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教案5篇
在这个课堂上,我们会尽力确保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学习机会和支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巩固碱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初步形成学科综合思想和科学的探究能力。
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
重点:设计实验,用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难点:科学探究思想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实验准备:
大理石 稀盐酸 Ca(OH)2溶液 NaOH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 酚酞试液 试管 滴管 矿泉水瓶 集气瓶 锥形瓶 各类导管 烧杯 单孔橡皮管 U型管 铁架台 气球 鸡蛋 红墨水
教学过程:
复习:碱的通性;写出常见的碱Ca(OH)2 、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一位同学回答碱的通性;一位同学上台书写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Ca(OH)2+CO2=CaCO3↓+H2O
演示:将CO2分别通入Ca(OH)2、NaOH溶液中。
教师提问:利用反应现象的不同,可以解决哪类问题?
学生回答:鉴别Ca(OH)2与NaOH。
引言:CO2与Ca(OH)2反应有沉淀生成,而与NaOH反应无现象,那么CO2与NaOH是不是确实发生了反应?对于这种无现象的反应能不能设计出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直观地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本节课探究的课题就是:如何用实验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板书:如何用实验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提示:我们做过很多的实验,看过很多的实验现象,如:颜色变化,气泡冒出,水位上升等,学习过很多物质的性质。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不同性质,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变化来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学生根据教师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装置图。
教师活动:进行巡视,参与讨论,选择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案向全班展示。
板书:部分同学将设计的实验装置图画在黑板上。
展示讨论:学生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分析讨论。□教学设计
方案一:
生1:由于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我设计的方案是:将CO2与NaOH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里滴加HCl,如果有气泡产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我有一个问题:CO2也能与H2O反应生成H2CO3,同样含有CO32-,你怎么知道到底是Na2CO3中的CO32-与酸反应放出的CO2,还是H2CO3中的CO32-与酸反应放出的CO2?怎么消除H2CO3的影响?
生1:先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使H2CO3分解,再滴加HCl。
师:经过改进,这个实验方案变得完整,设计的方案能否成功?我们用实验说明。
(老师根据学生的设计进行实验,方案一获得成功)
师:实验证明,有气泡产生,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位同学的设计获得了成功,我们向他表示祝贺!
方案二:
生2:由于NaOH是碱性的,生成的是盐,应该是中性的,我设计的方案是在NaOH中滴几滴酚酞,这时酚酞显红色,再通入CO2,如果CO2能与NaOH反应,酚酞会褪色。
师:这位同学采用指示剂的方法,大家有异议吗?
生3:我认为不行,因为Na2CO3显碱性,同样会使酚酞显红色。
师:两位同学产生了分歧,到底谁对?我们也用实验来检验。
(老师演示方案二,酚酞没有褪色,方案失败)
师:虽然这位同学的设计没有获得成功,但他考虑到了用指示剂,
这也是思考的一个途径,的确有一些反应可以用指示剂来检验,
如:酸碱的中和反应。
方案三:
生4:CO2与NaOH的'反应,是气体被吸收进溶液的反应,气体减少了,会使气压减小,因此我设计的方案是:在集气瓶中收集满CO2,迅速地倒入NaOH,用一个带有U型管的橡皮塞塞紧,如果U型管中的液面发生变化,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师:他的分析有没有道理?大家认同吗?
生:认同(学生相互讨论)。
师:这位同学的物理学得很好,他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变化入手,注意到反应引起气压的变化,将化学和物理结合起来,想法很好,能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实验是最好的证明。
(老师演示方案三,实验成功)
师:现象很明显,这位同学同样获得了成功,而且创意新颖。
方案四:
生5:我想到了我们曾经做过的一道题,用气球来做实验。在一个瓶子里收集一瓶CO2,迅速倒入NaOH,然后用一个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导管的一端套上一个气球,我预计能看到气球鼓起。
师:这位同学很有心,联想到我们曾做过的题,如果能成功,是一个很有趣的设计。
(老师演示方案四,成功)
生:(发出赞叹声,露出惊喜的表情)
方案五:
生6:我设计的方案是:在一个烧杯里放入NaOH溶液,用一个集气瓶收集满一试管CO2,倒扣在烧杯里,如果CO2能与NaOH反应,集气瓶里的气体减少,水会上升到试管里。
师:这位同学应用的原理与前两位同学一样,反应的现象和我们曾经做过的哪个实验相似?
