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社会调查报告范文(通用6篇)
毕业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篇1
一、调查背景
随着xx年我校08级大二同学的实习生涯拉开帷幕,各种各样的就业情况也摆在了我们面前。针对这一情况,特做出一份毕业生就业情势分析报告。
二、调查目的
对这一情况进行调查,从而使毕业生能够看清当前社会的就业现象、认清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找工作的时候能有所准备,很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三、调查方法
1、调查地点: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2、调查时间:xx年3月16日~xx年6月23日
3、调查对象:淮北职业技术学院xx级实习生及在校生
4、调查方法:抽样调查
四、调查内容
1、我校待毕业生就业情况
今年3月份刚来到学校就已经感觉到那种就业的气氛了,学校开始向我们介绍一些以前我校毕业生的实习单位并且零星的有一些企业来我校招聘了。但一开始的招聘会最终被招走的人很少。通过了解原因有以下几点:
(1)那时候的我们大多数其实还是没太在意的,反正知道了这学期就要出去实习了那就在学校多呆一些日子吧,而且也从上届学长、学姐那里听说不管在哪,后来都觉得还是在学校最好。所以,就多享受一下当学生的好吧。
(2)开始的招聘会对于我们来说只能像是一个对以后找工作所做的一个铺垫吧,知道找工作是怎么回事,涨点找工作的经验。
(3)对于校园招聘,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从一些人口中知道,其实是把没有一点工作经验的我们当苦力,根本学不到一点东西。所以,我们都在等,等有好一点的工作。就像买东西“货比三家”一样。
(4)还有的是因为家里面可以帮忙找到工作、或是嫌远,还有的就是要有一些考试等。
介于这些种种,学校最终留下的人还是比较多的。
之后,一次算是比较大型的.招聘,在我校财经系就招走了六七十人,可能这时候大家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了吧,而且和自己的专业或多或少都有一点联系,算是专业对口吧。招聘的人是以前的学长,可靠,且有他的成长经历可以有动力去那里拼搏!
而4月25号我校组织的一场拥有154家大小企业参与招聘的招聘会为我校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60%~70%当时没有找工作的都去参加了,其他同学也都去奔赴各大人才市场。在五月中旬08级的我校学生基本上都有了实习单位。
2、社会其他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由于其他高校应届毕业生基本上都是要到十月、十一月份才就业,所以对其调查主要针对xx年毕业的学生。xx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共214799人,比xx年增加1.6万人,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8.53%,实现就业人数19万人,未就业的毕业生在以往其实都找到了工作,只是好像出于一种无理由的现象吧,毕业生找到的第一份工作90%以上都不会是他们的终身职业,甚至是第二份、第三分……我们都在把第一、第二当作跳板,然后寻求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就如我校一开始出去实习的同学在六月份也开始陆陆续续的有返校情况。而又有时候是毕业生有好高骛远的情结,所以一直处于跳槽状态。而这2万多的毕业生以及下岗职工寻求再就业增多、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从而更加大了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五、总结
大学生就业以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国家和社会应多采取政策扶持,高校也应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大学生自身也要多注意就业形势的发展、经济情况的发展趋势,正确审视自己,同时,面对逆境,能够稳定心态,树立勇气与信念,抓住机遇,发展自我!
