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项目策划书十一篇
文化项目策划书 篇1
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正在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经济现象。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等一系列战略发展机遇的到来,文化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加快扩张、健康发展的大好时机。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大州”的要求,结合建水的实际情况,现制定建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一、建水发展文化产业的条件分析
建水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其众多的古迹,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彩的民族风情,富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在省内外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随着“鸡石”、“通建”两条高等级公路的即将贯通和建水“文化旅游大县”建设的实施,建水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步完善,建水旅游业不断升温,有望成为云南既丽江、大理、香格里拉等知名旅游热区之后的又一旅游热点。省、州提出建设“建水历史文化名城区”,给建水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从建水自身的情况看,发展文化产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一)主要优势及机会
1.建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数量众多、极富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古迹,发展文化旅游业有着良好的基础。
2.建水民族众多,民风民俗淳朴自然,民族风情绚丽多姿,民间传统文化独具特色,民间艺人颇具实力,民族资源十分丰富。
3.建水处于滇南交通网络的枢纽位置,两条高等级公路贯通后,便捷的交通将给外来者带来便利。
4.建水发展文化旅游的定位与省、州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民族文化大州的总目标一致,发展文化旅游有政策和措施保障。
5.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正被更多的人接受和认识。
(二)劣势及威胁
1.由于对外宣传的不足,建水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知名度远远落后于其它同类城市。
2.众多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未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外界对建水的认知还比较低。
3.旅游硬件设施还较薄弱,软件建设不够完善,部分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刚刚起步。
4.与省内其它地区在旅游及文化市场的竞争上后劲不足。
二、发展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xx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指示精神以及红河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州”的决定,围绕“新型工业强县、文化旅游大县、特色农业强县”的奋斗目标,从建水实际情况出发,解放思想,抓住机遇,突出特色,发挥建水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推进文化创新,综合开发建水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实现文化转型,分阶段、分层次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突出特点,理顺机制,调整结构,合理布局,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建水新的经济增长点。
2.建水发展文化产业应遵循的原则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文化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产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市场的经济效益日渐显现,文化产业对市场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文化进入市场,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既要遵循党的文化方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的原则,也要遵循市场经济和文化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寻求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实现两者的相互统一。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抓住特色,就抓住了生存权与主动权。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文化产品没有特色,文化产业就无从发展。因此,应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最具特色和市场前景的文化产业项目进行开发,发展优势产业。
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不同的民族和地区,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文化,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初期,应以自己的特色文化为重点,先在重点领域内实现突破,起到辐射和带动效应,进一步促进其它产业的良性成长,最终实现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遵循市场规律,恪守文艺规律的原则。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发展文化产业的最终目的是使大部分文化形态尤其是经营性文化产品进入市场。因此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市场法规运作,发挥市场对文化产业的调节作用,使文化产品适应社会的需要。
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要坚持对文化资源的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既要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又要注意保护文化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使其不受破坏。
以人为本的原则。发展文化产业要以人为本,一方面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这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另一方面,文化产业要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充分合理地利用人才这一无形资产,调动人才的积极性,用其所长,才能加快文化产业建设的步伐。
3.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一个投资多元化,特色鲜明,结构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的开放的文化形态体系,发挥文化对三个文明建设、增加全县综合经济实力的积极作用。
三、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内容
建水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在红河州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份量,在地理位置、交通等方面占有一定优势,发展文化产业有着良好的基础。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建设“建水历史文化名城区”的要求,根据建水的地域特点,建水应着重发展以下文化产业:
(一)文化旅游业
建水旅游业的发展已被定位为“红河州龙头旅游城市”、“云南省重点旅游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正在逐步成为建水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建水旅游业的发展应按照“依托旅游资源,拓展文化内涵,打响城市品牌”的思路,以建水特有的文物古迹、人文习俗、民族风情和区域文化为核心,来带动饮食、住宿、商业、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兴文。
1.抓住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和红河民族文化大州建设的机遇,做好对文化旅游景区的区域布局规划。利用人文这一主线,将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在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加大对现有资源的利用,不断推出具有建水特色的旅游产品,开辟多种内容和形式的旅游线路。如以建水文庙、云龙山、指林寺、燃灯寺等寺庙为主的宗教文化旅游,以朱家花园、张家花园等为主的古民居旅游,以哈尼族、彝族民间节庆为主的民族风情旅游,以建水燕子洞为主的岩洞探险旅游,以建水古桥、古塔、古井、古街为一体的特色资源旅游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要。
2.配合旅游黄金周、节日、双休日,以曲江温泉、黄龙寺、绵羊冲等景区为主,积极创建以娱乐、休闲为主的生态旅游和短期里程旅游市场。
3.加强对旅游业的投入和支持,提供招商引资的相关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旅游设施配套建设尤其是宾馆酒店的建设,力争在近两年内建成一批新的星级酒店。
4.加大文化旅游宣传力度,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积极策划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推出一部“斯文人家·建水故事”方言系列剧,打响“燕归古镇、斯文人家”的建水旅游形象城市品牌,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民族工艺品产业
建水民族工艺品以建水紫陶和民族银饰品为代表。建水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在海内外享有一定声誉;建水民族银饰品具有民族特色。两种艺术品均具有产业化经营的基础。(面试网 )
1.提升两种文化产品的艺术品位,突出品牌及特色,走高工艺、高品质、高价位的营销路子;
2.改革工艺美术陶厂和民族首饰厂现有体制,采取多元投资方式,走组建企业,实行规模经营、连锁经营,实现产销一体化;
(三)文化饮食业
建水有着丰富的地方名特食品:过桥米线驰名海内外;烧豆腐、草芽为建水独有;建水汽锅鸡为滇味名肴。还有许多小吃独具特色。发展饮食业有着良好的基础。
1.建立一座名城饮食城,使之成为建水名特食品的集中展示点。
2.过桥米线最早起源于建水,历史悠久,风味独特。重点培植一家有实力的饮食企业,对过桥米线进行更具品质和文化品位的研究开发,将过桥米线打造成为“东方麦当劳”,拓展成为连锁企业,打入外地市场。
(四)娱乐产业
发展文化娱乐业的指导思想是要以生动活泼的、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和喜爱的优秀文艺产品,来满足群众休闲娱乐的需要。其思路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突出重点、带动一片。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规划加强对娱乐业的管理和引导,为文化娱乐业的发展提供舞台。
1.盘活电影公司现有资产,广泛吸纳社会和外来资金,组建一个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文化娱乐公司,建设大型综合性娱乐场所,使之成为建水文化娱乐业的龙头,带动全行业的发展。
2.以曲江温泉度假区、黄龙寺水上游乐场等乡村度假区为中心和重点,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建设成为大型游乐中心,提高文化娱乐和休闲度假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积极发展文化娱乐业,带动其它文化娱乐场所的发展。
3.探索发展娱乐业的新技术、开拓新的娱乐方式和项目,提高文化娱乐的文化科技含量,促进文化与娱乐的结合,在挖掘建水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娱乐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推出健康向上的新型娱乐项目。
(五)演艺产业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文化事业管理体制。
1.以红河彝族花灯团为试点,采取政府扶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其通过精品展演逐步实现自主经营和自我发展,增强活力,5年后逐步与政府脱钩。走文化演出单位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实现由公益性事业单位向经营性方向的过渡转型。鼓励外来企业集团参与艺术展演产业的投资和经营管理。
2.组建一个文化传播中心,投资建设各类艺术培训基地和活动场地,开发演艺市场;以为群众提供优质艺术产品和服务为目标,开拓文化服务市场。
3.利用建水丰富的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以朱家花园为主要场地,拍摄一部精品电视连续剧,打造建水滇南影视拍摄、创作基地。
4.组建一支建水芒鼓艺术表演团,在政府调控下尝试商业性演出。
(六)体育产业
1.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体育经济实体,从事体育健身娱乐方面的各类经营性活动。
2.政府投资兴建体育中心,为各类体育竞赛和群众开展健身、健美、康复、娱乐等体育活动提供产地设施和技术指导。
3.鼓励社会各界和个人承办各种规格和级别的体育竞赛表演;积极开发建水少数民族体育资源。
(七)教育产业
教育是最重要的基础性产业,要确立教育的产业化意识,真正把教育和人才资源的开发作为最重要的基础产业来抓,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使其适应教育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1.深化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为核心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竞争上岗和择优选用,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2.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扶持发展民办学校,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学方式,积极吸引省内外资金和设备到建水办学。
3.以建水一中为示范点,积极发展校办产业和教育服务业。以联办等方式,使学校后勤部门从学校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形成市场化的后勤服务体系。
(八)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1.在两年内完成县博物馆、文化馆的建设,使之成为建水规模较大、功能较齐全的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集中展示建水历史文化,弘扬优秀传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2.五年内建设完成县图书馆,完成后可形成公益经营兼容的文化产业运作形式。
3.四年内按照州资金配套政策完成各乡镇文化站的新建、重建和扩建任务,实现全县乡镇文化站全部达标。
四、主要措施
1.认真贯彻执行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定,将文化产业的发展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做好发展文化产业的具体组织工作。
2.加强政策扶持,广开门路,多渠道筹集资金,除积极争取国家、省、州支持外,还应争取社会多方面的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合作经营、土地置换等方式,引导投资文化产业设施和经营文化产业项目。
3.加大财政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对有较大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的文化产业项目重点给予支持。县财政可拿出部分资金作为文化发展基金,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4.鼓励企业赞助文艺表演、体育竞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办文化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组建国家政策许可的各种文化经营企业,在规划建设、土地征用、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5.创新用人机制,搞好文化产业队伍建设。文化事业单位要建立竞争机制,实行双向选择、能进能出的用人新机制,改革分配制度,定岗定酬,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红河彝族花灯团要加快文艺尖子人才培养步伐,不断提高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组建商业演出团队、发展演艺产业打下良好基础。
6.成立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落实编制、人员、经费,明确工作职责,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各项文化产业项目的实施;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好协调工作,发挥职能作用。
文化项目策划书 篇2
为了推进西安“产业强市、文化名市”战略,理清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扎实完成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战略任务,不断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根据市委“”规划《建议》,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现状与趋势
“十X五”时期,是西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进程的关键时期。积极推进西安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大举措。随着西安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初步呈现出门类齐全、优势行业突出、成长态势良好、总体实力不断壮大的新格局。形成了包括广播影视业、文化艺术业、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健身娱乐业、信息网络业、会展业、文化用品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等各种文化产业行业文化产业骨干门类突出,20xx年,以文化旅游业为主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增加值约占全市文化产业行业门类增加值(GDP)总和18%。按照国家制定的文化产业九大门类进行初步测算,20xx年西安文化产业各门类增加值的总和已达到62.2亿元,约占当年全市GDP比重的4.9%,其作为主导产业的重要地位逐年凸显,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从西安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空间来看,文化产业已具备了更快更好发展的机遇。西安区位优势明显,文化资源丰厚,级别层次较高,个性特色鲜明。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热点城市,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市场广阔,辐射能量巨大。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云集,文化人才储备雄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文化产业延伸、提升空间巨大。人均GDP已接近20xx美元,文化消费需求旺盛,市场增长潜力大。这些有利因素,为西安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后发优势、潜在动力和广阔空间。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X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西安“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强市、文化名市”战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并重,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整合优势文化资源,调整布局结构,完善产业政策,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
