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
好好文库小编精心整理2023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这份2023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2023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2023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篇1)
教学内容:
第43页例4,完成“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教学比例的基本知识。
1、复习:
师:什么叫比例?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出示:
1/3∶1/4和12∶9 1∶5和0.8∶4 7∶4和5∶3 80∶2和200∶5
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教师结合回答板书:
1/3∶1/4=12∶9 7∶4≠5∶3 1∶5=0.8∶4 80∶2=200∶5
2、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2)3 :5 = 18 :30 学生尝试起名。
师介绍:比例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 :5 = 18 :30
内项
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出示:3/5=18/30
(4)已经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师:刚才,你们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作出判断的。老师不是这样想的,可很快就判断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告诉你们,老师是运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的。
二、教学例4
1、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1)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
(2)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⑴课件显示复习题(4组):
1/3∶1/4和12∶9; 1∶5和0.8∶4; 7∶4和5∶3; 80∶2和200∶5
学生验证。
⑵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教师将学生所举比例故意写成分数形式,追问:哪两个是内项,哪两个是外项,让学生算出积并结合回答板书。通过交__连线使学生明确:在这样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达为: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__相乘,结果相等。
师:老师也写了一个比例(板书:3∶2=5∶4),怎么两个外项的积不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你们发现的规律可能是有问题的。
引导学生得出:你举的`例子从反面证明了我们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因为3∶2和5∶4这两个比是不能组成比例的。只有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师:很有道理!同学们很会观察,很会猜想,很会验证,自己发现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⑶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什么。
(4)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读书P44页,勾画
5、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
6、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1)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
(2)做“试一试”:出示“3、6 :1、8和0、5 :0、25”。
A、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让学生自己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提问:3、6 :1、8和0、5 :0、25能组成比例吗?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吗?
b、说出写出的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几,再分别算出外项和内项的积。
C、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尝试练习。
(2)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确:可以把四个数写成两个比,根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断。也可将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是否相等作出判断,其中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比较简便。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 ):4
12:( )=( ):5
先让学生尝试填写,再交流明确思考方法。
3、补充一组灵活训练题:
A、如果让你根据“2×9=3×6”写出比例,你行吗?你能写出多少个呢?
B、你能用“3、4、5、8”这四个数组成比例吗?若能,请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C、你能从3、4、5、8中换掉一个数,使之能组成比例吗?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真行!不仅探索发现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还能自觉地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去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去求比例中的未知项。
能告诉我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吗?你觉得学了它有什么用处?
五、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第1、3题
2、独立完成2、4题
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3 :5 = 18 :30
内项
外项
6:4=3:2 4:6=2:3 4:2=6:3 3:6=2:4
3×4=6×2
a:b=c:d ad=bc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023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
2.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带商标纸的茶叶桶、剪刀、小黑板或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体实物、剪刀、线绳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谜语导入引出圆柱。上下一样粗,放倒一推骨碌碌。(板书:圆柱)
2、(课件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师:上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指名说)
3、拿出你准备的圆柱形物品,举起来,大家互相检查,看看你们准备的都是圆柱吗?(教师也要认真观察及时发现不符的,如果有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指名说)预设:铁皮水桶、烟囱……
二、体验探究
1、认识圆柱
拿起你的圆柱,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圆柱有多少个面?再用手摸一摸,这些面有什么特点?也可以在桌上轻轻地滚一滚。
(1)学生观察,并用手摸表面、滚一滚。
(2)集体交流。好了,放好你的圆柱。你观察到圆柱有哪些特征?(指名说)
预设;
2、我发现了圆柱有三个面。(师:用手指一指都有哪三个面)
3、我发现了圆柱的的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师:同意吗?那你们怎么知道这两个圆完全相同呢?有没有办法验证一下?(指名说)教师总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并板书:2个底面相等)
4、我发现了圆柱还有一个面,(师:这个面有什么特点?和上下两个底面有什么不一样?)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圆柱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并板书:曲面)
5、刚才大家观察的非常认真,那我们回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高),那圆柱有高吗?(有)谁来用手指一指或者用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圆柱的高?(指名说)
那你们认为一个圆柱有多少条高?(无数条)而且它们的长度怎么能样?(相等)
(3)刚才通过大家认真的观察,我们发现了圆柱的特征,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圆柱有两个(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它的(侧面)。圆柱有无数条高。
6、圆柱的侧面积。
(1)(出示)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圆柱)形状的茶叶桶,教师指圆柱的各部分学生说名称?
(2)那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个茶叶桶的商标纸沿着一条高剪开,展开后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指名说)
预设:长方形、正方形
(3)那么大家猜想的对不对呢?下面就请大家睁大眼睛,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教师操作,学生观察)什么形状?(一起说)
师:对,我们把这个圆柱形茶叶桶的商标纸沿着一条高剪开,就得到了一个(长方形),也就是说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4)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仔细的想一想
我们得到的这张长方形纸与茶叶桶的侧面有什么关系?
①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②集体交流。(指名说,教师随即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5)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这就是我们一起推导出来的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来,一起读两遍,记住它。
如果说我要求圆柱的侧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
三、实践应用
1、这个茶叶桶,如果让你求它的侧面积,我们需要哪些数据?指名测量,并计算。
2、29页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圆柱有一些认识了吗?你都有什么收获?(指名说)
五、拓展延伸
在我们推导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过程中,我们是将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高)剪开,得到了一个(长方形),从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圆柱的侧面积公式。那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将圆柱的侧面沿一条斜线剪开,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呢?那根据这个图形,你也能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吗?大家课下动手去试一试。
2023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设备: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
(3)展示交流。
……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同桌交流。
②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认识“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出示)。
哈尔滨:-15 ℃~-3 ℃
北京:-5 ℃~5 ℃
深圳:12 ℃~23 ℃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 ℃”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
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你能很快找到12 ℃、-3 ℃吗?
