得非常形象,而西周同学的表演则惟妙惟肖,同学们的表现都相当出色,谢谢同学们的辛勤劳动。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通过这次旅行,你掌握了哪些历史知识?”(学生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与学生共同画出这节课的知识结构。(板书)

提问:大家看黑板,你们发现这节课所列出的时间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这节课出现了具体的历史年代)

这位同学观察很仔细。同学们知道怎样用公元来纪年吗?请同学们课后看“每课一得”,并完成自我测评。

最后,老师还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奴隶制度是一个非常野蛮、残酷的制度,奴隶在社会上没有任何的权力和自由。请同学们思考,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进步还是退步?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略)

师:同学们的讨论非常热烈,大家都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很好!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进步还是退步,这个问题我们要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考虑,恩格斯说:“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你的意见如何?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按照课前准备夏、商、西周材料的方法去寻找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写成一篇小论文,贴在历史留言板上,以此锻炼我们查找资料、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篇2)

[学习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锻炼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学习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夏朝的建立;西周分封制;

[教学难点]:

西周分封制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采用活动法教学,将常规课活动化;通过小组合作、年代尺、历史短剧、辩论等形式,激发兴趣,加深对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导入新课:

观看flash动画──“大禹治水”导入:

师: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他凭借日益增长的威望和权力,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哪个朝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二、学习新课

1.夏朝的兴衰

(1)夏朝的建立

首先请同学观看多媒体屏幕上《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并阅读课后自由阅读卡,为学生设疑:这些历史资料说明了什么?(夏朝已是早期国家了),并由此让学生总结出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特点。然后提出问题: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请同学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2)末代暴君夏桀

首先多媒体展示《夏桀把人当坐骑》插图,引起学生注意,然后阅读教材,请同学讨论:夏桀比得上禹吗?表现在哪里?这样学生在讨论中得出结论,自然能体会到夏朝的灭亡,并由此因此本节第二个内容――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提出问题:商汤为什么能灭夏?学生在讨论中得出结论,自然记忆夏的灭亡和商的建立。

(2)指导学生讨论:后世为什么把商朝又成为殷朝?当时商王盘庚为什么要迁都?引出商王盘庚迁都的内容。在讨论中加深印象。

(3)多媒体展示《商都城示意图》,请同学指出商的统治区域,设问这样的一个大国是怎样灭亡的呢?过渡到暴君商纣。

请同学讲述纣王的残暴

(4)请同学表演“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增加趣味性,并引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佳话,在表演中使同学了解文王求贤若渴重用人才的品德。

老师总结:文王的做法为武王伐纣奠定了基础,过渡到牧野之战

(5)多媒体展示《牧野之战示意图》,请同学描述当时战争的景况,得出牧野之战导致商灭亡西周建立。

(6)最后请同学分组讨论教材23页“动脑筋”分析回答: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取得胜利的原因,加深印象。并设问西周建立后怎样才能巩固统治,过渡到下一个内容。

三、课堂小结

利用歌谣来小结:

夏朝开国是夏禹,早期国家已建立。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殷到殷商。

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有名暴君是纣王,武王伐纣灭掉商。

夏朝经历470年,暴君夏桀被商取。

四、课堂练习: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局面开始于

A.禹

B.启

C.桀

D.周武王

3.下列国王中,生性残暴并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有

①夏桀②商纣③周厉王④周幽王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5.辩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奴隶制度是一个非常野蛮、残酷的制度,奴隶在社会上没有任何的权力和自由。而恩格斯却说:“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你的意见如何?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进步还是退步?