(二)发展目标
“十X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围绕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分区,科学规划布局,创新发展模式,加大扶持引导,激活产业要素,提高发展质量,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文化产业聚集带(区、优势文化行业和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建设一批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重点工程和项目,构建一个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模式多样化的文化市场体系,形成一种符合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协调、资源利用效率高、整体实力不断壮大的文化产业新格局,实现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产业强市的转变,努力把西安建成一个具有较强文化竞争力的全国文化产业重要基地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确保每年文化产业的增长幅度达到18%以上,到20xx年,全市文化产业创造的增加值(GDP)达到142.3亿元以上,占全市GDP的比重逐年增加到5.7%以上。
(三)总体布局
未来5-20xx年,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按照“一带三区”的总体布局思路,创新体制,重组资源,优化结构,拓展空间,加快西安文化产业聚集带、聚集区建设,积极筹划影视、出版、动漫、会展、休闲健身等专业性功能园区,培育和壮大优势文化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一批强势文化产业品牌和文化产业集团,形成有先进的文化产业项目示范、有优势文化产业集群带动、有强大的文化产业辅助产业群支持的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构架。
“一带三区”包括:秦岭北麓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带;曲江文化产业核心区;老城(唐皇城)区文化、商贸、旅游产业聚集区;临潼文化产业聚集区。通过这些文化产业聚集带、聚集区建设,加快构建我市文化产品品牌创意、设计、制作、营销等产业互动、联动的舞台,努力提高西安文化产业的行业集中度和空间集聚度,更好地发挥产业集聚和企业孵化功能,成为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亮点和示范基地。
三、发展重点
(一)以六大主要行业为重点,以文化产品创新为主导,统筹谋划,加快建设文化产业体系
1、广播影视业
广播电视事业要通过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不断增强活力,壮大实力。对国家允许的经营性资产、资源和业务逐步从事业体制中分离出来,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开拓产业运作的新途径。尽快实现全市广播电视数字化,争取西安电视台尽早进入卫星传输,推进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新业务,创新赢利模式,提高竞争能力。加快西安广电中心建设,力争20xx年投入使用使其成为西安的广电传播中心和影视制作中心,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线索为主题,深入挖掘西安历史文化内涵。建立重大影视题材规划机构,有重点、分层次地科学选题;设立影视产业风险投资基金,使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影视业;建设中国西部电影城等影视基地,做强“西安电影长安院线,延伸产业链,巩固扩大西安影视制作的影响力。积极发展影视动漫产业,以企业孵化、产品研发、生产制作、人才培训等为重点,逐步构建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专业功能区。
2、文化娱乐业
积极推动各级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整合重组,聚合各文化艺术门类协(学)会、高校人文学科及研究机构的骨干力量,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有效配置文艺生产要素,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实现产业化发展。大力扶持发掘西安文化资源、提升文化魅力的原创性佳作。依托名作、名人效应,与旅游、娱乐、收藏等关联行业有机融合,促进文艺产品的深度开发,拓展增值空间。以易俗社老剧场为基础,建立西安秦腔艺术博览院。依托唐代梨园遗址,建设西安梨园教场主题公园。开发利用西安地方戏曲、长安古乐、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艺术资源,精心打造、包装一批集观赏、参与为一体的文化项目。未来5—20xx年,建设与城市品位相匹配、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 标志性文化设施:西安歌剧院、西安文化艺术大厦等,构筑一批高起点、高质量的文化展示、交流、消费平台。
借助北郊体育设施和休闲健身场所比较集中的条件,推动产业聚集,并以此为特色形成休闲、健身产业功能区。利用小寨及周边地区高校集中、文化设施项目较多的条件,培育和引导包括文化用品销售、电影超市、图书音像超市、健身娱乐、演艺展示、网络游戏、古玩名人字画市场、文化名人创意工作室、科学与文化艺术报告厅等项目集聚,构建综合性文化服务功能区,满足群众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
3、新闻出版业
以重要报社、出版社、期刊社为龙头,推动联合、协作或重组,对国家允许经营的部分实行市场化运作,形成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的新格局。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按政策规定进入新闻出版领域,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壮大发展实力。加快西安新闻出版中心、西安印刷产业园、西安图书物流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市新华书店股份制改革,筹划组建西安新华发行集团。积极进行体制创新,做大《西安日报》,做强《西安晚报》,不断提高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拓展《美文》办刊思路,巩固和提升其名刊地位。积极开拓音像、电子出版等新的领域,构成新的增长点。
4、文化旅游业
围绕“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秦岭北麓自然风景区”两大主题,立足于“华夏源脉、千年帝都、丝路起点、秦俑故乡”的形象定位,不断提高旅游产品文化含量,满足游客文化消费,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通过文化资源挖掘和创意设计,集中打造城市中心区古都文化旅游板块、临潼区秦唐文化板块、秦岭北麓生态文化旅游板块、曲江盛唐文化旅游板块、泾渭氵产灞滨水休闲度假旅游板块以及周沣镐遗址、秦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等四大历史遗址板块等六大旅游板块,从而形成西安文化旅游的“金项链、新亮点,不断满足各层次中外游客的休闲、娱乐和审美需求。采取政府引导、多方融资、民间广泛参与、市场运作、有关部门积极推介的方式,有组织地开发高品位的旅游文化产品,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项目,提高旅游业的文化附加值。
5、文物及文化保护业
以弘扬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为核心,以建设国际旅游名城为目标,加快文物及文化保护业的规模化、市场化进程,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符合国际化标准,又有西安特色的文物及文化保护业体系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要建成集文物展示、文化交流、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西安旅游产业新亮点;乐游塬公园要建成以青龙寺遗址为中心的宗教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相融合的历史文化旅游胜景;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含元殿御道、大明宫遗址等一批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开发工程;以顺城巷改造、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及护城河水景等建设工程相继启动为契机,逐步形成西安城墙、护城河、环城公园三位一体、辐射带动周边的旅游景观和城市名片。积极推动重要历史文化遗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6、广告业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和与城市景观美化相协调的原则,通过拍卖和公开招标等方式,盘活户外广告空间资源。借助网络、移动电视等新的投放媒介,增加新的广告服务形式。积极开展与海内外的交流合作,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广告业市场秩序,制止恶性竞争,使之成为我市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点。
(二)以构建“一带三区”为核心,形成多层次、多主题、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新格局
1、文化产业聚集带
依托秦岭北麓天然、密集的生态—文化资源,突出山、水、林、泉与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相融合的区位特色,重点对骊山、王顺山、翠华山、南五台、楼观台、朱雀及太平山这“六大名山”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包装推介,完善以生态文化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为主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建设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带,实现板块式发展。以秦岭野生动物园为中心区域,向东西两翼扩展,建设旅游观光、温泉沐浴、主题公园、度假酒店、旅游小镇等系列项目,辐射和带动这一聚集带整体快速发展。珍惜和保护区域内的森林、河流等生态资源,加大文物及民俗文化保护力度,坚决防止过度开发建设。
2、文化产业聚集区
——曲江文化产业核心区。充分利用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世界、盛世嘉年华等系列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成后产生的巨大效应,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以盛唐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产业核心区。打造中国西部第一文化产业品牌,努力争取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加快建设曲江文化旅游、传媒、会展、娱乐、影视、创意、生态休闲等文化产业功能区和文化产业人才培育基地、旅游文化商品生产基地。通过各种文化产业功能区和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加快资源整合,强化市场化运营,辐射带动其它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和区域的发展,努力使曲江文化产业核心区成为可容纳就业20万人以上文化产业年产值过100亿的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第一高地。
——老城(唐皇城)区文化、商贸、旅游产业聚集区。通过规划立法,有计划地稳步推进恢复唐皇城历史文化古城风貌,逐步强化该区域文化、旅游、金融、娱乐功能,形成历史文化氛围浓厚的文化产业聚集区。实施“皇城复兴计划,使唐皇城文化街区风貌、明城墙风貌、古民居风貌等景点景区和穆斯林民风民俗、地方风味小吃及百年老店集中安置区等有机融合为一体。按照建设文化产业聚集区和市内历史文化一日游精品线路的大思路,对碑林博物馆、湘子庙、钟鼓楼、城隍庙和西五台的周边,以及东大街和南大街商务街区等关联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实现历史人文景观旅游和现代都市商务观光游览的相互交融。
——临潼文化产业聚集区。加快临潼旅游区域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周边环境,努力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品位,挖掘、培育高质量的旅游文化延伸项目,促进各旅游景点景区之间的环线联接,加强区域及省际合作,全面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以秦兵马俑、秦始皇陵、唐华清池等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古迹为主体,以骊山、渭水等自然山水环境为依托,加快形成“四区一线两带五水”有机结合、旅游观光产品与休闲度假产品互补的大旅游文化产业格局(“四区”为秦文化旅游区、唐文化旅游区、仰韶文化旅游区和沐浴疗养区“一线”为沿旅游交通专线形成石榴自然生态观光旅游线“两带”为渭河滨水休闲度假及农业生态观光带和骊山自然风景观光带“五水”为发源于骊山北麓、流入渭河的五条水脉的水环境保护工程及衍生旅游项目)
(三)强化对优势资源和特色产品的策划、宣传,打造一批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品牌
1、历史文化品牌
以周、秦、汉、唐的历史遗存为依托,精心打造以秦兵马俑、秦始皇陵、秦阿房宫等为代表的秦文化品牌;打造以汉长安城遗址、汉阳陵博物馆为代表的汉文化品牌;打造以唐华清宫、唐大明宫遗址、大雁塔等为代表的唐文化品牌;打造以碑林—书院门古文化一条街,莲湖历史街区、古城墙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散步道品牌;打造以东线一日游、西线一日游和市区一日游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
2、革命文化品牌
利用西安作为诸多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和众多知名人物活动地的条件,与延安革命圣地紧密联结,着力打造以西安事变旧址、革命公园、八路军办事处等为代表的革命文化品牌,形成我市文化旅游新的增长点。
3、民俗文化品牌
深入挖掘和开发独具西安特色的眉户、古乐、曲艺、剪纸皮影、锣鼓社火、高跷芯子、方言歌谣以及礼俗、节会等民俗文化资源,推陈出新,继承发展,精心打造以长安古乐、户县农民画、北院门回民街坊、蓝田玉雕等为代表的独具西安地方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品牌。
4.宗教文化品牌
挖掘西安地区的宗教文化资源,依托大兴善寺、大慈恩寺、兴教寺、华严寺、净业寺、草堂寺、香积寺、悟真寺等佛教祖庭,面向国内外佛教信徒和游客,以佛教历史文化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旅游活动,重点推出玄奘取经归来敕封仪式等文化产品。依托楼观台道教祖庭知名度,举办老子文化节和国际研讨会。开发八仙宫、重阳宫等道教文化旅游活动。以都城隍庙的复原重建,开发都城隍庙文化旅游产品。以回坊民俗风情街和清真寺为依托,开发回族风情和伊斯兰教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大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宗教文化旅游纪念品,形成一批有广泛影响和旅游吸引力的宗教文化品牌。
5、文化艺术品牌
精心编排推出大型历史舞剧《大秦帝国、秦腔歌剧《杨贵妃》和关中民俗风情舞台剧《风情长安,对《梦回大唐、《仿唐乐舞》等歌舞剧进行精加工,使其成为展示西安“秦风唐韵”魅力的艺术品牌。精心打造西安易俗社秦腔艺术博览院、西安“梨园教场”主题公园、西安秦腔剧院等知名文化艺术品牌。扶植壮大西安地区文学、书法、绘画、影视剧创作、戏剧表演等作家、艺术家队伍,推出一批有代表性的名剧作家、名书画家和名演员等,延续和提升“长安画派”和“文学陕军、“影视陕军”等品牌的知名度。强化西安地区历史学、考古学、城市规划等权威学科的建设,提升西安人文社会学科影响力。
6、休闲文化品牌
充分发挥现实文化资源优势继续扶持以大雁塔北广场、钟鼓楼广场、西部电子城广场、德福巷咖啡酒吧一条街等为代表的休闲文化品牌,进一步加快大唐不夜城、大唐西市、唐诗博览园、城隍庙广场等重大休闲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建设力度努力打造出一批具有西安古城特色的休闲文化品牌。
7、自然风光品牌
加大秦岭北麓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建设保护力度,加大泾渭浐灞等河流水系的生态建设和治理力度,加快渭灞三角洲、浐灞三角洲等水环境生态工程建设,精心打造以骊山、终南山、楼观台、朱雀、南太白、王顺山等森林公园和泾渭湿地、野生动物园、广运潭等为代表的自然风光品牌。
8、节庆活动品牌
进一步办好西安古文化艺术节、仿古迎宾入城式、城墙国际马拉松比赛、城墙灯展、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曲江论坛等重大节庆文化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开办西部电影电视节,国际文物文化艺术节、汉唐文化艺术节、曲江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
(四)以重点工程为龙头,加快建设一批体现西安特色,具有较强支撑、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
1、西安城墙景区
该项目是包括西安火车站城墙复原、顺城巷改造、城墙艺术文化活动等在内的项目建设,以政府投资和招商引资为主,总投入117亿元。该项目的建成,将极大地丰富西安古城墙的文化内涵,使西安城墙、护城河、环城公园三位一体,交相辉映,成为展示西安魅力的城市名片。
2、秦始皇陵遗址公园
该项目以国家和省上投资为主,总投资5.5亿元。此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实现对秦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成为彰显秦文化特征文化与旅游完美结合的西安文化旅游新亮点。
3、大唐不夜城
该项目总投资30亿元。建成后,将形成重现盛唐文化特色的历史人文新景观和现代都市观光购物娱乐聚集的中国第一个“文化MALL。
4、中国西部影视城
总投资30亿元,包括高科技影视公园、影视拍摄景区、休闲娱乐度假区、滨河生态别墅区、综合开发服务区和影视文化产业延伸区等子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影视创作、影视科技娱乐、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影视艺术人才培训等为一体的西部最大的影视文化产业基地。
5、广运潭生态景区工程
总投资2亿元,由浐灞管委会投入。建成后,将形成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健身娱乐等为一体的西部最大的嬉水休闲娱乐文化产业。
6、大明宫遗址公园和含元殿御道修复工程
文化产业实施策划方案--策划书文化产业实施策划方案--策划书该项目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国家文物局、市政府投资为主,总投资分别为2.72亿元和1.6亿元。该项目的实施,将形成集文、商、旅、餐为一体的较大规模的文化产业版块,从而成为西安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重要窗口。
7、乐游塬青龙寺遗址保护工程
该项目以政府投资和政府贷款为主,总投资1亿元。建成后,将形成彰显佛教文化特色,融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典型示范区。
8、西安广电中心
该项目以政府投资和吸引外资为主,总投资5.1亿元。包括广电世纪园、西部明珠影视城、广电科技博览中心。建成后将成为西安广电传播和影视制作的重要基地和平台。
9、西安歌剧院和西安文化艺术大厦
建成后,西安歌剧院将成为西部地区档次最高的歌(舞)剧场和大型演艺活动中心,西安文化艺术大厦将成为集文化艺术创作、研究交流、展示展演、教育培训、消费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场所,成为西安的标志性文化建筑。
10、户县农民画风情园及展览中心
该项目以招商引资和政府投资为主,总投资2.5亿元。此项目的建设,极大地提高户县农民画的知名度,推动户县农民画尽快实现产业化、走向国际化,成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强势品牌。
11、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
总投资6亿元,包括民俗文物展馆区、古镇游览区、休闲度假区等子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关中民居实物陈列、民俗文化展示展演、民俗风情体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具有明清风格的民俗文化新亮点。该项目属民营企业,资金来源为招商引资。
