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文库工作报告内容页

水资源调研报告

2024-05-06 22:57:02互联网工作报告

水资源调研报告十篇

水资源调研报告 篇1

水资源问题是当今全世界最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十分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并且属多水患国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速增长和水资源开发活动的大力开展,水资源保护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不断出现新的生态环境等各种不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缺乏的国家之一,年水资源总量为2.8万多亿吨,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水量不足2400m3,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同时,我国水域普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的功能。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每年缺水60多亿m3。同时,浪费又很严重,我国工业产品用水量一般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发达国家水的重复利用率一般都在70%以上,而我国只为20%-30%;此外,还面临着严重的污染,近50%的重点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的标准。水资源短缺,迫使一些城市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和城市地面沉降。城市缺水问题,特别是北方城市缺水问题的严重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长期以来受“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价值观念影响,水资源被长期无偿利用,导致人们的节水意识低下,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非持续开发利用。水资源日益短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共同的使命。

由于人们节水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农业灌溉与工业用水效率低、环境污染、地下水超采等原因,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极为严峻。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应提高水的使用效率,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以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这是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我国节水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我国人民群众对节水的认识普遍不高,节水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

2、投入不足。节水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多样,需要大量投入和一定的先进技术,这就需要大量的`投入。随着节水量的加大、用水重复利用率的提高,单方节水投资会愈来愈大,技术要求也愈来愈高。

3、机制不力。当前节水工作还没有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水价太低是主要原因,许多节水工程直接经济效益有限,更多地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上,而国家又缺乏优惠发展政策。这些原因的存在,致使许多用水大户节水积极性不高,节水并没有真正变成企业、农户的自发行动,节水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4、法制不强。节约用水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单靠政府行为,没有市场推动,节水必然动力不足;单靠市场推动,没有政府引导,节水也必然难见成效。抓好节水必须充分考虑节水工作的特点,既要靠市场推动,也要加强政府行为。强有力的政府推动和切实有效的广大用水户的积极自觉行动相结合,才可能促进我国的节水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水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生物的结构组成和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从全球范围讲,水是连接所有生态系统的纽带,自然生态系统既能控制水的流动又能不断促使水的净化和循环。因此水在自然环境中,对于生物和人类的生存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保护水资源的问题上: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做:

1、大力发展绿化,增加森林面积涵养水源。森林有涵养水源、减少无效蒸发及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具有节流意义。林区和林区边缘有可能增加降水量,具有开源意义

2、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在同一空间是有综合利用的特点。水库可以蓄洪,也可以养殖水生动植物,大的水面可以通航,有些水体还可开辟旅游。水力发电用过的水,可以用于灌溉。渠系和田间渗漏的水,可以地下抽出利用,从地下抽出的水,还可以灌区下游重复抽出,重复利用。新疆是干旱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设法提高河流引水率,要排好上下游用水关系,等于开辟水源。

3、调水工程。由于地理、气候特点,地区间水的分配并不平衡。利用自然因素及人工改造,把丰水区的水调至缺水区,是解决水源不足,开辟新的经济区的有效手段。

4、水资源的保护。水资源被污染,使本来可以利用的水变为不能利用的水,实际上等于减少了水资源。目前世界上已有40%的河流发生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有上升的趋势。

5、城市开发利用污水资源,发展中水处理,污水回用技术。城市中部分工业生产和生活产生的优质杂排水经处理净化后,可以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做为非饮用水使用在绿化、卫生用水等方面。

6、发展和推广节水器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便器水箱近4000万套和大量的其它卫生器具,每年因马桶水箱漏水损失水量上亿立方米。

7、强化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法制建设和宣传工作,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使人们自觉认识到水是珍贵的资源,摈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陈腐观念,一个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良好社会风尚开始形成。

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离不开水。水是生命发生、发育和繁衍的基本条件。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期的,水在自然循环中不会增长,因此被污染的河流越多,人们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就越少。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停止一切对于水资源,对于环境的迫害,尽我们最大的可能去弥补已经造成的危害,并且十分的珍惜节约我们现存的手中握有的水资源。“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不只是一句口号,他需要我们所有的人,所有的组织,所有的国家都认认真真的、实实在在的去履行。珍惜水资源应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消失做起。

水资源调研报告 篇2

一、水资源基本状况

近年来,我市经济转型的步伐越来越快,许多大项目纷纷落地,我市水资源紧张的问题进一步凸显,针对目前我市水资源供需关系紧张,开采过量,水资源环境日趋恶化的问题,对全市水资源情况进行了调查。

邹城市多年水资源总量5.34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2.9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45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属于水危机区。同时还存在着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心店—北宿—平阳寺—太平一带的邹西水源地和以唐村为中心的唐村水源地以及最近探明的九龙山水源地;而邹东山丘区虽然地表径流丰富,由于拦蓄工程少,现有工程又年久失修,可利用水资源十分匮乏。

邹西水源地为第四系水,埋深一般在20~30米,年可开采量在0.64亿立方米,现年开采量为0.7亿立方米,目前已形成70多平方公里的超采漏斗区。地下水位呈逐年下降趋势,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该地区有近8万亩的采煤塌陷地,分成许多小块互不相连,由于每块仅蓄积塌陷地单个流域降雨,年际变化大,保证率低,基本上为无源之水,无法满足工业用水需要。虽然我市最大的两条河流泗河、白马河穿越邹西地区,但由于两条河道污染严重,又因缺少拦截导流蓄积工程,大多数径流直接汇入南四湖。

唐村水源地以奥灰水为主,埋深一般超过80米,储量大,水质好,经省水文三队勘探,每日可开采量为25.91万立方米。在上世纪已被确定为邹县电厂水源地,由于城区公共供水水源地锐减和用水量迅速增长等原因,市自来水公司、兖矿集团邹西社区、南屯煤矿等单位也纷纷到唐村水源地凿井取水,再加上当地农业灌溉用水,现日取水量近30万立方米,也处于超采状态。

九龙山水源地地下水储量丰富,为山东省三大地下富水区之一,总储量达17亿立方米,相当于半个微山湖的蓄水量,该区没有明显和潜在污染源,地下水处于原始存量状态,但可开采量仍未探明。

邹东山丘区总面积1050.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730多毫米,年均降水总量7.67亿立方米,形成地表径流2.31亿立方米。截止到目前,邹东共建成小(二)型以上规模水库84座,控制流域面积350.3平方公里,总库容1.66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71亿立方米,占地表径流量的30.7 %。由于东部山丘区地貌地形特点为中间高,四周低,呈“鏊子面”状,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水源变幅均较大,很难用作工业项目的水源地。据测算,每年约有1.6亿立方米的径流挟持着300万吨的土壤流向周边市县区,仅城前镇由戈河出境的径流就有5000万立方米。

受地形地貌及水地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虽然本市降水资源量在地域分布上,具有从东向西逐渐递减的趋势(邹东年径流20~25万立方米/年,邹西年径流5~10万立方米/年),但由于东部储水条件劣于西部,地下水资源条件西部较东部有更大的利用优势,而邹东地表径流开发潜力相对较大。出处 HaoHaowenkU.cOM

我市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且多系几场大暴雨形成。汛期6~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占年降水量的73.8%。地表水资源也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88%,从而形成春旱、夏涝、晚秋又旱的水情特点,所以本市抗旱防汛任务比较重。从另一个方面又说明邹东拦蓄地表径流的必要性。

二、水资源供需矛盾

现已完建的邹县发电厂三期、里彦电厂扩建工程因在我市没有合适的水源,而不得不跨区域到微山县、兖州市取水,两企业日取水量在8万立方米。国宏化工一期50万吨甲醇项目、邹城市热电厂项目及邹县电厂四期项目日需水量在16万立方米。按西苇水库除险加固并与莫亭水库实现联合调度后日供水4.3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日提供中水4万立方米计算,仅城区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每日尚缺7.7万立方米。

随着近年来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鲁南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华文化标志城立项建设,用水量将进一步加大,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邹城市目前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96亿立方米,根据《邹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对我市社会经济各部门需水量预测,20xx年、20xx年分别为4.71立方米、4.97亿立方米,以现状可利用量为基数,分别缺水1.75亿立方米、2.01亿立方米。由此可见,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并将长期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利工程,在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基础作用,水利作为保障发展的基础物质,有力地支撑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我市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急需加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一)水利工程老化、失修、配套率低,亟待维修

我市水利工程大部分建设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工程老化和配套不全以及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工程作用的发挥和安全。尤其是蓄水和提水工程,受上述因素影响和水源质量影响,得不到充分利用。