生: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部分同学齐声回答)。
(老师演示方案五,成功)
师:同学们设计出了一些实验,成功地证明了CO2与NaOH能反应,在同学们的设计中都用到了两种以上的化学仪器,能不能将实验装置简化,应用生活中的常见用品来完成实验?
方案六:
生7:(迅速反应)用矿泉水瓶!在矿泉水瓶中收集满CO2,迅速倒入NaOH,盖上瓶盖,矿泉水瓶会变瘪。
(老师演示方案六,现象明显)
师:我们应用生活用品做化学实验,设计出装置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方案。同学们设计出了许多方案,我也思考了这个问题,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请同学们帮我检验一下,看看我的方案是否可行。
方案七:
师:我设计的方案是在一个干燥的烧瓶里收集满CO2,迅速地倒入NaOH,用一个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导管的中间用止水夹夹住,导管的下端伸入水中,打开止水夹,会有水上升到烧瓶里,形成美丽的景象。
(老师演示方案七,形成喷泉)
生:(一片惊叹声)
师:这个实验能否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生:能(齐声回答)。
教师:同学们的设计都成功地证明了CO2能与NaOH反应,设计都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同学们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考虑的?
生8:从两个方面:一个是从检验产物,一个是从反应物状态的变化引起气压的变化考虑的。
师:好,总结得很好。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生9: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让我感觉到化学和生活联系很紧密,生活中的用品也能用于化学实验。
生10:我感觉到化学不是一门单独存在的学科,化学和物理是相互联系的,解决化学问题可以应用物理知识。
师:两位同学谈了他们的感受,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所得所获。书中还有很多的实验都是没有明显现象的,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继续进行探究。
教学反思: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由于实验现象不明显,使学生在学习这一反应时没有感性认识,掌握较难。本节课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题,引导学生从检验生成物和生成物状态变化引起气压变化两方面思考,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验证二氧化碳确实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该课以点带面,用一个探究问题带动了许多知识的综合巩固应用,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括酸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相关的物理知识等,进行了学科综合训练。课堂上学生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设计出了许多精彩的实验方案。通过这一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使学生明确了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教案 (篇2)
白村中学 孟计良 3月29日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初中化学”酸与碱的性质”一章教学的难点,因为二者之间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在引入对比实验后,本节课的.教学变得简单多了.教学过程如下:
收集两试管二氧化碳气体,一个倒扣在盛水烧杯中,一个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实验一,试管中液面上升,能否说明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我们知道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试管中液面上升,只能说明管内气压降低了,但到底是溶解了还是反应了事说不清的.但如果预先在水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那么二氧化碳与水能反应的问题就会水到渠成.同理,第二支试管内的现象只有和第一支作比较,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从中不难体会对比实验的优势: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通过对比,建立了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强化对了学生知识点的理解;
三、为学生深层次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提供了有力的直观依据;
四、充分发挥了控制变量思想在实验教学中的优势,为学生后续实验设计和科学探究奠定了基础.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教案 (篇3)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教学反思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初中化学”酸与碱的性质”一章教学的难点,因为二者之间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在引入对比实验后,本节课的教学变得简单多了。教学过程如下:
收集两试管二氧化碳气体,一个倒扣在盛水烧杯中,一个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实验一,试管中液面上升,能否说明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我们知道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试管中液面上升,只能说明管内气压降低了,但到底是溶解了还是反应了事说不清的。但如果预先在水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那么二氧化碳与水能反应的问题就会水到渠成。同理,第二支试管内的现象只有和第一支作比较,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从中不难体会对比实验的优势: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通过对比,建立了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强化对了学生知识点的理解;
三、为学生深层次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提供了有力的直观依据;
四、充分发挥了控制变量思想在实验教学中的优势,为学生后续实验设计和科学探究奠定了基础。
: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将充分利用“云南图书馆二氧化碳泄漏”这一焦点新闻,深度挖掘科学知识、安全教育、思想教育素材,加强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该事件中去发现二氧化碳的性质,并能用掌握的知识去解决二氧化碳泄漏事件中的一些问题。
为突出二氧化碳化学性质这一重点,课堂通过学生自主合作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渗透性质决定用途的学习思想。为了突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难点,我充分利用学生做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实验成果进行再探究,把教材中的四个验证性实验细化为三个步骤,即“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了吗?”“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碳酸有什么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进行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等步骤进行探究,适当调整了教材上的操作顺序,加强了现象对比,探究过程和结果更易让学生接受。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特点,把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应用在情景创设→科学探究→概括整合→拓展运用等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
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语言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认识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多媒体辅助下,通过情景创设→科学探究→概括整合→拓展运用等环节,促成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形成。
【教学用品】
教师: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蜡烛,火柴,烧杯,染上石蕊的小纸花(若干),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5 个,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装有稀醋酸、稀盐酸、水的喷壶各一个,澄清的石灰水,雪碧一瓶。
第2篇: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碳》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第3课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本节课主要介绍CO2的性质和用途。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课程中还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CO2的性质以及CO2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学习本节课,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还可以通过对“温室效应”的了解,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做到“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