12、阎良区航空文化主题公园
总投资3亿元,招商引资2亿元,政府投资1亿元。建成后,将形成以航空科技文化为主题的公园,辐射带动区域商贸旅游、观光度假、健身娱乐等行业,以科技文化为突出特色的文化产业功能区。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科学决策
1、成立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机构,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研究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目标、计划和相关政策,负责全市重大文化项目论证、布局、立项、投资、运营等的决策指导,研究解决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
2、成立由知名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组成的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咨询机构,为政府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文化产业政策等提供咨询服务,提高政府统领文化产业发展的决策能力和水平。
3、加快建立西安文化产业数据库。按照国家《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建立完善我市文化产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动态分析和预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针对性。
(二)改革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
1、改革文化行政审批制度,清理和取消不必要的文化项目前置审批。理顺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整顿规范文化市场秩序,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对国有文化资产的监管。
2、全面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三项制度”改革,加快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重塑文化市场主体。整合文化资源,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从部门所有向社会共享转变,促进文化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3、培育、发展和规范文化产业协会和具有一定社会文化管理职能的文化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管理、协调、组织、监督等作用,加快形成行业自律,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市场主体
1、盘活国有文化资产存量,提高国有文化企业的运营水平和效益,更好地发挥其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2、逐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拓宽投融资渠道,开放文化资本市场。积极鼓励、引导非公有资本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伙制及个体私营等多种形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并可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参股兼并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探索建立文化产业投资公司、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风险投资基金、发行文化产业发展债券、资本市场上市等,进一步提高融资能力和投资效益,努力形成国有、民营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3、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重要新闻媒体的经营部分剥离转制为企业时,在确保国家绝对控股的前提下,允许吸收社会资本;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在广电系统国有资本控股的前提下,经批准可吸收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
(四)强化政策引导,加大财税扶持
1、认真落实国家文化产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对凡符合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文化企业,可享受相应的待遇,并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政府鼓励的新办文化企业,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12月31日,免征3年企业所得税。对重大项目、特殊项目市政府将给予重点支持。
2、加大政府投入,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按照重大文化设施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有关政策规定,20xx年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从20xx年开始每年安排20xx万元,以后根据文化产业发展情况逐年递增,专项用于支持发展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由财政部门商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办法。支持的方式,以项目投入和政策性投入为主,采取贴息、补助等形式,用于项目启动、文化设施和信息网络平台建设、高新技术改造等。对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行地方配套资金补贴和项目前期经费补助。
3、允许投资人以商标、品牌、技术、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作价入股组建文化企业。
4、为生产重点文化产品引进先进技术或进口所需要的自用设备等,按现行税法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或承担国家指定任务而造成亏损的文化单位,经批准,免征经营用土地和房产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
(五)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国内外市场
1、广泛开展文化产业的推介、交流与合作,通过主办或参与各类文化产业(产品)博览、展示和研讨活动等途径,进一步加大对精品旅游线路、地方特色文化产品以及高科技文化产品等的宣传力度。
2、鼓励文化产业开拓海外市场,文化产品出口可按照国家现行税法规定享受出口退税政策。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生产合作,构筑海外营销网,利用网络、外国代理商、开发直销、合作经销等多种手段,为西安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开辟途径。
(六)加快培养引进,构筑人才高地
1、制定文化产业人才计划和人才兴业战略;创新用人机制,制定优惠政策,改革分配制度,建立文化产业人才激励机制。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专项奖励基金,重奖文化产业领域各门类专业人才中绩效突出的核心人才和领军代表人物。
2、树立大西安的人才理念,充分挖掘和发挥西安地区高等院校高素质文化产业人才资源,积极引进海内外高级文化产业人才,构筑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高地。
3、建立文化产业人才交流中心,促进具有文化科技创新能力的智能人才、策划人才、经纪类人才等文化产业人才的良性互动、双向交流,为促进西安文化产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积蓄后发优势。
文化项目策划书 篇3
为了推进西安“产业强市、文化名市”战略,理清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扎实完成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战略任务,不断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根据市委规划《建议》,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现状与趋势
“十X五”时期,是西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进程的关键时期。积极推进西安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大举措。随着西安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初步呈现出门类齐全、优势行业突出、成长态势良好、总体实力不断壮大的新格局。形成了包括广播影视业、文化艺术业、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健身娱乐业、信息网络业、会展业、文化用品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等各种文化产业行业文化产业骨干门类突出,20xx年,以文化旅游业为主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增加值约占全市文化产业行业门类增加值(GDP)总和18%。按照国家制定的文化产业九大门类进行初步测算,20xx年西安文化产业各门类增加值的总和已达到62.2亿元,约占当年全市GDP比重的4.9%,其作为主导产业的重要地位逐年凸显,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从西安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空间来看,文化产业已具备了更快更好发展的机遇。西安区位优势明显,文化资源丰厚,级别层次较高,个性特色鲜明。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热点城市,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市场广阔,辐射能量巨大。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云集,文化人才储备雄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文化产业延伸、提升空间巨大。人均GDP已接近20__美元,文化消费需求旺盛,市场增长潜力大。这些有利因素,为西安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后发优势、潜在动力和广阔空间。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X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西安“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强市、文化名市”战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并重,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整合优势文化资源,调整布局结构,完善产业政策,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
(二)发展目标
“十X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围绕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分区,科学规划布局,创新发展模式,加大扶持引导,激活产业要素,提高发展质量,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文化产业聚集带(区、优势文化行业和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建设一批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重点工程和项目,构建一个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模式多样化的文化市场体系,形成一种符合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协调、资源利用效率高、整体实力不断壮大的文化产业新格局,实现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产业强市的转变,努力把西安建成一个具有较强文化竞争力的全国文化产业重要基地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确保每年文化产业的增长幅度达到18%以上,到20xx年,全市文化产业创造的增加值(GDP)达到142.3亿元以上,占全市GDP的比重逐年增加到5.7%以上。
(三)总体布局
未来5-10年,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按照“一带三区”的总体布局思路,创新体制,重组资源,优化结构,拓展空间,加快西安文化产业聚集带、聚集区建设,积极筹划影视、出版、动漫、会展、休闲健身等专业性功能园区,培育和壮大优势文化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一批强势文化产业品牌和文化产业集团,形成有先进的文化产业项目示范、有优势文化产业集群带动、有强大的文化产业辅助产业群支持的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构架。
“一带三区”包括:秦岭北麓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带;曲江文化产业核心区;老城(唐皇城)区文化、商贸、旅游产业聚集区;临潼文化产业聚集区。通过这些文化产业聚集带、聚集区建设,加快构建我市文化产品品牌创意、设计、制作、营销等产业互动、联动的舞台,努力提高西安文化产业的'行业集中度和空间集聚度,更好地发挥产业集聚和企业孵化功能,成为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亮点和示范基地。
三、发展重点
(一)以六大主要行业为重点,以文化产品创新为主导,统筹谋划,加快建设文化产业体系
1、广播影视业
广播电视事业要通过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不断增强活力,壮大实力。对国家允许的经营性资产、资源和业务逐步从事业体制中分离出来,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开拓产业运作的新途径。尽快实现全市广播电视数字化,争取西安电视台尽早进入卫星传输,推进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新业务,创新赢利模式,提高竞争能力。加快西安广电中心建设,力争20__年投入使用使其成为西安的广电传播中心和影视制作中心,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线索为主题,深入挖掘西安历史文化内涵。建立重大影视题材规划机构,有重点、分层次地科学选题;设立影视产业风险投资基金,使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影视业;建设中国西部电影城等影视基地,做强“西安电影长安院线,延伸产业链,巩固扩大西安影视制作的影响力。积极发展影视动漫产业,以企业孵化、产品研发、生产制作、人才培训等为重点,逐步构建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专业功能区。
2、文化娱乐业
积极推动各级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整合重组,聚合各文化艺术门类协(学)会、高校人文学科及研究机构的骨干力量,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有效配置文艺生产要素,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实现产业化发展。大力扶持发掘西安文化资源、提升文化魅力的原创性佳作。依托名作、名人效应,与旅游、娱乐、收藏等关联行业有机融合,促进文艺产品的深度开发,拓展增值空间。以易俗社老剧场为基础,建立西安秦腔艺术博览院。依托唐代梨园遗址,建设西安梨园教场主题公园。开发利用西安地方戏曲、长安古乐、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艺术资源,精心打造、包装一批集观赏、参与为一体的文化项目。未来5—10年,建设与城市品位相匹配、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 标志性文化设施:西安歌剧院、西安文化艺术大厦等,构筑一批高起点、高质量的文化展示、交流、消费平台。
借助北郊体育设施和休闲健身场所比较集中的条件,推动产业聚集,并以此为特色形成休闲、健身产业功能区。利用小寨及周边地区高校集中、文化设施项目较多的条件,培育和引导包括文化用品销售、电影超市、图书音像超市、健身娱乐、演艺展示、网络游戏、古玩名人字画市场、文化名人创意工作室、科学与文化艺术报告厅等项目集聚,构建综合性文化服务功能区,满足群众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
3、新闻出版业
以重要报社、出版社、期刊社为龙头,推动联合、协作或重组,对国家允许经营的部分实行市场化运作,形成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的新格局。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按政策规定进入新闻出版领域,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壮大发展实力。加快西安新闻出版中心、西安印刷产业园、西安图书物流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市新华书店股份制改革,筹划组建西安新华发行集团。积极进行体制创新,做大《西安日报》,做强《西安晚报》,不断提高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拓展《美文》办刊思路,巩固和提升其名刊地位。积极开拓音像、电子出版等新的领域,构成新的增长点。
4、文化旅游业
围绕“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秦岭北麓自然风景区”两大主题,立足于“华夏源脉、千年帝都、丝路起点、秦俑故乡”的形象定位,不断提高旅游产品文化含量,满足游客文化消费,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通过文化资源挖掘和创意设计,集中打造城市中心区古都文化旅游板块、临潼区秦唐文化板块、秦岭北麓生态文化旅游板块、曲江盛唐文化旅游板块、泾渭氵产灞滨水休闲度假旅游板块以及周沣镐遗址、秦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等四大历史遗址板块等六大旅游板块,从而形成西安文化旅游的“金项链、新亮点,不断满足各层次中外游客的休闲、娱乐和审美需求。采取政府引导、多方融资、民间广泛参与、市场运作、有关部门积极推介的方式,有组织地开发高品位的旅游文化产品,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项目,提高旅游业的文化附加值。
5、文物及文化保护业
以弘扬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为核心,以建设国际旅游名城为目标,加快文物及文化保护业的规模化、市场化进程,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符合国际化标准,又有西安特色的文物及文化保护业体系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要建成集文物展示、文化交流、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西安旅游产业新亮点;乐游塬公园要建成以青龙寺遗址为中心的宗教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相融合的历史文化旅游胜景;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含元殿御道、大明宫遗址等一批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开发工程;以顺城巷改造、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及护城河水景等建设工程相继启动为契机,逐步形成西安城墙、护城河、环城公园三位一体、辐射带动周边的旅游景观和城市名片。积极推动重要历史文化遗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6、广告业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和与城市景观美化相协调的原则,通过拍卖和公开招标等方式,盘活户外广告空间资源。借助网络、移动电视等新的投放媒介,增加新的广告服务形式。积极开展与海内外的交流合作,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广告业市场秩序,制止恶性竞争,使之成为我市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点。
(二)以构建“一带三区”为核心,形成多层次、多主题、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新格局
1、文化产业聚集带