(二)地表水拦蓄能力低,供水水源结构不合理

在我市东部山丘区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修建地表水拦蓄工程的地形条件也较有利,开发潜力较大,而在西部地区也具有较好的引水提水的河流条件和蓄水条件(利用采煤塌陷地作为调蓄库容),但都没能充分利用。目前全市地表拦蓄能力提供的可供水量只有地表水资源量的34.4%,地表水供水量只占年供水量9.5%,地下水供水量占了90.5%左右,在目前地下水开采量中深层地下水已占到16.9%,在局部地区已造成地面沉降、开裂、地下水降落漏斗等水文地质环境恶化等后果。

(三)供水水源地配置不合理,供用水源空间分布矛盾突出

目前工矿用水水源基本上全是地下水,即使具有大量开发潜力的西苇水库,目前向国宏和热电厂日供水仅2万立方米。建国以来,我市曾在白马河流域建排灌站、提水站16处,设计总取水量7500万立方米,现在正常运行的仅剩1处(果庄排灌站),取水指标白白浪费,更谈不上引湖水向城镇和工矿区供水了。除自然因素原因外,在管理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水源质量堪忧,严重影响水资源环境安全

我市东部山丘区和西南低山区水资源质量较好。西部地区河流水体多属超Ⅴ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地下水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大沙河城区外以下断面的沿河地下水,受地表水体渗漏污染作用较大。

由于个别企业用水排水管理不当,使得当地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如邹城市英克莱动力厂地下水已呈黄褐色,六价铬超标最高达50多倍。

(五)农业用水量大,用水效率较低

目前,农业用水(农田灌溉、农牧渔业)占全市各类用水总量的54.6%,该比例虽在全国用水结构中较为合理,但相对于我市社会经济结构来讲,还应尽一步优化。同时,在农业灌溉渠道方面,存在年久失修、工程老化、跑水、渗漏等问题。

水资源调研报告 篇3

水库位于xx镇境内,是国家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地,承担着向下游及宁波市区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的职责。为了掌握水库上游水资源安全保护状况,更好地开展水质保护工作,xx年xx月,我局调研小组去上游开展水资源安全调研,通过调查问答、现场察看等方法,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这此调研结果来看,总的情况比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有效地得到解决。一、基本概况1、人口资源概况水库上游面积176平方公里,分片,有18个行政村,137个自然村,共5444户农户,16000左右人口。除了常住人口以外,每年有游客60万人次左右。水库上游地貌为“八山一水一分田”,有山林约20万亩,经济林和农田2万亩。山区农民主要靠种植苗木、果树、雷竹为生,20xx年人均收入4700元左右。

2、污染源概况从调研情况来看,上游污染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大量使用无机肥料,据不完全统计,每亩林(农)田使用200公斤左右化肥,按全部2万亩计算,年使用化肥达4000吨以上,造成水质中氮、磷成份超标。二是生活垃圾和污水,农村厕所、动物粪便等对水质也有一定污染。三是旅游服务业带来生活垃圾和污水。值得一提的是——水库上游基本上没有工厂,不存在工业污染问题。3、水质概况20xx年前,水库水质呈季节性变化明显,每年四月下旬至五月下旬、十月上旬至十一月上旬两个时间段,水质会变得富营养化。20xx年初拆除库内476只网箱养殖以来,未发生明显的富营养化现象。近几年来检测结果符合国家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准,如200x年x月水质检测报告如下:指标名称检测值水质类别备注PH(无量纲)8.22溶解氧9.20高锰酸盐指数1.79五日生化需氧量2.80氨氮0.06总磷0.020总氮0.96Ш氧化物0.06挥发酚总氰化物总砷六价铬汞硒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铜锌铅镉硫酸盐7.47合格氯化物3.32合格硝酸盐0.92合格铁锰综合评价(总氮不参与)(总氮参与)Ш超Ш类水标准项目1个从检测结果来看,除了总磷类、总氮Ш类外,其余指标都是类水标准,说明水库水质良好。二、目前水质保护主要措施1、建立保洁机制,村村配备保质员为了做好垃圾清运工作,溪口镇建立了三级保洁机制。农户到村内垃圾箱由农户自己负责,村内垃圾箱到村口集中堆放处由村里负责,村口到垃圾填埋场由镇负责清运。共配备了47名保洁员。

2、硬件设施到位,运作正常镇上有1处垃圾填埋场,各有1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有压缩式垃圾收集车一辆。另有固定式垃圾箱43只,垃圾筒291只,垃圾筒(箱)分布比较合理。同时,为每位保洁员配备了手扶垃圾车、扫帚、铲撬等清运工具。3、清运垃圾成效显著村保洁员对垃圾实行一日一收,道路一日一扫,村内基本看不到成堆的垃圾。村口到镇垃圾填埋场实行两级清运,其中村口到垃圾吉转站走市场化运作,承包给8位拖拉机手,实行一日一收;中转站到垃圾填埋场,由镇里垃圾收集车清运,目前东岙、董村、斑竹三片每天清运垃圾达6—10吨,基本上做到天天清运,垃圾不过夜。

4、建立考核奖励机制为保证各村保洁质量达到规定要求,溪口镇制定了镇环卫人员、村干部和村保洁员三级考核办法。对不同对象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进行考核,同时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检查确认,年底实施奖励。从而加强了有关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各项制度都能基本落到实处。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改建议1、水土保持方面问题水土保持问题实质是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在没有其他收入维持生计的情况下,农民靠山吃山是必然趋势。调研发现,董村、斑竹片毁林开垦现象不是很严重,而作为花木之乡的东岙片开垦现象最突出,估计有上万亩林地被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景观破坏,这一问题已经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其实没有好的办法可以制止农民继续“靠山垦山”。我们认为要彻底

水资源调研报告 篇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关注家乡水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了解水在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了解地球上水资源情况,增强节约用水的自觉性,培养同学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2、教育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宣传节约用水,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研究设计节水方案,激发学生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

3、通过搜集资料、观察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运用信息、资料统计等能力。

二、活动过程及方法:

(一)动员、准备阶段

1、请老师讲清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介绍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和水资源的受污染情况。

2、发出一份倡议书,号召全体同学行动起来,积极投入到这项活动中来。

3、收集报刊、杂志或互联网上有关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的相关资料。

4、召开一个有关水资源的`信息交流会,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以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

(二)实施、交流阶段

第一阶段参观

活动流程:

1.参观污水处理厂,写出参观感受。

2.搜集有关污水的来源,污水处理的办法及流程,在班上进行交流。

3.参观自来水厂,了解我们地区每天的总用水量,总产水量,使同学们了解我们的生活用水状况。

第二阶段调查

活动流程:

1、调查自己家中、学校、公共场所浪费水的现象,了解浪费的原因并对浪

活动流程:

1、就下列问题采访当地水污染治理监管部门:

①本地区是否存在严重的水资源污染,污染状况如何,污染源是什么; ②近几年,本地区治理水污染的举措,本地区的水污染程度是否上升趋势。

2、拍摄、剪辑有关照片、录相带,记录观察的结果,写一篇参观访问记。

第四阶段宣传

活动流程:

1、将我们自己收集的资料或写成的文章投到校园广播站作一次专题栏目;

2、分小组深入街道、单位、居民家中以及公共场所宣传节约用水,发放宣传资料,让人们懂得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了解节水的方法和措施;

3、向有关单位写建议书,提出制止水浪费、治理水污染的合理化建议;

4、设计一个公益广告,呼吁人们节约用水,拒绝水污染,保护水资源;

(三)成果展示

活动流程:

1.上一节“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的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

2.围绕主题,每月出一次墙报,举行手抄报比赛,摄影作品比赛,进行图片资料展览等,以各种形式展示我们的调查研究成果。写好这次综合实施活动的总结。

水资源调研报告 篇5

水库位于XX镇境内,是国家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地,承担着向下游及宁波市区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的职责。为了掌握水库上游水资源安全保护状况,更好地开展水质保护工作,XX年XX月,我局调研小组去上游开展水资源安全调研,通过调查问答、现场察看等方法,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这此调研结果来看,总的情况比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有效地得到解决。

一、基本概况

1、人口资源概况水库上游面积176平方公里,分片,有18个行政村,137个自然村,共5444户农户,16000左右人口。除了常住人口以外,每年有游客60万人次左右。水库上游地貌为“八山一水一分田”,有山林约20万亩,经济林和农田2万亩。山区农民主要靠种植苗木、果树、雷竹为生,20xx年人均收入4700元左右。

2、污染源概况从调研情况来看,上游污染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大量使用无机肥料,据不完全统计,每亩林(农)田使用200公斤左右化肥,按全部2万亩计算,年使用化肥达4000吨以上,造成水质中氮、磷成份超标。二是生活垃圾和污水,农村厕所、动物粪便等对水质也有一定污染。三是旅游服务业带来生活垃圾和污水。值得一提的是——水库上游基本上没有工厂,不存在工业污染问题。