(正方:进步;反方:退步)

(学生思考辩论略。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最终达到“释疑解惑”的作用,学生学习的兴趣陡然上升,并且引导学生知道虽然奴隶制很残酷,但是采用奴隶制,生产力提高了,是社会的进步。)

6.课外活动:假期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假如你是河南省历史博物馆的一名解说员,当参观者向你询问有关夏、商、西周兴亡史时,你将怎样向他们介绍?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篇3)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及其实质、作用;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说明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其官僚政治与体制管理,无不与古代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禅让制──古代社会理想的政治模式

2.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基础、确立、实质、神秘色彩

3.夏商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二、西周的分封制

1.建立

2.主要内容、特点

3.影响、发展演变

三、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

2.含义

3.特点

4.实质与作用

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重点: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式教法,同时配合史料阅读、课堂讨论。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有 5000 年文明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国家诞生起,中国历代在制度安排方面凝聚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经验,及其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线索之绵长、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或民族所难与相比的。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夏商周时期正处在中华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阶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教学过程】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阅读课本标题下小字,并阅读下面两幅图,然后回答:大禹为什么能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禹治水成功,舜传位与他;部落争斗中取得前所未有的胜利,从而享有极高威望。

指导读图:《戴冠冕的夏禹》、《大禹治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启

阅读教材“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一目,回答下列问题:

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的基础是什么?禹的威望;启的实力。

王位世袭制的实质是什么?政治权力由传贤到传子,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

王位世袭制具有怎样的神秘色彩?为什么?天的意志,占卜;提供统治的理论依据。

指导读图《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理解其神秘性。

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为什么?

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因为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3.夏商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1)阅读教材,画出夏商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示意图。

(2)阅读教材,填写下表中商朝主要官员的职责: 官员 相、卿士 地方侯、伯 职责或义务 参与商王决策 纳贡,奉命征伐 (3)阅读第5页学思之窗回答思考题:从这段记载,你能可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吗?

二、西周的分封制

1.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指导读图,明确西周的都城、基本疆域。

2.阅读教材正文和课本第5页两幅图,并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教案《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教案》。

材料二 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1)西周建立后,什么人建立和实行分封制度?建立和继续实行:武王、周公旦。

(2)依据材料一回答,分封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

(3)依据材料二回答周初分封的诸侯有何特点?主要是同姓子弟。

3.阅读课本第二目“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归纳分封制的内容、特点。

内容:周王:把王畿外的土地、人民分封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其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指导读《西周分封形势图》,突破知识难点王畿。)

诸侯: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权力:再分封。

特点:层层分封,贵族内部等级森严。

4.作用

阅读教材并读上图,回答:分封制有何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疆域;形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强国;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5.西周后期分封制为什么会遭到破坏?发展演变如何?

破坏原因: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一些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大;西周后期王室衰弱。

发展演变:诸侯受分封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一些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大;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分封制”,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

三、西周的宗法制

1.读以上两图,回答:两图反映了当今中国社会一个什么现象?它源于中国古代什么制度?

中国人具有较强的宗族观念。源于分封制。

2.阅读课本第三目“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宗法制?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与分封制的政治制度。

(2)结合下图回答,宗法制基本原则及特点是什么?

基本特点:嫡长子继承制;血缘关系维系;族权与政权相结合。

基本规则:①嫡长子继承,其余子分封;②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③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3)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如何?宗法制度实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关系: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二者互为表里。

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

实质:宗法制是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法律工具。

作用:保证贵族垄断和特权地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教学指导:

利用《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西周宗法制度的特点和基本原则;明确大宗、小宗的概念,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

最后教师结合《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和《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关系示意图》讲解宗法制度是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宗法关系,建立了一套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统治制度。

关于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可留课下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让学生自己获取和了解。

3.讨论题

阅读下列材料和课本第6页历史纵横。

材料一 《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卫侯,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大思想家孔子认为“克己复礼曰仁”,而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设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习“礼”。由此可见“礼”在中国古代的重要性。

材料二 右图所示是晋侯苏编钟(西周)。

回答:

(1)什么是礼?

(2)你怎样看待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曰仁”?

(3)中国的先人为什么发明了编钟?是为了丰富人民的生活、娱悦人们的精神吗?