毕业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篇2
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WwW.HaoHaowenkU.coM 整理发表 ]
“科教兴国”是国家提出的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重大战略,是增强综合国力、强国富民的战略方针。科教兴国战略为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重要任务,企业员工教育培训作为教育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任。做好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组成部分和关键职能,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员工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员工个人的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需要,员工培训越来越重要;由于传统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些企业对该工作存在诸多误区:成本能省则省、效益好时不需培训、效益差时无钱培训、高管人员不需培训等。因此要从观念、内容、方式以及授课者的选择等方面创新员工培训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研究和探讨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意义深远重大。
企业员工必须接受培训作为继续学习的一种手段,员工培训在帮助企业迎接竞争性挑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员工培训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创造价值或赢得竞争优势,重视员工培训工作的企业会比他们的竞争对手表现出更好的经营业绩,更有信心迎接竞争性挑战。培训不仅通过员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员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员工受益。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即培训通过满足员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激发员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应把培训作为管理的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实施培训,并通过培训沟通上下级的联系,掌握工作进展状况,达成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为了充分了解企业员工思想现状,了解企业对员工培训要求和规划,建了解统化、结构化的企业内部培训体系。本人在成都某企业范围内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研,共发出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5份,其中有效问卷94份,中层管理人员问卷8份,主管级及员工级86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
1、调查时间:20xx年3月
2、调查地点:某国有企业
3、调查方法:问卷式调查和查阅资料相结合
三、调查内容及分析
(一)目前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员工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对员工的素质培训和技术培训不能及时进行,大部分现场员工各部分管理人员不能得到有效的培训。缺乏“苦练内功、培养后劲”的意识和行动,长期以往只会导致企业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的下降。
2、培训工作尚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培训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技能培训上,且多以陈旧的培训方式为主,培训效果级差,没有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合理地进行布局规划,缺乏分专业分层次和循序渐进的培训。
3、没有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目前培训工作被动参加的多,主动学习的少,应付的多,真正求知的少。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培训工作没有结合企业生存的。些根本性问题,因而难以充分调动员工培训的积极性。
4、培训效果反馈不够健全。由于常常搞突击式的培训,人多量大,时间紧,给出题、考核、阅卷带来许多困难,培训部门对培训后的效果不能进行全面、及时的分析和评价,因而无法对后来进行更合理有效地培训安排,从而不能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5、培训方法落后,多数情况下培训工作采用讲授和技术问答的形式,没有采用互动练习的设施,缺少基础设施的'配置。
(二) 人才管理与技能
1、 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层管理者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部门负责人作为企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不断创新、发展企业的重任,从统计数字发现,在工作任务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员工认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做到了用人所长,但仍有20%人员认为存在不公平现象。
2、 部门内部沟通基本顺畅,但部门间急需加强。多数员工普遍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上级对其的工作支持力度较强,并就工作内容进行沟通,但从后续问题的调查显示,部门内沟通并没有达到预期要求;也有一部分员工反映,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并不十分理想,很多时候只是员工自己沟通和联系,而部门负责人沟通比例也仅占55%。对于部门内部的员工间沟通,调查者则在三个方面表现较为均衡:自己协调、询问同事、求助领导。
3、 中级管理人员急需提升的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员工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中级管理人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个人素质,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领导艺术、团队文化、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员工激励、成就动机。而据中级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则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团队文化、领导艺术、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员工激励、成就动机。