(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完善板书。)
5、练一练。
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
6、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7、负数的`历史。
(1)介绍。
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配音播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运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__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古代用算筹表示数,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并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
(2)交流。
简单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
三、练习应用
今天,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逐一出示:
1、表示海拔高度。(“做一做”第2题。)
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
2、表示温度。(练习一第2题。)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
3、(出示电梯按钮图)小红的家在五楼,储藏室在地下一楼。如果她要回家,按哪个按钮?如果到储藏室取东西呢?
4、表示时间。(练习一第3题。)
5、“净含量:10±0.1g”表示什么意思?
四、总结延伸
1、学生交流收获。
2、总结。
简要、具体地评价学生的收获,并强调: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2023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单元知识进行概括,建立知识结构;
2、会解决实际问题;
3、归纳整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获得收获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归纳整理,形成知识脉络。
教学方法:
引发矛盾,引入课题小组合作,归纳整理多元评价,建构知识应用实际,解决问题强化总结,拓展迁移。
教学过程:
一、引发矛盾,引入课题
猜一猜:老师今年多少岁了?
[投影]老师年龄数的十位上是最小的奇数型质数,个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你们说老师今年多少岁了?
猜这个谜语,我们需要哪些数学知识呢?
说得有理,我们学过有关数的知识很多,就像刚才我们在猜谜时就用到了数的整除中的一些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复习数的整除,板书:数的整除复习
齐读课题,你想到什么?
那好吧,我们就开始复习。
二、梳理知识,形成脉络
1、集中呈现
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按照你们的想法,把学过的数
的整除这部分知识整理在下发的纸上。(请大家认真讨论商量,并由组长记录)待会儿我们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整理的既完整,又科学合理。巡视
2、逐个梳理
1)小组活动:请大家在小组中,每人挑1至2个名词说说意思。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提示随意在黑板上贴出各个名词)
3)整理完善知识结构
在数的整除这部分首先学习的是整除,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讨论一下,再推荐代表发言。(巡视,参与学生讨论。)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讨论。
提示:整除是基础,整除前提下产生了约数与倍数,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逐步引出公倍数、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合数、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奇数、偶数等。)
说得真好!这些知识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
对于今天整理出来的数的整除脉络图,大家有什么想法?
通过整理,可以使这部分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
3、自学课本,看一看还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
三、应用、解决问题
1、填空题
在1----20的自然数中,有( )个奇数,有( )个偶数,有( )个质数,有( )个合数,奇数中的( )是合数,偶数中的( )是质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是( )。
2、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 ),最大三位数是( )。
3、选择题
(1)一个合数的约数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2)如果a和b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
A)aB)bC)abD)1
4、判断题
(1)整除一定是除尽,除尽不一定整除。( )
(2)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定互质。( )
(3)所有偶数都是合数。( )
(4)24分解质因数24=22231。( )
(5)一个自然数的最大约数一定等于它的最小公倍数。( )
5、把下面的数按照不同的标准分成两类,你能想到几种?
21581720
四、强化总结,拓展迁移
今天我们共同上了一节数的整除的整理与复习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大家特别聪明、好学,老师很高兴与大家共同渡过了这美好的40分钟,而且我们已经是多次合作,所以我想与大家做好朋友,你们愿意吗?
老师想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大家,大家以后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和我联系,好吗?
老师的手机号码是11位数字,每一位数字依次是:
1)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最小奇数与最小质数的和;
3)最小的自然数;
4)质数中最小的两个数的和;
5)既是质数,又是偶数;
6)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积;
7)有约数2和3的一位数;
8)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
9)最大约数与最小倍数都是7的数;
10)所有自然数的约数;
11)最大的一位数。
同学们以后有事需要老师帮忙,随时call我。
这节课上到这里可以吗?
2023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篇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认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32页复习题。
出示复习题。让学生先思考可以怎样想。[可以用求已知比比值的方法来确定里的数;也可以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一个比的前项、后项同时扩大。]让学生根据思考的方法在括号里填上数。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括号里的数。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口答)
4:3=2:1.5=x:4=1:2
提问;根据积相等的式子,你能求出最后一题里的x吗?
3.引入新课。
在上面两题里,第1题是求比例里的未知项。(板书: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从第2题可以看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项.这种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出示例2。提问: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项x吗?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做。再试着做做看。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第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并向学生说明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2、教学例3。
出示例题,让学生用比例形式读一读。让学生解答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指名口答解比例过程,老师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解比例的方法。指出:解比例一般按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积相等的式子,再求未知数x。
3、教学“试一试”。
提问已知数都是怎样的数。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口答是怎样做的,老师板书。
4、小结方法。
提问:你认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要怎样解比例?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两道题,做在练习本上。
2、做练习六第8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
3、做练习六第l0题。
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奉上。要求写出检验过程。指名口答x的值和检验过程,老师板书检验过程。并说明检验时把x代入原来的比例,看两边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4、做练习六第11题。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看能写出多少个比例。
四、讲解思考题
提问:根据题意,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你想到什么?(积是1)两个外项的积已知是1,你能求另一个内项吗?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解比例,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六第6题第(1)~(4)题,第7题。
家庭作业:练习六第6题第(5)、(6)题,第9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