依托秦岭北麓天然、密集的生态—文化资源,突出山、水、林、泉与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相融合的区位特色,重点对骊山、王顺山、翠华山、南五台、楼观台、朱雀及太平山这“六大名山”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包装推介,完善以生态文化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为主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建设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带,实现板块式发展。以秦岭野生动物园为中心区域,向东西两翼扩展,建设旅游观光、温泉沐浴、主题公园、度假酒店、旅游小镇等系列项目,辐射和带动这一聚集带整体快速发展。珍惜和保护区域内的森林、河流等生态资源,加大文物及民俗文化保护力度,坚决防止过度开发建设。
2、文化产业聚集区
——曲江文化产业核心区。充分利用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世界、盛世嘉年华等系列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成后产生的巨大效应,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以盛唐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产业核心区。打造中国西部第一文化产业品牌,努力争取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加快建设曲江文化旅游、传媒、会展、娱乐、影视、创意、生态休闲等文化产业功能区和文化产业人才培育基地、旅游文化商品生产基地。通过各种文化产业功能区和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加快资源整合,强化市场化运营,辐射带动其它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和区域的发展,努力使曲江文化产业核心区成为可容纳就业20万人以上文化产业年产值过100亿的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第一高地。
——老城(唐皇城)区文化、商贸、旅游产业聚集区。通过规划立法,有计划地稳步推进恢复唐皇城历史文化古城风貌,逐步强化该区域文化、旅游、金融、娱乐功能,形成历史文化氛围浓厚的文化产业聚集区。实施“皇城复兴计划,使唐皇城文化街区风貌、明城墙风貌、古民居风貌等景点景区和穆斯林民风民俗、地方风味小吃及百年老店集中安置区等有机融合为一体。按照建设文化产业聚集区和市内历史文化一日游精品线路的大思路,对碑林博物馆、湘子庙、钟鼓楼、城隍庙和西五台的周边,以及东大街和南大街商务街区等关联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实现历史人文景观旅游和现代都市商务观光游览的相互交融。
——临潼文化产业聚集区。加快临潼旅游区域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周边环境,努力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品位,挖掘、培育高质量的旅游文化延伸项目,促进各旅游景点景区之间的环线联接,加强区域及省际合作,全面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以秦兵马俑、秦始皇陵、唐华清池等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古迹为主体,以骊山、渭水等自然山水环境为依托,加快形成“四区一线两带五水”有机结合、旅游观光产品与休闲度假产品互补的大旅游文化产业格局(“四区”为秦文化旅游区、唐文化旅游区、仰韶文化旅游区和沐浴疗养区“一线”为沿旅游交通专线形成石榴自然生态观光旅游线“两带”为渭河滨水休闲度假及农业生态观光带和骊山自然风景观光带“五水”为发源于骊山北麓、流入渭河的五条水脉的水环境保护工程及衍生旅游项目)
(三)强化对优势资源和特色产品的策划、宣传,打造一批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品牌
1、历史文化品牌
以周、秦、汉、唐的历史遗存为依托,精心打造以秦兵马俑、秦始皇陵、秦阿房宫等为代表的秦文化品牌;打造以汉长安城遗址、汉阳陵博物馆为代表的汉文化品牌;打造以唐华清宫、唐大明宫遗址、大雁塔等为代表的唐文化品牌;打造以碑林—书院门古文化一条街,莲湖历史街区、古城墙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散步道品牌;打造以东线一日游、西线一日游和市区一日游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
2、革命文化品牌
利用西安作为诸多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和众多知名人物活动地的条件,与延安革命圣地紧密联结,着力打造以西安事变旧址、革命公园、八路军办事处等为代表的革命文化品牌,形成我市文化旅游新的增长点。
3、民俗文化品牌
深入挖掘和开发独具西安特色的眉户、古乐、曲艺、剪纸皮影、锣鼓社火、高跷芯子、方言歌谣以及礼俗、节会等民俗文化资源,推陈出新,继承发展,精心打造以长安古乐、户县农民画、北院门回民街坊、蓝田玉雕等为代表的独具西安地方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品牌。
4.宗教文化品牌
挖掘西安地区的宗教文化资源,依托大兴善寺、大慈恩寺、兴教寺、华严寺、净业寺、草堂寺、香积寺、悟真寺等佛教祖庭,面向国内外佛教信徒和游客,以佛教历史文化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旅游活动,重点推出玄奘取经归来敕封仪式等文化产品。依托楼观台道教祖庭知名度,举办老子文化节和国际研讨会。开发八仙宫、重阳宫等道教文化旅游活动。以都城隍庙的复原重建,开发都城隍庙文化旅游产品。以回坊民俗风情街和清真寺为依托,开发回族风情和伊斯兰教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大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宗教文化旅游纪念品,形成一批有广泛影响和旅游吸引力的宗教文化品牌。
5、文化艺术品牌
精心编排推出大型历史舞剧《大秦帝国、秦腔歌剧《杨贵妃》和关中民俗风情舞台剧《风情长安,对《梦回大唐、《仿唐乐舞》等歌舞剧进行精加工,使其成为展示西安“秦风唐韵”魅力的艺术品牌。精心打造西安易俗社秦腔艺术博览院、西安“梨园教场”主题公园、西安秦腔剧院等知名文化艺术品牌。扶植壮大西安地区文学、书法、绘画、影视剧创作、戏剧表演等作家、艺术家队伍,推出一批有代表性的名剧作家、名书画家和名演员等,延续和提升“长安画派”和“文学陕军、“影视陕军”等品牌的知名度。强化西安地区历史学、考古学、城市规划等权威学科的建设,提升西安人文社会学科影响力。
6、休闲文化品牌
充分发挥现实文化资源优势继续扶持以大雁塔北广场、钟鼓楼广场、西部电子城广场、德福巷咖啡酒吧一条街等为代表的休闲文化品牌,进一步加快大唐不夜城、大唐西市、唐诗博览园、城隍庙广场等重大休闲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建设力度努力打造出一批具有西安古城特色的休闲文化品牌。
7、自然风光品牌
加大秦岭北麓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建设保护力度,加大泾渭浐灞等河流水系的生态建设和治理力度,加快渭灞三角洲、浐灞三角洲等水环境生态工程建设,精心打造以骊山、终南山、楼观台、朱雀、南太白、王顺山等森林公园和泾渭湿地、野生动物园、广运潭等为代表的自然风光品牌。
8、节庆活动品牌
进一步办好西安古文化艺术节、仿古迎宾入城式、城墙国际马拉松比赛、城墙灯展、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曲江论坛等重大节庆文化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开办西部电影电视节,国际文物文化艺术节、汉唐文化艺术节、曲江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
(四)以重点工程为龙头,加快建设一批体现西安特色,具有较强支撑、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
1、西安城墙景区
该项目是包括西安火车站城墙复原、顺城巷改造、城墙艺术文化活动等在内的项目建设,以政府投资和招商引资为主,总投入117亿元。该项目的建成,将极大地丰富西安古城墙的文化内涵,使西安城墙、护城河、环城公园三位一体,交相辉映,成为展示西安魅力的城市名片。
2、秦始皇陵遗址公园
该项目以国家和省上投资为主,总投资5.5亿元。此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实现对秦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成为彰显秦文化特征文化与旅游完美结合的西安文化旅游新亮点。
3、大唐不夜城
该项目总投资30亿元。建成后,将形成重现盛唐文化特色的历史人文新景观和现代都市观光购物娱乐聚集的中国第一个“文化MALL。
4、中国西部影视城
总投资30亿元,包括高科技影视公园、影视拍摄景区、休闲娱乐度假区、滨河生态别墅区、综合开发服务区和影视文化产业延伸区等子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影视创作、影视科技娱乐、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影视艺术人才培训等为一体的西部最大的影视文化产业基地。
5、广运潭生态景区工程
总投资2亿元,由浐灞管委会投入。建成后,将形成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健身娱乐等为一体的西部最大的嬉水休闲娱乐文化产业。
6、大明宫遗址公园和含元殿御道修复工程
文化产业实施策划方案--策划书文化产业实施策划方案--策划书该项目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国家文物局、市政府投资为主,总投资分别为2.72亿元和1.6亿元。该项目的实施,将形成集文、商、旅、餐为一体的较大规模的文化产业版块,从而成为西安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重要窗口。
7、乐游塬青龙寺遗址保护工程
该项目以政府投资和政府贷款为主,总投资1亿元。建成后,将形成彰显佛教文化特色,融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典型示范区。
8、西安广电中心
该项目以政府投资和吸引外资为主,总投资5.1亿元。包括广电世纪园、西部明珠影视城、广电科技博览中心。建成后将成为西安广电传播和影视制作的重要基地和平台。
9、西安歌剧院和西安文化艺术大厦
建成后,西安歌剧院将成为西部地区档次最高的歌(舞)剧场和大型演艺活动中心,西安文化艺术大厦将成为集文化艺术创作、研究交流、展示展演、教育培训、消费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场所,成为西安的标志性文化建筑。
10、户县农民画风情园及展览中心
该项目以招商引资和政府投资为主,总投资2.5亿元。此项目的建设,极大地提高户县农民画的知名度,推动户县农民画尽快实现产业化、走向国际化,成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强势品牌。
11、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
总投资6亿元,包括民俗文物展馆区、古镇游览区、休闲度假区等子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关中民居实物陈列、民俗文化展示展演、民俗风情体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具有明清风格的民俗文化新亮点。该项目属民营企业,资金来源为招商引资。
12、阎良区航空文化主题公园
总投资3亿元,招商引资2亿元,政府投资1亿元。建成后,将形成以航空科技文化为主题的公园,辐射带动区域商贸旅游、观光度假、健身娱乐等行业,以科技文化为突出特色的文化产业功能区。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科学决策
1、成立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机构,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研究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目标、计划和相关政策,负责全市重大文化项目论证、布局、立项、投资、运营等的决策指导,研究解决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
2、成立由知名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组成的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咨询机构,为政府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文化产业政策等提供咨询服务,提高政府统领文化产业发展的决策能力和水平。
3、加快建立西安文化产业数据库。按照国家《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建立完善我市文化产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动态分析和预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针对性。
(二)改革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
1、改革文化行政审批制度,清理和取消不必要的文化项目前置审批。理顺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整顿规范文化市场秩序,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对国有文化资产的监管。
2、全面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三项制度”改革,加快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重塑文化市场主体。整合文化资源,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从部门所有向社会共享转变,促进文化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3、培育、发展和规范文化产业协会和具有一定社会文化管理职能的文化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管理、协调、组织、监督等作用,加快形成行业自律,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市场主体
1、盘活国有文化资产存量,提高国有文化企业的运营水平和效益,更好地发挥其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2、逐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拓宽投融资渠道,开放文化资本市场。积极鼓励、引导非公有资本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伙制及个体私营等多种形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并可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参股兼并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探索建立文化产业投资公司、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风险投资基金、发行文化产业发展债券、资本市场上市等,进一步提高融资能力和投资效益,努力形成国有、民营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3、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重要新闻媒体的经营部分剥离转制为企业时,在确保国家绝对控股的前提下,允许吸收社会资本;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在广电系统国有资本控股的前提下,经批准可吸收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
(四)强化政策引导,加大财税扶持
1、认真落实国家文化产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对凡符合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文化企业,可享受相应的待遇,并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政府鼓励的新办文化企业,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12月31日,免征3年企业所得税。对重大项目、特殊项目市政府将给予重点支持。
2、加大政府投入,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按照重大文化设施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有关政策规定,20xx年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从20xx年开始每年安排20__万元,以后根据文化产业发展情况逐年递增,专项用于支持发展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由财政部门商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办法。支持的方式,以项目投入和政策性投入为主,采取贴息、补助等形式,用于项目启动、文化设施和信息网络平台建设、高新技术改造等。对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行地方配套资金补贴和项目前期经费补助。
3、允许投资人以商标、品牌、技术、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作价入股组建文化企业。
4、为生产重点文化产品引进先进技术或进口所需要的自用设备等,按现行税法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或承担国家指定任务而造成亏损的文化单位,经批准,免征经营用土地和房产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
(五)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国内外市场
1、广泛开展文化产业的推介、交流与合作,通过主办或参与各类文化产业(产品)博览、展示和研讨活动等途径,进一步加大对精品旅游线路、地方特色文化产品以及高科技文化产品等的宣传力度。
2、鼓励文化产业开拓海外市场,文化产品出口可按照国家现行税法规定享受出口退税政策。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生产合作,构筑海外营销网,利用网络、外国代理商、开发直销、合作经销等多种手段,为西安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开辟途径。
(六)加快培养引进,构筑人才高地
1、制定文化产业人才计划和人才兴业战略;创新用人机制,制定优惠政策,改革分配制度,建立文化产业人才激励机制。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专项奖励基金,重奖文化产业领域各门类专业人才中绩效突出的核心人才和领军代表人物。
2、树立大西安的人才理念,充分挖掘和发挥西安地区高等院校高素质文化产业人才资源,积极引进海内外高级文化产业人才,构筑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高地。
3、建立文化产业人才交流中心,促进具有文化科技创新能力的智能人才、策划人才、经纪类人才等文化产业人才的良性互动、双向交流,为促进西安文化产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积蓄后发优势。
文化项目策划书 篇4
一、活动引言
如今的大学生活已经不仅仅是单调重复的学习生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其稳扎于社会的重要因素,大学生中的优秀文化也越来越突显出其在更新校园班级文化中的关键性。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品位和创新品位,加强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班级凝聚力,同时也为了更好地传承大学生精品文化,经学院研究决定,在全院开展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为重点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在此基础上,举办班级文化建设系列大赛,以此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学生成长环境。
二、主办单位
电子信息学院分团委
电子信息学院学生会
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会
三、活动时间
准备阶段:xx年3月
比赛阶段:xx年x月初(具体比赛日期另行通知)
四、活动地点
准备阶段:各班自行安排
比赛阶段: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教学西楼d100环形报告厅,分为初赛和决赛。
五、参与对象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在读xx级本科生各小班,以班为单位进行参加,研究生班级可报名参加。
六、活动流程
1、策划准备阶段:
班级文化建设月于xx年2月底正式启动,为期一个月整,学院提前下发《关于电子信息学院-xx学年“班级文化建设月”的通知》,说明活动的大致构想及时间安排。各年级以小班为单位从班规、班风、班训、班徽、班旗、班服、班歌、班级博客等方面着手进行班级文化的建设活动。具体的内容形式要求与提示附在本策划尾页处,名为《电子信息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月内容提交格式说明》,请各班参照说明进行准备。为了4月份的比赛的最终评比,请按照文件中提到的规定格式整理好后,以压缩文件的形式(命名为:xx班-班级文化建设月,例如:08011101班-班级文化建设月)在截止日期xx年3月30日前(包括3月30日)发送至邮箱,但为了学院爱e艺术团能够更好地进行班歌准备,请于3月25日前提交班歌的内容,故请各班合理安排时间!