(三) 团队精神状况和素质
1、 除少数员工外,团队士气良好。在实际调研中,28%的员工认为我们团队的精神非常高昂,60%认为我们团队是一个充满关爱、团结一致的集体,但12%的员工认为团队现处在低迷的时期。针对团队的特定成员进行调查时发现,约有35%员工反映某些员工没有与整个团队融合起来,表现出例外或特例的行为。
2、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没有紧密结合。团队是由个人构成的,个人业绩是团队业绩的基础,只有实现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息息相关,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 团队的素质能满足工作要求,但总体提升缓慢。据统计资料显示,60%员工认为企业团队的素质与优秀企业相比,总体水平不差上下,25%认为略差,15%认为较差。在员工与团队合作的信心方面,30%员工认为团队正向有利方向发展,35%认为没有变化,20%保持观望状态。在团队素质的提升方面,40%员工非常认同我们的团队正在进步,35%基本认同这一事实,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认同。
(四) 员工个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发挥
员工专业技能的自我评价。员工普遍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自身的专业技能比较满意,这一比例高达80%,仅有1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的技能相当完备,与此同时,5%员工对自身知识与技能表示了不满,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提升。但在专业技能转化方面,这一比例有所下降,75%员工认为自身的技能基本发挥,25%员工认为没有完全发挥,可见专业素质在向业绩转化上并不十分理想,员工的潜能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四、今后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目前企业的培训现状,为了让企业的培训更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培训体系:
1、强化员工责任心的培养。针对本企业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特性,对员工加强质量意识的培养,使员工充分意识到缺乏责任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生产有序地进行。
2、加强员工之间相互沟通。不定期的和企业员工进行交流,使员工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便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员工之间的的相互了解和协调。
3、调整人员配置、促进员工技能发挥。针对每个员工的特点对其岗位进行调整和安排,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避免人才浪费。
4、加强团队融合提高团队素质。多进行一些团队活动和考核,以便加强团队合作,从整体上提高整体素质。
加强员工培训,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和斗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使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将自然地倾泻出来,自觉与管理者一道,把工作做得尽可能好,不仅让员工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对企业有了满足感和归属感。也使企业和员工得到共同的发展,真正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一个企业应有明确的培训政策,并有企业自上而下的支持。培训政策不仅要表明企业政策是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能力,而且要使员工对各种培训方案非常清楚。否则,培训就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另外,企业还要向员工解释培训的真正意义,让员工感到培训是一个提高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宝贵机会,从而创造出一种气氛,让员工感到培训机会来之不易,加倍珍惜培训机会。
总之,员工培训的有效管理与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日益凸现其重要性,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而培训正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实现知识共享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员工培训的管理与创新是企业在21世纪培育核心竞争力,取得不断成功的关键所在。
毕业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篇3
一、调查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发生巨大的变化,就业制度也由过去的“统包统分”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再发展到目前的“双向选择、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就业模式。“一次性就业率”已成为考核高校工作优劣的重要指标,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招生质量和生源,高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带来的就业人数剧增等也给学校的就业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旧的用人机制、人才评价机制的藩篱在一次次的革新中被逐渐拆除,人才的价值为市场所发现,人才的潜力为市场所解放。大学生从过去的凤毛麟角成为现在的“寻常人家”。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行动,主动出击,开拓创新,采取了许多灵活的就业措施,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渠道,完善了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水平,在就业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二、调查目的
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我院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推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准确数据反馈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状态及对我院人才培养方式的评价。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以及他们对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专业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管理模式及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思想品德、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等方面的总体评价和要求,以及对学校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查方法
