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文库范文大全内容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2024-06-07 22:30:03互联网范文大全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优秀5篇

好好文库小编精心整理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希望这份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设计思路:

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学时,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并让学生在估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结果,在课前调查与课后实践中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教具准备:

1、一架天平;2、电脑,多媒体课件;3、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秤,6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些鸡蛋,2袋盐,6个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学过程:

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1、教师拿一包糖和一包盐,让学生肉眼观察并判断哪个重。

2、让学生亲自动手掂一掂判断哪个重。

3、启发学生说出要知道糖和盐的准确重量有两种办法:一是用秤称,二是看包装袋上净含量。

4、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多种物品净含量情况。

5、揭示并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介绍盘秤的使用办法。

4、让学生称出一个苹果和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初步学会认秤。来源 WWw.HaoHaowenkU.cOM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

2、提出问题,使学生知道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因此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苹果的`个数也不一样,而1千克的盐都是2袋的道理。

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让学生互抱对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比较轻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盘秤称不出来,引出天平。

2、课件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称的物品。

3、教师拿天平演示称2分硬币的方法。

4、让学生每人把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并在小组内谈感受。

5、让学生通过掂、比、称,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为后面的巩固练习提供丰富的表象。

五、“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1、谈话得出1千克=1000克。

2、播放课件,巩固练习,强化学生对“千克”和“克”的理解。

六、课堂练习。

1、我会连。(西瓜、方便面、驼鸟蛋、2分硬币的重量)

2、我会判断。

3、找错误。

七、游戏:

1、老师发给每组一样物品,让他们在组内先估测该物品重量,再统一意见,然后实际称量,最后修正自己估测与实测的误差。

2、老师总结估测的方法是要找一个参照物。

八、布置作业,延深课外。

1、让学生称出1千克鸡蛋。

2、让学生提出问题:1000克鸡蛋大约多少个,500克(1斤)鸡蛋大约多少个。

3、布置课后实践作业。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自然数。

2、认识自然数的6种含义。

3、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认识自然数,及自然数的一些含义。

教学重难点:

认识自然数的6种含义。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看图编题。

出示图片、学生编题

小结:自然数0、1、2、3、4、5等,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

二、揭示课题

认识自然

三、新课探索

(一)探究一:自然数

1、数苹果,看个数。

(1)出示:1个苹果。

提问:现在你看到了什么?

回答:1个苹果。

(板书:1)

(2)逐步的一个一个添加苹果。

提问:现在有多少只苹果?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成:1、2、3、4、5

提问:这里的1、2、3、4、5表示什么?

回答:苹果的个数。

(板书:表示个数)

2、找名次,看序数。

(1)出示:刘翔110米栏比赛后的领奖的情景

提问:谁得了冠军?冠军还可以怎么表示呢?

回答:第1名。

(板书:1)

提问:那亚军和季军又可以怎样表示?

(板书:2、3)

(2)提问:这里的1、2、3表示什么?

回答:表示比赛的名次。

小结:比赛的名次是一种有序的排列。1、2、3也可以表示这样的序数

板书:表示序数

3、小结:像1、2、3这些用来表示计数编序的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被称为自然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深入地了解自然数。

(出示课题:自然数)

4、认识自然数。

(1)提问:谁能说说看你在平时生活中的哪些情况下可以用自然数表示?

(2)学生举例回答

(3)小结:所以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做自然数。

(二)探究二:自然数所表示的6种含义

1、自学。

2、交流反馈。

学生逐步归纳自然数的6种含义。

3、小结。

①表示序数——如第3个。

②表示个数——如3个。

③表示代码——如:邮政编码中的3,3号运动员等。

④表示量数——如:“多长?多大?多重?”。

⑤表示计算结果——如:2+1=3。

⑥表示重复计算的次数——如:2重复加3次:2+2+2=3×2=6 2重复乘3次:2×2×2=23=8 ㈢

探究三:“0”的认识

1、提问:“0”是自然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1)学生介绍说理。

(2)小结:从历看,国内外数学界对于0是不是自然数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0是自然数,另一种认为0不是自然数。建国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材一直规定自然数不包括0。目前,国外的数学界大部分都规定0是自然数。为了方便于国际交流,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11—2、9)第311页,规定自然数包括0。所以在近几年进行的中小学数学教材修订中,教材研究编写人员根据上述国家标准进行了修改。即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0、1、2、3、4、5、6、叫自然数,简单说就是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4)板书:0是自然数。

2、提问:有比“0”更小的自然数吗?

(1)回答:“0”是最小的自然数。

(2)提问:的自然数会是几?