3、水质概况20xx年前,水库水质呈季节性变化明显,每年四月下旬至五月下旬、十月上旬至十一月上旬两个时间段,水质会变得富营养化。20xx年初拆除库内476只网箱养殖以来,未发生明显的富营养化现象。近几年来检测结果符合国家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准,如20xx年xx月水质检测报告如下:指标名称检测值水质类别备注PH(无量纲)8.22溶解氧9.20高锰酸盐指数1.79五日生化需氧量2.80氨氮0.06总磷0.020Π总氮0.96Ш氧化物0.06挥发酚总氰化物总砷六价铬汞硒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铜锌铅镉硫酸盐7.47合格氯化物3.32合格硝酸盐0.92合格铁锰综合评价(总氮不参与)Π(总氮参与)Ш超Ш类水标准项目1个从检测结果来看,除了总磷Π类、总氮Ш类外,其余指标都是类水标准,说明水库水质良好。

二、目前水质保护主要措施

1、建立保洁机制,村村配备保质员为了做好垃圾清运工作,溪口镇建立了三级保洁机制。农户到村内垃圾箱由农户自己负责,村内垃圾箱到村口集中堆放处由村里负责,村口到垃圾填埋场由镇负责清运。共配备了47名保洁员。

2、硬件设施到位,运作正常镇上有1处垃圾填埋场,各有1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有压缩式垃圾收集车一辆。另有固定式垃圾箱43只,垃圾筒291只,垃圾筒(箱)分布比较合理。同时,为每位保洁员配备了手扶垃圾车、扫帚、铲撬等清运工具。

3、清运垃圾成效显著村保洁员对垃圾实行一日一收,道路一日一扫,村内基本看不到成堆的垃圾。村口到镇垃圾填埋场实行两级清运,其中村口到垃圾吉转站走市场化运作,承包给8位拖拉机手,实行一日一收;中转站到垃圾填埋场,由镇里垃圾收集车清运,目前东岙、董村、斑竹三片每天清运垃圾达6—10吨,基本上做到天天清运,垃圾不过夜。

4、建立考核奖励机制为保证各村保洁质量达到规定要求,溪口镇制定了镇环卫人员、村干部和村保洁员三级考核办法。对不同对象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进行考核,同时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检查确认,年底实施奖励。从而加强了有关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各项制度都能基本落到实处。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改建议

1、水土保持方面问题水土保持问题实质是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在没有其他收入维持生计的情况下,农民靠山吃山是必然趋势。调研发现,董村、斑竹片毁林开垦现象不是很严重,而作为花木之乡的东岙片开垦现象最突出,估计有上万亩林地被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景观破坏,这一问题已经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其实没有好的办法可以制止农民继续“靠山垦山”。我们认为要彻底制止毁林开垦现象,不外乎以下四种措施:

(1)、人口梯度转移。通过迁移人口来杜绝人为破坏的可能性,这种办法最好,然而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准备。

(2)、对退耕还林实行经济补偿。据了解,目前一亩花木年纯收入在5000元左右,按上游10000亩林地计算,全额补偿每年需资金5000万元,数额巨大。

(3)、立法强制退耕还林。按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四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进行开垦、采石、采砂、采土、采种、采脂和其他活动,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依法赔偿损失;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种毁坏株数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树木,可以处毁坏林木价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这样处罚太轻,而且处罚后毁林者可以合法种植了,起不到遏制作用。正因为如此,地方政府在制止违法开垦上底气不足,力度不够。如果要通过法律途径制止开垦的话,必须加大处罚力度,使毁林者得不偿失。而修改法律需要各方形成共识,不是想想而已。

(4)、综合治理。首先是加强宣传,提高村民生态保护意识;其次是引导农民搞多种经营,东岙片可鼓励农民从事旅游服务行业,千方百计增加收入;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农民搬迁到平原地区,逐步减少林区人口;四是实行小范围经济补偿,对河道两岸和对景观影响较大的林地给予适当补偿,使其退耕还林;五是地方人大通过立法制止新的开垦行为,尤其是河道两岸100米内和公路两侧500米内严禁开垦,违者处以重罚。总之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才能制止开垦现象继续蔓延,并最终实现退耕还林的目标。

2、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问题经实地调查,目前农民用有机肥施肥的很少,一般都用化肥,上游总化肥用量约4000吨左右,使水体中氮磷等含量大增。我库20xx年2月~4月水质检测结果总氮为四类、五类水,这与农民春季集中施肥有一定关系。农药使用量不及化肥千分之一,估计上游用药总量不会超过3吨,残留物大量进入水体的可能性不是很大,问题是有些农民习惯把农药瓶丢弃在河江中(以为这样对小孩最安全),直接造成水质污染。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引导农民尽量多用有机肥料,不要将废弃的农药瓶丢到水里去,防止水质被局部恶化。

3、宣传教育缺失问题从这次调研情况来看,东岙、董村、斑竹在水质保护宣传方面都存在问题,调研组所到之处,没有看到一块警示牌或警示标语,这有点出乎意料。政府出巨资治理水环境,应该把提高人的素质摆在第一位,把宣传教育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为此,希望有关部门切实重视水质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建议每个自然村至少竖立一块以上宣传牌,重要季节要张贴宣传标语,营造保护水质光荣、污染水质可耻的良好氛围,引导农民讲卫生、重环保,从思想上筑起保护生态的长堤,这是治本之策,不可放弃。

4、源头水质监测问题水质保护关键是源头,除了保洁措施到位外,日常巡查和水质监测显得格外重要。目前源头水质监测工作基本上是空白,所幸这项工作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水库水质检测站正在筹建之中,年底可投入使用,为水管单位及时掌握水质创造了必要条件。四、结论从调研情况来看,在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溪口镇政府在治理水库上游水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卫生保洁方面,大大减轻了生活垃圾对水环境的不良影响,农村卫生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成绩是显著的。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除了宣传教育和水质监测工作亟待加强外,其他都是农村客观情况造成的,随着时间的推延一定会逐步得到纠正。相信在宁波、奉化和溪口三级政府的重视下,通过有关各方共同努力,水库上游水资源保护工作会更加规范,水质会越来越好

水资源调研报告 篇6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速度加快,水资源形势日益严峻,已成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意见安排,市人大农委组成调研组,于20xx年5月24日至27日,对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洪任组长,市人大农委组成人员、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部分专业组代表为成员。专题听取了市水利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农委、市市政委、市环保局、市法制办等部门的情况汇报;分成三个小组,分赴永川、南川、铜梁、忠县、奉节、秀山等6个区县(自治县)进行了实地调研,期间,听取了相关区县政府及部门的情况汇报,实地察看了一批水利工程设施,与水利工程所在乡镇村的干部群众和基层水务工作者进行了座谈。同时,还委托万州、黔江、巴南、璧山、荣昌、开县、垫江、酉阳、武隆、彭水等10个区县进行了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的成效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市级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强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加大投入,扎实做好水资源的治理、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等各项工作,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依法治水氛围日趋浓厚。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宣传、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重庆市水资源管理条例》、《重庆市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各项涉水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全民法制意识。一是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黔江、开县、奉节、忠县、酉阳、秀山等地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时间,通过电视、广播、标语、会议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涉水法律法规,为依法治水、管水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武隆县改变传统的宣传方式,组成工作组在抗旱救灾等工作中进行现场说法。二是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各地大力加强水资源保护行政执法,依法打击各类水事违法行为,有效维护正常的水事行为。奉节县水行政部门相继制定了水事违法案件查处规则、水行政处罚、错案追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大乱挖乱采监督力度,加强对工业、生活污水排放的监测,查处水事违法案件40余起;武隆县20xx至20xx年共办理各类水行政处罚案件70余件。三是不断加大法律监督力度。各区县(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和执法调研活动,有效推动了涉水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奉节、忠县等区县人大常委会还多次组织人大代表视察水行政执法工作,确保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二)水资源保护的力度加大。一是大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已建成94个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243.9万吨,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9%,三峡库区已达到84%。全市123家水污染排放重点企业安装了水污染在线监测监控装置。秀山县对所有电解锰、钛合金厂等排污企业安装了污水净化处理设施,确保企业废水排放基本达到环保排放标准。二是不断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全市主要河流、水域水功能区确界、立碑工作已全部完成,水功能区划修编工作已全面启动,全市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水域的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总量已核定。同时加大区县界和重要控制断面的水质监测以及入河排污总量的监控,加强对新建、改建和扩建入河排污口的监管。南川区结合“六城同创”工作,全面推进水源地确界立碑工作,现已完成26个水源地的立碑确界。开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编制了《开县水资源保护规划》、《开县水域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报告》。三是不断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全市90%的区县完成了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可研报告,85%的区县完成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报告并通过技术审查。全面取缔了333座饮用水水源水库内的网箱养鱼及肥水养鱼。全市500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已全面完成,并设置界碑,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工业污染源、市政排污口和餐饮娱乐船进行了清理。同时,禁止在三峡库区水体水域进行网箱、网栏养殖,投入2亿多元,取缔库湾、河道网箱养殖逾1.5万个。通过强有力的保护措施,全市国控饮用水源地和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断面比例均达到100%。黔江区加强饮用水源水库管理,将水库管理所由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转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落实专人、专项经费管理,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四是大力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按照“沿城、沿库、沿江、沿路”的水土保持治理方略,结合森林重庆建设,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7万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603条,实施水系森林工程14万亩。涪陵、万州、渝北、永川等4城市被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永川区加强小流域治理,通过国债工程、生态治理、世行贷款等,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7.78平方公里,占全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的50%,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进一步恶化。奉节县通过水保治理,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项目区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47%提高到70.1%,土壤侵蚀量由治理前的每年36.21万吨下降到8.98万吨。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上档提速。从直辖至20xx年底,全市累计完成各类水利水电投资550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至重庆直辖水利水电投资总和的14.4倍。20xx年,我市组建了全国首家水利投融资公司——市水利投资集团,充分发挥水投集团的筹融资平台,先后出台了财政投入、土地储备、税费减免、只征不转等优惠政策,通过放大政府资金、政策投入、土地储备、盘活存量资产、收费权质押等方式,累计落实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资金218亿元,储备土地近5万亩。由于经费保障有力,全市水利工程建设得到快速发展,20xx年底,全市水利工程达到20.6万处,比直辖前增加2.23万处,共建成水库2831座,比直辖前增加107座。其中:开工建设大中型水库49座(含大型2座,结束了我市无大型农灌水库的历史),已建成27座,总库容达到55.69亿立方米,比直辖前增加34.34亿立方米;水利工程人均蓄引提水能力267立方米,比直辖前增长了98%;有效灌溉面积累计为1008万亩,比直辖前增长26%;旱涝保收面积达到504.6万亩,比直辖前增长了45%。