(一)抽样调查法
(二)主要调查方法
1.问卷法;2.访问法;3.座谈法;4.电话访谈法。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对我院学生的评价
在对毕业生所在单位的调查中,调查组共发出问卷近300份,目前回收的有效问卷201份,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整体印象较好,对其敬业精神、诚实守信、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给予了充分肯定。然而在评价中,认为其创新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外语和计算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座谈会和非正式交谈的情况看,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院培养的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组织纪律性较强,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上进心,能吃苦,爱劳动,肯学习。业务知识有所提高,对职业的认识更加深入。有较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熟练,实际动手能力强。很多毕业生一专多能,手中持有多种技能证书或资格证书,能快速适应多种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在工作过程中随着学习过程增长,并在单位中发挥骨干作用。但学生的创新精神、协调能力不高。用人单位强调,不仅注重学生的实际业务能力,也越来越重视其理论水平;不仅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希望我院继续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写作能力等,使毕业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能不断适应新环境和新形势的挑战。
同时,用人单位也对我院多年来为其输送了许多专业人才表示感谢。
(二)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价
在对3500多名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调查组收回有效问卷3008份,统计结果如下:
从上述统计可看出:相当一部分接受调查的毕业生认为我院的总体教学工作水平为B级——中等偏上的水平。其中,73%以上的毕业生认为我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学生的学习秩序和自我管理为优良;近72%的'毕业生认为我院的师资队伍状况、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教学管理制度、院系管理人员素质为优良;31%左右的毕业生认为我院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法为一般水平。
从座谈会反映的情况看,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对能力的培养仍需加强。毕业生们一再强调,大学教育不应只是教会学生某项技能,而应重在“树人”。学校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要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开启社会和知识大门的钥匙。
2.参与社会实践较少,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和能力的锻炼。部分毕业生希望学校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在实践中学习工作经验,锻炼工作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3.部分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尽相符。毕业生反映,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联系程度一般,同时希望学校一定要保证基础理论课、核心课、主干课的教学质量,夯实基础。
4.继续增加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等方面的投入。
五、调查结果对我们的启示
综合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反馈的问题和意见,为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工作。
1.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必须要由社会市场需求来决定。学校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和定位,必须要与社会市场的需求接轨。以此来制订教学计划,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制定培养模式。要突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培养模式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才能受到社会真正的欢迎。
2.加大对学生“三个能力”的培养力度,提高毕业生“就业力”。学校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减少学校的培养与用人单位用人机制之间的差距,从各个环节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适应能力和求职能力的培养。专业能力是其未来工作不可替代的基础,适应环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年轻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素质,大学校园与社会毕竟有差距,甘于从低做起,提取经验,关键依靠的就是适应能力。求职能力,包括个人面试素养、前期准备工夫等,它不是一朝一夕“临时抱佛脚”可以换来的,而是要长年累月地积累和锻炼。这三方面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靠学校,而这三方面能力的高低就决定了毕业生“就业力”的高低。因此,学校应该加大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积极开拓各种途径,加大这三方面能力的培养力度,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进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层次。
3.积极引入企业文化,开展毕业生职前教育与培训。很多用人单位感觉到,大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应有的职前教育与培训,特别是缺乏企业员工基础职业素质的培训,大学毕业生还处于一种半成品状态,而企业需要的是“真正有效人才”。因此,提高就业质量,给毕业生提供较高起点的就业前景,应该从一入学就进行系统教育。