在准备阶段中,各班不仅要完成上交《内容提交格式说明》中规定的内容,更要对4月份的比赛进行统筹规划和表演形式的确定,请各班班委一定要合理分配好时间。
2、比赛阶段:
在有了前期的充分准备后,学院分团委以及学生会将以晚会的形式给各班提供展示班级文化建设的机会。以下将给出各班比赛形式的说明:
表演内容:以班歌演唱表演为主,其他班级文化建设内容为辅,这就要求各班思考如何将看似脱离的两部分进行有机的`结合,最终达到令人赞叹的舞台效果。
表演要求:
初赛:各班必须以全员参加(未全院参加的班级将按人数扣分),穿着班服进行表演,需具备独立演奏班歌的能力或者播放已做好的mp3伴奏,在一定程度上融入班级文化建设内容的其他元素,使表演在整体上达到紧凑。初赛更加看重文化建设实质内容的展现。排名在前三分之二的班级晋级决赛。
决赛:在初赛要求的基础上,决赛要求表演整体更加流畅熟练,更能突显出自己班级的特色,需融入更多的其他班级文化建设内容的元素。表演内容需在初赛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即可,无需重新策划表演形式。表演时所需道具请按照节约原则自行租借或购买,如果学院有,则可提供给各班。决赛更加注重舞台效果与班级的整体风貌。
注:
1、原则上在比赛时各班班歌需要自己演奏或者播放已做好的mp3伴奏,请大家发挥各班同学的人脉联系会使用相应乐器的学生帮助本班,若确实不具备独自表演的能力,可联系学院爱e艺术团进行班歌乐器演奏的帮助。
2、最终决赛时,推荐各班做一个全方位展示本班文化建设的幻灯片,比赛条件允许在表演的同时播放幻灯片。
3、评分标准将综合各项班级文化建设内容,以加权的方式进行计分。比赛时,每位评委都将会拿到各班之前所提交的各项内容的打印版,他们将会以综合的标准进行评分。具体评分细则将会在比赛前公布。
七、奖项设置
奖项将以初赛与决赛成绩为依据进行评比,共分为:
一等奖:1个班级,颁发证书;
二等奖:2个班级,颁发证书;
三等奖:3个班级,颁发证书;
最佳创意奖:1个班级,颁发证书;
优秀奖:若干班级,颁发证书。
文化项目策划书 篇5
我们的优势及劣势(SWOT分析)
优势:已经通过的检测,证明我们的性能绝对一流。平均透光率超过82.5%,防静电100%,其他伤害防护均超过99%。由于一改传统多层镀膜的老式结构使造价极低,工艺简单容易大批量生产,且定价不高,可以留给销售商充足利润,使产品的销量容易迅速扩大。
这些优势会给我们带来快速强占已有市场、迅速获得大量未知市场等益处,我们将采取不断减低生产成本,加强产品性能,扩大产品用途等方法来保持优势。
劣势:我们的劣势是前期资金不足,市场名气不够,各类假冒伪劣产品的充斥。
这些劣势会给我们造成前期销售销量可能不高等影响,我们将采取和国家各类监督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并配合各类媒体对检测结果进行宣传,发展代理商积极向所有的消费者介绍和各类有礼、有奖促销等方法来克服劣势。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我们的产品将会有很大的市场
策略分析
1.价值体现
公司的价值来源主要在于其实用性、服务性、产品专有性、客户数量等,通过面向所有电脑用户的市场定位来体现公司的价值
2.市场策略
开拓市场包括以下几方面策略:
定价策略:
产品定价主要是一让消费者能接受,二能让销售商接受,高价位的产品老百姓买不起销量低,太低价位的东西老百姓信任度不高、销售商无法获得可观利润也不好卖。所以将价格订在¥108元到¥98元之间让老百姓和销售商都乐于接受。也就避开了高端产品的高价,低端产品的质量差以其最优异的性能价格比屹立与同类产品之林。
推广策略:
推广着重要建立良好的销售渠道和广告策略依靠代理商的推介和媒体的宣传,进行销售。再好的产品没有销售商帮你销售也是枉然,本人是最早在安徽从事北京3721网络实名销售的代理商深感3721在销售渠道方面的卓越表现使其产品能够快速占领全国市场,而联想电脑的销售更是如此,从渠道到直销联想1+1专卖店的销售更是奠定了联想电脑在中国的霸主地位。(我们的产品如果出现在全国的每个联想1+1专卖店,或和每台联想电脑OEM销售可以想象其垄断地位将无人可比)
广告制定策略:
以最经济的价格做到最充分的宣传,我们的产品是高科技产品,应当多以新闻性宣传为主,例如在各地召开产品鉴定会、新闻发布会、新品推广会和各类有奖促销活动等,并印制大量宣传广告、礼品等分发给各代理商并配合其进行各类宣传活动等。
公共关系策略:
也可和各大经常大量、长时间使用电脑的.国家单位进行一些免费使用、公益赠送等活动。以宣传产品的功效。
销售策略:
1.销售体系的建立 制定好销售体系的价格策略后首先建立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约40个左右的总代理商进行初步销售并配合以适量的广告宣传,然后帮助40个代理商在每个地区在建立5到10个小地区经销商和每个地区2-3个的直销商,加大宣传力度和促销手段,全国范围依托这几百家销售商进行大范围的全国销售,然后在有了一定的客户群和名气度的基础上积极展开和电脑制造商的合作进行OEM销售,以争取统治整个市场。
2.销售目标第一阶段的销售目标是10万片平均每个总代理半年的销量达到2500片,平均每月400片。第二阶段的销售目标是30万片,第三阶段力争达到 100万片。
3.销售管理 管理方面要严格按照销售价格体系、控制代理商的数量和销售业绩来做,不可盲目发展销售商和随意变动价格,以切实保护各级销售商的长期利益,和确保和销售商的长久合作关系。
4.战略联盟
我们准备和联想、方正、TCL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我们会通过他们的帮助取得市场的竞争优势。
威胁
市场上已有同行竞争,有的资金雄厚,有的历史悠久,有的拥有知名品牌,目前需要发挥价廉物美的特点,逐步提高市场份额。
文化项目策划书 篇6
一、项目总体简介
hf 位于莞城、东城及南城的三界交汇处,毗邻dg市府与国际会展中心,是dg市最核心的黄金地段,具有标杆楼盘的权威性。它不仅是dgCBD内唯一的豪宅公寓居住中心,亦是行政与商业的完美中心结合点。
hf 背靠优美秀丽的黄旗山,左右与马鞍山、状元山紧衔相依,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生活资源丰富。蓊郁的嘉木、清新的空气,眺望诗情画意的山峰,近享零距离天然氧吧。大自然的宁谧素静,令人感到尘世所有铅华的喧嚣一概远去,仿佛置身于清爽高雅、怡然自乐的唯美生态公园中。
hf 三山环绕、藏风纳气,是dg市典型的聚宝盆式绝版风水宝地,是自然资源与黄金地段浑然天成的完美结合。豪宅与别墅、公寓与商业,其攀越升值的空间无限放大,不愧是各界名流豪绅及城市新贵宜居宜商首选之地。
二、目标群体分析
1、目标群体对象:
教师、科技人员、高级技工、企业管理高级白领、公务员、私营业主,其它相对高收入行业的人士,年龄阶段以20———35岁为主,主要生活及工作区域位于dg市内,一般被称为城市新中产阶级或城市新贵。
2、目标群体特征:
经济收入相对较高且稳定,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2)较高的文化品味及良好的精神气质;
3)追求简约时尚的风格,注重健康的生活品味;
4)通过经济性过渡及事业追求,最终实现高层次地位及贵族爵士生活;
5)信奉传统的优秀品质,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也不断接受及丰富现代社会文化;
6)具有人文关爱情怀,有责任心和社会道德,除满足于其行业内的成功及专业领域的成就外,更着重于最大限度对一种精神生活的追求及享受。
3、目标群体综述:
主要来自dg本地及投资者,以及一些想扎根dg的外地商人及高级职工,对健康、家庭的生活品位极为关注,是社会的中流砥柱群体。不难发现,目标群是一群高文化素质、高生活梦想且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社会中坚精英人士,他们追求社会的认同感,也追求健康时尚的生活品位;他们既崇尚东方的.统传风格,也青睐现代与传统完美结合的精典版本;他们既注重典雅简约、悠闲高贵的生活情调,也向往自由奔放、返璞归真的自然心境。
三、蓝爵项目SWOT分析
1、优势(S)
1)、项目位于dg市体育路与旗峰咱的交汇处,临近交通线路主干道,交通发达、出行方便,是dg城市中的核心商业地段,周围商业氛围极其浓厚。商铺投资潜力巨大、物业升值空间无限,定会吸引众多消费群体的青睐及投资。
2)、项目市场分析透彻,消费群体定位准确,追求简约时尚的生活品味,已是城市新贵一种时髦的追求潮流;且最近数年dg市的人口结构分化重组较大,中产阶级人口比重迅速增加,更为该项目的市场完美需求,提供了零风险保驾护航糸数。
2、劣势(W)
1)、hf项目前一、二期定位于为大户型豪宅及别墅,楼盘开阔壮观、旷大豪奢,其内涵以传统的儒家文化和古典元素为主,而三期项目则主要以小户型公寓和写字楼为主,侧重于追求一种简约时尚、内敛雅趣的风格。户型的转变、风格的迁异、文化的定位,使得其必须存一个有机的文化传承及默契结合点,否则会产生文化断层和风格变异之感,不利于项目的整体命脉的成熟完美。
2)、小户型的消费群体,除追求简约雅致的高贵生活品味外,亦有用来长期投资或经济性过渡,故在选购及租赁时,如果市场定位偏颇及推广效果不佳,则会产生迟疑及动摇的犹豫心态,不利于项目的迅速成长及至臻完善。
3、机会(O)
1)、dg市近期经济发展迅猛,楼市蓬勃发展,宜居宜商的地产投资潜力巨大,升值既快又高,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和财富。
2)、项目周边正在开发的楼盘增均以大户型为主,正规开发的小户型公寓项目不多,而此项目正好填补了这一区域的市场空白,使得市场需要和项目供求守恒持平、相得益彰。
4、威胁(T)
1)、项目附近的几处正在开发的住宅项目,也有较少的小户型住宅,冲击了竟争市场,势必会分流部分潜在客户。
2)、项目周边商业氛围浓郁,高业楼盘此起彼伏、枇次节鳞,形成了强烈的竟争犄角之势,如果商业写字楼盘市场定位及价格定位不够准确合理,则很能达到预期的理想状态。
四、蓝爵市场定位
项目定位于dg市城市豪宅标杆,城市新贵宜居宜商首选佳地,楼盘表现形式为写字楼、商业及小户型公寓,追求的是一种简约时尚、温馨浪漫(现代)、精致内敛、典雅高贵(传统)的东韵西技格调。
五、蓝爵卖点归纳
1、简约风格,简单而富有品位;美观实用,凝聚独具匠心的理念。设计新颖、构造质朴、健身棋牌、咖啡娱乐、休闲会所一应俱全,不用遵循别人的现实,自已做主设计自已的生活,城市新贵以低碳的生活方式尽情享受舒适低调的奢华。
2、自然传统的底蕴、休闲时尚的气息,在清新的氛围里、于静静的遐想中,还我们城市新贵一个洒脱自由、高雅幽静的心灵家园。
3、没有过多斑斓绚丽的色彩,没有过多繁文缛节的线条,城市新贵却发现陶醉的意境里每一个细节都是如此地跳跃、每一个画面都是如此地精美、每一颗心灵都是如此地高雅。
4、夜幕降临、华灯初升,远眺的旗峰山脉若隐若现,蹁踱于温馨的房间,透过朦胧的夜色,静静观赏花园里花草树木沉浸在皎洁月华下轻轻地舒展,拾掇时光流淌的瞬间,让心灵摈弃纷繁的忙碌、御下沉重的压力,让高贵轻松的脚步再次回归自己、回归真实、回归自然。
5、舒爽精致的单身公寓,适合一个人的精彩自由,也可容纳两人世界的浪漫,是富有阳刚气息男士结束奔波、停泊酣梦的港湾。
6、生活若有味道,在蓝爵的韶光里,那该是一种馨香;生活若有姿态,在蓝爵的心野间,那该是一种优雅;生活若有风景,在蓝爵的风情中,那该是一种高贵。
六、蓝爵软文秀稿
1、蓝爵软文(设计插图及排版另行构思)
总有一种品质,永远不被时光冲淡,
有一种方式,它低调、简约,时时洋溢着浓浓的人文趣味,
时光的轮回中,始终铭刻着一份含蓄内敛的沉淀。
总有一种时尚,让无数人竟相追慕。
有一种气质,它自由、奔放,处处显露出淡淡的温馨与雅致。
时光的流逝中,时尚人士顶礼膜拜的摩登传奇。
总有一种高贵,景行景止方可抵达。
有一种品位,它静谧、平和,无声无息诠释着高雅和雍容。
时光的飞越中,由内及表流淌着一份无形的奢华。
2、蓝爵秀稿(设计插图及排版另行构思)
放眼高望、漫眼青翠、云舒云卷。
舒适精致、简约优雅、温馨浪漫。
生活的品味藏于内心的高贵。
奋斗、享受、超越。
观览人生万象,最美的角度是揽目俯视。
品味高贵生活,最真的方式是简约高雅。
让含蓄与包容再次印证胸襟的辽阔与博大。
让奋斗与享受在阳光下演绎着生命的完美。
典雅是一种优美,让心灵陶醉在那一片葱翠之上。
家庭是一种温馨,让幸福荡漾在那一方欢歌笑语中。
高贵是一种境界,让享受倾注在那一份别样的情趣里。
文化项目策划书 篇7
一、规划主题
1.黑衣壮活态文化大全“黑衣壮”已经成为广西旅游文化的品牌,是吸引游客云集那坡的宣传亮点。
2.壮族医药大全壮医药作为传统文化,近年有渐成保健诊疗文化热点之势。
3.桂西风光、天籁神韵依托于秀丽、典型的桂西自然风貌,山环水涌,与狮山相对,有龙山相拥,时而阳光灿烂,时而雨雾缭绕,极其奇丽神秘,也是山水观光的佳境。
二、开发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依靠当地固有的资源,突出黑衣壮和壮药的特色。
2.特色原则,开发出独具个性的.黑衣壮民俗旅游产品和壮药特色,深度挖掘黑衣壮文化与壮药内容。
3.文化原则,深度挖掘黑衣壮深厚的文化内涵,从多学科,如民俗学、社会学、文学、艺术学、人类学等角度来研究黑衣壮,发掘民俗内容,丰富民俗旅游项目的文化意蕴。
4.多样化原则,文化村的开发针对游客需求的多样性,开发多形式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不仅有观光型,还有参与型、娱乐型、健身型、生态型等旅游产品。
三、性质与定位
1.项目性质,文化村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黑衣壮和壮药为特色,突出黑衣壮民俗风情和壮药健身保健,以黑衣壮民俗风情体验和休闲健身为主要功能的特色民俗文化旅游村。
2.形象定位,黑衣壮民俗风情、壮药大观。
四、景区划分和旅游项目策划
1.景区构成,文化村划分为一园、一区、一村、一庄,即黑衣壮民俗文化大观园、壮医药种植保健诊疗区、黑衣壮民俗生态村和黑衣壮民俗文化山庄。
2.项目策划
(1)黑衣壮民俗文化大观园
①景区示意门——上劳山公路与—那坡公路连接处,内收x米,简易示意性建筑,壮族文化特色,石结构或竹木结构,无顶盖。占地面积15平方米。
②壮族特色景区大门、停车场——中心景区入口处,永久性砖石(仿竹木)结构或竹木性过渡建筑,壮族文化特色,设有售票处、小商品零售店。附近设停车场,占地面积xx平方米,建筑面积25平方米。
③多情山歌迎宾门——大门与中心区之间,壮族特色亭门或风雨桥式建筑,建筑面积xx平方米。表演山歌迎客。黑衣婆娑的村姑,声名远扬、极具文化个性和民族亲和力的多声部黑衣壮山歌,令游客耳目一新,精神振奋。
(2)图腾神话传说文化园——中心区第一景观,壮族特色亭门或风雨桥式建筑,占地xx平方米。建立图腾门楼一座,在路面、两边,设置壮族图腾崇拜符号建筑物,如铜鼓、青蛙、凤鸟、花山壁画神像、古壮字以及在那坡发现的各种图形、景象,设一个亭子表演壮族师公信仰礼仪。目的是以神圣、神奇、神秘的文化底蕴,将游客带入肃穆、崇敬的文化圣殿。
(3)人生礼仪园——中心区重点景观和活动项目。占地xx平方米。由一组壮族干栏式建筑环绕着一个中心广场构成。主要展示黑衣壮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人生礼仪,给游客带来一次人生文化的巡礼。
①花婆送子礼——干栏式民居内,建筑面积xx平方米,表现生育礼俗和取名习俗等:门插艾草、红蛋相贺、甜茶敬客等。
②欢腾的歌坡——中心广场,总面积xx平方米,可容纳多人,表演以歌交友、以歌择偶的礼仪:山歌对唱、抛绣球、歌舞表演、狮子舞等。
③热闹的婚礼——一干栏式民居内,表演黑衣壮婚俗:族内婚、入赘的习俗,喝喜酒、背新娘。