(四)节水型社会正逐步形成。市水利部门加快编制和建立我市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在全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一圈两翼”及主城区二环以内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的基础上,以区县为单元明晰水资源可利用量,把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到各区县,推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此倡导全民节水,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限制在水资源可承载的能力范围内,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各区县亦多策并举,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永川区通过狠抓节水型机关、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社区、节水型农业等四大创建活动,改进节水设施、使用节水器材、试行“阶梯水价”、实行中水回用、建设微型集水和节水灌溉工程,不断降低单位产能消耗,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铜梁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已通过水利部的中期评估验收,全县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47,工业重复利用率达5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97立方米,城镇供水管网漏失率降至25%。

(五)城乡居民饮水基本保障。为保障全市城乡居民用水需求,市发改委会同市有关部门从规划入手,先后编制了全市水源地保护、农村饮水安全、城镇饮用水安全、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等规划,完成了134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前期工作,推进了沙坪坝井口、渝北悦来、南岸白洋滩等主城大型水厂以及大学城、南岸茶园新区等供水管网拓展工程建设。争取国家支持,落实农村饮水安全中央补助27.79亿元、城镇供水中央补助约10亿元,兴建各类饮水安全工程15267处,解决了800余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基本完成主城、万州等老旧城市供水管网改造任务,完成垫江、大足等20多个区县城市供水能力和水质提升工程。全市589个建制镇中,除82个镇为市水务和水投集团、区县级自来水公司和自备水厂供水区域覆盖外,其余507个均建有独立建制镇水厂。为解决我市严重缺水地区分散农户的饮水困难,市委、市政府连续6年将“红层找水”列为民心工程,市国土房管部门累计打井80723口,解决了32万余人以及40多万头大牲畜的饮用水困难。截止20xx年,南岸、江北、双桥、大渡口、万盛5个区已率先实现饮水安全“整区销号”,近300个乡镇实现饮水安全“整乡(镇)销号”,全市城乡居民用水需求基本得到保障。铜梁县在启动小北海中型水库枢纽工程,缓解城区供水压力的同时,采取泵站扬水、管网延伸、集雨工程、引用山泉水、分散打井等方式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有效缓解了20.55万农村人口饮水难的问题。

(六)城乡防洪功能明显提高。一是加快沿江沿河县城集中点集镇防洪护岸工程建设。全市38个临江临河而建的县城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100个百强镇、中心镇堤防建设已完工96处,20xx年将实现重点集镇防洪基本达标。铜梁县在经历20xx年“7.17”洪灾后,争取市里支持,投资1800万元,启动巴川城区应急防洪工程,将县城防洪标准由过去的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在20xx年“8.3”洪灾中,虽然降雨量是“7.17”洪灾的142%,但整个城区仅实验一小低洼处遭受一定洪灾损失,其他沿河街道均未进水,洪峰顺利通过堤防,全县非农损失仅为“7.17”洪灾的38.3%。二是加快水文应急监测体系建设,完善各类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储备物资,加强演练,全力做好汛期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三是切实加强对水库、城镇、人口聚集区堤防工程的监管和洪水预报、调度管理。比中央要求提前一年完成全市1800余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四是强化各级防办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乡镇防汛抗旱组织体系,分级落实并公示了水库、城镇防汛抗旱行政、技术、管护“三个责任人”。

(七)水质监测能力日渐增强。市、区县两级水资源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不断加快,水功能区、城乡饮用水水源地和成品水的水质监测范围进一步扩大,建立了监测情况旬报、月报制度,确保城乡居民喝上放心水。目前,市级水环境监测中心已初步建立并投入使用,区县水环境监测实验室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已有26个区县水质实验室通过计量认证。南川区早在20__年就单独设立了全额财政拨款的水环境监测站,确定了饮用水源地、自来水厂出厂水、管网水、管网末梢水以及全区主要河流的水环境监测断面(点)方案,定时、定期对区内重要饮用水源地、重要水功能区、城区水厂进行监测,目前该监测站已通过重庆市实验室资质认定,并受市水文局委托,对周边的涪陵、万盛、綦江、武隆四个区县开展水质监测服务工作。

(八)水务管理体制正在理顺。为改变过去城乡水资源被分割管理的状况,各地积极推进集城乡防洪、排涝、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污水处理及回用等于一体的水资源管理体制,逐步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实现行政管理一体化、建设经营多元化的格局,目前已有30个区县实行了水务一体化管理。永川区在全市率先推行了水务一体化改革,将环保、水利、建设等部门中涉水职能职责整合,设立水务局,实行“一龙到底”的水务管理,解决了“多龙管水、政出多门、工作交叉、职责不分”的问题,提高了水行政效率,为全市水务体制改革创造了经验。

二、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

成绩固然值得肯定,但不可置疑的是我市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形势还不容乐观,水资源紧缺与用水效率低下、水污染严重与水污染防治相对滞后、水体调节功能弱化与水环境不断恶化、传统的发展模式与生态环境健康等诸多矛盾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保持水资源与人口、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健康发展还任重道远。

(一)水资源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一是水源性缺水突出。虽然我市境内江河纵横,水系发达,但水资源分布十分不均,主要表现为东部多、西部少,全市人均占有当地水资源量1802立方米,约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3/4,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5。而渝西12个区县,人均占有当地水资源量仅为889立方米,约为全市人均水资源总量的1/2,全国人均总量的2/5,世界人均总量的1/10。根据我国缺水标准,我市人均水量介于1000-20__立方米之间,属于中度缺水地区,西部12个区县人均水量介于500-1000立方米之间,属于重度缺水地区。二是工程性缺水突出。目前水利工程项目结构和区域结构不甚合理,我市地形以山区丘陵为主,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小型水利设施,而水源建设主要集中在大中型骨干水源上,对小型水库、水塘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工程性缺水严重。

(二)水资源保护任务还很艰巨。一是水土流失严重。全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4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48.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仅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就达2.38万平方公里。二是农村面源污染严重。主要表现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和农药、化肥污染,绝大部分小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已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据调查,三峡库区污染负荷50%以上来自于农村面源。三是次级河流污染严重。全市57条主要次级河流117个监测断面中,不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断面仍有20%左右,部分次级河流“水华”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三峡库区自20xx年蓄水以来,截至今年4月,已有17条支流回水区发生“水华”近70次,而且随着长江水位的升高,“水华”呈现出规模扩大、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逐步向上游扩展的趋势,已经危及部分地区的饮用水源安全。四是水源地保护亟待加强。部分地区政府受经济利益驱动,在以城镇供水为主的水源工程周边无度发展旅游、开发房地产,以致水质日益恶化,无法饮用。