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它的学习能真正明确“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有利于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同时,又为以后学习酸碱盐做了良好铺垫。选取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物质二氧化碳作为学习素材,让学生学会怎样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2.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1)知识与技能: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学好化学必备一种宏观现象比较明显的理论基础,它可以用一些经典实验验证其转化规律,获得感性认识。因此确定知识目标为:
①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②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③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
计能力。
③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②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③培养学生学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良好学习品质,正确对待实验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1)重点:没有元素与化合物知识作基础,缺乏较丰富的感性知识,致使其它化学知识的学习难以进行,因此,本节的重点是:
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②二氧化碳的用途。
(2)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
4.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利用实验、展示实物、学生亲身体验、视频等来学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学会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具体需要,采用如下过程:创设情境→出示问题→教师、学生实验→学生讨论思考→教师归纳→学生小结,达到教学目的。
二、设计理念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学科探究作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化学,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三、 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氧气的学习,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现象和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因此联系生活来学习二氧化碳显得很重要。如何记忆和应用,重新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效率,这就要求发挥教师“导”的主体功能。
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初三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外界事物及现象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对化学充满浓厚的兴趣,往往想通过实验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性质,甚至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在课前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解答相关问题,通过自学学案,使学生明确复习的重点和方向,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3.知识构建的方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从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通过实验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使学生自始自终积极地参与身边物质的学习体系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展示教学重点、难点、方法,并及时地对学生活动的结果作出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同时从学生活动中得到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双边活动。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观察讨论法、课堂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性质、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索意识。先通过展示二氧化碳让学生认识其物理性质,然后重点讲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为了突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难点,指导学生通过二个实验来探究,然后通过学生交流讨论得出这一性质;同时结合适当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将重点知识的与提高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引导学生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习题的选择与讲评,遵循大纲,用好课本,侧重双基,通过研究课本习题,挖掘其潜力,改造习题,增强课本习题的辐射功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达到触类旁通。具体方案如下:
① 课前预习学案,明确学习的重点和方向,激发学习动机。
② 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性质,把二氧化碳和氧气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对比,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构建物质知识的学习体系。
③ 通过视频介绍二氧化碳及干冰的用途,让学生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
关系。
④ 应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点和难点,有效实施双边互动,提高学习效益。
五、教学流程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课题3 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
1、CO2的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
(3)能溶于水。
2、CO2的化学性质
(1)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2)CO2能与水反应:CO2+H2O=H2CO3;
(3)CO2能与石灰水反应:CO2+ Ca(OH)2=CaCO3 +H2O;
3、CO2对环境的影响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CO2;干冰用于人降雨;CO2灭火等;
(2)CO2含量上升造成温室效应。
八、教学小结与反思:
用视频导入,能使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在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时,用学生爱喝的汽水入手,使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整个课堂教学注重让学生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探究实践中逐步养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氧化碳与环境的影响以及干冰的用途等通过视频展现,避免教师口头讲解的枯燥以及学生阅读课本的无味,通过多媒体等多种手段使学生的学习充满乐趣。
将死狗洞视频分成两段,开始激趣创疑,结束时再播放死狗洞的原因,两相呼应,使课堂结构更为紧凑。
二氧化碳使紫花变色实验安排给学生动手操作,考虑到时间关系,可能会很匆忙。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方法和仪器装置。
2.通过研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研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学、讲授与演示相结合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回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已经学过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引言〕碳在氧气中燃烧、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等都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体,我们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能否利用这些反应呢?