④祥和的日子——干栏式民居群、间间相通,曲折有致。每一间展示一项内容,服饰展览表演、黑衣壮锦织染示范、壮族特色饮食品尝、壮族信仰文化体验、古壮字碑林(壮族经书)知识简介等项目。
文化项目策划书 篇8
一、活动目的:
11月是节能环保月,为了提高同学们对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的意识,特意开展手工艺美术作品展,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以及展示我院小学教育及幼儿艺体教育专业特色。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制作能力。
二、活动对象: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在校学生。
三、参赛作品来源:
来自小教及幼教专业学生课堂优秀作业及历届优秀作品及各专业自己制作作品。
四、活动安排:
1、11月xx日进行动员大会。
2、各参赛人在20xx年11月18日之前认真组织,设计作品,在20xx年11月19日之前将作品交到活动办公室。
3、活动组委会将组织专家于20xx年11月20日对个人选送的作品进行评选,从中评选出优秀作品。
4、20xx年11月25日在樟园进行展览。
五、作品要求
1、形式不限;如(工笔画、中国结、贴画、十字绣、艺术沙画、刻纸、铜丝画、绒绣等)
2、排版自己设计,要求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新颖,颜色鲜明,版面整洁美观;
3、在构思设计时,造型不在于求真,而是力求意趣的表现;
4、技艺不在于繁简,而是力求设计的匠心。
5、作品表现形式不限,手工工艺制作、设计、简笔画等均可,展出时可现场手工制作表演。
6、作品要求内容健康向上;设计作品要求富有创意,手工作品要求美观、大方。
六、评分标准:
1、制作认真。
2、色彩和谐。
3、形式优美。
4、装饰性强。
5、适用性强。
6、观众喜爱。
七、大赛说明
1、作品内容健康向上。
2、参赛作品一律原创,凡涉及名誉权、创作权等问题由参赛者本人负责。
3、参赛者除注明作品名称、作者姓名、所在班级、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另附简洁的作品设计说明一份。
4、大赛组委会享有本次参赛作品的拥有权和使用权及解释权。
八、参展作品评比及奖项设置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作品质量,本次展出特设特等奖一名、一等奖三名、二等奖五名,三等奖十名,优秀奖二十名。
九、活动安排
(1)宣传部、文娱部和女工部共同商议举办系工艺美术展相关事宜。
(2)系领导选择参展的幅作品,并做好标签内容确定工作; (3)体育部做好布置场地等工作
十、附件活动经费预算
附1:活动经费预算
特等奖 一名 证书5元 一等奖 两名 证书5元 二等奖 三名 证书5元 三等奖 五名 证书5元 优秀奖 二十名 证书5元
体育与健康教育学院 团总支学生会女工部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合计:5元 合计:10元 合计:15元 合计:25元 合计:100元 总计:155元
文化项目策划书 篇9
为进一步推动我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面增强我县文化软实力,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培育力度,努力实现“文化名县”战略目标。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先进文化为统领,以“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为基本理念,立足大通多元文化特点,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以打造文化龙头企业、培育文化人才队伍、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发展政策、搞好产业项目建设,为全面建设 “繁荣、和谐、生态、宜居”的新大通奠定基础。
(二)总体目标:突出大通文化特色,加强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整合发展,培育一批文化核心品牌和行业,打造一批空间布局合理、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内部结构不断优化,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日益凸显,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文化工作新机制。
二、重点发展领域
突出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之间的融合,以地域文化为立足点,重点发展以老爷山花儿和河湟皮影为主的民族民间文化产业,推进工艺美术和演艺娱乐等产业,积极发展文化休闲、节庆会展、艺术培训等产业。
(一)演艺娱乐业
1、花儿 (1)以“大通世界、花儿之乡”为主题,打造中国青海老爷山花儿会品牌,提升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2)对花儿艺术从音乐、文学角度进行提炼加工,编排花儿歌舞剧、花儿情景剧、花儿影视片,提高花儿的艺术感染力,力争创作出一部以花儿为主线,展现地方民间文化艺术的综合性文艺节目,带动旅游业快速发展。(3)组建花儿艺术团,扶持民间花儿剧团,推动花儿编剧、表演、培训、推广的市场化运作。(4)依托老爷山花儿会,举办好每年一届的全国性“花儿盛会”,大力推介花儿艺术。(5)加快花儿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层次的“花儿”艺术人才,每年举办2次花儿艺术培训班。
2、皮影戏 (1)加强大通皮影戏的传承和保护,加大皮影艺人培训力度,强化皮影戏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的皮影戏剧团。(2)创新传统戏剧表现手法,增强皮影戏吸引力。(3)将皮影戏与工艺美术相结合,开发大通特色皮影旅游商品。(4)将皮影艺术渗透于城市文化景观营造,创建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物。
3、民间社火 (1)创新民间社火的演出形式,拓展其文化内涵,并融入到文化旅游当中。(2)扩大参与度,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将其打造成为全省知名民俗文化品牌。
4、民间剧团 (1)积极争取资金,不断加大对民间业余剧团的扶持力度。(2)加大对民间业余剧团的指导力度,创新剧团形式和提高演出水平。(3)支持民营文艺演出团体,拓展演出市场;加快发展民族民间风情歌舞演出,创新农民文化增收、文化脱贫、文化致富的途径和手段。(4)扶持演艺中介机构,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节目策划、创作和举办各类营业性演出活动。
“十二五”期间,结合大通的文化产业发展,以花儿、皮影戏、民间社火、四片瓦舞、回族宴席曲、秦剧为突破口,发展歌舞厅、数字化电影等,推进演艺业做大做强,使演艺娱乐业成为大通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并作为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工艺美术业
1、皮影雕件 结合大通皮影艺术的开发,加强大通皮影工艺的保护,积极培育皮影雕件艺术传承人,每年开设皮影艺术培训班。引导皮影雕件艺术传承人突破皮影外在形式和表现内容,改进皮影制作、装潢和包装,打造皮影品牌,扩大销售渠道。
2、砂罐 以桥儿沟砂罐为重点,全面普查调研手工烧制作坊,建立艺人档案,培养年轻艺人,搜集整理各种资料(文字、图片、录像等),制定烧制砂罐发展规划,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传承人扶持力度,扩大制作规模,积极探索新工艺,创新砂罐制作,使其工艺化、美术化。
3、大通书画 积极培育大通书画作者,组建书画创作基地,每年举办书画艺术培训班,加强大通书画的特色化、原创化,拓展销售渠道,增加经济收入。
4、刺绣、剪纸 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建立民间手工艺纪念品加工基地,通过多种渠道融资,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使其形成规模化。
重点建设好大通皮影艺术中心,民间手工艺纪念品加工基地,结合旅游、招商等渠道,扩大销路,加快工艺品人才培训,全力打造大通工艺美术品产业集群。
(三)文化休闲
1、文化旅游业。提升国家4A级老爷山风景区、国家3A级察汗河风景区、鹞子沟国家森林公园、娘娘山风景区等重点景区档次,20xx年开始实施明长城保护工程及明长城遗址公园外围基础设施,20xx开始规划实施香山文化公园建设;加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建设;创新旅游促销手段,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拓宽大通文化旅游市场,进一步突出彩陶盆、丝绸南路、花儿会、明长城旅游主题,加强大通与西宁的旅游资源整合力度。
2、生态休闲旅游业。借助独特生态造就的优美自然风光和民族开放融合发展创造的丰厚人文资源,推出高原养生牌,以生态养生为核心,以避暑和度假为主题,进一步挖掘夏都文化,打造“中国夏都生态园”文化旅游品牌。积极开发时令性旅游项目,如高原雪景观光、高原农家风情游、自驾游、消夏旅游等。
3、休闲体育业。依托全国十佳城市漫游地的影响力,积极打造“慢城”休闲生活。重点建设实施鹞子沟国家健身步道、慢游道等健身项目,建设康乐山庄户外拓展训练基地,举办山地自行车、滑雪、射箭、赛马会等特色体育项目,大力开发体育产业及体育服务项目。
(四)节庆会展
立足资源优势和现状基础,不断扩大现有的节庆会展的规模和质量,以地域特色文化为背景,进行创意设计、精心策划和项目包装,积极做好各种节庆活动,继续做大做强中国·青海老爷山花儿会、察汗河杜鹃花旅游节、老爷山朝山会、鹞子沟生态暨宗教文化旅游节、特色果蔬采摘节和中国·大通“林海雪原”浪漫冰雪节等活动,并依托我县良好的生态资源,建立健全宾馆、餐饮等服务业基础设施,不断打造会议经济,加快节庆、会展的行业融合。
(五)艺术培训
以民族歌舞、曲艺、乐器的传承和开发为主题,积极开发藏族、土族民间歌舞、曲艺和乐器的系统培训,积极开展以现代舞蹈和现代乐器为主的系统培训,依托现有的美术与工艺品制作企业,加快大通书画、皮影雕刻、砂罐、剪纸、刺绣、根雕、堆绣、银铜制作器、口弦等技能人才的培养,筹建皮影雕刻、书画等工艺美术人才培训基地。
(六)餐饮文化
茶园文化 充分利用大通优美的风景和民族特色,大力发展回族风情园和土族风情园,开发提升大通茶园休闲文化品牌,大力弘扬茶园文化,营造良好的经营氛围,集休闲、观光、娱乐于一体,彰显大通民族风情魅力。
特色饮食 编制大通特色美食名录,培育特色食品企业,加快特色食品品牌创建力度,将特色食品与地域文化有机结合,改造县城小吃区、后子河餐饮区、回族风情园、土族风情园饮食,提升服务质量,将其打造成特色美食区。重点发展沙棘饮品、绿草源牛肉干、乳制品等,积极开发回族馓子、麻花、点心、酿皮、酸奶、手抓羊肉、牦牛肉干、杂碎汤、肚丝汤、羊肠面、面片、牛肉面、“老八盘”等风味小吃和特色食品,加大宣传力度,举办各类美食展,利用节庆会展大力推销特色美食。加快餐饮文化业的融合交流,加强茶园文化、清真美食和特色饮食的良性互动。
三、重点项目建设
(一)东部新城文化园区。通过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及招商引资,筹建东部新城文化园区文化馆、图书馆、演艺中心、综合体育馆、科技馆、博物馆、标准田径场、游泳馆建设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末,完成全县20个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健身广场建设,并配备文体设备;完成13个土族村文化室建设;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健身广场和文化活动室、社区有文化室的要求;实现全县多数行政村有1-2户具有示范作用的“文化中心户”目标;继续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新建成71个村级农家书屋,实现全县覆盖;为长宁、朔北、塔尔镇综合文化站配备文化设施,为30个村文化室及业余文艺队配备器材,扩大文化惠民覆盖面。
(三)老爷山花儿艺术中心。依托老爷山花儿会品牌,结合东部新城建设规划及牦牛山特大地质灾害整治工程,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筹建老爷山花儿艺术中心,设立花儿文化艺术研究所、花儿文化展览馆、花儿传承培训中心、花儿艺术表演厅,精心打造一个集花儿艺术搜集、整理、抢救、传承、展示、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花儿文化中心。
(四)大通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园。结合东部新城建设规划,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筹建大通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基地,设立以皮影、书画、砂罐、剁口袋、剪纸、刺绣等民间工艺品为主,集保护、传承、培训、创作、研发、销售多种功能为一体的艺术品生产基地,设立以皮影戏、回族宴席曲、安召舞、社火、四片瓦舞、秦腔、眉户、曲艺等民间艺术表演的民间艺术展演厅。成立“大通民族民间工艺品生产协会”,形成政府指导、协会自律的民族民间工艺品生产基地。
(五)明长城遗址公园。从20xx年开始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实施明长城抢险加固工程项目,积极筹建明长城遗址公园基础设施,高规格规划,高标准实施,精心打造集科研、教育、休闲为一体的明长城遗址公园,并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实现保护和开发双赢目标。
(六)风景区康体基地。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积极打造集休闲、娱乐、餐饮、健身为一体的休闲基地,从20xx年开始重点打造以察汗河国家3A级风景区、鹞子沟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的康体休闲基地,建设国家健身步道、慢游道,积极开展户外素质拓展训练、山地自行车等各级各类康体活动。
(七)香山文化公园。以牦牛山危岩体综合治理为契机,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规划筹建香山文化公园,建设彩陶广场、香山会堂、民族民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民俗文化展览馆、老油坊、老水磨、花儿演唱区、体育休闲区等重点景观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集历史探秘、民俗观赏、观光休闲度假和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休闲场所。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前期筹备阶段(20xx年1月—20xx年10月)