(三)城乡饮水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虽然近年来,各地各部门从惠及民生出发,为保障城乡供水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农村饮水困难,城镇饮水安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目前,全市尚有近700万城乡居民饮水不安全。一是大量农村饮水还依赖山坪塘等解决饮水问题,水源、水质都无法得到保障。二是大部分建制镇因设施老化、管网破损,而且基本无水质监测能力,水质合格率很低。全市一半以上的建制镇水厂只有简单的沉淀池或过滤效果很差的一体式过滤灌,无净水处理设施和消毒系统,有的建制镇水厂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工代赈修建的人畜饮水工程。三是县城城区拓展太快,普遍存在因人口增长、产业集聚而带来的供水能力不足问题。四是主城区、万州区等城市的老城区,同样存在供水设施建设年代久远、净水设施老化,水质不达标的隐患。

(四)小型水利工程设施较薄弱。虽然近年来重庆水利建设得到跨越式发展,修建了不少大中型水利、水电和城市防洪工程,但对小(二)型以下小型水利设施的投入相当少,而且重建轻用、重建轻管的情况仍然存在。据调查,全市有2348座水库防汛抢险公路不通,占总数的84%;699座水库不通电,占总数的25%;978座水库没有配备通讯设备,占总数的35%;2796座水库没有安全监测设备,占总数的99%。相当数量的水利工程由于管理设施及配套设施薄弱,根本无法发挥作用。调查还发现,极少数地区水库修得漂亮,水也蓄起来了,但没有渠系配套,导致有水用不了。另外,受乡镇体制改革等影响,相当部分小(二)型水库基本处于“无管理机构、无管理人员、无管理经费”的“三无”状态。小(二)型水库尚且如此,在农村生产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沟渠、山坪塘、提灌设备等情况更不容乐观,这些设施多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七十年代后国家的投入几乎为零。农民自觉维护的积极性亦逐渐减弱,导致沟渠渗透、坍塌、损坏严重,过水能力差;库塘淤泥严重,甚至人为填塘还田、建设占用,蓄水能力锐减;提灌设备被盗、损毁、锈蚀严重。

(五)水资源费征管还有待加强。一是征收标准低。目前,我市水资源费仅占水价的5%,一般工业、生活取用地表水渝西地区为0.12元/立方米,主城区、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均为0.1元/立方米,低于江苏(0.13元/立方米)、陕西(0.2元/立方米)、山东(0.35元/立方米),各地普遍反映征收标准太低,尤其针对采矿业和电力,根本无法起到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难以合理配置水资源和推动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工作;二是征收阻力大。一些地方政府从地方利益出发,干预水资源费的正常征收工作,随意减免自来水公司、“三资”企业以及私营企业的水资源费,许多地区把免征水资源费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此外也存在一些企业因效益差,拖欠水资源费现象;三是使用不规范。虽然《重庆市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了水资源费专项用于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管理,也可以用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部分地区地区水资源费的计划管理和使用方向脱离了水行政主管部门。

(六)水资源管理体系亟待健全。一是水务一体化改革进展缓慢。我市已有30个区县基本实现了水务一体化管理,但市级改革明显滞后,“多龙管水、政出多门”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二是部分地方名义上整合了相关职能,实际上仍然各自为政,水资源城乡分割管理,地表水、地下水分割管理,水源与供水、排水分割管理,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和综合效益的发挥;三是部门协作有待加强。在行政管理和行政审批方面,相关职能部门与水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作,致使一些本应作为前置审批的水行政许可被淡化或流于形式,水行政执法难度加大,商品房开发中的排污许可、二次供水许可等本应事前送审,而实际操作中大都是事后办理,导致部分设计规划不符合要求又无法更改;又如入河排污口的设置,必须依法通过水利部门的审查,有关部门才能对其环评进行审批,但实践中该规定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三、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工作建议

当前,我市正处于进一步加快开发开放,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谋划好水资源这篇大文章,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防洪抗旱与开源节流并举,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并重,统筹城乡水利发展和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着力解决水资源的制度建设。

(一)严格水务管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一是必须全面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使每个地区都有明确的用水上限,作为各地需水管理的重要依据,坚决遏制区域不合理用水需求;二是必须严格取用水管理,要按照总量控制指标制定年度用水计划,实行行政区域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对超过取水总量控制指标的,一律不再审批新增取水;三是必须加强定额管理,要建立用水定额动态管理体系,加强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用水计划下达、节水水平评价等工作环节的用水定额管理;四是必须严格地下水管理,要对国家分解的地下水取水许可总量指标严格控制,禁止新增地下水开采。

(二)加大建设力度,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一是要不断加大水利工程建设投入力度,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3号)文件精神,按照“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的原则,要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建设规划,逐步加大投入力度。要通过挖潜、改造,加快配套完善现有水源和供水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工程的供水能力。同时要合理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二是要不断优化水利建设投资结构,从项目结构上,在重视大中型水利工程投资的同时,加大对小型水源工程的投入,从区域结构上,根据自然地理和人口分布特点,加大向人口集聚区和产业集聚带的投入。

(三)狠抓污染防治,维护水生态环境健康。一是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技术创新步伐,降低高能耗、重污染的工业比重,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倡循环经济,严格执行排污许可、排污总量控制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把项目审批关,建立生态补偿制度,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落实企业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责任;二是防止农村面源污染。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建设,尽快实现乡镇生活垃圾及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在没有集中进行污水处理的农村地区,采取人工快速渗透、接触氧化技术等简易处理法对污水进行处理,在农业生产中实施土地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缓释可控化肥和有机复合肥的生产使用,大力发展农村沼气,以处理好人畜禽粪便;三是大力开展次级河流综合整治。按照次级河流区位和水域功能要求分类整治,重点实施截污控源和严重污染河段清淤,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坚决取缔肥水养殖;四是加大水环境监测力度。完善监测站网布设,实现监测全覆盖,丰富监测项目,提高检测水平,统一和规范监测信息发布体系,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强化监测结果运用。

(四)坚持民生水利,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优先领域,保障城乡居民的供水安全、水质安全、环境安全,努力改善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使水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一是要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扶持力度。全市尚有307万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还未列入国家农村饮水安全规划,约需解决资金15.5亿,各级政府应积极研究解决。另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属于公益性社会福利事业,国家应在工程建设用地、用电和税收方面予以优惠,并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维护基金;二是严格供水企业资质审查行政许可制度。城镇供水工作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必须严格实行企业资质准入制度,对一些规模小、资质不够的小水厂要采取并购、兼并等方式进行整合;三是不断提高水质监(检)测能力。抓紧建立重庆市水质监测网,尽快建立和完善水质监测机构,不断提高技术人员水平,确保监测结果准确,不断完善监测制度,提高检测频率,确保水质安全。

(五)注重管理维护,确保水利设施发挥效益。一是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尽快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和渠系配套工程;二是采取谁受益谁投资和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形式,引导和鼓励受益群众参与水利设施特别是小型水利设施的维护;三是市、区县两级财政要进一步增加投入,把急需的维修费列入年度预算,确保农村水利管护工作正常运转;四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盘活水利资产,筹资增加维修投入;五是鼓励社会资本的投入,积极运用市场机制,探索完善农村水利设施投入融资体制,大力发展民营水利;六是严厉打击偷盗、破坏、侵占水利设施的各种违法行为。

(六)遵循市场规律,建立健全水价形成机制。一是综合考虑水资源状况、产业结构与终端用户承受能力,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并建立水资源费与水价的联动机制;二是发挥价格杠杆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行阶梯水价;三是延长原《重庆市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确定的市级水利基金征收年限(1998年7月1日至20xx年6月30日),同时扩大征收范围,将煤炭、天然气等资源开采纳入水利基金征收范围。四是严格专款专用,确保水资源费和水利基金完全用于水利建设和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七)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水务服务管理效能。加快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形成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实现全市水资源的统筹规划、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科学保护。一是已成立水务局的区县(自治县),应进一步理顺水务管理职能,加快城乡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解决水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做好水务工作;二是未实施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地区,要尽快启动改革工作,整合涉水行政职能,对辖区范围内防洪、水源、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以及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等涉水行政事务进行统一管理,变“多龙管水”为“一龙管水”,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三是改革中要处理好牌子与内容、形式与实质的关系、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确保改革后的水务管理机构、机制、制度符合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符合科学管水、高效用水的要求。