4.建立科学的就业评估体系,客观地反映大学生就业状况。就业率不能全面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建立科学的就业评估体系应提上日程。把就业质量,甚至毕业生就业后的职业发展情况、用人单位满意程度等纳入评价体系,才能更真实地反映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更真实地反映学校的办学质量,从而也能更科学地引导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调整学校的办学发展方向。
毕业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篇4
一、序言
实习,顾名思义,在实践中学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我们学要了解到自己的所学需要或应当如何应用在实践中。知识源于实践,归于实践,所以要付诸实践来检验所学。现在即将面临毕业,实习对我们越发重要起来,实习的这段时间可以说是我大学期间最辛苦也最充实的一段时间。辛苦是因为刚踏上工作岗位,有很多方面不能很快适应;而充实则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在校园无法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更提高了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同时实习也给了我一定的工作经验。为将来谋求更好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想将这些日子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做个小结。以来总结一下经验,二来也对自己的工作情况有个系统的认识。
二、工作内容
在实习的八周里,我主要负责的工作内容是办公室文秘。在这一过程中,我采用了看、问、学等方式,初步了解了公司文秘工作中的具体业务知识,为以后正常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个人发展方面说,我虽然不是汉语言专业出身,这份工作和我自身的广电新闻专业也不是非常对口,但是这次实习对我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工作作风以及在工作过程中专业知识对工作的重要作用,因为这些都是我在校学习中不曾接触过的方面,所以我将在报告中首先讲述我在实习期间积累的这方面的认识和经验。
三、工作过程
我是初次接触仪器生产,对这个行业不甚了解,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我自觉加强学习,虚心求教释惑,不断理清工作思路,总结工作方法,现已基本胜任本职。一方面,干中学、学中干,不断掌握方法积累经验。我注重以工作任务为牵引,依托工作岗位学习提高,通过观察、摸索、查阅资料和实践锻炼,较快地进入了工作情况。另一方面,问书本、问同事,不断丰富知识掌握技巧。在各级领导和同事的帮助指导下,从不会到会,从不熟悉到熟悉,我逐渐摸清了工作中的基本情况,找到了切入点,把握住了工作重点和难点。
由于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合资企业,所以我刚开始的工作并不忙,没有感觉到很累。只是每天都要守在电话和传真机旁,很耗时间,第一天就因为坐了一天腰酸背痛的。但是过了几天就稍有点习惯了,每天向我同一个办公室的'其他同事学习一些办公知识。刚步入工作岗位,才发现自己有很多都不懂的。现在在办公室,有闲的时候就会看一些宣传策划方面的书,虽然自己所学的专业在此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但我觉得应该多学点,有几个技能在以后找工作也可以给自己多几个选择。
文案策划与管理上手比较快,主要做好了以下2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资料录入和文档编排工作。对管理处涉及的资料文档和有关会议记录,我认真搞好录入和编排打印,根据工作需要,制作表格文档,草拟报表等。二是档案管理工作。到管理处后,对档案的系统化、规范化的分类管理是我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我采取平时维护和定期集中整理相结合的办法,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心得体会与收获
从学校走上社会刚开始很不习惯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我总是提醒自己应该踏踏实实的干好自己的工作,毕竟又没有工作经验,现在有机会了就要从各方面锻炼自己。不然,想念以后干什么都会干不好的。工作也不是很难,很容易进入工作,关键是学习对人怎么说话、态度及其处事。由于经验少,我现在这方面还有欠缺。所以,现在我很珍惜学习的机会,多学一点总比没有学的好,花同样的时间,还不如多学,对以后择业会有很大的帮助。
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在秘书这个职位上,技术性的劳动并不多,大多是些琐碎重复的工作,因而秘书在工作中所会遇到的挫折主要可能发生在:与上司沟通不好;上司给的某份工作感觉吃力,难以胜任;对琐碎重复的工作感到怨烦;与上司发生争执;情感方面。
针对这个职位的特点,具体到挫折时,不妨从调整心态来舒解压力,面对挫折。古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分析,从客观、主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树立一个辩证的挫折观,经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要认识到正是挫折和教训才使我们变得聪明和成熟,正是失败本身才最终造就了成功。学会自我宽慰,能容忍挫折,要心怀坦荡,情绪乐观,发奋图强。善于化压力为动力,改变内心的压抑状态,以求身心的轻松,重新争取成功,从而让目光面向未来。
复印、传真、公文处理等文秘工作我都基本熟练。文秘管理要制发文件,处理文件和管理文件。在各种文件中,大部分具有不同程度的保密性,而且各级秘书人员经常接近领导,看一些重要文件,参加一些重要会议,所以,秘书人员在公共场合活动时要注意内外有别,把握分寸,对什么应该说什么不应该说要心中有数。准确,是对工作质量的要求。要做到这些,必须态度认真,作风过细,不能疏忽大意,不能马虎潦草。比如说办理公文,就要保证文件的质量,用词要准确,材料要真实,抄写要认真,校对要仔细,力求每一个环节都不发生差错。否则就会贻误工作,甚至酿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我在实习的过程中,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一些遗憾。也许是实习日子短和我并非文秘专业的关系,对文秘有些工作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在看人做,听人讲如何做,未能够亲身感受、具体处理一些工作,所以未能领会其精髓。但时通过实习,加深了我对文秘基本知识的理解,丰富了我的实际管理知识,使我对日常文秘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认识到要做好日常企业文秘管理工作,既要注重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把实践与理论两者紧密相结合。
毕业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篇5
1引言