(3)回答:没有的自然数。

(4)板书: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的自然数。

3、小结。

0是自然数中最小的一个。0加1得1,1加1得2,2加1得3,这样继续下去可以得到任意一个自然数。而从自然数的排列顺序可知,后面一个自然数比前面一个自然数多1。因此,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合并而成,所以1是自然数的单位。0可以看成是由0个1组成的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集合。如果把任意一个自然数用字母n表示,那接在这个自然数后面的一个自然数可以表示成“n+1”。

板书:每个自然数都只有一个自然数接在它的后面。自然数n的'后一个自然数是“n+1”。

四、课内练习

1、找出下面哪些是自然数。

18 100、01 0 10000000 —9

2、判断。

(1)从1开始的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 )

(2)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都是自然数。( )

(3)没有的自然数,也没有最小的自然数。( )

(4)接在自然数18后面的自然数只有1个。( )

(5)在4、2和8、5之间有4个数。( )

3、有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中间的一个数可以表示为(a —1),那么另外两个自然数可以表示为( )和( )。

五、本课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自然数有哪些深入地了解呢?

1、0是自然数。

2、每个自然数都只有一个自然数接在它的后面。自然数n的后一个自然数是“n+1”。

3、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的自然数。

六、课后作业

找找身边的自然数,说一说它所表示的含义。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页的例5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去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教材32页情境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他们在画画,其中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想问的?学生自由发言。(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3)小组交流讨论。

①应该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人?

②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③选派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男生人数:

14-5=9(人)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

9+14=23(人)

(5)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联系。

明确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必须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6)提问:你能用一个算式直接求出美术小组的人数吗?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5+14=23(人)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教材32页“做一做”,让学生说明题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

(2)练习六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3)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全课总结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男生人数:14-5=9(人)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

9+14=23(人)

14-5+14=23(人)

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4)

一、情境导入:

(课件)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故事,想听吗?(在一个炎热的夏天......这片树叶也和我们是一家人)小蝴蝶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他们三个是一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每一个图形的右边和左边,你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同学说说

生:这些图形......

(2)当学生说出“这些图形左右两边多一样后”教师出示特别镜头(蝴蝶,蜻蜓,树叶)进一步感知这些图形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感受左右两边一样的图形是美的

(3)将一只蝴蝶对折,(左右两边重合)打开,在对折,再打开

师:将一只蝴蝶对折后,你发现了什么?(两边的图案重叠)

师演示蜻蜓,树叶(进一步感知两边图案重叠)

(4)师:像这样把一个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在一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2、剪对称图形

(1)教师示范剪对称图形

a、教师先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并对折,然后提问:“教师在干什么”?(对折)

b、教师在对折后的长方形的纸上画出所剪对称图形一半的形状,然后提问:“你能看出老师画的是什么吗?”

c、教师沿着画的图案线剪出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个什么图形,学生猜后,教师将图形沿折线打开,显示出一颗小树图案

d、请学生说一说,这课小树有什么特征(左右两边完全一样,它是对称图形啊)

(2)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

师:请大家照老师刚才剪的方法,自己利用桌上的纸,笔,剪刀,尺子这些材料来画一画,剪一剪,剪出一个你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识对对称轴

(1)看了小朋友自己剪出的图案,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虽然我们剪的形状不一样,但剪对称图形时,都要先对折,对折左右一条线,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师 :书上也取了一个名字,叫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2)画对称轴

a、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对称轴画在什么位置(68)用什么线表示,然后教师示范,用直尺在所剪小树上画对称轴

b、学生铪己所剪图形的对称轴(贴在黑板上的就在黑板上画)学生画好后,同桌互相检查,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轴对称的现象,先电脑出示眼镜、剪刀、人然后出示飞机、轮船、加拿大国旗、玩具()、建筑物、植物等。小组说,再点名说

2、68页做一做

师:请判断,再画对称轴,做完后校对(实物投影)叉子为什么是对称的?能对折么?(对折只是其中一种简单的方法)

3、练习十五第2题

a、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折一折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画出来

b、再折一折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来

c、最后折一折圆有几条对称轴

4、运用结论:讨论以下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数目

5、推理

四、

谁愿意告诉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对称,小朋友多知道对称的图形很多,希望小朋友利用对称图形把生活打扮得更美好

五:欣赏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页的例5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去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教材32页情境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他们在画画,其中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想问的?学生自由发言。(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3)小组交流讨论。

①应该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人?

②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③选派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男生人数:

14-5=9(人)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

9+14=23(人)

(5)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联系。

明确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必须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6)提问:你能用一个算式直接求出美术小组的人数吗?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5+14=23(人)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教材32页“做一做”,让学生说明题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

(2)练习六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3)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全课总结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男生人数:14-5=9(人)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

9+14=23(人)

14-5+14=23(人)

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