4.思考国家一词与宗法制的关系。

【本课小结】

夏商的政治制度:中央:王位世袭制形成、相卿等设立;

地方:封侯、伯。

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内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特点:封建诸侯,以蕃屏周

作用: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破坏:诸侯强大,王权衰弱

宗法制:内容: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篇4)

一、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夏商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国家行政管理制度、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容;理解夏商时期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影响以及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与作用;并通过探究性学习探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分析教材列举的图标;引导学生借读教材及教师提供的有关史料;通过探究与合作学习提出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是世界著名文明古国的依据;认识到分封制的实行不仅是国家统治的需要,也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认识到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2、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学时)第一目“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

教学要点:

①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②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制度体系

第二目“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教学要点:

①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目的、时间、对象;

②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③分封制的历史作用

④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第三目“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教学要点:

①西周宗法制实行的目的;

②宗法制的核心及基本原则;

③宗法制的主要内容;

④宗法制的作用评价。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导入环节:

情境导入: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对于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由来有着许多古老的传说,比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等。引导学生明确中国从部落聚居到国家体制的由来这一过程。

问题设计:

①中国最早的国家是怎样产生的?

②为什么说“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和原来的部落联盟有何区别? ③国家产生早期,人们是怎样参与国家政治的呢?

1.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通过阅读教材,思考以上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出现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物。

王位世袭制,是把“王位”看作是国王一家一姓的私产,顾名思义,就是王位由父系家族成员继承,是一种按照血缘关系来继承王位。其实在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最初形成的氏族就是一种血缘组织。而这种社会结构在国家诞生以后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王位世袭制是从夏朝开始实行,不过夏、商两代与后来的西周不同,还没有完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是嫡长子继承和“兄终弟及”并行。王位继承制的确立,其重要意义在于:它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从此进入了“天下为家”的时代,“公天下”终于变成了“家天下”。

①阅读课前提示,得出尧、舜、禹禅让制的特点。

②创设情境:通过耳熟能详的大禹治水的传说,启发学生得出:通过治水过程中对人民的统一指挥和组织管理,国家行政管理制度逐步成长并开始具备雏形。

③结合“戴冠冕的夏禹”图片,说明:20__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通过禹传位给儿子启,启发学生得出禅让制向世袭制的过渡。

④对于夏商的政治制度,可以通过“学思之窗”和甲骨卜辞图片,引导学生来进一步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

夏商时期的中央官制是怎样的?到底设置了哪些职官?

职官是建立国家的必要条件,凡建国家者,必有职官。夏王朝建立国家后,也同时建立了与之相应的政权机构,官制是国家机构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夏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后”。《史记·夏本纪》曰:夏“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因此禹、启又分别称为夏后禹、夏后启。夏朝国家政权初创,故官制也比较简单,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夏王朝时,军事和民事还没有分开,《尚书》中所说的“六事之人”指的是六个掌管军事的长官,这些长官当既管军事又管民事。当然,夏王朝建立之后,也随之出现了维护国家统治的暴力机构和手段,如刑罚、监狱和军队等。

但是到了商朝,中央官制就开始完善了。首先,殷商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商王。内服,就是在王朝服务的官职,是商王朝廷的各部长官,即“百僚庶尹”,夏商时期,最高统治者为王,身边辅佐自己的重臣往往被赐予“相”“尹”“保”等官名,是当时最高的政务官。下面的官员可大致分为事务官(如臣、尹等)、武官(师)和史官(如卜、册、史等)三类;外服,就是殷商王畿外服役的职官,主要是侯、甸、男、卫、邦伯,这些外服官职多是指臣服于殷商王朝的部族方国首领,他们承担向殷商王朝贡纳、捍卫的义务,商王并对方国拥有一定的支配权力,如周方国的首领文王就曾被商纣王册封为“西伯”,并赐弓矢斧钺,赐予其征伐的权力。

简单介绍夏商两代政治制度的内容。第一是夏朝的公共权力,是我国文明时代的开端。第二是商代的内外服制度,并由学生用简单的线条描述他们已经认识了的内外服制度。

(世袭等级制、把王权赋予神秘色彩) “这样的政治制度有什么弊端?”,总结:商代的政治制度容易导致方国的势力加大,形成于中央抗衡的局面。这就回答了导入时的问题之一。