长时期以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分配不公现象趋于严重,引起了广大群众的普遍不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改善收入分配的政策措施,意在有效缓解当前的社会矛盾,建立和谐社会。这些措施对于缓解低收入居民的困难产生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种种迹象也说明,仅仅依靠扩大对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转移支付的收入再分配机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收入差距扩大的深层问题。导致目前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很多。
从个人收入分配理论看,影响收入分配差异的因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内生决定收入因素,即人力资本等内生变量决定了个人收入并影响收入差异,人力资本理论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人力投资与未来收入能力的联系,几乎所有研究都以教育作为核心变量;另一是外生决定因素,即制度和宏观变量对收入分配差异的外生决定,收入再分配主要涉及税收和公共支出两个方面。发达国家的再分配主要讨论福利过度化问题,发展中国家再分配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再分配制度,包括贫困资助、社会转移支付等。
国内学者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研究起步比较晚。80年代以前,分配的平均主义是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但随着改革过程中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学者们越来越关注不平等问题,特别是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多数学者从三方面分析影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经济增长或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变迁以及政府政策。
收入差距不仅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且还影响着该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本文试图从经济发展、教育、政府政策及其他宏观经济因素四个方面就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影响因素的一般性分析
现阶段中国经济的最主要特征是转型与发展。分析这样一个转型经济发展中国家的居民收入差距,不仅应当考虑内生决定收入分配的因素、市场导向的因素,而且各种外生影响因素、非市场导向因素也应当纳入分析框架,尤其是转型经济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发展、改革、教育、政策这四个方面考察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2.1经济发展方面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工业化过程。对一般发展中国家而言,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紧密相连的过程,中国的经济发展既是城市化过程又是工业化过程。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二元经济结构逐步向现代化经济结构转型,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特别是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有学者用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将城市化进程与居民收入差距联系起来。根据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我国大部分年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大于0.5,也就是说农村居民收入不到城镇居民收入一半,属于二元结构的收入差距性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大。
其次,产业结构升级过程。国内外很多学者的横截面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已经证实:产业结构升级与收入水平之间有着规律性的联系,各产业从业人员收入与该产业的发展有直接联系。无论从绝对量还是从相对量分析,第一产业职工收入明显低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三大产业间存在不小收入差距,而且这种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第一产业的主力军农民,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非农民职工收入差距将更加明显。
2.2体制转型方面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非国有部门得到快速发展。由于非国有部门内部分配机制以效率为主导,具有很大灵活性,其内部收入差距往往会高于国有部门。鉴于数据资料所限,以不同所有制职工的平均工资反映其收入水平。1995年至20__年间,国有单位职工收入与其他单位1职工收入的最大比值达到1.11,两者的最大差额达到2562元;与城镇集体单位职工收入的最大比值为1.71,两者的差额最大为8030元(见表2.1)。
其他单位包括股份合作单位、联营单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港澳台商投资单位以及外商投资单位等其他登记注册类型单位。
表2.1不同所有制职工收入比较单位: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__年。
分别对国有企业职工收入与其他单位职工收入的比重、国有企业职工收入与城镇集体单位职工收入的比重做折线图(如图1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形象地看出不同所有制职工的收入差距不断增大,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近两年来,不同所有制职工收入差距又有缩小的趋势。
图2.1不同所有制职工平均收入比重的折线图
2.3教育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作为衡量人力资本的核心指标教育水平与收入差距的联系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一般认为,教育的普及可以使工资收入的分配趋于平等化。我国教育普及程度不高,基础教育发展缓慢。无论就学校数而言还是学生人数而言,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明显领先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优先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2.4政府政策方面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首先,社会福利保障政策。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福利保障政策显得不足,尤其是农村地区,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基本没有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国家财政对部分地区实施的扶贫计划和紧急救灾、少量救济互助、民间的社会救助相对于农村所需要的社会保障而言作用甚微。