〔板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提问〕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要考虑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
〔讲解〕首先要考虑的是反应原理,即在实验室条件允许下(如加热、常温、催化剂)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样的反应来制取。我们先来讨论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板书〕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讲解〕在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跟稀盐酸起反应制得。
〔板书〕
1.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讲解〕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与碳酸,而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
〔板书〕
2.化学方程式 CaCO3 + 2HCl==CaCl2 + CO2↑ + H2O
〔设问〕为什么不用碳与氧气(或其他的)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讲解]实验室里制取气体,不能只考虑一个反应能否生成要制的气体,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反应条件、仪器装置在实验室是否易于实现等。
〔设问〕用什么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呢?
〔板书〕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展示〕装置并介绍各仪器名称。
〔提问〕为什么可以采用这样的装置?
〔讨论〕
1.怎样确定制取气体的装置?为什么可以用这样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为什么只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3.装置中的长颈漏斗能否用普通漏斗代替?可用其他仪器代替锥形瓶吗?
4.能用这个装置中的仪器,装配成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吗?怎样装配?
〔讲解〕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是根据所需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来确定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石灰石(或大理石)是固体,盐酸是液体,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反应前可以将固体置于锥形瓶中,液体在制取时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液体与固体接触时生成的气体经导气管导入集气瓶中。
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又能溶解于水,所以用这样的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
3.为了避免产生的气体从漏斗中逸出,必须使长颈漏斗的管口在液面以下,而普通漏斗颈太短不合适。锥形瓶在装置中作为容器,可以用其他(如大试管、烧瓶、广口瓶)口径大小适宜的容器代替。
4.这个装置的气体发生部分可以用来制取氢气,因为制氢气用的药品状态与制二氧化碳的相同,反应也不需要加热。但收集方法不同,因为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又难溶于水。
〔引言〕下面我们就应用上述反应原理和仪器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
〔板书〕
三、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
1.制二氧化碳气体。
〔说明〕首先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演示实验〕在锥形瓶中放入数颗石灰石,从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注意观察锥形瓶内的变化。
〔讲解〕瓶内产生大量气泡。
〔板书〕
2.怎样验证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演示实验〕将导气管插入澄清石灰水中。
〔板书〕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气体。
〔板书〕
3.怎样证明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演示实验〕将燃着的火柴伸到集气瓶口,注意观察。
〔板书〕将燃着的火柴伸到集气瓶口,火柴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已充满集气瓶。
〔小结〕实验室制取气体要考虑反应原理,装置及验证气体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在常温下跟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及二氧化碳的密度,水溶性等,选择适宜的装置;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验证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思考后讨论〕
能否用燃着的火柴验证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作业〕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简单介绍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灭火原理和常用灭火器有个初步了解。
2.通过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与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的对照分析,提高学生归纳综合知识的能力。
重点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难点
联系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提高学生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分析和演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实验室用于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已充满集气瓶的方法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引言〕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火柴熄灭,二氧化碳的密度又比空气大,如果向燃着的物质喷洒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就笼罩在可燃物上,使之与空气隔绝而停止燃烧。这就是二氧化碳可以灭火的原因。目前有些灭火器就是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来灭火的。例如:泡沫灭火器。
〔板书〕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演示实验〕在吸滤瓶中注入纯碱(碳酸钠)的浓溶液,把用细线栓住的盛浓盐酸的试管小心地放进吸滤瓶中,塞紧塞子。
〔讲解〕这个装置的原理跟泡沫灭火器基本一致。不用时正立,灭火时倒立。现在我们就用它来扑灭火焰。
〔演示实验〕用废纸生一团火。压紧盖子将吸滤瓶倒转,对着火团喷射。注意观察吸滤瓶的侧管有什么现象。
〔讲解〕纯碱与盐酸在吸滤瓶中急速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气体带着里面的溶液喷向火团使可燃物停止燃烧。
〔设问〕怎样书写纯碱与盐酸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呢?