水资源调研报告 篇7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供水紧张,农业用水缺乏,水污染严重等矛盾日益突出,这个曾经被人们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现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按照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调研安排,对我县水资源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小兴安岭南麓,松花江北岸。全县幅员面积5678平方公里,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平分沼泽和草原”。是我省降雨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全县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量15.2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10.8亿立方米,地下水总补给量为3.2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2.65亿立方米,**县总的水资源量为18.5亿立方米,人均7692立方米,远高于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但是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加上缺少控制性骨干工程,致使小资源利用率仅达到17%极低点,预计到20xx年我县总的需水量为5.1亿立方米,按目前供水能力,尚缺1.7亿立方米,这样就造成了严重的季节性缺水。

一、**县水资源的现状

**县境内有岔林河、西北河、浓浓河等大小河流27条,大小泡泽275个,有小型水库12座,塘坝820座。全县有水田面积92万亩,人均9.2亩,居全国之首。年需水总量为4.8亿立方米,正常年初现有水利工程年可供水2.87亿立方米,年缺水1.93亿立方米。

近几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开发双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我县的水资源形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我县降水量平均减少6%,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7%,由于水资源急剧减少,给我县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水资源缺乏的原因

(一)有水存不住

1、岔林河是**县河流,流域面积1929平方公里,全部在境内,占行政区域总面积的34.8%。随着我县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河砂开采量大,造成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使河道涵养水源的能力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河水断济。20xx年,岔林河、西北河等主要河流开始出现断流现象。20xx年,岔林河、西北河水位流量均低于历史同期平均值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地表、河床对小资源涵养能力降低,水资源匮乏的形势日趋严峻。

2、全县缺乏大中型水源骨干控制性工程。我县的蓄水工程主要是小水库、小塘坝,没有大中型水源控制性工程。而这些小水库大多是上世纪60、70年代修建,经过多年运行,工程老化,水库淤积严重,库容逐年减少,水库进水闸、排洪闸年久失修,严重影响水库蓄水量。灌区田间工程不配套,干、支渠淤积严重,输水能力低,灌溉期间时常出现跑、冒、流、漏现象,使有限的水源大量流失,降低了灌溉水的利用量。遇到干旱年份,就会造成水田面积减少和大面积减产。而且每年投入大量的抗旱经费打井,造成了地下水位普遍下降,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沉重的负担。

(二)有水用不好

1、盲目发展水田,使供水矛盾日益突出,由于水稻的产值较高,激发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水田面积发展很快,在水利基础设施溥弱,没有新的水源工程项目增加的情况下,盲目发展水田,使本已提襟见肘的供水矛盾更加日益突出,自流灌区上下游抢水现象严重,为保证下游供水,上游就受影响;上游把水截走,下游就无水可用。结果是上下游都吃不饱,造成上游减产,下游绝产的局面。

2、供水设施老化,水源损失严重。我县供水管网大多是八十年代辅设的,经过二十多年的运行,造成供水管网诱蚀严重,供水设施老化,跑、冒、流、漏的现象严重。目前城镇年供水能力120万立方米,而年需水量为180万立方米,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同时,有的群众思想上不重视,节水意识淡薄,在盛夏用自来水浇灌自家的农作物,任意挥霍水资源,致使干旱季节出现城镇居民和周边村屯农民用水难现象。

以上可以看出,严峻的水资源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这不仅是解决我县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的迫切要求,也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

三、解决我县水资源缺乏的对策及建议

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此,我们要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面对我县水资源的现状,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努力促进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问题。

(一)加强宣传,积极引导,营造舆论氛围

水资源与人的生命和健康、生活和生产、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是全社会的大事。要把全社会的力量调动起来,全面营造珍惜水、保护水和爱护水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水利法规宣传教育,特别是做好领导干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

(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科学利用水资源

一是坚持兴利与除害相结合,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的利益。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的原则,制定岔林河流域规划,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二是制定我县河道采砂规划,将全县河道开采区进行普查划段,科学界定开采区,开采范围和开采期,规定开采方式,规定最低开采能力,科学合理和有偿开采全县砂石资源,充分发挥砂石资源的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三是在岔林河源头建立生态保护区,从源头上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资源。四是进一步完善与水的法律法规体系相适应的职能机构,实现依法治水、管水、用水,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加大水资源管理的行政执法力度,保证有限的水资源和水利工程更好地为县城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服务。

(三)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县的气候特点是十年九春旱,对可能出现的旱情,要早做准备,必须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抗御可能发生的旱(涝)灾害。

一是加快维修现有水利工程。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工程维修进度,使其发挥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加快水利建设,浓河提水站、水库消险加固、民富、新发泵站、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堤防工程等一大民生水利工程即将上马,为我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三是加快城市供水建设。城镇供水工程是关系到人民生活的一件大事,是民心工程。我们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供水项目,**县给水打建工程已完成论证、可研,进入项目实施阶段,建设10眼水源井,1个给水处理厂及其它配套设施,**镇污水处理厂也已进入实施阶段。为提高我县的人民生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改进灌溉制度,提倡节水灌溉。我县农业用水占用水量的60%,节水潜力很大。

(四)建设骨干控制性蓄水工程,增强水资源调蓄能力

我县的蓄水工程主要是小水库,小塘坝,没有大中型水源控制性工程。急需修建一批大中型控制性蓄水工程,以解决用水需要。因此,二甲闸水库是修建骨干控制性蓄水工程的首位。自60年代以来,我县就一直争取二甲沟水库上马,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实现。当前,二甲沟水库作为**市重点项目,已完成了初步设计,等待批复。二甲沟水库位于**县境内的富拉浑河中游,距县城23公里。该水库集雨面积185平方公里,总库容3750立方米,流域面积332平方公里坝长406米,坝高18.6米,是以灌溉,防洪为主,兼顾养鱼,旅游和改善环境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一是农民灌溉用水的需要。目前,富拉浑河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大多数宝贵的水资源都白白流走,二甲沟水库建成后,可控制灌溉面积15万亩以上,设计灌溉面积7.51万亩,其中直接灌溉面积4.51万亩,补水灌溉面积3.0万元亩。使农民生产稳产、高产得到保证,农民收入得到增加。二是发展游泳业的需要。水库四周环山,风景秀丽,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是游泳渡假的好去处,年旅游人数预计将达到5000人,门票5元,年收2.50万元。同时,水库建成后,养鱼水面将达到8000亩,预计年产鱼11.80万元,年收入82.60万元。三是城镇供水的需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镇人口必将逐步增加,供水需求将不断加大。二甲沟水库建成后将极大缓解水源不足的问题,成为我县城乡居民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强大水源储备基地。

水资源调研报告 篇8

一、调研目的

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我们的生活将无法继续下去,人类就不能生存。虽然我市不是一个用水紧张的城市,但水污染却存在,我家门前的小河就是的见证。这条小河原先可美了,河水清澈见底,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三五成群的小孩子在河里嬉戏、打闹。岸边杨柳依依,倒映在风平浪静的水面上,为小河增添了许多生趣,幽静极了!那时侯的小河是居民的骄傲。因此,连续6年荣获“省级文明农村”荣誉称号。可现在呢?它被污染的不成样子了,河边垃圾成堆,而且臭气熏天,变成了一条黑乎乎,臭烘烘,人见人厌的臭水沟了。失去了以前美丽的外貌,被人们强迫地换上了一副丑陋的外表。人们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我们必须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因此,我利用双休日的时间约上老爸去坦头老家做一次实地调研。

二、调研过程

访问爷爷有关河流的情况,把照片拍摄下来,对家门前的小河的水污染进行实地调研、讨论。

三、水污染的原因

1、据我调研所知,工业废水、生活废弃物不经过专业的处理,直接排入河里,就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大量的使用化肥和农药,也会污染水资源。

2、人们往往为了图省事,把垃圾随手的扔在了清澈的`小河里,使水变脏、变臭,成为了臭气熏天的臭水沟。

3、有些人经常随便地把一次性饭盒、一次性塑料杯,还有白色的塑料袋,往小河随手一扔,就一走了之了。里面的污染物会渗透到深水里。水就会污染,也会造成白色污染。

4、有些卖蔬菜的小摊,剩下了一些坏的蔬菜,往往扔在一边,就不再管了,有些住在河边的家庭,经常也把一些坏了的菜扔到了水里,在以后漫长的日子里,臭菜腐烂了,甚至有些粪化池的脏水也直接排到河里,就严重的污染了水资源。

四、调研分析

经过实地调研,我认为水污染给居民带来的危害。

地下水污染,用水困难,河水污染严重滋生大量蚊虫,河水散发刺激性气味,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五、解决方法

1、为了改善河道环境,应尽快开展河水、河岸等全方面的治理工作。首先,对污染源进行处理,杜绝工厂、养猪场把污水、粪渣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应集中处理,避免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然后,对河边、河道中的建筑材料(已废弃的)进行清除,并对水道进行整改,进一步将河内的垃圾、淤泥清除。后在河边种树,植草皮,建立绿化带,避免沙土流失。

2、对沿岸居民及全体市民进行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河流的环境,主要还是在于大家的思想意识,故人们应自觉保护河道,保护环境。这样,一条全新河流才会永远呈现在人们面前。

六、结论

总之,要明确,环境受破坏,受影响的还是人们自己,我们应当充分了解环境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认识到人们改变环境的利与弊。影响水资源的因素还远远不止这些。虽然我的调研研究也许还不够成熟,但希望能把环境问题,水污染问题在人们的脑海中的地位提高,这样才会使出现的问题一天天好转。我们要尽快让地球母亲恢复它以前美丽的样子吧!