拟订具体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责任。成立大通县文化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落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文化工作责任和目标任务,形成部门协作的良好机制与合力。
第二阶段:重点实施阶段(20xx年——20xx年)
重点发展领域:每年举办中国·青海老爷山花儿会系列活动;20xx年编排一部花儿歌舞剧,组建形式灵活的花儿剧团;每年举办2次花儿、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班;20xx年开始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进校园,建立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基地;每年举办1次民间剧团培训班,充分利用国家文化站免费开放经费扶持各业余剧团;20xx年进行桥尔沟砂罐的普查及扶持工作;20xx年组建大通书画创作基地,举办2次书画艺术培训班;20xx年成立民间手工艺协会,统筹指导大通民间手工艺业的发展;20xx年开发时令性旅游项目,如高原雪景观光、高原农家风情游、自驾游、消夏旅游等;做大做强中国青海老爷山花儿会、察汗河杜鹃花旅游节、老爷山朝山会、鹞子沟生态及宗教文化旅游节、特色果蔬采摘节和中国·大通“林海雪原”浪漫冰雪节等活动。
重点建设项目:(1)20xx年至20xx年完成15个土族村文化室建设及2个村健身广场;实现全县多数行政村有1-2户具有示范作用的“文化中心户”目标;新建71个村级农家书屋,实现全县覆盖;为长宁、朔北、塔尔镇综合文化站配备文化设施,为30个村文化室及业余文艺队配备器材,扩大文化惠民覆盖面。(2)从20xx年开始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实施明长城抢险加固工程项目;(3)20xx至20xx年重点建设实施鹞子沟国家健身步道、慢游道和康乐山庄户外拓展训练基地。(4)从20xx年开始通过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及招商引资,筹建东部新城文化园区项目;建设花儿、皮影艺术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物;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筹建老爷山花儿艺术中心,筹建大通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基地,规划建设香山文化公园。
五、具体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一是建立党委领导、政府实施、相关部门配合落实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创新管理机制,将文化产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二是成立由县科技文化体育、财政、国土、广电、教育、公安、工商、国税、地税、经济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大通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文化产业办公室,从事文化产品策划设计、专利申报、品牌保护、媒体宣传、项目实施等文化产业的研究推介工作。
(二)健全政策扶持体系,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是简化投资兴办文化企业的办事程序,开辟“绿色通道”,积极协调文化产业用地的审报批工作,在法律、法规、政策许可范围内,文化事业、文化企业项目用地科学规划、超前选址、优质供地。公共服务、公益性等非盈利性质的文化产业开发建设用地采取划拨方式供地。二是放宽文化企业注册资本限制。对现有文化产业公司及新投资创办生产性文化企业的,注册资本均按最低限额注册资本执行。三是文化人才独资或合资开办文化企业的,可以以个人名字作为企业字号办理登记注册。在我县申办文化企业的,均可冠“大通”字样。四是文化企业应享受国家规定的减免税费政策。文化企业在投资生产确有资金困难时,县各有关部门优先投放创业贴息贷款予以支持。
(三)加大财政投入,拓展融资渠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文化产业经常性投入逐年增加。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扶植市场前景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尤其是文化精品项目和文化公共服务建设。同时,拓展投融资渠道,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四)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完善文化市场体系。一是整合全县文化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纽带,打破部门分割和行业壁垒,积极培育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文化企业,加快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二是加大市场执法力度,加强对网络信息、文化娱乐场所和进口文化产品管理,打击侵权盗版等非法出版活动,引导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五)建设高素质的文化专业人才队伍。系统培养艺术、演艺、纪营管理等专门文化产业人才,加强民间艺术带头人、传承人的培训和保护,建立健全人才保护档案,加强对现有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大乡镇文化专干的培训教育,建立文化人才“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合作模式。
文化项目策划书 篇10
一、盈利模式
1、项目意义
借助网络迅速提升公司在国内行业的品牌知名度。
借助网络迅速为招代理商提供足够的意向客户。
借助网络迅速获取灯具灯饰主要采购公司的客户资料。
最终销售需要靠线下。
2、整体思路
针对采购客户和代理客户这两大类群体策划建设一个营销型网站。
立足搜索引擎采取竞价和SEO两种方式守住目标群体的网络必经渠道。
辅助以行业网站、论坛、QQ群等相关性网络圈子,向目标群体主动传播。
二、目标客户
网站确定为针对采购客户和代理客户两大群体的营销型网站。具体客户如下:
1、配套采购:
对象身份:
地产商:目前很多地产商都为客户提供精装修的房子,这就需要大量灯饰灯具,一般来说他们需要寻找价格合适、质量可靠、款式多样并适合装修风格的灯饰灯具生产厂家来大规模采购。
家具生产品牌商:打造样板间和销售门面都需要大量灯饰灯具。
酒店:酒店装修需要大量灯饰灯具。
主要关注因素:
产品和品牌。包括:款式风格、材料质地、做工、环保。
生产配送的及时性价格,其实更重要的是性价比。
生产规模
2、代理批发商
特征:
寻找发家致富的项目或者想投资一些项目。
对灯饰灯具行业有一定了解,或者正从事灯具的批发代理。
主要关注因素:
代理政策:利润空间、支持奖励、风险系数。
产品:市场竞争度、价格、款式。
公司:可信度、规模大小。
说明:网站内容和网络推广手段都需要根据用户特征和所关注因素来规划。
三、策略总规
1、业务流程
网站规划建设->推广->目标客户获取信息->访问网站->网上或电话咨询->线下约谈->成交->售后服务->转介绍
网络只是为客户提供初步沟通,筛选客户的同时顺利入围客户的选择名单,并获取客户资料线下约谈更为重要。
2、推广策略
项目整体推广策略为立足搜索引擎(主要是百度)。
将采取竞价和SEO双管齐下的方式,有效占据目标群体信息搜索的'前列,获取目标客户。
辅助以行业网站、论坛、QQ群等相关性网络圈子的主动传播。
3、网站策略
网站结构规划一定要有思维引导性,引导目标客户按照设计的既定步骤浏览网站,实现最终主动联系在线销售。
网站需要围绕目标群体,组织如:项目前景、产品优势、品牌优势、产品优势、代理政策、奖励政策、市场支持、活动支持、销售技巧培训、成功经验介绍等内容,来提升网站的销售力和公信力,达到吸引加盟或者采购的目的。
网站需要持续运营优化和数据分析,以完善提升。
四、项目进度
项目开展可划分三个阶段:网站建设期、网站前期运营、运营收益期。
第一步:网站建设
申请域名、服务器空间
规划网站平台
设计、制作、开发
同步开始组建运营团队并做初步培训和工作安排
第二步:前期运营
运营网站
不断提升网站销售力和网站流量,采取竞价和SEO的方式获取目标客户不断测试转化率并提升。
第三步:运营收益
整体业务流程运转流畅,产生实际成交收益。
说明:项目具体进度控制甘特图暂略。
五、团队组建
项目前期,团队至少需要4个主要岗位编制即网络营销项目主管、文案策划、美工设计、SEO推广专员,具体岗位如下,具体根据岗位设置视实际需要而定。
六、项目关键点
团队组建是至关重要,大部分项目因为团队组建不起来而耽搁。团队组建面临的难点有:难找到有经验的人员、团队磨合需要一段时间。
网站规划建设:从规划到开发都需要从营销分析入手,从目标客户入手,需要费很大功夫,同时产品分类以及产品销售力展现也是一项关键工作。
整体系统流程、团队人员和营销策略必须互相匹配并步调协调一致。
网络营销部门必须和业务部门协同一致。
七、投入预算
1、网站费用
域名费用
服务器空间费用
网站规划建设费用
2、人员工资
项目主管1人
文案1人
美工1人
SEO1人
摄影外包费
其它
3、竞价推广费
4、顾问费用
5、其他等。
八、收益分析
同时,不管是代理批发还是采购,成交数额都比较大,所以最终成交相对也慢一些。
文化项目策划书 篇11
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正在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经济现象。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等一系列战略发展机遇的到来,文化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加快扩张、健康发展的大好时机。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大州”的要求,结合建水的实际情况,现制定建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一、建水发展文化产业的条件分析
建水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其众多的古迹,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彩的民族风情,富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在省内外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随着“鸡石”、“通建”两条高等级公路的即将贯通和建水“文化旅游大县”建设的实施,建水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步完善,建水旅游业不断升温,有望成为云南既丽江、大理、香格里拉等知名旅游热区之后的又一旅游热点。省、州提出建设“建水历史文化名城区”,给建水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从建水自身的情况看,发展文化产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一)主要优势及机会
1.建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数量众多、极富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古迹,发展文化旅游业有着良好的基础。
2.建水民族众多,民风民俗淳朴自然,民族风情绚丽多姿,民间传统文化独具特色,民间艺人颇具实力,民族资源十分丰富。
3.建水处于滇南交通网络的枢纽位置,两条高等级公路贯通后,便捷的交通将给外来者带来便利。
4.建水发展文化旅游的定位与省、州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民族文化大州的总目标一致,发展文化旅游有政策和措施保障。
5.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正被更多的人接受和认识。
(二)劣势及威胁
1.由于对外宣传的不足,建水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知名度远远落后于其它同类城市。
2.众多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未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外界对建水的认知还比较低。
3.旅游硬件设施还较薄弱,软件建设不够完善,部分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刚刚起步。
4.与省内其它地区在旅游及文化市场的竞争上后劲不足。
二、发展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__大精神和省委、省的政府关于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指示精神以及红河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州”的决定,围绕“新型工业强县、文化旅游大县、特色农业强县”的奋斗目标,从建水实际情况出发,解放思想,抓住机遇,突出特色,发挥建水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推进文化创新,综合开发建水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实现文化转型,分阶段、分层次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突出特点,理顺机制,调整结构,合理布局,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建水新的经济增长点。