〔学生思考〕
〔提示〕比较纯碱(碳酸钠)与碳酸钙的组成,再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就不难得出。
〔分析〕纯碱就是碳酸钠,与碳酸钙相比,有一相同的组成部分──碳酸根。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正是由碳酸钙中的碳酸根与盐酸中的氢结合成不稳定的碳酸,再分解出来的。所以碳酸钠与盐酸也有类似的反应。
〔板书〕Na2CO3+2HCl==2NaCl+CO2↑+ H2O
〔追问〕如果是碳酸钾或者其他的金属碳酸盐与盐酸(或硫酸)有相似的反应吗?
〔学生板书〕碳酸钾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K2CO3+2HCl==2KCl+CO2↑+H2O(或K2CO3+H2SO4==K2SO4+CO2↑+H2O)
〔讲解〕用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与盐酸反应都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体,那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否可以用碳酸钠代替石灰石?泡沫灭火器中又能用碳酸钙代替碳酸钠吗?请同学们课后思考。
实际生活中,灭火除了使用泡沫灭火器以外,还有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有关这些知识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的选学内容。
〔边小结边板书〕
1.实验室利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CaCO3 + 2HCl==CaCl2 + CO2↑ + H2O
2.二氧化碳的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
3.由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又比空气重,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
4.泡沫灭火器中的反应原理:Na2CO3 + 2HCl==2NaCl + CO2↑ + H2O
〔作业〕略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教案 (篇5)
教学过程:
【引言】
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广泛用途的气体,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想一想到目前为止,你知道多少种能够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
(学生讨论,并列举学过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教师在黑板上逐一记录)
1.碱式碳酸铜热分解
2.蜡烛燃烧
3.木炭燃烧
4.石墨等碳单质在氧气中燃烧
5.木炭还原氧化铜
6.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
7.碳酸受热分解
8.人或动物的呼吸
9.高温煅烧石灰石……
引导学生讨论作为实验室制法的条件是:
1.制取应简便迅速;
2.所制得的气体纯度高,符合演示实验的需要;
3.操作简单、安全,易于实现。
学生评价每一种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否可以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小结】以上方法都不能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讲解】经过不断研究改进,实验室中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碳。
【板书】一:反应原理
1.试剂:石灰石或大理石:盐酸
【讲解】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碳酸,碳酸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最终产物为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板书】2.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提问】可不可以用稀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
【演示】在两个表面皿中分别放有大小一样的石灰石各一块,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让学生观察到开始都有二氧化碳生成,随后加入硫酸的试管,反应速率越来越慢,最后停止。)
【结论】不能用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
【讲解】为了收集到二氧化碳需要什么样的装置来制备二氧化碳呢?反应条件反应物的状态等对实验装置有较大的影响。碳酸钙是块状固体,盐酸是液体,且反应进行时不需要加热,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反应装置呢?(必要时教师可以讲解制氧气、氢气的装置特点)
【板书】二、反应装置: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讲解】因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药品状态,反应条件类似,故可以采用相似的装置来制取。用投影显示制氢气和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讨论】
1.长颈漏斗是否可用普通漏斗代替?
2.锥形瓶可否用其他仪器来代替?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4.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学生讨论、回答,然后教师实验演示、讲解)
【演示】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结果没有在集气瓶中收集到二氧化碳。
【讲解】
1.因为普通漏斗颈太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会从漏斗处逸出。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在液面下被液体封住,气体不会从长颈漏斗处逸出。
2.锥形瓶可以用广口瓶、大试管等玻璃仪器代替。
3.气体收集方法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因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生成碳酸,故不宜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所以常采用集气瓶口向上排气法收集。
4.可以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火焰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板书】三: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
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已经收集满。
【板书】四、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演示】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气体。
【提问】怎样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
【讲解】上一节学过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来灭火,如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还有其它一些二氧化碳型灭火器。
【录像】各种二氧化碳型灭火器介绍
【演示】灭火器原理实验。
常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有:
(1)泡沫灭火器(2)干粉灭火器(3)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小结】通过已学习过的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归纳出气体实验室制取的设计思路及方法,必须明确制取气体的顺序是: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药品及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反应装置。
3.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尤其是密度及其在水中的溶解性),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及验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