最后教师概括指出: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就已经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等级关系已初步确立,对其后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2.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结合图片和补充材料,进行探究式学习来掌握分封制。 ①让学生简单回顾商灭周立、周公摄政的史实,提出问题:西周为什么要建立分封制?出示诸侯争夺王位的材料,引导学生得出:为西周政权的稳定,非建立一套完善的典章礼仪制度和宗法等级秩序不可。周武王灭商以后,建立西周,在西周初期还是实行内外服制度,但是为了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统治,防止地方势力强大,巩固政权,周公大举实行分封。

②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分封制的概念。

教师补充:首先对分封的概念进行解释:分封制又称为分封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周王把过渡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周王直接统治,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给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③观察《西周分封示意图》,引导学生从中获取诸侯国分封对象的情况。得出:对象是西周的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补充材料:《荀子·儒效》:“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强调周初分封的多是同姓子弟。

③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出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并探讨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周天子是最高的统治者,诸侯是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纳贡,带兵随天子作战,拱守在周王室周围;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可实行再分封,逐步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的等级系统。

可引用“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来形象地说明这种关系。

⑤问题设计:通过上述分封制的实施,对西周的统治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分析分封制对于巩固西周统治、维护社会安定的积极作用。教师补充归纳:一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二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疆域;三通过对诸侯分封土地并给予一定权力,暂时地满足了西周贵族的要求,起到了“稳定政局”的作用。

3.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学生通过自学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示意图》,理解宗法制的目的、特点和作用。

①问题设计:西周在分封的同时为什么又实行宗法制?二者的关系是什么?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前提是宗法制,而宗法制则起到了完善和巩固分封制的作用。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原则,也就防止了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而发生纷争。因为在商朝,其王位继承制起初以兄终弟及为原则,但是仲丁以后,据《史记·殷本纪》载,在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呷、祖丁、南庚以至阳甲之间,一直闹着“(诸)弟子或争相代立”,形成了“九世之乱”。由于当时王位不能按照规定秩序继承,因而也就造成了王室内乱,削弱了商王国的统治力量,出现了“诸侯莫朝”的政治局面。因此,为了防止此类混乱局面在现,很有必要规定宗主权位的继承原则,嫡长子继承制就很好地解决了权力纷争的问题。

首先就宗法制而言,它保证了嫡长子的继承权和无比尊贵的地位,当然也保证了周天子无比尊贵的王位和权力。宗法制度与继统制度相辅相成,是巩固周代王权最有力的工具。宗法制度下,周天子既是天下共主、高高在上的国王;又是天下的大宗的宗子,尊贵的宗族长。周天子的王权大大巩固和提高。而且,宗法制作为一种权力继承制度,将君位(或权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了分封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实行宗法制的目的:维护分封制下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财产、权力和继承上的矛盾。得出: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相支持、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②展示《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使学生通过观察,简要描述周天子、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出宗法制的特点。

(学生充分发表见解,教师讲解图后,进一步归纳要点如下)

嫡长子继承,其余子分封。

构成了以血缘亲疏来维系的等级制度。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构成统治阶级,士以下的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阶级。

③指导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宗法制的作用

教师总结:通过和分封制相辅相成,宗法等级制度成为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工具。

4.小结:回顾从世袭制到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演变,制度的进化是适应统治的需要而进行的。它们前后相继,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对后世的政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篇5)

【知识要点】

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方法】

根据教材和教师提供的资料,积极思考,探寻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如何发生的,锻炼研讨古文的能力,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对当今社会及整个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运用归纳概括方法总结分封制和宗法制,做好历史比较和问题研究。

【学习过程】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

2. 禅让制被 所取代( “公天下”——“家天下”)

这是中国古代由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

3. 时期已经有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目的:

内容:p6第一自然段

等级:天子—— ——卿大夫——

作用:p6第二、三自然段(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目的:为了加强 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

特点: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四个字概括)

【典型例题】

周天子年老,膝下有四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老三是大夫人所生的女儿,小儿子(大夫人所生)。几个子女都想争王位,请问王位该传给谁?为什么?