水资源调研报告 篇9

镇康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根据展20xx年镇康环保世纪行活动的通知要求,由水务部门高度重视,结合职能工作,成立调研工作组,主要围绕全县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洁净河道等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20xx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这是继20xx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来,国务院对实行该制度作出的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我县积极贯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从制度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一)做好规划,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镇康县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和《镇康县水资源保护规划》是贯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具体体现。目前已完成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基础数据收集工作。

(二)加强水土流失防治。一是抓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监督执法,依法行政,推进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二是是加强水保工作,改善水源地生态环境。认真贯彻执行建设项目中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即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三是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加强水源涵养区、河道源头区的保护;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等补偿制度。20xx年以来水务局发出责令整改通知42份,促进矿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

(三)重要水源地保护情况。重要水源地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县对水源地保护采取统筹兼顾、突出重地的原则,加大对城乡集中饮水水源的保护力度,明确镇康县南伞水库、中山河水库、小龙洞水库等为重点水源地保护区,科学调整并划定水源保护区,确保水环境安全,20xx年以来,共规划实施水源地保护区50个,并在保护区内制定了界碑,明确了四至界限,共投入资金50万元。多年来,在水源地保护中我局始终做到多措并举,严格管控,一是开展执法检查活动,加强执法力度。开展了“环境污染综合专项整治行动及环境安全大排查活动”、水资源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对违法项目或行为,依法采取行政处理措施或行政处罚。二是采取措施,确保水质安全。为做好水质检测工作,我局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共投入资金72万元,成立了镇康县水质检测中心,解决了检测设备和人员问题,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四)节水工作开展情况。一是水务局多年一直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着力加强《水法》、《防洪法》及《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在水源地保护范围内向公众发放水法律法规宣传册10000册,内容包括《水法》、《水土保持法》等4部法律法规,把节水意识宣传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让节水活动宣传上街道、到社区、进校园,做到家喻户晓,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水忧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气。二是推进田坝澳洲坚果、帮龙山澳洲坚果、木场冬桃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兴建小型蓄水、引水、提水、集雨设施,发展以小坝塘、小水池、小水窖、小水沟、小泵站等为主的山区“五小水利”,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和排涝面积1。5万亩,从根本上改变山区“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

二、洁净河道工作开展情况

在开展洁净河道工作中,我局以全面实施河长制为抓手紧紧围绕构建“互联互通、引排顺畅、水清岸洁、生态良好”的现代河网水系,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一是抓实河库岸线的管护工作,在管护好已治理的南捧河凤尾段、轩岗河勐捧段、南汀河军赛段1-5期、南伞河(界河)县城段39。46公里河道的同时,继续积极向上争取南伞河、勐堆河等河道治理项目申报工作;二是抓实河岸绿化美化工作;目前共完成勐捧河河岸、南汀河河岸绿化14km,累计种植蓝花楹、火把花、柚木、澳洲坚果、杨柳等绿化树20000多棵,取得了一定效果。三是抓实河道采砂管理;为进一步加强对河道采砂管理,我局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河道巡查制度,发现非法违规采砂及时处置,对群众举报和信访反映的违法采砂情况及时查处。截止20xx年9月18日止,全县共开展执法巡查5次,共出动车辆10辆次,出动执法人员25人次,共排查出我县河道采砂户27户,其中有证24户,无证3户,目前已责令停工,并对3户采砂户进行了依法处理。通过开展巡查,进一步规范了我县河道采砂管理秩序。四是抓实河道卫生整治;由局水政大队牵头,加大河道卫生整治执法力度,重点整治乱丢垃圾,乱排污行为,今年以来,共开展河道卫生整治执法活动2次,查处乱丢垃圾7起,乱排污3起。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工作人员力量不足。由于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洁净河道工作目前尚处在前期工作阶段,相关工作人员和群众对这项工作了解不多,认识不深,有些地方对这项工作认识不深,重视不够,各乡镇虽然出台了工作方案,但当地巡河、管河、治河、水源点保护等工作还没有实质性开展巡查员、专管员、保洁员等专职工作人员还未落实,人员编制不足,给工作开展带来了一定困难。

(二)经费保障不足。做好此项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工作经费和保障经费,特别是警示牌等一些硬件设施购置,由于没有纳入年初预算,目前经费尚未得到落实,警示牌无法制作。

(三)水环境持续变差。经对全县水环境进行排查,当前影响我县水环境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一是工业点源污染(如:糖厂、水泥厂、矿山);二是农业面源污染(如:农药、化肥等残留物);三是畜禽养殖污染(如:库区周边、沿河村落);四是生活污水污染(如: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库区)。治理难度的主要是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

(四)河道采砂管理存在一定困难。一是规划完善问题;目前,我县采砂规划方案还不是很完善,采砂活动及其管理缺乏科学依据。二是队伍建设问题;执法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经费及装备,管理能力和执法水平亟待提高。四是边界盲区问题;边界河道非法采砂管理和执法难度大。五是威慑力度问题;水法规对违法采砂处罚力度明显偏小,违法人员违法成本低,惩戒作用不明显。这些问题的存在,部分河道非法采砂屡禁不止,而且频繁引发边界水事纠纷,河道采砂管理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舆论媒体,加大工作宣传力度,努力在全县营造全民参与、部门联治、社会共治的河库水资源保护治理的良好氛围。

(二)明确职责,迅速行动。结合本次调研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明确河库保护管理和治理的责任主体和直接责任人,明确河流、水库巡查员、保洁员、专管员,制作并设立责任公示牌,深入开展河库保护工作,以点带面,以面保点,全面推进。

(三)再接再厉,加大治理。在十二五中小河流治理的基础上,尽快启动南伞河景观治理工程、南伞水库除险加固、南汀河治理六期工程和勐堆河道治理工程,继续延伸河流治理长度,固护岸线、河道疏浚,对新进规划的水库、山塘加大除险加固力度,确保工程安全。

(四)不折不扣,抓好水土保持与水生态建设。我县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已初步建立,生态脆弱地区水生态修复已取得一定成效,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加大治理力度,努力使江河、水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5%以上,逐步建立起水资源和水生态补偿机制。

(五)初步建立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增强水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能力,基本形成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与管护机制,进一步理顺水价形成机制,在全县范围内初步形成水利应急管理体系、安全监督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水资源调研报告 篇10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我省水资源保护与管理,20xx年5月,省政协人资环委组织部分委员和专家,赴赣州、萍乡、新余三市就“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水资源基本情况

我省降雨相对丰沛,水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565亿m3,居全国第七位,人均水资源量3700m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00m3),但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目前,我省水质总体较好,据20xx年对全省446个主要水功能区的监测评价结果,达标率达到85%以上,主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以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省水资源问题开始显现,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一是由于缺少大型水资源配置工程,水资源调节能力差,开发利用率仅为17%左右,工程性缺水问题较为突出。二是虽然水质状况总体较好,但呈恶化趋势。以鄱阳湖为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鄱阳湖水质全部为Ⅲ类以上,其中Ⅰ、Ⅱ类水平均占70%以上;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xx年以后,Ⅰ、Ⅱ类水只占50%,Ⅲ类水占32%,劣Ⅲ类水占18%;20xx年(丰水年),Ⅲ类水以上占71.3%,劣于Ⅲ类水占28.7%。

二、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成效

(一)完成水量分配,基本划定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

20xx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完成主要江河水量分配,在此基础上设区市水量分配细化工作也基本完成。20xx年经省政府印发了《江西省(鄱阳湖)水资源保护工程实施纲要》,基本划定20xx年全省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

(二)严格水资源论证制度,水资源管理逐步规范。

随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水资源论证作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已得到大多数政府部门的认可。通过水资源论证进一步规范了取水许可,推进了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落实,取用水管理逐步规范。

(三)水环境监测水平逐步提高,水资源保护基础进一步夯实。

从20xx年开始,我省累计自筹资金4000余万元,完成了1个省中心和8个分中心水质分析化验室的建设和改造。组织完成了江西省21世纪前10年地表水资源质量变化情况调查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全省446个省级水功能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水质状况监测评价,初步掌握了我省水环境质量状况。