2.建水发展文化产业应遵循的原则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文化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产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市场的经济效益日渐显现,文化产业对市场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文化进入市场,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既要遵循党的文化方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的原则,也要遵循市场经济和文化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寻求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实现两者的相互统一。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抓住特色,就抓住了生存权与主动权。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文化产品没有特色,文化产业就无从发展。因此,应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最具特色和市场前景的文化产业项目进行开发,发展优势产业。
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不同的民族和地区,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文化,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初期,应以自己的特色文化为重点,先在重点领域内实现突破,起到辐射和带动效应,进一步促进其它产业的良性成长,最终实现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遵循市场规律,恪守文艺规律的原则。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发展文化产业的最终目的是使大部分文化形态尤其是经营性文化产品进入市场。因此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市场法规运作,发挥市场对文化产业的调节作用,使文化产品适应社会的需要。
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要坚持对文化资源的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既要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又要注意保护文化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使其不受破坏。
以人为本的原则。发展文化产业要以人为本,一方面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这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另一方面,文化产业要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充分合理地利用人才这一无形资产,调动人才的积极性,用其所长,才能加快文化产业建设的步伐。
3.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一个投资多元化,特色鲜明,结构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的开放的文化形态体系,发挥文化对三个文明建设、增加全县综合经济实力的积极作用。
三、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内容
建水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在红河州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份量,在地理位置、交通等方面占有一定优势,发展文化产业有着良好的基础。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建设“建水历史文化名城区”的要求,根据建水的地域特点,建水应着重发展以下文化产业:
(一)文化旅游业
建水旅游业的发展已被定位为“红河州龙头旅游城市”、“云南省重点旅游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正在逐步成为建水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建水旅游业的发展应按照“依托旅游资源,拓展文化内涵,打响城市品牌”的思路,以建水特有的文物古迹、人文习俗、民族风情和区域文化为核心,来带动饮食、住宿、商业、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兴文。
1.抓住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和红河民族文化大州建设的机遇,做好对文化旅游景区的区域布局规划。利用人文这一主线,将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在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加大对现有资源的利用,不断推出具有建水特色的旅游产品,开辟多种内容和形式的旅游线路。如以建水文庙、云龙山、指林寺、燃灯寺等寺庙为主的宗教文化旅游,以朱家花园、张家花园等为主的古民居旅游,以哈尼族、彝族民间节庆为主的民族风情旅游,以建水燕子洞为主的岩洞探险旅游,以建水古桥、古塔、古井、古街为一体的特色资源旅游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要。
2.配合旅游黄金周、节日、双休日,以曲江温泉、黄龙寺、绵羊冲等景区为主,积极创建以娱乐、休闲为主的生态旅游和短期里程旅游市场。
3.加强对旅游业的投入和支持,提供招商引资的相关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旅游设施配套建设尤其是宾馆酒店的建设,力争在近两年内建成一批新的星级酒店。
4.加大文化旅游宣传力度,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积极策划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推出一部“斯文人家·建水故事”方言系列剧,打响“燕归古镇、斯文人家”的建水旅游形象城市品牌,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民族工艺品产业
建水民族工艺品以建水紫陶和民族银饰品为代表。建水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在海内外享有一定声誉;建水民族银饰品具有民族特色。两种艺术品均具有产业化经营的基础。(面试网 )
1.提升两种文化产品的艺术品位,突出品牌及特色,走高工艺、高品质、高价位的营销路子;
2.改革工艺美术陶厂和民族首饰厂现有体制,采取多元投资方式,走组建企业,实行规模经营、连锁经营,实现产销一体化;
(三)文化饮食业
建水有着丰富的地方名特食品:过桥米线驰名海内外;烧豆腐、草芽为建水独有;建水汽锅鸡为滇味名肴。还有许多小吃独具特色。发展饮食业有着良好的基础。
1.建立一座名城饮食城,使之成为建水名特食品的集中展示点。
2.过桥米线最早起源于建水,历史悠久,风味独特。重点培植一家有实力的饮食企业,对过桥米线进行更具品质和文化品位的研究开发,将过桥米线打造成为“东方麦当劳”,拓展成为连锁企业,打入外地市场。
(四)娱乐产业
发展文化娱乐业的指导思想是要以生动活泼的、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和喜爱的优秀文艺产品,来满足群众休闲娱乐的需要。其思路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突出重点、带动一片。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规划加强对娱乐业的管理和引导,为文化娱乐业的发展提供舞台。
1.盘活电影公司现有资产,广泛吸纳社会和外来资金,组建一个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文化娱乐公司,建设大型综合性娱乐场所,使之成为建水文化娱乐业的龙头,带动全行业的发展。
2.以曲江温泉度假区、黄龙寺水上游乐场等乡村度假区为中心和重点,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建设成为大型游乐中心,提高文化娱乐和休闲度假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积极发展文化娱乐业,带动其它文化娱乐场所的发展。
3.探索发展娱乐业的新技术、开拓新的娱乐方式和项目,提高文化娱乐的文化科技含量,促进文化与娱乐的结合,在挖掘建水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娱乐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推出健康向上的新型娱乐项目。
(五)演艺产业
按照省委、省的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文化事业管理体制。
1.以红河彝族花灯团为试点,采取政府扶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其通过精品展演逐步实现自主经营和自我发展,增强活力,5年后逐步与政府脱钩。走文化演出单位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实现由公益性事业单位向经营性方向的过渡转型。鼓励外来企业集团参与艺术展演产业的投资和经营管理。
2.组建一个文化传播中心,投资建设各类艺术培训基地和活动场地,开发演艺市场;以为群众提供优质艺术产品和服务为目标,开拓文化服务市场。
3.利用建水丰富的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以朱家花园为主要场地,拍摄一部精品电视连续剧,打造建水滇南影视拍摄、创作基地。
4.组建一支建水芒鼓艺术表演团,在政府调控下尝试商业性演出。
(六)体育产业
1.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体育经济实体,从事体育健身娱乐方面的各类经营性活动。
2.政府投资兴建体育中心,为各类体育竞赛和群众开展健身、健美、康复、娱乐等体育活动提供产地设施和技术指导。
3.鼓励社会各界和个人承办各种规格和级别的体育竞赛表演;积极开发建水少数民族体育资源。
(七)教育产业
教育是最重要的基础性产业,要确立教育的产业化意识,真正把教育和人才资源的开发作为最重要的基础产业来抓,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使其适应教育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1.深化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为核心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竞争上岗和择优选用,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2.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扶持发展民办学校,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学方式,积极吸引省内外资金和设备到建水办学。
3.以建水一中为示范点,积极发展校办产业和教育服务业。以联办等方式,使学校后勤部门从学校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形成市场化的后勤服务体系。
(八)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1.在两年内完成县博物馆、文化馆的建设,使之成为建水规模较大、功能较齐全的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集中展示建水历史文化,弘扬优秀传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2.五年内建设完成县图书馆,完成后可形成公益经营兼容的文化产业运作形式。
3.四年内按照州资金配套政策完成各乡镇文化站的新建、重建和扩建任务,实现全县乡镇文化站全部达标。
四、主要措施
1.认真贯彻执行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定,将文化产业的发展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做好发展文化产业的具体组织工作。
2.加强政策扶持,广开门路,多渠道筹集资金,除积极争取国家、省、州支持外,还应争取社会多方面的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合作经营、土地置换等方式,引导投资文化产业设施和经营文化产业项目。
3.加大财政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对有较大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的文化产业项目重点给予支持。县财政可拿出部分资金作为文化发展基金,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4.鼓励企业赞助文艺表演、体育竞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办文化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组建国家政策许可的各种文化经营企业,在规划建设、土地征用、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5.创新用人机制,搞好文化产业队伍建设。文化事业单位要建立竞争机制,实行双向选择、能进能出的用人新机制,改革分配制度,定岗定酬,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红河彝族花灯团要加快文艺尖子人才培养步伐,不断提高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组建商业演出团队、发展演艺产业打下良好基础。
6.成立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落实编制、人员、经费,明确工作职责,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各项文化产业项目的实施;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好协调工作,发挥职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