【小结】

在夏商周时期,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宗法制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规定了西周金字塔式的社会统治秩序,分封制则保证了周王对全国各地的统治。它们互为表里,相互渗透,共同维持西周社会秩序正常运转。

【作业】

1. 温习本课学案;

2. 预习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篇6)

(一)新课导入环节

案例说明

夏、商、西周距离我们今天非常的遥远,学生对这一阶段没有太强烈的感性认识,对于这一时期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也不清楚。但是,学生对于四大文明古国却早有耳闻,用熟悉的概念帮助理解陌生的阶段,有利于他们掌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四大文明古国:好几千年前,世界上曾先后出现过四个文明古国,它们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哪位同学知道世界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以及它们的大致位置,请上来在“世界地形图”上指给大家看。

学生上台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古代中国,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埃及的大致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方式导入,既让学生明确了夏文明出现的时间,同时又将文明的开始这一概念抛给学生,引发他们的思考。

教师过渡: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真正地进入了文明时代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一个王朝——夏。

(二)武王伐纣

案例说明

武王伐纣是夏商西周更替的最后一个阶段。学习完这部分,学生应该能够完整地把握夏商西周三代的历史顺序,并且更好地与下一课衔接,尤其是西周分封制的部分。

教学过程

1.商朝的灭亡

教师讲述: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帝辛在位时,商朝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帝辛天资聪颖,见多识广,是少见的大力士,据说能够赤手空拳地与猛兽搏斗。但是,他肆无忌惮地压榨和盘剥百姓,迷恋酒色,宠幸妲己,修筑众多楼台,建造酒池肉林;他滥杀无辜,设计“炮烙”的刑罚处罚反抗的百姓,将公卿大臣剁成肉酱,西伯姬昌仅仅表示出了一点同情,就被关进了监狱,大臣比干因进谏被挖心展示。因为他的种种暴行,周朝人在讨伐他的时候就将他称为纣王。

教师提问:商纣王的所作所为会带来怎样的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对史实的归纳,学生寻找改朝换代的原因,他们可以将上一目学习的夏桀的灭亡的原因迁移过来,为最后总结三位统治者走向灭亡的原因作铺垫。

2.武王伐纣

教师展示青铜利簋文物图片,介绍这件文物,并出示文物的铭文。

(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阅读铭文。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观察文物,通过文物还原真实历史,逐渐了解文物对于历史学科的价值。

教师出示铭文译文:武王征商,在甲子那天的早上举行岁祭,进行贞卜。贞卜结果是必克商。武王把这一消息传闻于周和诸侯国官兵,士气大振。第二天,乙丑早上就占领了商都朝歌。于是,王赏赐担任右史的利,利为了纪念这件事,就铸了此器。

教师提问:簋上的文字讲的是什么事件?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学生阅读解释并说明。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阅读、知识迁移和表达能力。

教师提问:武王为什么要赏赐利?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根据材料进行说明。

设计意图:为学生进一步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作铺垫。

教师出示武王伐纣的史料材料,与铭文进行对比,并提问:讲一讲簋铭文的出现有何价值?

学生对比回答。

设计意图:了解我们讲授的历史从何而来。

3.西周的灭亡

教师讲述:西周共传了12代王,到了最后一代周幽王的时候,周国力开始衰弱,自然灾害严重。幽王又是个昏庸的国君,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讲的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学生参与讲故事。

教师讲述:中原诸侯打退了犬戎,立原来的太子姬宜臼为天子,他就是周平王。诸侯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没想到诸侯一走,犬戎又打过来,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了去。平王恐怕镐京保不住,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洛邑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

设计意图:学生亲自参与讲故事,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4.小结过渡

教师讲解:通过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大家发现了哪些有规律的内容?

师生共同总结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