(四)节水型社会建设顺利推进,节水意识不断提高。

为了规范用水,我省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全省工业、城市生活及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的制订和修编工作。同时,重点加强了对萍乡、南昌、景德镇等3个和湘东区等10个省级节水型社会试点的督促指导。经过努力,我省用水效率大幅度提高,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xx年的168m3降低到20xx年的108m3。

(五)水务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管理能力逐步加强。

目前,全省已有4个设区市水务(水利)局单设了水资源科,有4个设区市设立了单独的节水办或水资源管理中心,有20余个县(市、区)设立了单独的水资源管理办公室(节水办),有39个市、县(区)设立了水务局或明确了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务管理职能,占全省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的35.6%,市县级水资源管理机构、队伍和能力建设得到一定加强。

(六)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大,水环境得到综合治理。

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监督管理不断加强,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全省公布了27个供水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省级重要饮用水源地名录,并全面启动重要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省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突出表现为公众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意识薄弱,水资源管理能力不强,基础工作不扎实等。

(一)对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节水意识不强。我省经济欠发达,水资源相对丰沛,尽管经过多年的宣传和推动,节水意识和用水效率有所提高,但是水的忧患意识仍然不强,各级政府没有把水作为一种重要资源来管理和保护,工作缺乏主动性。全省用水浪费严重现象普遍存在,农业灌溉大水漫灌十分普遍;工业用水浪费较为严重,工业用水设备陈旧、工艺落后,重复利用率偏低;由于价格不合理等因素,城镇生活用水浪费严重,供水管网老化,漏损率较高,公共用水设施跑、冒、滴、漏严重。

(二)水资源管理能力依然薄弱。我省水资源管理能力整体薄弱。一是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畅,大部市县仍然是“多龙管水”,无法形成治水合力。由于水资源管理机构涉及部门众多,部门间职能交叉,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协调。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是水利改革的重点。截止20xx年底,全国74.6%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实现了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而我省仅为35.6%,且职能仍未理顺,水务一体化管理的优势还未完全显现。二是管理队伍不强。仅有4个设区市水利(水务)局设立了单独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大部分市、县水资源管理部门既缺乏技术支撑单位,也缺乏专业的水资源管理人员,有的县甚至没有固定的水资源管理人员,混岗现象较为普遍。三是管理法规制度不健全,如水资源论证制度和入河排污口审批尽管已被列为到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但其监督管理的相关法规制度尚不健全,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管理需要。四是管理手段落后,基础设施建设远不能适应水资源信动态化、定量化和智能化的管理需要。

(三)局部存在工程型和水质型缺水。工程型缺水的问题已初显端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用水总量增加,生活和工业等高保证率用水需求的迅速增长,由于缺乏控制性工程,调控能力不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局部地区工程型缺水开始显现。近年来水质状况整体有所好转,但仍呈恶化趋势。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大量城镇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矿山开采废水排入河湖,导致水体污染加剧,局部地区出现水质型缺水。

(四)用水结构不合理,用水效率低。农业用水比重偏大,占总用水量的65%以上,且农业用水效率低下,据调研,有相当一部分灌区的灌溉设施修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老化损坏严重,灌溉渠系渗漏损失较大,灌溉水利用系数偏低,用水效率低。工业和三产用水浪费严重,重复利用率不高,20xx年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08m3,与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五)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过低,水资源保护经费投入不足。我省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为全国最低,难以发挥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节约、保护的作用。水资源费标准较低,部分地区征收和管理积极性不高,存在征收不到位、水资源费截留挪用的现象,部分地区挤占挪用比例达70%。同时,由于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投入机制尚未建立,保护经费得不到保障,严重制约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的开展。

(六)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补偿力度不大。为保障鄱阳湖等下游区域水生态环境安全,“五河”及东江源区社会经济发展受到限制。目前对于源头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全面启动,降低了源头地区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尽管已启动了袁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试点,省政府专门列支1500万元,但补偿机制尚仍不完善,源头区水资源保护积极性仍然不高。

四、对策与建议

我省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目标是永保鄱阳湖“一湖清水”。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水质、水量、水生态一起抓,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和手段,全面系统地做好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各项工作,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一)加大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宣传教育,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结合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水情教育,使群众深入了解当地水资源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等,鼓励公众参与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重大决策,提高群众自觉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意识,形成良好的水资源保护氛围。

切实落实水资源管理政府首长负责制,尽快出台我省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把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主要指标纳入省政府对市县政府的年度考核,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负总责。

(二)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保障制度建设。一是尽快出台《江西省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意见》,加快“三条红线”的划定和分解工作,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纳污总量控制;实行水资源区域限批制度,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区域,暂停审批建设项目的新增取水;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区域,限制审批新增用水。二是各用水区制定年度用水计划,及时分解到大用水户,并按照年计划、月分解,季考核和年总结的要求,对各区域和部门进行用水考评。三是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就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对新增取用水户,要严把论证和审核关,发放新的取水许可证要与“红线”挂钩,凡突破“红线”的取水许可一律不得审批;实行严格的备案和公示制度;加强水资源的监督执法,严查无证取水、乱设排污口、不安装计量设施、不缴纳水资源费等违法行为,保障“红线”指标落到实处。

(三)进一步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加快建设全省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一是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队伍管理、资金安排三方面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宣传教育,营造水务一体化改革的良好氛围;指导已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地区进一步理顺职责,落实人员,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夯实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基础,建设一支有知识、懂管理、善经营的水务管理队伍;在水资源节约、管理、保护的项目和资金安排上,在同等条件下向完成水务体制改革的地区倾斜,通过项目、资金引导推动水务体制改革工作。二是通过完善法规制度建设、增加投入、健全机构等手段,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加强领导,明确考核责任,实行严格水资源管理与保护问责制;完善法规,强化执法监督,尽快制定相关地方配套法规,依法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保证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各级政府单列水资源保护财政专项资金,加强水资源费征收和管理,吸引市场和社会资金,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生态补偿资金;健全机构,加强队伍建设,重点推动有条件的市、县成立水资源科、股,成立独立的节水机构或将归属城建部门的节水办建制划归水利部门,加强对现有水资源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确保市、县有专业、专职的水资源管理人员从事水资源工作;加大宣传,增强全社会水忧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引导公众参与管理和监督。三是加快建设全省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加快建设与水资源“红线”管理相匹配的省级水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对“五河”干流、主要支流设区市界断面的水量水质,取水大户的在线监测,实现对重要水功能区的水质监测,并完成省水资源监控中心的软、硬件环境建设;完成省、市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通过对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江西省水资源的动态化和信息化管理。

(四)推进水资源保护基础工作。一要强化水功能区的监督管理,全面开展全省446个地表水功能区水量水质监测,按月向社会发布全省水资源质量公报,并作为年底考核的依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二要加强重要饮用水源地的保护,确保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编制《江西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实施方案》。全面开展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凡已列入国家和省级重要饮用水源地的,要抓紧编制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三要加强对如何排污口的管理,严格排污口论证制度,对排污口进行登记和复核,严格纳污总量控制制度,严禁在五河源头及鄱阳湖、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置排污口;对在其它河段设置排污口的,要严格排污口设置许可论证,凡超过水域纳污能力的,一律不得批准。四要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高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五)逐步推进农村水环境整治,保障饮水安全。以农村水环境整治为契机,统筹安排、有序推进全省农村水环境整治工作。一是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完成水务改革的市县及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为重点,以农村水库山塘的整治、农村沟渠门塘水系的沟通和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为重点任务,实现农村沟渠门塘水系基本连通,水活水清水美,防洪、灌溉及排涝能力明显增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取得突破。二是健全饮用水源地保障应急体系。建议加快供水人口20万以上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切实提高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处置能力,提高特殊干旱条件下城市供水保证率。

(六)完善“五河”及跨省河流源头区生态补偿机制。目前,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尚不健全,环境产权和责任不清、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了流域上下游之间的均衡发展和水资源保护,生态补偿已经成为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之一。袁河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已启动,初步建立了生态补偿政策,但东江和其他五河源头区,尚未开展生态补偿工作。建议尽快完善流域源头区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生态补偿促进下游区域的节约用水,通过跨省或省内财政转移、调整产业结构、绿色产业合作和带动等措施,促进上游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保护水源的积极性,进而保障流域下游饮水安全、生态安全。

(七)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实施用水累计加价制度。水资源费是水资源开发、节约、保护的重要经费来源,江西省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全国最低,建议尽快修订《江西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依法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实行用水累计加价制度,提高公众节水意识,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工作。

猜你喜欢