其次是税收政策。目前我国个人税收的再分配效应不仅很微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扩大收入差距的负面作用。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收入分配课题组的调查数据,无论从纳税额占收入比重来看,还是从纳税方式和减免政策来看,农村居民交纳的税费远高于城镇居民,而且农村贫困人口承担相对更高的税费率。所以税收政策进一步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
2.5影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其他因素
失业和通货膨胀是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明显因素。失业者失去了工作也就失去了收入来源,与在职者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本文认为广义的失业应该包括失业和待业。
毕业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篇6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实体银行业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经济以及人们的要求,网上银行顺应着时代的潮流顺势而上不断的发展与壮大,且已然称为了银行必须提供的金融服务之一。但随之而来的网上银行安全性问题也成为了大众的关注焦点。本文主要研究分析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以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各类问题的一些建议与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网上银行;发展;安全性
1、引言
网上银行,包含了两个层次的含义:一个是机构概念,指通过信息网络开办业务的银行;另一个是业务概念,指银行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传统银行业务和因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新兴业务。它又称为网络银行、在线银行,它借助internet的优势,突破了传统银行的局限性,为客户提供综合和实时的金融服务,是在线的虚拟银行柜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提及网上银行,更多是第二层次的概念,即网上银行服务的概念。
网上银行是信息化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渠道,是传统的实体银行业服务在互联网上的延伸。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实体银行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人门的要求,因此网上银行顺势而生并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性问题也成为了我们无法忽视的问题。
2、调查对象及内容
本次调查的调查时间为20xx年9月,调查地点是宁波天一、万达等几个人口聚集地,调查对象是普通居民,调查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调查了解宁波地区网上银行的使用情况,并通过调查结果来分析网上银行发展的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在此次调查中,我采用的方式是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份,最后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但是,问卷调查随机性较大,因此,我还通过查阅各种的相关文字资料了解到如今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通过查询资料以及各类书籍给出了针对所存在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案与策略。
3、调查结果及分析
3.1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分析
网络渠道的发展,绝不仅仅是银行业务的网络化,它将会引发商业银行一系列在实务领域的深层次变革。我通过搜集到的问卷调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
3.1.1网上银行的客户规模
网上银行用户以25-35的青年人群为主
图3.1.1宁波地区网上银行用户年龄分布情况
从上图中我们能够看出,宁波地区网上银行的用户主要为25-35岁的青年人群,其占比均超过50%。而形成该特点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是网上银行的用户主要是广大网民,而我国网民存在群体偏年轻化的特点,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更习惯于这个网络环境。
网上银行用户的收入或可支配零用钱水平较高
图3.1.2宁波地区网上银行用户收入水平情况
图3.1.3宁波地区网上银行学生用户可支配零用钱水平情况
从上面两图中可以看出,宁波地区网上银行用户收入水平主要集中在20__-5000元,两者占比均超过50%。网上银行学生用户的可支配零用钱水平主要集中在1500-3000元,其占比均超过50%。我认为形成该特点的原因主要是,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对于网上购物、转账或者是代缴费的需求相对于收入水平较低的人群较高,而且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往往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这类人群对于网络计算机较为熟悉,相对与收入较低的
人群更习惯于网络环境,并且更能够接受新事物。对于网上银行学生用户而言,学生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可支配的零用钱主要来源于家长,可支配零用钱越多也就意味着家庭经济水平越高,拥有的网络条件较好,对网上银行的使用率也就越高。
3.1.2网上银行的业务规模
我通过走访宁波多家商业银行了解到,如今网上银行的主要业务还是查询、转账、代缴费等。在产品创新方面,多家商业银行已开始发展活期存款资金的理财服务,意欲在互联网金融的格局下,携手基金公司,通过网银、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电商等平台,实现消费、流动资金管理和理财增值业务的无缝对接,连接消费、货币基金投资与信用卡还款业务。
图3.1.4宁波地区网上银行用户业务办理情况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人是将网上银行用于购物、转账、缴费这三类。这也同时可以看出,各大银行对网上银行业务的.创新以及推广不够。
3.2网上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十年来,随着网上银行的迅速发展,人们能够足不出户的处理自己的金融业务,如转账、购物、缴费等一系列网上金融服务。但是随之而来的,遍布网络与新闻的网上银行安全问题以及功能因素,也让一部分人对网上银行望而却步。我通过对搜集来的调查问卷的研究,将存在的问题主要归结于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